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一门课,方法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一些传统的方法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被摈弃。由于改革者致力于语文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往往得不到重视,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下语文教学方法。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及使用原则

1.教学方法的特点。其一,具有相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语文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或绝对坏的方法。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的: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其二,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对象和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丰富,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 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阅读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有效教学,对中学语文阅 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者感兴趣和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能 唤起学习者自我主动地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高、效果好。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的内 容感兴趣,或看到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而且,这样所学的东西保持效果好,并有利于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灵活运用 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 从而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能否培养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尽 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与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 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 的效果。那么,在学法的指导上,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诸如预习、 听讲、复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五步阅读技巧”,就有助 于较好地掌握课文。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整篇课文诵读一遍;第二步,着重理解课文中 的难点;第三步,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第四步,对课文中重要的内容逐段地以口头或 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检验;第五步,复习阶段,尝试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弄清尚未 解决的问题。这些技能掌握后,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很多有用的资料。阅读每一篇文章的阅 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就文体而言, 记叙文与议论文也不一样,记叙文在看作者支配描绘的手段,议论文却在阐明作者推广的途径。同是记叙文,一篇属于文艺的小说与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又该用不同的眼光,小说是常常 需要辨认那文字以外的意味的。就文章各类说,文言与白话也不宜用同一态度对待。教师应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无边的题海和无休止的补课中 解放出来。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的自读能力只能通过他们自读素质的 培养与提高来获得。作为学生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而我们教师也应该尽全力有效地积极引导,力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旨在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师生平等对话,促进阅读教学 教师要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对话理论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供这种条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 过程。 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但是,我们同时还应当看到:青少年学 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成年人的阅读,他们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正在学习阅读,如果要使 他们真正领会文章的意思,有时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朱光潜先生在一篇谈美学的文章中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 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2分) 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6分)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和。(2分) 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不少大师对此都有过精辟的阐述。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共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说:“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仪而为君子。”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管子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积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一条河流,那积累就是开源。开源,才能浚流。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积累。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也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可以说,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地位。古语“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离开了积累,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形成。 二、积累的三个层面 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要重视积累,合理而又充分地运用积累的策略。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积累绝不是单一的、简单的。积累不仅是知识的,也是生活的,不仅是能力的,也是情感的。积累因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下面简述其概: 1.积累字、词、句、段、篇,这是积累的第一个层面。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可以说,如果不积累字、词,我们就可能张嘴说错话,提笔写错字。积累句、段、篇,既是表达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准备。积累的仓库中少了句、段、篇,我们表达就可能言之无物,言之无文。 2.积累语感,是积累的第二个层面。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语感,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反过来它对阅读学习很重要。平常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同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几遍也不知所云,有的学生读一遍就知道这一段文字的内容。这种结果就是语感差异造成的。语感的积累,要靠阅读获得。 3.积累感悟或情感,这是积累的第三个层面。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因此本质意义上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学生通过感悟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有了感悟和情感的积累,我们的写作才可能会言

浅谈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2-25T15:44:19.17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0月供稿作者:汤俊莲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方式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汤俊莲河北省宁晋县第九中学 摘要: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现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和创新教学,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探讨。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 1、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方式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实际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憾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地位,直接经验被看做间接经验的仆从而备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2、以教师为本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样教师就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紧紧地把学生管到行为限制范围之内,并以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3、以教案为本位 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培养”、“引导”、“发展”,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封闭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意见 1、从教师做起,创新教学 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做好一个创造型的老师。创造型体现在教育观、性格特征、教育艺术和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束缚,教学模式仍较单一,照书念书,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在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创新方面有着亟需改进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修养,同时加强教师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培养和开发好学生的创新思维。 2、打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 教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和解疑,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定势,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批判性思考开始:质疑旧的,才能发现新的。对于学生否定质疑课本或老师讲解的情况,不要进行责备,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真正打破常规敢于实践质疑的,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都是创新型学生必须具备的要求和素质。 3、树立新型学生观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树立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念。语文教学就是要从整体着眼、由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不断推进,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合力,高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要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行目标教学,变无序为有序。实行目标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4、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讲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现代教育思想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要囿于传统教学模式,要灵活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教材,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8:52.78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50期作者:高国政[导读]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河南项城市高寺镇松源博士学校高国政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不知熬过多少夜晚,撒下多少汗水,费尽多少心机。