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镇涛语感教学概说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洪镇涛是一位著名语文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注重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学习中,词语是基础,是构成句子和表达意思的重要元素。
而良好的语感,首先需要对词语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读好课文、诗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并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可以通过词语游戏、造句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词语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
注重对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良好的语感不仅仅是指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还包括对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语法知识、进行语法练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掌握。
还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写作指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注重矫正错误,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使其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准确,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
注重对篇章结构的把握。
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总体布局。
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就需要对篇章结构有一定的把握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好的文章和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组织结构等,从而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还可以通过练习写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进行指导和修改,使其能够合理地组织篇章结构,培养良好的语感。
注重对修辞技巧的培养。
修辞技巧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和方法,以达到表达的艺术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修辞技巧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还可以通过阅读名著、优秀的文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魅力和作用,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注重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重对篇章结构的把握以及注重对修辞技巧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良好的语感则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对于语言教育者来说,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洪镇涛教授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将以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为主题,探讨如何在语言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洪镇涛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语言教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他提出了“语感教学”这一概念,强调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语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达到娴熟、准确、得体的境界,这对于培养良好的语感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呢?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的感受性。
语感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语言的魅力。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欣赏经典文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
语感教学并不是随意发挥,而是基于语言规范的。
在培养良好语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教导学生语言的规范用法,让他们学会在语言运用中遵循语言规范,避免使用不当、不恰当的语言。
只有在规范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培养良好的语感。
我们需要注重语言的实践性。
良好的语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磨炼才能达到。
在语感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提升语感水平。
可以通过模仿、对话、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感水平。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洪镇涛是中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和作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培养良好语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升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洪镇涛强调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语言的感觉和理解能力,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
在培养良好语感的过程中,洪镇涛主张多读多写,并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感觉和体验。
他提出了“摸字式阅读”,即学生通过手指摩擦文字来感受文字造型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感觉。
洪镇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思维的培养。
他提出了“发”“探”“清”“构”的思维模式,即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灵活构建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洪镇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他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并通过写作来提升语文素养。
他提出了“感性阅读”的方法,即学生在阅读中应该注重对作品的感性体验和理解,而不仅仅是追求阅读的数量和速度。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巧,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洪镇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操。
他认为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语文知识,还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他强调学生要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学会欣赏和赏析文学作品。
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他提出了“读心文”教学法,即通过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倾听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洪镇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包括培养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思维、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操等方面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操。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洪镇涛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语文教育专家,被誉为“语文教育教父”。
他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为核心,强调把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洪镇涛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他认为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
他强调学生要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和默写来培养语感,通过模仿和感悟,逐渐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他主张让学生在浸泡于充满文化氛围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感受和体验来培养语感。
洪镇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他认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训练,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读和说,还要学会写和做。
洪镇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提高语文素养。
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洪镇涛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师应该善于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他强调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讨论和交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洪镇涛的教学思想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如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等。
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感教学构架_洪镇涛

2006年8月中学语文教学★本栏电子信箱:yu-th@sohu.com特稿十几年前,当人们纷纷为语文教育忧思并为之号脉、开方之际,我也深感语文教育痼疾之深,沉疴之重,也试着为之开了一剂药方:语感教学(亦称“语文本体教学”)。
有关“语感”的理念,我是从叶圣陶等大师和当代一些语文教育理论家那里学来的,在“语感”的理论层面,我没有多少研究。
我所努力的,是建立一个语感教学(语文本体教学)体系,是想从实践层面上来解决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十几年来,在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语文本体教学(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近两千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语感教学方兴未艾,语感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五年前出台的语文新课标,确立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在客观上也是对我们的语感教学实验的认同和支持。
现在,应广大语文教师的要求,对语感教学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语感教学(亦称语文本体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一、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1.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语文课的目的是教孩子们学语言,即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
“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
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不是研究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与“学习语言”自然地和谐地融为一体的。
如果脱离语言去一味追求“人文”,那必然会导致语文课的异化。
分清根本任务和派生任务,明确二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姊妹关系而是包孕的母女关系,那么,语文教学内部的关系就可以理顺了,语文课就可以教成真正的语文课了。
2.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
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洪镇涛教授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他所倡导的语言教学思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将从洪镇涛教授的教学思想出发,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感。
洪镇涛教授强调语感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他认为,儿童时期是语言习得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感。
一方面,可以通过听取优秀的音乐、儿歌等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进而加强其语感的培养;儿童还可以通过诗歌、故事等形式来接触语言,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通过儿童时期的培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良好的语感基础。
洪镇涛教授强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他认为,良好的语感应该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
而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注重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
通过听的训练,学生可以借鉴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对语音、声调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感;通过说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通过读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把握能力,进而增强语感;通过写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感。
通过全面发展的训练,学生可以在多方面进行语感的培养。
洪镇涛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提高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的例子、实践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
洪镇涛教授强调情感的培养。
他认为,情感是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情感互动的氛围中才能够培养起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授的教学思想,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儿童时期的培养,全面发展听说读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情感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习洪镇涛先生“语感教学法”的感悟

