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交通部发布)1.0.3 海港总平面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3.1.1 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1.2 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2.11* 选址应充分考虑港口工程与泥沙运动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导致港口严重淤积和海岸或河口的剧烈演变。

4.1.1 平面布置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

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4.2.3*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地点。

其尺度应考虑当地风、浪、水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定位标志等因素,可按表4.2.3确定。

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表4.2.3 (略)注:①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②L为设计船长(m)4.2.9* 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据港池与航道间的夹角和船舶转弯半径确定。

船舶转弯半径,自航为3倍设计船长;拖船协助作业为2倍设计船长。

4.3.3 有掩护港口的码头前沿高程为计算水位与超高值之和,应按表4.3.3中的基本标准和复核标准分别计算,并取大值。

码头前沿高程表4.3.3(略)注:①计算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②位于陆沉地区的港口,码头前沿高程应适当留有沉降富裕量;③当码头附近陆域过高时,为便于同铁路、道路在高程上的合理衔接,码头前沿高程经论证后可作适当调整。

4.3.5*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是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保证设计船型在满载吃水情况下安全停靠的水深。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一、引言海港的总体设计规范旨在规定海港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标准,以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类海港的设计和建设,包括港口码头、船坞、泊位、停泊区等。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海港设计应保障港口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设计过程中需考虑防波堤、护岸、溢砂圈、避难所等设施的建设,确保港口的稳定和安全。

2.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投资效益,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同时要考虑港口未来的功能需求,确保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3. 环境友好原则:设计应考虑港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港口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例如,合理规划航道、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等。

三、设计要求1. 港口布局:根据港口的功能需求和地形条件,合理规划港区、泊位和码头的位置和布局。

不同类型的码头需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如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液体货物码头等。

2. 泊位设计:泊位的设计应考虑船舶的尺寸和吃水等因素,确保船舶能够安全进出泊位。

泊位的布局要合理,以充分利用港口的空间资源。

3. 抗风浪设计:海港应建设相应的抗风浪设施,如防波堤、护岸等,以保障船舶和码头的安全。

抗风浪设施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季节和海况对港口的影响。

4. 准入条件:确立港口使用的准入条件,包括船舶的尺寸、载重量、航行条件等。

确保只有符合条件的船舶才能进入港口,减少无效操作和安全风险。

5. 安全设施:海港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灯光、标志、消防设备等,以保障港口的安全运行。

安全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6. 环保设施:港口应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设施、废物处理设施等,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环保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四、总结海港总体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海港的设计和建设,保障港口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者应按照设计原则进行设计,满足港口的功能需求和环保要求。

(整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整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1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1.0.3 海港总平面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3.1.1 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1.2 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2.11* 选址应充分考虑港口工程与泥沙运动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导致港口严重淤积和海岸或河口的剧烈演变。

4.1.1 平面布置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

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4.2.3*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地点。

其尺度应考虑当地风、浪、水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定位标志等因素,可按表4.2.3确定。

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表4.2.3使用范围回旋圆直径(m)有掩护的水域,港作拖船条件较好,可借岸标定位2.0L无掩护的开敞水域或缺乏港作拖船的港口 2.5L允许借码头或转头墩协助转头的水域 1.5L受水流影响较大的港口,垂直水流方向的回旋水域宽度为(1.5~2.0)L;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2.5~3.0)L注:①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②L为设计船长(m)4.2.9* 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据港池与航道间的夹角和船舶转弯半径确定。

