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探讨
得宝松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得宝松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和同位素室合作采用得宝松局部注射加90Sr-90Y敷贴联合治疗瘢痕疙瘩76例,并与单用得宝松局部注射组76病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患者15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得宝松局部注射加90Sr-90Y敷贴)与对照组(单用得宝松局部注射)。
联合治疗组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6~48岁,平均32岁。
发病部位:头面部15例,呈斑块或不规则状,胸骨前正中部及肩背部51例,其中前胸部48例,多数向两侧伸出分支呈蟹足状或斑块状;四肢部10例,呈斑块或结节状。
皮损面积:病灶直径1~1.9cm者20例,2~3.5cm者30例,3.6~5cm者10例,大于5cm者16例。
皮损为高出皮面的红色、坚实,有一定弹性、表面光滑略有光泽的多形性瘢痕样斑块,横条形成蟹足状或不规则状,伴搔痒刺痛,部分有知觉减退。
对照组76例,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大小均与治疗组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局部注射治疗。
用药剂量根据患者年龄病灶大小而定,每次用得宝松注射液0.3~1ml (每支1ml),加等量2%利多卡因溶液稀释后(1:1),常规皮肤消毒,选用5ml 注射器于瘢痕边缘平行刺入瘢痕疙瘩内,适当加压注入药液至瘢痕疙瘩颜色变苍白;面积大者可采用边退针边注射的方法,一个针眼多方向注射及多个针眼多方向注射,点面结合至整个瘢痕变白为止,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至不向外溢药物为止。
向患者交代注射间隔时间,首次注射后视瘢痕的变化情况每隔3~4周注射,1个疗程一般需2~3次。
联合治疗组首次注射1周后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生产的90Sr皮肤敷贴器,用铅做皮屏蔽瘢痕周围正常皮肤。
每次剂量2~3Gy,隔天治疗1次,总剂量15~20Gy。
1.3 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疼痛、瘙痒消失,瘢痕完全软化、变平,触之柔软,无硬结或索条状痕,治愈后12个月未见复发;显效:痛、痒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60%~70%的瘢痕有软化、变平或瘢痕疙瘩由重度转为中度或轻度,治愈后12个月未见复发;无效:痛、痒等症状减轻或无变化,瘢痕质地、大小无变化或变化轻微,或曾经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疗程结束后12个月内又复发。
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规律停药的临床研究

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规律停药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 组为对照组共75例。
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
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结论: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可降低瘢痕疙瘩的治疗复发率。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最简单及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临床上其复发率高是该方法应用的瓶颈。
为了减少瘢痕疙瘩的复发,本研究对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治疗胸前瘢痕疙瘩,并采用逐步降低注射浓度缓慢停药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为了明确该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笔者对156例患者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其中男61例(39.1%),女95例(60.9%)。
年龄(34.56±6.67)岁,病程(3.31±0.27)年。
病变位于前胸部79例(50.6%),其次肩部38例(24.4%),背部19例(12.2%),上肢12例(7.7%),其他8例(5.1%)。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瘢痕疙瘩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采用1992年Darzi确定的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1]。
瘢痕疙瘩处于增生期,质地硬,颜色微红,面积均小于3 cm2,其病程为2~6年。
口服曲尼司特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口服曲尼司特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口服曲尼司特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予口服曲尼司特胶囊及得宝松局封,对照组仅用得宝松局封。
治疗12周时,治疗结束后12周时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12周时,两组间有效率差异不显著。
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瘢痕形成后,在治疗的同时,尽早服用曲尼斯特胶囊,安全有效,并可有效预防瘢痕疙瘩复发。
标签:曲尼司特;得宝松;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由于大量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所形成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妨碍功能,严重的情况可出现瘢痕溃疡癌变[1],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冷冻治疗、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压迫治疗等。
笔者2011年9月-2013年6月采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加口服曲尼司特的方法治疗瘢痕疙瘩,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2011年9月-2013年6月之间就诊的患者。
选取100例,按照随机分配表将其分为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40岁。
发病部位:头面部17例,胸背部及肩背部23例,四肢部10例。
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42岁。
发病部位:头面部15例,胸背部及肩背部22例,四肢部13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瘢痕疙瘩診断标准:皮肤损害明显高出皮面或超过原有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犯。
1.3 本研究患者排除标准:(1)3月内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瘢痕疙瘩者。
(2)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3)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4)瘢痕疙瘩直径>3cm的患者。
