(实用)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_绪论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
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1、旅游资源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

长白山天池 五大连池
2020/5/30
2020/5/30
2. 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
• 第一,直接拆毁、占有文物古迹。例如北京、南京的古城墙,历史价值极高, 但很多都已经被拆毁了。
• 第二,工程建设对风景区自然美的破坏。在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极有可能 破坏景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的风格意境。
要充分研究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风 险及预期的效益;要遵循市场发展的供求规 律,确定开发的层次、规模和方向,力求投 入最少,产出最多,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
2020/5/30
2. 独特性原则
• 独特性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中心原则。 • 求异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原因之
一。
• 富有个性的旅游景点能够对人们产生更大 旅游吸引力,能够在同等的条件下取得更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开发中要尽
• 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2020/30
三、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研究; • 中国旅游资源研究; • 中国旅游交通研究; • 中国旅游区划研究; • 中国各旅游区旅游特色及代表性旅游资源研
究;
2020/5/30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 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 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 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
• 旅游与地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由此产 2020生/5/30 了新的学科——旅游地理学。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旅游地理 环境.
• 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与经济地理、 历史地理、政治地理等并列为人文地理 学的分支学科。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旅游地理01绪论

旅游区划:
区划的理论依据和方案
旅游信息与 旅游地图:
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地图的特点、种类、 功能和编绘
第九页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
• 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关系 • 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都是将地理学的有关理
论和方法运用于旅游研究的结果。
旅游地理学:
侧重于旅游地理学一般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与地理学的关系,以及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 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 •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发展概况
第一页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 1.研究对象: • 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
第十二页
我国旅游地理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旅游教育 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与旅游旅游心理学、 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一直被列 为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五大基础分支学科,是旅 游专修生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至今,各高等 院校的经济商贸类专业及有关经济商贸类中专 也普遍开设了有关旅游地理课程。硕士、博士 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旅游地理高级人才培 养系统也已经建立,并培养出了成批硕士生和 博士生。
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 2.学科性质:
• (1):地理学科属性:属于人文地理的分支学科; • (2):应用学科属性: 属于旅游学的应用学科; • (3):边缘学科属性: 属于旅游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
第二页
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发展阶段 国外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
记》等。
第五页
•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 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 主要旅游形式。
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第一章绪论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旅游资源研究 (二)旅游地的研究 (三)旅游者的研究 (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五)旅游区划的研究 (六)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七)旅游影响的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
主编:彭淑清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熟悉我国旅游区划的原则。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麦克默里
(K.McMurry)在《地理评论》上发表“娱乐 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认为是旅游地 理学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旅游地理学的诞 生。 1976年在第23届国际地理大会上成立了旅游地 理专业组,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我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期,而真正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 年代。
(三)中国地理概况及气候特征
1.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1)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分布于中国西部,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主体,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高山、高原及其间的河 谷平原和盆地构成。如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 山——唐古拉山脉、横断山山脉、羌塘高原、拉萨河谷平 原等。 第二级阶梯由青藏高原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之间的一系列高山、高原、 盆地构成。如阿尔泰山、天山、秦岭、准噶尔盆地、塔里 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 第三级阶梯分布于第二级阶梯以东,由广阔的平原和丘 陵构成。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 三角洲等。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绪论
一、旅游地理学简介 1、旅游:
食、住、行、游、购、娱。
北 京 崇 文 门 饭 店
2、旅游业:为满足旅游者需要 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企业和业务 活动统称为旅游业。
3、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 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之间关系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
黄 金 周 天 安 门 广 场
故 宫 在 “ 呻 吟 ”
四、旅游资源的观赏
1、旅游资源的美感分析: 形态美——山体高大、岩石陡峭、
雄伟、险峻、奇特、秀丽、庄严、 肃穆
例:黄山奇峰、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
玉玲珑
色彩美——花草姹紫嫣红、雾凇 光洁晶莹、土壤红黑黄褐
声音美——泉水叮咚、梅海松涛 空谷足音、莺啼婉转
(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 A 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 B 流向较近的国家和地区 C 流向风景名胜地区 D 流向政治经济中心
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产生 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为 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 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4、环境质量背景: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旅游客流 1、决策: 原则——最大效益原则 “旅速游缓” 步骤——确认旅游需求
搜集旅游信息 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 影响因素——感知因素、旅游偏好
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 (1)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旅游者因素 旅游交通因素 经济因素
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接待因素
对旅游资源的认识
第一、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第三、旅游资源必须能为旅游业所利用 第四、旅游资源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