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写作方法----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的作文

点面结合的作文在我们的写作中,有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点面结合。
它既能展现整体的宏大场景,又能凸显个体的细微之处,使文章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面”,就是对整体的概括描述,它如同一张宽广的画布,为我们勾勒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背景。
比如,当我们描绘一场运动会时,对整个操场的热闹氛围、各个比赛项目的同时进行、观众们的热情欢呼等进行概括性的叙述,这就是“面”。
它让读者对整个场景有一个初步的、宏观的了解,感受到活动的规模和气氛。
而“点”,则是对个体的细致刻画。
它像是画布上的点睛之笔,让画面更加生动、具体、鲜活。
还是以运动会为例,我们可以聚焦于某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他的表情、动作、内心活动;或者关注一位观众的激动神态,他挥舞着手中的彩旗,为选手加油助威时的呐喊。
这些具体而细微的描写,就是“点”。
通过“点”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紧张、激情和喜悦。
点面结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增强文章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如果只有“面”的描写,文章会显得空洞、单调;而只有“点”的刻画,又会使文章缺乏整体的视野和广度。
二者相互结合,既能展现出宏观的场景,又能突出关键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其次,点面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通过“面”的铺垫,为主题的呈现营造出合适的氛围;再通过“点”的深化,将主题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比如写一次抗洪救灾,“面”上可以描述洪水的汹涌、受灾范围的广泛、救援队伍的庞大;“点”上则着重刻画一位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在洪水中救助群众的英勇行为。
这样,就深刻地展现了团结一心、英勇无畏的主题。
再者,点面结合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当读者在宏观的“面”中感受到震撼,又在微观的“点”中体会到真情实感,就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产生共鸣。
在实际的写作中,要运用好点面结合,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感知力。
我们要善于捕捉整体场景中的关键元素,同时也要留意个体的独特表现。
点面结合小练笔作文

点面结合小练笔作文点面结合小练笔作文(精选25篇)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点面结合小练笔作文(精选2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点面结合小练笔作文篇1家乡有间小馆,每一天人来人往。
刚到门口,震耳欲聋的声音向我扑面而来。
有服务员的吆喝声,有醉酒划拳斗酒声,还有顾客说笑聊天声……一进门,正对的是个琳琅满目的菜品架。
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菜,有金黄的土豆丝,有绿油油的青菜,还有酱黑的腊肉……一转身,我看见餐厅里坐满了顾客,有的吃着炒面,真是美味无比,有的吃着炒菜,有的吃着韭菜馅的饺子,沾上醋,咬一口,一脸满足。
我肚子咕咕叫着,真想把它们都尝个遍!我找了个空位刚一坐下,服务员便到了跟前。
这服务员眼圈很黑,必须是工作忙没有好好休息了。
虽然她强打精神,但我还是能察觉出她的疲倦。
我想,这枯燥的生活,也许对她是一种摧残。
家乡的小馆,满是生活的烟火。
点面结合小练笔作文篇2今日,是语文学科活动的日子。
当活动开始前,我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进入了礼堂。
在经过一番开场表演后,振奋人心的诗词大会开始了!十三位班级代表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舞台。
紧之后,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规则:每一位班级都将会听到一句诗,代表必须说出这句诗的上句或下句,当场上只剩下二名代表时,则用飞花令决出胜负。
这必然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谁将会是最终的冠军呢?“请问‘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主持人发问了,“疑是地上霜。
”一班代表不假思索,立刻说出了答案。
“真棒!”一班同学们纷纷喝彩,雨点般的掌声如雷贯耳,我想:“看来其他班级的代表也很强啊!”之后主持人又连续问了二到五班的代表,仅有一个人没有答对,被淘汰了。
最终,到我们班的代表了。
主持人问了一句很难回答的诗句,豆大的汗珠从我头上淌下:“这么难的诗句,代表能答对吗?”代表低着头,飞速回忆着诗句。
点面点结合的写作方法

