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
闭合导线测量坐标计算的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坐标计算的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坐标计算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开始测量点和结束测量点,并记录它们的坐标。
2. 按照设立基准点的要求,安放好基准点,并记录其坐标。
3. 在开始测量点和结束测量点之间,按照一定的测量间距,设立一系列测量点,并记录它们的坐标。
4. 通过测量仪器(比如全站仪或者GPS仪器)测量每个测量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记录测量结果。
5. 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坐标,可以使用三角测量或者距离平差等方法,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6. 检查计算结果的精度,进行误差控制和精度评定。
7. 根据需要,将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如计算测量线的全长、坐标增减量、线型等。
8. 生成闭合导线测量坐标计算表格或绘制坐标图,最终得到闭合导线的测量坐标。
以上步骤仅为一般的测量流程,具体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精度控制和误差分析,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精)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观测方向少于3个方向时,符合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即“后-前-前-后”,“正-正-倒-倒”:
上半测回:先观测后视点正镜(盘左水平角,顺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前视点,观测前视点的正镜(盘左水平角下半测回:先观测前视点倒镜(盘右水平角,逆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后视点,观测后视点的倒镜(盘右水平角。
全站仪测量导线计算坐标

全站仪测量导线计算坐标作者:徐娅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6期摘要:全站仪测量导线坐标的计算是平面测量控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全站仪导线能够实时的测得待测点的近似坐标,利用全站仪测量导线的工作实际,对于全站仪测量导线坐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改进了接平方差发,给出了坐标计算的具体公式和方法。
该方法和传统的经纬仪坐标的计算性比,能够有效地避免方位角的复杂的计算过程,和增量复杂的计算过程,进而提高了计算的效率,而且计算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错误,在计算的过程中,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只需要知道全站仪测量导线之间的接平差,外加已知的一条边和点就可以计算出坐标信息,进而可以增加导线布网的灵活程度。
关键词:全站仪;; 测量导线;; 间接平差;; 坐标计算引言在本文中所谓的导线就是所有的控制点依照顺序连接而成的曲线,全站仪测量导线坐标计算的原理就是根据导线边的长度和折转角度,并且根据起始点的数据,按照顺序依次计算出导线上每个点的坐标。
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设就是利用了此技术来实现的,而且对于地形图的绘制、城市的测绘和众多工程测量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技术。
根据观测仪器的不同可以将导线测量仪器分为经纬仪测量导线、电磁波测距导线以及本文所用到的全站仪测量导线。
全站仪测量导线装置时一种智能化的设备其中植入了嵌入式的微处理器和将经纬仪和电磁波测距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全站仪,通过全站仪内置的微处理器自动测试程序可以自动的完成对于某个测量区域各个控制点的坐标的测量和计算,从而可以近似得到相对应的地面控制点的响应的坐标,并且在最后可以利用这些数据采样间接平差法来计算整个导线的坐标,这对于传统的经纬仪导线坐标的计算方法是很大的提升。
不仅可以自动化的实现测量而且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一、经纬仪导线坐标和间接平差计算本文以附和导线为例对于经典的经纬仪导线坐标以及间接平差的计算的步骤与过程进行了说明,假设附和导线如下图所示,导线从最初的控制点A出发,出发时的方位角度为aAB,然后可以看出在运动的过程中经过了控制点2、3等,最终到达另一端的最终控制点C,达到该点时的方位角度为aCD,则经纬仪传统的导线坐标计算方法和间接平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所示:(1)通过经纬仪来对控制点的水平角度进行测量,然后用尺子或者测距仪器来对控制点之间的边长进行测量,然后对于边长进行修正,最后得到各个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

如果你想学习导线(闭合、符合、支导线),我可以传份学习资料给你,如果要严密平差建议用清华山维测量平差软件如果简单平差可以先推算方位角闭合差,然后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站测的角度上进行角度平差。
然后用平差后的角度推算坐标闭合差,得到的x和y的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一站的坐标上即可,求得导线绝对闭合差,在除以导线全长得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导线平差主要是看方向中误差和导线全长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工程测量闭合导线差怎么计算的???闭合导线平差手算简单来讲分两步:1.先计算出导线闭合环内角和,它与理论值(n-2)x180相减产生的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转角。