然而,得到的回报却往往不如人意。可以说,语文教学效率低,差不多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提高学生素质和成绩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 1.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陈旧、繁复、效率低,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我国语文教学法领域一直沿着前苏联凯洛夫模式,教师讲授一篇课文的程序是:析题——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总结写作特点——布置作业,并且还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开。作文教学呢,也是几十年的老面孔:教师命题——简单讲解——学生两节课写好——教师两星期内批改完——教师一节课讲评作文。这种教学模式,结构陈旧,速度慢,效率低,运行程序繁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也要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 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信息传播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以前有明显不同。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信息来源广而快。他们不愿意再象上辈人那样,象机器木偶一样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象喂奶似的去灌输知识,也不愿意听老师花费很长时间才讲清楚的那个问题。只有不断变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心。 3.和世界一些教育、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象日本、美国等,他们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发言积极,并且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与从不同的观点,气氛相当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不改就难以提高成绩,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地步。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是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因此,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也应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过去少散慢差的教学模式为以大容量、紧结构、快速度、高效率为特点的新样式。课堂上要按照教学规律,遵循“三主”方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全国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无不如此。目前影响较大的“双快”教学法,即快速阅读、快速作文,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教师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节课),快速阅读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快速讲解,快速作文,快速讲评。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三主”方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这也正是教学大纲中所着力要求的),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课外即课外活动的改革 要改过去的单一,呆板为丰富、有趣。语文是一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科学。因此,要认真抓好第二课堂,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措施,其作用决不能低估。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适合青少年特点,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文成绩为中心。比如可以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举办知识讲座;可以举行作文竞赛、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可以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关注社会发展;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文学社会刊、社报,发表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一定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偏颇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摘要】近年来,中学语文后进生比例逐步扩大,给学生和社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通过优化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外部,内 部环境,为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借用各种活动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等多 种措施,使帮教和转化达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3-035-01 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留级或辍学的频率很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其成绩不 理想所致。因此,转化后进生就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教师要爱学生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得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更要爱自己的 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尊重他们,给其关心、理解和宽容。实践表明,教师只要把爱的情感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就 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二、对后进生进行实际调查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 和学校教育的失当。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可以将后进生划分为多 种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后进生生都具有二个共同的特征--转化过程中的反 复性和思想认识的幼稚性;前者表现为在不良因素影响下,故态复萌,不断地重 复犯同样的错误,后者表现为心智发展不成熟,缺少起码的别是非能力,缺少起 码的纪委观念。 一个人的不良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已形成欲求与行为之间稳固的神经联系, 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稳固程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不理解后 进生这一特点,表现出不应有的因惑和急躁,只想"毕其功于一役,"最后必然"欲 速则不达"。 后进生一旦出现这种反复,作为班主任应冷静对待,深入调查,迅速弄清原因,从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耐心教育。反复一次,教育一次,常抓不懈,必能 奏效。 有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后进生来说,我们做好了调查工作,有 助于教师工作,接下来就是与其个别谈心,找出突破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教育,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为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转化后进生的外因。人人帮助他们,人人关 心他们。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后进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这样就使他们 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们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 共同进步。 四、借用各种活动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常抱有试一试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促使后进生转化,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转化工作的艺术。这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资料一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资料一 一、基础知识考查 1、语文学科的特征:一是符号性,二是民族性。 2、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语言是一种符号,科学系统地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被誉为语言学之父和符号学之父。 3、语言符号可分为语音符号、字形符号和副语言符号。语音符号是音和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的话,字形符号无论是独体还是合体,都是形、音、义三结合的视觉符号。副语言符号也是音与义或形与义的结合。 4、“人文”一词源于《易传》,“人文主义”一词是18世纪首先在德国由席勒等人提出来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中提出来的。 1、美国著名学者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目标理论,以后经辛普森、泰勒、克拉斯沃尔等心理学家的丰富和完善,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2、近年来,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为基础,全国各地先后编制出了一些语文教学目标体系。较为典型的如四川省的目标导学体系。 3、美国行为主义课程专家泰勒认为,教学目标是用可见的行为来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因而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4、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可心划分为谁知目标、情意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类。 5、陈述课程及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即行为主义目标。展开性目的和表现生目标行为主义目标主要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呢功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1展开性目的不以事先规定的目标(或结果)为中心,而以过程为中心,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2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 6、布卢姆教学目标理论最适合的学科是序列性特别强的理科和需要预备性最少的部分社会学科。 1、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制订了《奏定学堂章程》,这一年可以说是语文学科诞生的一年。该章程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与方法,可以说是课程纲要的前身。 2、叶圣陶在1948年草拟了一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草稿》,对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了两项目标。此草稿总结了一些传统教学经验,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很明确,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部署编审局出版了第一套《初级中学语文课本》。 4、1953年,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给党中央写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 5、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相继制订公布,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6、1958年3月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召开座谈会,决定汉语和文学还是合并为语文。 7、1963年5月,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语文文科的性质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8、1978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1980年修改的基础上,1986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9、台湾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台湾,小学为“国语”,中学为“国文”。中学课程标准经历了1952年、1955年、1962年、1968年、1972年、1983年、1985年7次修订。中学的语文教学大纲名为《国文课程标准》,教学总目标50年代列十条,80年代列五条。1983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原有“四育”的基础上,增设了“美育”,以培养德、智、体、群、美五育;二是课程设计富有弹性,不迁就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升学准备”,并形成了“基本科目”与“活动科目”结合的课程结构。 10、香港于1975年公布并于1976年实施新课程,第一次把中文科分成中国语文科和中国文学科,同时也把中文中学与英文中学的中国语文课程统一起来。