点面点结合的写作方法
点-聚焦主题
在写作的初期,首先确定好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这一主题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这样才能帮助你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保持一致性。
可以考虑回答一些问题来确定主题,如主题是什么,对主题有何影响,如何定义和解释主题等。
面-展开论点
在主题确定后,展开论点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每个论点都应该有足够的论据和支持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可以使用例子、实证研究、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语等来支持论点。
同时,要保持论点之间的逻辑和思路的连贯性,确保文章整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点-收束结论
在结尾部分,我们需要点-收束我们的观点和论证。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我们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并强调文章的主题。
同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或启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综上所述,点面点结合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条理清晰和逻辑连贯。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主题,展开论点,并收束结论,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写活动的作文点面结合方法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点面结合方法作文咱们平时写活动的作文,是不是总觉得写得干巴巴的,不精彩?今儿个,我就跟您唠唠写活动作文的一个妙法——点面结合。
先来说说啥是“面”。
“面”呢,就是对整个活动的概括性描写,让读者对活动有个整体的印象。
比如说,学校开运动会,那操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这就是“面”。
再讲讲“点”,“点”就是活动中的具体人物、具体场景,是那些能吸引人眼球的精彩瞬间。
还拿运动会举例,短跑比赛中,那个小个子同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他涨红的脸、紧绷的肌肉,还有那坚定的眼神,这就是“点”。
那怎么把“点”和“面”结合起来,写出一篇精彩的活动作文呢?我给您讲讲上次我们班去春游的事儿,您就明白啦。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老师带着我们去郊外踏青。
一到目的地,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同学们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兴奋得不行。
放眼望去,草地上到处都是我们班的同学,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踢足球,还有的在玩捉迷藏。
这就是“面”,让您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游的欢乐氛围。
接下来,我给您讲讲“点”。
我注意到我们班的小李,他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在观察一只小蚂蚁。
只见那只小蚂蚁背着比它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爬。
小李的眼睛紧紧盯着小蚂蚁,嘴里还念念有词:“加油啊,小蚂蚁,别放弃!”他那认真的模样,可爱极了。
再看那边,小王和几个同学在放风筝。
小王手里拿着风筝线,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他的小伙伴在后面举着风筝,大声喊:“快跑,快跑!”一阵风吹来,风筝晃晃悠悠地飞了起来。
小王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喊着:“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可没一会儿,风筝又摇摇晃晃地掉了下来。
他们也不气馁,重新再来,那股子执着劲儿,真让人佩服。
还有我们班的“调皮鬼”小张,他在草地上翻跟头,一个接一个,像个小猴子似的。
旁边的同学都给他鼓掌叫好,他更来劲了,非要表演个高难度的动作,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点面结合的方法

点面结合的方法点面结合法,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常在描写某一事物时同时进行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描写,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鲜活、生动,突出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
中文名点面结合法应用写作简介点面结合法,就是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联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方法。
点面结合法体现了客观世界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符合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给人以真实现场的感受。
同时,也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并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
运用点面结合法应注意“点”与“面”的辩证关系,要在“面”的整体中写“点”,在“点”的基础上写“面”,使得以“点”显“面”,以“面”衬“点”,切不可“点”“面”游离,甚至相互抵触。
用途点面结合法多用于场面描写,如夏衍的《包身工》(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文章虽写上海杨树浦东洋纱厂里两千个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却从头至尾细致刻画了一个女工“芦柴棒”的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一个女工“芦柴棒”的形象,是作者着力描写的“点”;两千个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是作者需要反映的“面”。
“面”的辅写,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广度;“点”的勾画,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深度。
文章运用点面结合法,具体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愤怒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恶;表达了中国工人阶级必将奋起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的坚定信心。
又如孙杰的《金杯之光——中国女排夺魁的曲折道路》(1982年12月7日《中国青年报》),文章既概叙了中国女排1982年9月参加世界排球比赛,为夺得金杯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面上情况),又重点写了由不利转向有利的几场比赛(点上情况);既描写了中国女排队员的整个情况,又重点叙述了几个女排姑娘的情况。
点面结合的作文600字(精选30篇)