使修正后的内角和等于理论值。
2.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已知两点坐标可求得坐标方位角)与修正后的各个转角值求出导线边坐标方位角。
再通过方位角、导线边的长度计算出各个导线边产生的坐标增量。
算到起算点后,X、Y 增量和的理论值均应为0。
但因观测误差,坐标增量和往往不等于0。
将偏差值平均分配到各个点位上,以消除偏差。
最后,用起算坐标依次加上修正后的坐标增量,就可以得到平差后各点的坐标值了。
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在连续测量多个点位后再到原出发点,这就叫导线的闭合,因为误差的存在,在闭合时有可能产生误差,这时你需要将误差以每根导线长度为权重进行平差。
看到百笑狂生的回答了,忍不住想说几句,这个什么“原位往复闭合”、“开路测量闭合”等等,你是从哪儿学来的概念?反正在测量这个专业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楼主所说的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一种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一、导线进行测量共有三种方法:1、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因为累积误差的原因,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不采用,也谈不上什么闭合不闭合的问题;2、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后,再回到这个已知点,也就是说,将已知点做为测量的最后一个点也进行测量。
如果没有误差出现,那么最后一个点的测量结果应与已知点相同,这就叫导线的闭合。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一种用于确定地面上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高程和方位的测量方法。
下面是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的详细步骤。
1.设置仪器:在测量前,先设置全站仪高度和仪器水平。
仪器水平可以使用内置的气泡水平仪或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校准。
2.选择目标点:在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时,需要选择至少两个目标点。
这些点应该位于你所要测量的区域内,并且应该足够平坦和稳定,以确保精确测量。
3.测量第一个目标点:使用全站仪,测量第一个目标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
在测量垂直角时,应该确保测量棒的底部是水平的,并且与目标点的水平面垂直。
4.测量第二个目标点:从第一个目标点移动到第二个目标点,并使用全站仪测量其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
在测量垂直角和水平角时,应该确保测量棒的底部是水平的,并且与目标点的水平面垂直。
5.计算闭合差:在完成第二个目标点的测量后,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指从第一个目标点到第二个目标点的距离与从第二个目标点到第一个目标点的距离之间的差异。
如果闭合差小于仪器的规定误差,则说明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6.记录和分析数据:在完成测量后,应该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来计算距离、高程和方位。
7.纠正误差: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则需要进行纠正。
可以通过重新校准仪器、更换测量棒或调整目标点的位置来纠正误差。
8.再次测量:在纠正误差后,应该再次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总之,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需要仔细的准备和技术知识,但可以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测量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测量闭合导线的原始数据获取:首先,需要在各个测站上用全站仪
测量闭合导线的各个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并记录下来。
同时,还要测量
闭合导线的距离。
2.计算展点坐标的预计值:根据测量的数据和已知的初始点的坐标,
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闭合导线上各点的预计坐标值。
在计算中要注意
角度的单位和相应的角度公式。
3.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根据各点的预计坐标值和测量的实际坐标值,可以进行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
平差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最接近实测值
的各点坐标。
平差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角度平差法”和“坐标平
差法”。
以“角度平差法”为例,其步骤如下:
1.计算闭合导线的总角度差:根据测量得到的各个点的角度值,可以
求得闭合导线的总角度差,即闭合差。
2.计算方位角的改正数:根据闭合差和导线的总长度可以计算出方位
角的改正数。
方位角的改正数是为了使计算后的闭合导线与实际测量中的
闭合导线相吻合。
3.计算各点坐标的改正数:根据预计坐标值和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可
以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改正数。
4.修正各点坐标: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改正数,可以对各点的预计坐标值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各点坐标。