船舶转弯半径,自航为3倍设计船长;拖船协助作业为2倍设计船长。

4.3.3 有掩护港口的码头前沿高程为计算水位与超高值之和,应按表4.3.3中的基本标准和复核标准分别计算,并取大值。

码头前沿高程表4.3.3基本标准复核标准计算水位超高值(m)计算水位超高值(m)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1.0~1.5极端高水位(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0~0.5注:①计算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②位于陆沉地区的港口,码头前沿高程应适当留有沉降富裕量;③当码头附近陆域过高时,为便于同铁路、道路在高程上的合理衔接,码头前沿高程经论证后可作适当调整。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船泊位 煤堆 电路(North Surv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m AHD) 电路(Connell Hatch)(m AHD) 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地区 库瑞港岛废物处理设施(KIWEF) (水的潜在污染源)
码头设施 和装船机
溢洪道
混凝土雨水 通道
雨水沉淀池
-9-
15.4 粉尘
15.4.1 煤炭、矿石、散粮、散化肥、水泥等散装货物在运输、装卸、堆存作业 时产生的粉尘,应根据气象条件、粉尘性质及作业条件采用密闭、湿法、抑尘 剂喷洒、干式除尘、覆盖压实、防风林、防风网等方式进行防尘和除尘,粉尘 排放浓度应符合排放标准。
港口工程设置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设施能力有限,目前国家和地方均制定了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港口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其中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 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15.10.5 液化天然气、液体石油气码头应设置气体泄漏报警和处置系统。油品和 液体化工品输送管道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并应具有手动操作功能。
1、将原规范“油品码头和散装液体化学码头事故应急措施” 调 整为“码头事故应措施; 2、增加了LNG、LPG码头的事故应急措施; 3、纳入地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 案体系。
-4-
15.1 一 般 规 定
15.1.1~15.1.2 港口环境保护设计应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和标准,落实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制定 的防治污染措施;应与所处区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一致。
15.1.3 港口选址应考虑可能涉及划定的环境敏感区域,不得在此区域布置污染环 境的设施。
环境敏感区按《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39-1-2007)划分具有下列特征 的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时文化保护地等。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惜动物栖 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地、重要 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和医院等,以及 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交通运输部发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局部修订(2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部

交通运输部发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局部修订(2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部

交通运输部发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 165-2013)局部修订(2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部分)为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规范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设计船型尺度,交通运输部组织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 165-2013)附录A《设计船型尺度及其他参数》中“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2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进行了修订,3月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 165-2013)局部修订(2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部分)的公告。

该修订替代《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 165-2013)附录A《设计船型尺度及其他参数》中“集装箱船设计船型尺度”相应内容,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

交通运输部公布十项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下放后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为切实加强取消行政许可事项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9〕6号)中涉及交通运输部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十项内容,3月27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十项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下放后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具体内容为:取消“国际集装箱船、普通货船运输业务审批”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取消“从事内地与港澳间集装箱船、普通货船运输业务许可”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取消“无船承运业务审批”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取消“国际船舶保安证书核发”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取消“船员服务簿签发”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取消“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许可”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取消“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许可”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下放“从事内地与港澳间客船(含客滚船、客货船等)、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业务许可”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下放“港口设施保安证书核发”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下放“省际、市级、毗邻县行政区城间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共十项措施。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防治船舶水污染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3月5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决定印发《防治船舶水污染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宣贯培训讲义总则■术语■港址选择•设计基础条件《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JTS165-2013) JTS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编写组 二O —四年—月条文详解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CCCC Water Transportation Consultants 3, Ltd0、规范名称海港总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of General Layout f@r Sea Ports 早R名称修订内容0li 根据《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交通运输部公告,2007年第17号)整合多本规范的规划指导意见,以及国内外有关行业的情况和部大纲审查会纪要,本规范名称改为《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JTS中华人戻共和国行业标准JTS H5-20B海港总体设计规范D囲gn CM? of(i^i€rAl L AJ-OU I (or S«aX13-1I-12 发布2014-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披部发布-3-♦内容方面采用指导性规定和具体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CCCC Water Transportation Consultants 3, Ltd修订内容 对特殊名词和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对正确理解、使 用本规范很有必要。

3、对各类型码头的定义进行了重新描述。

2、术语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CCCC Water Transportation Consultants 3, Ltd名称术语K 给出了设计船型的准确定义; 2、调整、 清晰了码头掩护程度划分标准•9・使用性术语• “必须"、"严禁''•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应”、"不应”或“不得"•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宜”、“不宜”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 “可"・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堆场的洒水喷头应选用港口专用防尘喷头,物料表面含水率控制在6%~8%。喷洒 装置的洒水半径应考虑风力气候条件的影响,应按有效洒水半径计算。
- 10 -
15.4 粉尘
- 11 -
15.4 粉尘
- 12 -
15.4 粉尘
- 13 -
15.5 废气
15.5.1~15.5.2 油品、散装液体化工品装卸工艺应采取减少和防治废气污染的措 施;储罐应根据货物理化性质和现行标准确定结构型式及相应防污染控制形式
- 19 -
17.1 一般规定
17.1.1 港口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提出宏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 一体”美丽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 发展、低碳发展。 对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部提出要以建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 效率和高效益的新型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为目标。工程设计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 节,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和龙头。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将伴随项目运行全过程,要 求我们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海港工程设计要在满足港口功能的 前提下,把节约放在首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15.2 港口建设期的污 包括疏浚施工、陆域吹填和回填施工应采取防污及防止水土流失
染防治
的措施
15.3
1、增加了废水、污水处理后回用的要求;
生产废水和生活 2、提出了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及港口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优先
污水
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要求;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概述
本文旨在修订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主要针对设计船型尺度这一部分进行修订。