点面结合的作文点面结合的作文600字(精选30篇)点面结合的方法是指在文章中既要有面的描写,又要有点的刻划,使二者互相补充,和谐统一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着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点面结合的作文600字,希望有所帮助!点面结合的作文篇1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大课间要举行拔河比赛。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大课间。
老师从女生对中选了10个,男生队选了10个和五年级六班比赛。
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条大粗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三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有一个钩子,连接着两边的绳子。
哪个班能把绳子当中的钩子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哪个班就赢了。
一开始是我们五班的女生和六班的女生先比,抓好绳子后,只听,韩老师大喊一声:“预备!开始!”比赛已经开始了,双方的队员互不相让,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
李嘉茹是我放的排头兵,只见她咬紧牙,握紧绳,前腿弓,后腿弯,使劲的往后拉。
钩子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那边移。
拉拉队为我们加油。
渐渐地,慢慢地,钩子向对方移动,可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钩子终于来到了我们这边。
“噢,噢,我们赢了!”第一轮1比0五班胜。
第二轮即将开始了,六班派出了大将,我们五班也不甘示弱也派出了几个又高又胖,人高马大的人。
第二轮的比赛开始了,压阵的几个胖子孙金磊、王浩宇……都是我们班里的大力士,可他们今天却有些吃不消了,牙关紧咬着,“咯咯”作响,脸涨得像个紫茄子,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一个劲儿的往下滴。
董老师跺着脚,双手指挥着男生是劲儿往后拉,拉拉队也在为他们加油。
钩子片在六班的白线上,可我们班的男生没有放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钩子拉到了我们这边,第二轮以2比0的分数我们有战胜了六班。
六班的同学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坐在地上。
比赛一场接着一场,最后以3比1的总成绩战胜了六班,我们像打了胜仗似的回到教室而刘办事垂头丧气的回到教室。
到了教室,同学们仍沉浸在快乐之中,今天下午的大课间又有趣又令我难忘,还想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
点面结合的作文(15篇)

点面结合的作文(15篇)点面结合的文第1篇:昨日午时的班队课,我们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拔河比赛,首先上场的我们401班和402班。
随着一声响声,我们就开始拉了,我们采用的是横的两个人为一组拉。
刚刚开始,我们体力充沛,可是越到后面,我拔得就越吃力,紧之后我们就被402班慢慢拉了过去。
虽然我们班的女生都为我们加油,可我们还是输了。
经过第一局的比赛,我懂得了窍门,准备大显身手。
“砰”的一声,我们就开始又一轮的比赛了。
402班好像一头牛,越战越猛,可还是被我们拉了过来。
突然,当402班就要过线时,我们被拉了过去,这才发现是教师在帮他们拉,真是XXX。
随后,我们的教师也帮我们拉了,费了XXX二虎之力才慢慢拉了回来。
这时,枪声响了,原先是犯规,所以这局谁都没赢。
接下来的女生也拔得很吃力,有些人连皮也弄开了。
最终也输了。
接下来上场的是403班对战402班,403班的一头头“猛虎”扑了上去,一眨眼的工夫就搞定了,真是厉害!这次拔河比赛虽然得了最终一名,可我们还是很开心!点面结合的文第2篇:今日,学校五六年级进行了拔河比赛,这场拔河比赛可以说是“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午时第二节课下课后,我们就排队下去拔河比赛了。
因为我比较胖,所以被选上了,选了两组男的和两组女的,我在A 组,因为要先和二班比。
如果晋级了,还要和一班比,到时A 组的男和女有些筋疲力尽了,就在B组选人做替补。
要和二班比了。
开始,被二班领先,就在我们快输的时候,突然,我们人人发出猛力,一下子,绳子一向往后,我们赢了。
因为是3盘2胜,所以换场再比,这局和刚刚那局那样,都是先输后赢。
之后是五年级比,五二班输得很掺。
六二班跟六一班比了,两局都是六一班轻简便松的赢了。
之后是五二班和五一班比了,五二班还是输得很掺。
最终是我们跟六一班比了,我还是被选上了,因为我还剩很多体力。
开始,我们人人都出了全力,可还是被六一班领先了。
就在我们快输的时候,班主任突然跑出来为我们加油,我们士气大增,使劲牛力,赢了这局。
中考语文写作手法——点面结合