手术联合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联合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52例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05-25T09:29:31.3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缪红跃1 张威2 许云2[导读] 瘢痕疙瘩是由皮肤损伤后引发的皮肤纤维组织增生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缪红跃1 张威2 许云2( 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吴剑鸣医院 315153 ; 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医院浙江宁波 315171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52例(治疗组),手术联合放射治疗50例(对照组),3个月后评定疗效。
结果手术+药物组总有效率96.2%,手术+放射组总有效率82.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明显优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
【关键词】瘢痕疙瘩手术得宝松【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62-01瘢痕疙瘩是由皮肤损伤后引发的皮肤纤维组织增生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临床上的治疗也是非常棘手,虽然方法很多,但以往治疗大多单一,疗效差,复发率高,都很难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手术加药物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52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外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8-43岁,平均30.3±3.04;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44岁,平均29.9±3.08;病程1-3年。
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皮损大小约为(1.0-2.0)c m×(1.5-3.0)cm,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 部分有感觉减退。
得宝松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最新年文档

得宝松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瘢痕疙瘩(keliod )是一种不规则的肥厚性赘生物,它的生成是由于皮肤受到损伤以后,在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之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合成明显超过降解,最终导致胶原大量堆积。
[1] 我科于2008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Diprospan ,美国先灵葆雅制药厂生产)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127 例瘢痕疙瘩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瘢痕组门诊共治疗211 例患者,其中男97例,女104 例;年龄19~54岁;病程1年~9年;皮损共274 块,其中颏下与颈部67块,胸部106 块,肩背部45块;上臂16块,腹部7 块;瘢痕面积0.5〜10cm2。
所有患者就诊前3个月内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211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7 例和对照组94 例。
两组均符合瘢痕疙瘩的诊断,[2] 在性别、年龄、皮损情况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规格0.25g/10ml,仙琚制药XX公司)和2%^J多卡因注射液以1:1:1 的比例混合后局部注射,直至皮损呈苍白隆起为止;瘢痕组织大者可做多点注射。
每次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氟尿嘧啶注射液剂量均不得超过1ml。
对照组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 2%^J多卡因注射液1:1 混合,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均为每隔4周1 次,连续注射3 次。
1.3疗效判定标准[3] 用单盲法按照温哥华瘢痕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瘢痕情况进行评分,分别对色素,柔韧性,血管,高度4 个参数进行评分,再计算总分。
每例治疗前后平分差》5 为显效,二2为有效,V2为无效。
具体评价参数与等级:色素评分:正常(即与自身其他部位比较非常相似),1 分;低色素,2 分;高色素3 分。
柔韧性评分:正常,1 分;柔软(触之很软),2 分;可变性的(指压有一定阻力),3 分;硬的(不容易移动,能抗指压),4 分;条索状的,5 分;挛缩(持续变短,产生扭曲和畸形),6 分。
瘢痕内剥切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瘢痕内剥切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目的:探讨瘢痕内剥除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效果。
方法:34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年龄22~65岁,女性30例,男性4例,瘢痕疙瘩为不规则圆形、椭圆形、哑铃形等形状,体积0.5cm×0.5cm×0.7cm~4.2cm×3.0cm×5cm,病程1~40年。
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术后即刻及后续联合得宝松瘢痕内注射治疗2~9次,0.1~1ml/次,两次之间间隔4周。
结果:随访1~3年,30例瘢痕疙瘩变为线状或萎缩性瘢痕,治愈率73.5%,控制率14.7%,4例无效。
结论: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联合得宝松注射辅助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安全高效,效果良好。
Abstract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s of ear keloids by core excision and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betamethason.MethodsTotally 34 patients of ear keloids including 30 females and 4 males aged from 22 to 65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the dimensions of keloids ranged from 0.5cm×0.5cm×0.7cm~4.2 cm×3.0 cm×5 cm with globular, ellipse and collar-button shapes; the disease lasted from 1 to 40 years. Keloids were treated by core excision and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betamethason immediately and after operation 2~9 times, 0.1~1ml betamethason each time, once a month.Results30 cases became line-shape or atrophic scar and showed good control in 1~3 years follow-up, cure rate was 73.5%and control rate was 14.7%, 4 cases relapsed.Conclusion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treat ear keloids by the methods.Keys words: ear; keloid; excision; betamethason耳部瘢痕疙瘩多由穿耳孔引起,临床并不少见,其治疗不同于其他部位的瘢痕疙瘩,不仅要防止瘢痕疙瘩的复发,而且要考虑耳部的外形,是皮肤外科、整形外科的难题。