首先,介绍了设计船型尺度的定义以及其重要性;其次,结合当前设计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船型尺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设计技术;最后,提出了结合当前船型尺度设计规范的建议。

一、定义及重要性
设计船型尺度基本涉及海港设计的船舶尺度,包括船舶类型、最大船体尺度、最大吃水深度、最大型尺度、最大裸重吨位、最大装载吨位等参数的设计。

设计船型尺度是海港设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海港各类船舶安全行驶及便捷泊泊的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则及基本要求
1、基本原则。

海港船型尺度设计应符合安全、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在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同时,节省资源并考虑海港服务船舶的实际情况。

(1)最大船体尺度的设计,应根据海港流量、航道负荷、航道深度及船体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最大吃水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5.3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15.3.1 港口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应进行收集、处理,并优选中水回用。
铁轨岔道 铁轨岔道 铁轨岔道 铁轨岔道
卸载站
初级沉淀池
二级沉淀池 堆取料机 溢流池
铁轨环路
水槽和泵站
溢洪道
码头设施 和装船机
混凝土雨水 通道
雨水沉淀池
图示
水流方向 排水/集水系统 输水(泵和管道) 地表水监测站 关键组件的大致范围 铁轨基础通道 传输设施 转向点 船泊位 煤堆 电路(North Surveys)(m AHD) 电路(Connell Hatch)(m AHD) 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地区 库瑞港岛废物处理设施(KIWEF) (水的潜在污染源)
15.4.4 煤炭、矿石码头露天堆场应根据不同的堆存要求设置相应的固定或移动
式喷洒水系统,其喷洒水量、水压、覆盖半径及喷洒次数应根据货种特性和气 象条件等确定。
堆场的洒水喷头应选用港口专用防尘喷头,物料表面含水率控制在6%~8%。喷洒 装置的洒水半径应考虑风力气候条件的影响,应按有效洒水半径计算。
案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港口工程设置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设施能力有限,目前国家和地方均制定了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港口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其中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 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15.10.5 液化天然气、液体石油气码头应设置气体泄漏报警和处置系统。油品和
液体化工品输送管道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并应具有手动操作功能。
15.1.6~15.1.7 配备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落实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是对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数据可 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时了解项目污染防治情况和作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 项目后评价的依据。专职人员和监测计划是环保闭环的重要一环。设计、执行,专 职管理、专业监测,促进常态化、良性发展。
LNG、LPG是近年来运输量增长较快的货种之一、又是高危险货种,重点提出本条 。
- 17 -
17 节能
宣贯培训
- 18 -
17、节能
章节 17 17.1 节能 一般规定 名称 新增章 设计原则、执行标准、总体要求 1、节能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2、提出节能设计能耗量计算应给出主要用能设备装机功率,年 工作时间。能源消耗总量应给出实物量、折标准煤量,折标准煤 系数参照国家现行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选 取。 3、应将节能作为方案比选的重要因素。 4、码头各类设施的布置应有利于降低车船及设备综合能耗。 5、停泊码头的港务船舶应使用岸电,运输船舶有条件时也应采 用岸电。 修订内容
17.2
节能要求
- 19 -
17.1
一般规定
17.1.1 港口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提出宏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 一体”美丽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 发展、低碳发展。 对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部提出要以建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 效率和高效益的新型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为目标。工程设计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 节,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和龙头。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将伴随项目运行全过程,要 求我们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海港工程设计要在满足港口功能的 前提下,把节约放在首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废气 根据目前环境工程污染防治设备的不断进步,完善了防止港口各 生产环节粉尘污染的各类措施 1、增加了散装液体化工品储罐防污措施; 2、增加了集中供热、使用清洁能源、锅炉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
-3-
15.4
15.5
15、环境保护
章节 15.6 15.7 15.8 噪声 电磁和射线 固体废物 名称 修订内容 补充了应考虑对周边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结合当前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电磁和射线防护措施 1、补充了固体废物应纳入所在地市政固体废物接收处置系统; 2、补充了危险废物处理要求。
-5-