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编了《中国语文科课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2019-09-12 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别样的教育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学生语文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角度提出提高学生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素养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中的挑战。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将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点燃信念的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资料和动向等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拟定调查问卷,以期对学生理想信念而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如遇同学不在家等状况,则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应用文中留言条而进行留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文运用能力。基于此,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我的理想”话题而开展讨论,一是小组交流;二是全班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该过程中,学生说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基础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实践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不良影响。基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通过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走进生活,关注环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事先对活动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交流。但是,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和引发学生关注。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多媒体,将收集的材料信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关注,而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305423297.html,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情况综述 2、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4、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5、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 7、阅读,让学生热爱语文——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探 8、浅议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9、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议 10、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其运用等有关问题的探讨 1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12、浅谈如何选择和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13、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14、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15、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初探 16、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17、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新思考 18、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19、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20、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https://www.360docs.net/doc/305423297.html,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题目大全 1、城乡结合型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现状及变革策略 2、MOOC 催生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再构建 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4、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践行性拓展之思考 5、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兴趣的培养 6、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7、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8、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9、也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10、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对策 11、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议 12、漫谈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对策 1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14、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15、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16、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17、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18、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19、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20、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三、热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 绪论 1.传统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①注重基本功训练;②多读、多写、多改;③从模仿入手;④先放后收。 2.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 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3.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①教育民主;②多元主义价值观;③回归生活世界;④关爱自然;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③具体的教学内容;④教师素质;⑤学生特点;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教学来说,应强调能识、能写、能说;在阅读教学方面,要重点帮助学生丰富积累,形成语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口语交际中强调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信息素养方面要强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①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②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③关注当代文化生活;④培养科学态度;⑤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认识语文课程性质有何意义? ①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③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④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语文的一般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 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5.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 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①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②说普通话的习惯;③读书看报的习惯;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⑤默读的习惯;⑥积累语言的习惯;⑦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语文课程任务的角度,应如何认识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特点? ①学习中要运用各种思维形式;②学习具有阶段性;③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④重视学习过程。 3.合作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①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性的互动;②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③有效沟通,互相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④对每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⑤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提纲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语文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课程在考试方面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 1、识记:主要考核学生对重要的名次术语、时间、人名、著作、事件、法规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的能力。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题型出现。 2、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把握、领悟能力。依不同要求分为三种类型: (1)能概括要点或辨别正误,不展开论述; (2)能作简要的阐述、分析; (3)能作综合性分析或论述。 其中(1)(2)主要以“判断”“简答”“分析”题型呈现,(3)主要一“论述”题型呈现。 3、应用:主要考核学生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策略、简要的方案设计等。主要以“综述”“应用”或“案例分析”等题型呈现。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将在考试内容中标明,其中了“理解”部分只以字母标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还要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点,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考试内容 绪论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中学语文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中学语文科的性质(1课时) 一、“语文”的含义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三、正确认识中学语文科性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任务(1课时) 一、语文基本素材(字、词、句、语感) 二、语文基础知识 三、语文基本能力 四、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课文 第二章中学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大纲的地位二、大纲的作用三、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大纲简介四、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简介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王常中学王文军 一、课题的提出 努力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义务,也是全体教师应尽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型人才,而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化阅读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内驱力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快感,从而全面提高其素质能力,语文学习、阅读的春天才会百花齐放。 二、课题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语文新课标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提倡一种内涵的课程文化”。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对它进行尝试。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老师同步认识、深入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试图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体会语文作品的底蕴,拓展我们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如何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2.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