总之,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测量数据和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只有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精确的计算,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各点坐标值。
在平差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精度控制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坐标平差闭合计算公式

坐标平差闭合计算公式一、坐标平差闭合差计算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 在测量工作中,由于观测值存在误差,使得由观测值计算得到的结果(如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理论值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称为闭合差。
坐标平差闭合差计算是测量平差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观测值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结果满足理论上的几何关系。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中的闭合差类型。
- 角度闭合差:对于闭合导线,其内角和理论值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 2)×180^∘(n为多边形边数)计算。
而实际观测的内角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就是角度闭合差f_β,即f_β=∑limits_i = 1^nβ_i-(n - 2)×180^∘。
- 坐标增量闭合差。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闭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该为零。
设Δ x_i和Δ y_i分别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对于闭合导线,∑limits_i =1^nΔ x_i=0,∑limits_i = 1^nΔ y_i=0。
但由于观测误差的存在,实际计算得到的坐标增量代数和∑limits_i = 1^nΔ x_i=f_x,∑limits_i = 1^nΔ y_i=f_y,f_x和f_y分别称为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观测误差对坐标计算的影响程度。
根据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计算出导线全长闭合差f_D,f_D=√(f_x)^2+f_{y^2}。
- 为了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需要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rac{f_D}{∑limits_i = 1^nD_i}(其中∑limits_i = 1^nD_i为导线的总长度)。
二、坐标平差闭合差的调整原则和方法。
1.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 调整原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
设角度闭合差为f_β,观测角个数为n,则每个角的改正数v_β=-frac{f_β}{n}。
- 调整后的角度计算:调整后的角度β_i'=β_i+v_β。
全站仪坐标法闭(附)合导线的观测与平差

(.Mii oee G i o n e i , u ag500 , u hu C ia 2 u hu 1 nn Clg , u huU irt G i n 503 G i o , hn ; .G i o g l z v sy y z z
第 3 卷第6 1 期
21 0 1年 1 2月
矿 冶 工 程
M I NG NI AND ETALLURGI M CAL ENGI NEERI NG
Vo . I31№ 6
De e e 0l c mb r2 l
全 站 仪 坐 标 法 闭 ( ) 导 线 的观 测 与 平 差① 附 合
U i aino o — e lcMie l e ucs G i n 5 0 3, u h u hn ) ti t N nm t l rr s re, uy g5 0 0 G i o ,C ia l o f z ai ta R o a z
Lbrtr o o peese aoao Cm r ni yf h v
杜 宁 , 王 莉 ’
(. 1 贵州大学 矿业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0 0 ; . 5 0 3 2 贵州省非金 属矿产 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贵州 贵 阳 5 00 5 03)
摘
要: 在分 析全站仪坐标法测量 的基础上 , 结合导线布设形式 , 分析和阐述 了全站仪坐标法闭 ( 合导线 的测量 方法 , 附) 导出了全
程, 导线仍 然 是 控 制 网加 密 的常 用 手 段 , 线 路 工 程 如
中, 往往是在两端 G S控制点基础上 , P 采用附合导线
进行 加密 , 以满足 施工 放样 的需 要 。长期 以来 , 在单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想学习导线(闭合、符合、支导线),我可以传份学习资料给你,
如果要严密平差建议用清华山维测量平差软件
如果简单平差可以先推算方位角闭合差,然后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站测的角度上进行角度平差。
然后用平差后的角度推算坐标闭合差,得到的x和y的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一站的坐标上即可
,求得导线绝对闭合差,在除以导线全长得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导线平差主要是看方向中误差和导线全长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工程测量闭合导线差怎么计算的???