记叙文写作手法——点面结合一、什么是点面结合(一)理论知识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中,“面”顾及了全局,体现了广度;“点”突出了重点,体现了深度。
(二)使用“点面结合”法注意事项1、要有顺序性:一般来说,先写面,后写点,如此顺序,条理清晰。
2、要详略得当:“面”要概括地写,“点”要详细地写。
3、要紧扣中心。
“点”和“面”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决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战。
(三)解答思路1.运用了点面结合2.①文章写了…………(结合内容分析点),此为点;又写了…………(结合内容分析面),②突出了…………………………(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③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3.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丰富了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实践训练怀念煤油灯记忆,永远是岁月里一道永远抹不掉的瑰丽风景。
在无人打扰的日子里,我会采撷过去的岁月,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每当夜幕降临,每当大街小巷闪烁着五彩缤纷的灯光时分,我就想起了我童年时,想起了那盏煤油灯,那盏跳动闪烁着橘黄色小火苗的小煤油灯。
那时候的白天,太阳会毫不吝啬地将光芒,洒向村里的每个院落的旮旯拐角;而到了夜晚,空旷的田野一片寂静,周围漆黑一片,天上的星星会把自己的光亮遍洒大地。
在那土坯砌成的土屋里,弹奏着锅饭瓢盆交响乐曲,在柴草烧暖的土炕头,延伸着一代一代人的梦境,而那煤油灯跳跃着的昏黄火苗,一眨一眨,成了小村庄的眼睛。
煤油灯的结构大同小异,用棉线搓一根捻子,一头盘绕在墨水瓶里吸油,另一头从瓶盖中心的圆孔里钻出来燃烧。
那时候,家家都点燃着一盏煤油灯,借着灯光,各行其事。
煤油灯下,院子里成了老人们的纳凉闲话场所,一杆烟袋,一把蒲扇,一个矮凳,几家老人围拢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柴米油盐,婚丧嫁娶,间或夹杂一些隐秘私情的交头接耳,不伤和气的是是非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面结合
• 概念: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 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 “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 写。点面结合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 结合。
• 作用:“点”,可以突出重点,体 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 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适用范围: 场面记事类、写景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文: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会在自习课上花大 把大把的时间练习艺术签名,会在教科书下垫着 杂志小说偷看,会互相当信差,将纸条从教室的 一端传到另一端……乐此不疲地重复。(面、略) 犹记得某君曾为一“奇”女子画了一幅肖像,眉 眼颇为神似,只是嘴角夸张地向下撇着,唾沫横 飞,脸上的那颗痣也被夸大到了极致,整个一 “彪悍女”。该君洋洋得意地在作品上旁批“看 完后传给别人”。一人看罢,抿着嘴窃笑传下去; 又一人看罢,捂着憋得通红的脸伏在桌上往下传。 教室里时时发出“真像啊”的感叹声和因忍笑而 发出的奇怪声音。(点、详)我们像偷吃到糖果 的孩子,叛逆的滋味渗到心里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 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 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 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 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似的。
夜幕降临,五一广场点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一些 中老年人在五一广场跳起美丽、柔情的舞蹈,让人 全聚集在这了! 看,他们跳舞的姿势,是多么优美。 在旁观的人们有的在大声歌唱;有的在一边小 声哼唱;有的一边拍手一边点着脚;有的也时不时 点头。连小朋友也跟着节拍挥动手臂 舞场中央有人跳双人舞,他们两人手拉手,手 合到中间时,两人拉开了距离;手拉到两边时,两 人肚子靠肚子,一下一下整齐地跳着。这时,女舞 伴不小心踩到男舞伴的脚,我正想笑,他们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