得宝松局封加喜疗妥霜治疗疤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6-6233(2005)12-1103-02得宝松局封加喜疗妥霜治疗疤痕疙瘩的疗效观察李佳玟, 郭毓文, 王 俐, 杜晓林(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目的:观察喜疗妥防治疤痕疙瘩局封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对46例疤痕疙瘩患者用得宝松局封后用喜疗妥霜外涂。
结果:一年治愈率达52.2%有效率达78.5%。
结论:喜疗妥对防治疤痕疙瘩增生与复发,止痒、止痛有较好得疗效。
关键词: 得宝松; 喜疗妥霜; 疤痕疙瘩中图分类号:R591.4+1 文献标识码: BD i ppospan Local Blocki n g Followed by Hi udoi d Cream for Treati n g Keloi dL I J ia-w en, G UO Yu-w en, WAN G L i, et a l(The F irst A ffilia ted H osp ita l to Shan tou U n iversity M ed ica l C o llege,G uangdong Shan tou515041,C h in a)Abstract:O bjecti ve:T 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H iudoid crea m in treating recurrent Kel oids p retrea2 ted with di ppos pan l ocal bl ocking.M ethod:46cases of recurrent Kel oid were treated in this way f or l years .Results:The curative rate was52.2%and t otal effective rate was78.5%.Conclusi on:H iudoid crea m has g ood effect f or curing Kel oid p reventing recurrence.It als o has anti p rurtic and parin relieving effects.Key words: D i ppos pan; H iudoid crea m; Kel oid 为了解决局封后的复发问题,我们自2003年开始采用得宝松局封加外涂喜疗妥霜治疗疤痕疙瘩46例,并与46例对照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效果满意。
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

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
方法:对37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采用得宝松和5-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
结果:37例患者,临床治愈15例,显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
结论: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alesional injection of fluorouracil and corticosteroid.Methods Thirty-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5-UF and corticosteroid. Resultsfifteen pationts of thirty-seven keloid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twenty-one patients mostly remission,one patient no remission.The efficasy of inhibiting keliod was 97.3.Conclusion In hibition of keliod angiogenesis with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5-FU with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Key words:Keloid;5-fluorouracil;Corticosteroid随着人们对瘢痕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各种瘢痕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多,过去单纯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治疗效果并不能让患者满意,且复发率很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探讨
作者:挛雪萍束风波王雪峰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5期
摘要本文总结了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的经验,得宝松局封治疗的效果大大好于单纯外用糖皮质激素,差异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瘢痕疙瘩激素注射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瘢痕疙瘩本质上是一种皮肤伤口的过度愈合过程,多发生于具有瘢痕体质的个体。
瘢痕疙瘩好发于胸部、胸骨柄区、耳部和肩三角部。
不仅导致容貌受损,而且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敏感或疼痛,甚至活动受限,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阶段治疗该病主要以皮质固醇激素注射为主。
我院从1997年6月至今采用美国先灵葆雅药厂生产的得宝松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55例。
其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9~59岁。
病程4个月~30年。
诱发因素:毛囊炎后(含痤疮、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等)29例,其他感染3例(含水痘、一般感染等),外伤后(包括刺伤、烫伤等)8例。
无明显诱因者15例。
其中5例有家族史。
瘢痕疙瘩皮损共105处,分布在前胸68处,肩三角部19处,颈项部5处,耳后6处,背部4处,耻骨上区3处。
瘢痕最大为10.0cm×5.5cm,最小为3.0cm×2.0cm。
55例中,得宝松治疗组39例,对照组1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损处及皮损大小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得宝松组39例,共有皮损处73处,采用常规皮肤消毒法,以相距1cm布点,按点于皮损内注射得宝松。
选用7号针头,沿两侧做真皮内,紧贴真皮下分点注射。
针距
0.3cm,每点注射0.2ml,注射进针不要太深,以免药液进入皮下。
每20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8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16例,共有32处皮损,局部外用新适确得软膏(卤米松/三氯生软膏)。
治疗3个疗程。
疗效评判标准①痊愈:患处皮损全部变平。
②显效:皮损处>70%变平。
③有效:皮损处30%~70%变平。
④无效:皮损处<30%变平。
结果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其他人均无不良反应。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