闭合导线平差手算简单来讲分两步:
1.先计算出导线闭合环内角和,它与理论值(n-2)x180相减产生的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转角。
使修正后的内角和等于理论值。
2.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已知两点坐标可求得坐标方位角)与修正后的各个转角值求出导线边坐标方位角。
再通过方位角、导线边的长度计算出各个导线边产生的坐标增量。
算到起算点后,X、Y 增量和的理论值均应为0。
但因观测误差,坐标增量和往往不等于0。
将偏差值平均分配到各个点位上,以消除偏差。
最后,用起算坐标依次加上修正后的坐标增量,就可以得到平差后各点的坐标值了。
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在连续测量多个点位后再到原出发点,这就叫导线的闭合,因为误差的存在,在闭合时有可能产生误差,这时你需要将误差以每根导线长度为权重进行平差。
看到百笑狂生的回答了,忍不住想说几句,这个什么“原位往复闭合”、“开路测量闭合”等等,你是从哪儿学来的概念?反正在测量这个专业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楼主所说的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一种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一、导线进行测量共有三种方法:
1、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因为累积误差的原因,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不采用,也谈不上什么闭合不闭合的问题;
2、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后,再回到这个已知点,也就是说,将已知点做为测量的最后一个点也进行测量。
如果没有误差出现,那么最后一个点的测量结果应与已知点相同,这就叫导线的闭合。
如果有误差你再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平差;
3、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后,最后回到另一个已知点,这种情况的闭合叫“导线闭合于某已知点”,由此可见,这个测量结果还包含了原已知点的误差,因此其精度不及前者,但有时限于测量对象分布条件的限制,可能也得采用。
上述测量方法,同时适用于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同样也采用导线法,但所采用的仪器不同(以前测量时是分开的,现在因为全站仪的出现已经同步进行了)。
二、百笑狂生所谓的第一种测量方法,类似于导线中某个点的测量程序,对某个
点的测量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不同,测回数要求也不同(盘左测完后旋转180
进行盘右测量算是一个测回)通常为四个测回,每次测量的原始数据只能直接填写在专用的测量记录本上,最终数量是多测回的平均值;百笑狂生所谓的第二种测量方法,实际上与后(前)方交汇有些类似,便无论是哪种交汇方式,那只是三个点之间的关系,中间不能间接过渡。
因此,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所谓的测量方法不是导线测量的方法,充其量不过是单点测量。
三、有一本书叫《测量学》,当时学时记得好像是同济大学出的,倒不是让你去死背公式,起码你可以熟悉一下一些基本概念,比在这儿东问一句西问一句要系统得多,你说呢?
关于百笑狂生的质问,我想正好反过来问你最合适,你做过测量吗?你又对测量懂多少?从你的回答可以看出你的确是对测量所知甚少!不!是少的可怜!我当然做过测量工作,而且是1:5万的地形图测量,比所谓的工程测量要复杂的多。
和你说的正相反,我不是测量专业的,也不是建筑专业的,我从不避讳!我的知识更多的是边干边学积累起来的,我倒是想干我的专业,可但我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呀,所以我只好主动去适应社会了,其实深切地体会到自学的不易也是我到知道里面来回答问题的动力之一。
记得那是南疆改水工程结束的第二年,接到了一项测量任务,因为野外的环境不可能使人有机会进行网聊,老乡家连电视都买不起,更谈不上电脑了,我出发之前带的就是我在回答楼主问题时提的那本《测量学》,我们公司那年刚买了一台全站仪,还没有人会用,只好将经纬仪和水准仪一同带上了,我实际测量过程中,是两套仪器同时进行测量的,采用是传统的平板仪,测量时三人一组,一个读数,一个记录,还有一名是专门背平板仪和带图纸的,你以为和在家里上班一样吗?所选择的通视点有时是不具备平面作业条件的,只好一个趴在地上,这样才能将其在背上背的平板仪摊平,测完之后,将界石桩定位挖坑填埋好,还要做一个明显的标志,因为老百姓的好奇心,常常会把控制点予以破坏,走时花钱买的国家三个二级控制点,一个也没有找到,只好回省会重新购买,好不容易买了三个四级军控点,但还是有两个被破坏掉了,没有办法,只好从建立平面控制网开始,那个辛苦你是无法体会到的,测量工作在所有的野外作业中可以说是最为辛苦的,这么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狂生先生所举例的例子,那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一个野外测量工作环境,每天一早起来,先将午饭带好,带上军用水壶!背上沉甸甸的地质包,因为经费有限,只能雇一名农工,为了节约这笔费用,大家轮流背界石桩,一个国家标准的界石桩至少有30斤,你背着它爬一天山试试!别说界石了,就是仪器设备也够你受的,有时为了一个控制点,你需要去许多次,正所谓“看山跑死马”,看着不远,来回好几遍你也受不了。
因为没有手机信号,靠的是旗语,但旗语有时也有表达不了的东西,没办法只好哼哧哼哧来回跑,一天下来累的够呛。
你以为测量是个什么工作呀!你没有作过,你当然是无法体会其中的辛苦了,山区的测量是最辛苦的但其收费标准却不如平原高,看来你是搞过预算的,那我问你,这是为什么呀?想来你也不会!因为你根本不懂测量!我给你点提示:因为平原测量工作的复杂性分
级比山区高,那为什么高呀!狂生先生如果能回答对这个问题,也算是你在测量方面入了门了,否则,在测量方面你跟我叫板,你还不配!