15.1
一 般 规 定
15.1.4 港口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防止污染法律、法规处置船舶废水和固体废物。 15.1.5 港口工程应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从源头控制和削减
污染,实施清洁生产。
工艺流程是生产作业的中枢系统,工艺流程因装卸货种、生产作业特点而不同,先 进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从源头上消减污染源,因此工艺流程的制定应与环境保护要求 有机结合。装卸设备是实现生产作业的关键,设备选型应满足安全、环保、节能要 求。
15.7
电磁和射线
15.7.1 电磁和射线防护及安全距离设置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5.7.2 长期工作在较强辐射源周边的操作人群应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备。
15.8
固体废物
15.8.1 船舶垃圾和陆域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并应纳入所在地市政固体废物接
收处置系统。 15.8.3 港口固体废物中属于危险废物的部分,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鉴别 ,并应按有关规定处置。 船舶垃圾应区分来自疫区和非疫区,如来自疫区垃圾应送至指定部门进行处理。
根据《水土保持法》相关要求施工结束后应对开挖区域采取植被恢复等方法,避免 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影响。
-7-
15.3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15.3.1 港口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应进行收集、处理,并优选中水回用。
避免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环境影响;为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和实现清 洁生产,根据用水等级合理选择用水水质,应优先选用中水。
15.3.2 新建港口工程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清洁雨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应优先考虑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减少有污染水处理的总量以降低处理成本。
15.3.3 油品和液体化工品港口的罐区、装车区应有消防水的收集措施。
•大连“7.16”管道火灾大量的消防水和泡沫混合液随同原油一并流入水体,对水环 境造成影响,同时流淌火引起次生火灾。陆域罐区采用事故池对油品和液体化工品 发生火灾时所需大量消防水和泡沫混合液进行收集,不仅避免消防水和泡沫混合液 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同时可避免流淌火对其他未发生火灾区域产生影响。 •油品码头消防主要以船舶为发生火灾对象,码头平台消防所需的消防水和泡沫混合 液远小于船舶火灾所需用量,从安全角度发生火灾时消防水应能及时流入水体,从 环保角度码头平应考虑消防水收集措施,但码头平台尺度和空间有限不利于收集消 防水,目前这个问题争议很大。
-6-
15.2
港口建设期的污染防治
15.2.1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落实各种污染防治措施。 15.2.2~15.2.3 港口工程疏浚施工应采取防治悬浮泥沙扩散污染的措施;
陆域形成工程应采取防止悬浮泥沙泄漏的措施。
15.2.4 施工结束后应对开挖区域采取植生态恢复
15.9.1 港口工程应进行绿化设计。新建港口绿化面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
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1)的有关规定。
15.9.4 对工程自行设置的取土场、弃土场应采取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本条依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文)而提出港口在 生态恢复方面的措施。
-9-
15.4
粉尘
15.4.1 煤炭、矿石、散粮、散化肥、水泥等散装货物在运输、装卸、堆存作业
时产生的粉尘,应根据气象条件、粉尘性质及作业条件采用密闭、湿法、抑尘 剂喷洒、干式除尘、覆盖压实、防风林、防风网等方式进行防尘和除尘,粉尘 排放浓度应符合排放标准。 港口调研表明,在不同的作业环节,采用的防尘、除尘方法也不一样。目前除尘方 式主要有:布袋除尘、湿式除尘、干雾除尘、静电除尘等方式,从总的使用情况看 湿式除尘效果较好。合理防尘、除尘方案应与工艺流程结合,以获得较好的防尘、 除尘效果。
收处理装置。 汽油、煤油、石脑油和有毒类液体化工品装船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直接排放不 仅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装船货种的损失,应采用油气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处 理。此时船舶需具有气体返回管路系统,码头具有接收措施等,但回收装置平面布 置、工艺流程、消防、安全等技术性问题有待论证,目前我国尚未有针对码头油气 回收设计和验收相关标准规范,现只能参照陆域库区和装车时油气回收规范,针对 港口的《码头油气回收建设技术规范》正在申请立项。
- 10 -
15.4
粉尘
- 11 -
15.4
粉尘
- 12 -
15.4
粉尘
- 13 -
15.5
废气
15.5.1~15.5.2 油品、散装液体化工品装卸工艺应采取减少和防治废气污染的措
施;储罐应根据货物理化性质和现行标准确定结构型式及相应防污染控制形式
15.5.3 装载极度危害介质的码头,应在船舶和储罐之间设置气体返回管路或回
15.10
-4-
15.1
一 般 规 定
15.1.1~15.1.2 港口环境保护设计应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和标准,落实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制定 的防治污染措施;应与所处区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一致。
15.1.3 港口选址应考虑可能涉及划定的环境敏感区域,不得在此区域布置污染环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
宣 贯 培 训 讲 义
环境保护 节能 港口保安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编写组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15 环境保护
宣贯培训
-2-
15、环境保护
章节 15 15.1 15.2 名称 环境保护 一般规定 修订内容 增加了港口建设期的污染防治、电磁和射线防护 1、增加了环境敏感区港口选址要求; 2、增加了港口建设要从源头控制和削减污染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