学习洪镇涛先生“语感教学法”的感悟按:洪镇涛先生,著名语文教育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会员。
创立语文教学本体论,中国语文教学流派之一的“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的创派和代表人物。
先后担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编审,开明出版社特约编审。
概括起来,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
洪老师认为,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
学习语言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语感训练。
综上所述,称洪镇涛教学法为“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法”。
最近,本人又一次仔细阅读了开明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语感教学实录》。
这本书是他多年来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辛勤汗水的结晶。
读过之后,感受良多。
“学习语言”理论认定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这种认识给语文教学定了位、定了向。
语文教学强调思想教育、审美陶冶和思维训练都是对的,问题在于它们与语言训练的关系该如何认识,到底以谁为中心,这是长期没有明确答案的。
多中心等于无中心,没有中心就会左右摇摆,摇摆不定就会使语文教育蒙受重大损失。
可以说,语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少慢差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明确不了教什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到底是什么。
确认语文教学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学习语言为根本任务,用学习语言统摄教学全过程,这是洪镇涛语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它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课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构建。
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
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洪镇涛强调,“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
感受,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感情)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语感

借鉴洪镇涛教学思想培养良好语感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工具,良好的语感对于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
而培养良好的语感需要通过系统的语言教育和训练来实现。
在这方面,洪镇涛教授的语言教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他以其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路径。
本文将结合洪镇涛教授的教学思想,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期为语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洪镇涛教授提倡“启发思维,激发激情”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语言教学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通过积极的语言体验来提高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诗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洪镇涛教授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语言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
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活动。
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教学设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水平。
借鉴洪镇涛教授的语言教学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准确、流畅、自如地运用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功能。
希望本文能够给语言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语感教学方法
1、读是第一教学法 朗读的指导一般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感受性的讲 读;第二是领悟性的讲中读,以读代讲,讲在读中; 反复朗读重点语段;第三是品味性的讲后读,引导学 生入情入景,结合具体的语感情景,对文章中用得精 妙的语句咀嚼涵泳。
2、“品味语言”是语感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①美读感染法
…… 师:“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为什么要加“不信”两个字,这两字 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吸引读者读下文,表达一种亲切的感情。 生:第3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与第二节“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结构上如果去掉逗号就更对称了么? 生:我觉得第一,使读者感到亲切,像谈话样的,拉近了读者和 作者的距离。第二,他也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
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点,调 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种 美读,以感悟语言意蕴,情感,韵味,形成语感。
②比较揣摩法 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 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 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
③语境创设法
洪镇涛“语感教学“概说
一、语感教学的概念
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 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 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二、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
1、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2、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
3、学习语言要遵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 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 获得语感。
④切己体察法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去体察语 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课堂实录;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师:我现在把“天上的明星现了”,这“现了”两个字换一换,换成 “亮了”。“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行不行? 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如果用“亮了”就体现不出来,用“现了” 就能体现出来了。 生:天上的星星一直都是亮着的,一直都发出亮光。只是平时是 太阳的光芒把他们的光芒掩饰住了,当黑夜来临太阳被地球挡了, 这个时候才能看见其它恒星的光芒,所以应该“现了”是“亮了”。 师:好,因为星星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 对不对?
4、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并重
三、语感教学的四步课堂结构
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让学生通过听(听范课)、看(默读)、读(朗读)、 说(复述)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
第二步,品味语言,生成语感 用比较揣摩法和美读法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
第三步,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开展朗读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语感随笔等 第四步,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全篇或重要语段),抄写 精彩语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