工程测量闭合差分两个:角度闭合差。
坐标增量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就是用起始方位角+你的测量角度值和,注意方位角的方向,与附合点的方位角差值就是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是特殊的复合导线,起始方位角和最终方位角是一个。
差值平均分配。
分配好角度之后,计算坐标增量,X、Y的分别计算,差值根据距离长短分配,所有的误差分配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才能平差,否则就找到错误所在重新测量
闭合导线测量平差报告怎么写
我这个是附合导线的。
你参考一下!
根据目前施工现场情况,我项目部对管段内三工区寺家塔隧道进行导线加密,导线加密所使用仪器均校检完毕,人员资质齐全。
此次加密导线全长1761.129米,共测7站,所有观测过程均按照铁路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对导线测量的规定进行。
现场实测数据真实可信。
各项数据如下:
网名:中铁十二局■■■■■■■■■寺家塔隧道导线加密
等级:二级
测量单位:中铁十二局■■■■■■■■■三工区测量队
测量时间:2010年11月12日
测量人员:■■、■■■、■■、■■■、■■、■■■
仪器:徕卡TCR802
平差参考系:北京54
中央子午线:110.36
投影高程面:850
平差类型:约束平差
网型:附合导线
总点数:10 已知点数:4
观测值总数:24 方向数:16 测边数:8
条件总数:0 方位角条件:0 边长条件:0
多余观测值总数:4
先验单位权中误差:3.50
后验单位权中误差:4.08
平面控制网平差成果表
附合导线计算成果表
计算者:熊毅检查者:李云龙计算日期:2010年11月13日点名X(m) Y(m) 角度(dms) 距离(m)方位角(dms)
LZ-15 201921.777 34711.399 276.1558
LZ-14 201947.561 34476.572 51.0823 236.4668 147.2417
ZD1 201748.3400 34603.9556 199.4121 161.1753 167.0535
SJT-1 201591.2389 34639.9558 250.3645 200.1040 237.4218
SJT-2 201484.3288 34470.8065 274.2220 187.0303 332.0432
ZD2 201649.5854 34383.2203 358.3101 332.1533 150.3530
ZD3 201360.2335 34546.3149 209.1300 406.3620 179.4827
ZD4 200953.8762 34547.6785 337.5427 237.8375 337.4249
LZ-17 201173.950 34457.483 29.1544 186.5830
LZ-19 201053.665 34442.767 189.4316
角度闭合差w 纵坐标差fx 横坐标差fy 全长闭合差fs 相对闭合差k 导线全长[s]
28.3 -0.015 0.009 0.017 1:103070 1761.129
注:
导线平差数据《吕临支线铁路工程控制复测、加密成果书》ZNTJ-2
导线平差程序《科傻WIN98—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
根据设计院使用全站仪布控导线为二级导线精度,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为1/12000。
我部所测设吕临支线ZNTJ-2标寺家塔隧道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03070。
其成果精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后附导线与线路关系图示、仪器鉴定证、人员资质。
希望可以帮操你!这是比较简单的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