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复习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汲取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缘由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汲取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汲取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解析:依据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分布曲线。

大气环境练习题

大气环境练习题

大气环境练习题大气环境练习题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人们对大气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将提出一些练习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大气环境的关注。

一、大气污染1. 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人类和环境有哪些危害?2. 列举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危害。

3. 请解释“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其中一种方法。

二、气候变化1. 什么是气候变化?它与大气环境有什么关系?2. 请解释“温室效应”的原理和机制。

3.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其中一种影响。

4.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其中一种措施。

三、空气质量1. 什么是空气质量?它与大气环境有什么关系?2. 请解释“PM2.5”和“PM10”的含义,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其中一种方法。

4.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个人应该如何做出贡献?请提出至少两个具体的建议。

四、大气保护1. 大气保护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保护大气?2. 请解释“碳中和”的概念和意义。

3. 大气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其中一项法律法规。

4.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参与到大气保护中?请提出至少两个具体的建议。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对大气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大气保护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总结: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大气保护等问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中,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综合练习题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综合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限时训练(60min)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共90分。

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B.CO2气体吸收地面辐射C.臭氧吸收紫外线D.人类活动3.有关图示大气层正确的叙述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 ℃左右每年冬天,农业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右图)。

据图完成4~5题。

4.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D.防洪、防涝5.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读图,完成6~7题。

6.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线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B.午夜前后C.日出前后D.正午前后7.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由水库流向裸地B.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C.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D.由水库流向林地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8~10题。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B.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10.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强化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强化练

专题三大气环境2013年7月20日7点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三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与“三星”发射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星”穿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最后到达电离层B.“三星”发射地对流层厚度约8~9千米C.“三星”在穿越高层大气过程中,运动方向发生偏右现象D.“三星”在穿越大气过程中,大气密度由大到小2.“一箭三星”自地面上升到某一高度的过程中,气温和大气运动状况的依次变化最可能为( )①温度递增②温度递减③水平运动为主④对流运动显著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电离层是高层大气中呈电离状态的气体层,在距地面80~500 km的高空,A 项错误;“三星”发射地地处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10~12 km,B项错误;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才会发生偏向,C项错误;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越来越小,D项正确。

第2题,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递减,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递增,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016·浙江乐清月考)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某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示意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 3.A 4.C 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

大气环境练习(最新整理)

大气环境练习(最新整理)

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
7.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点气压:C>B>A>D C.近地面 A 处温度高于 C 处
B.高空中空气由 D 处流向 B 处 D.A、B、C、D 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 P1、P2、P3 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 据图回答。
24.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
A.低气压、气旋
B.高气压、气旋
C.高气压、反气旋
D.低气压、反气旋
25.甲、乙、丙、丁四点中可能出现晴天的是( )
高一秋假地理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 CO2 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读右图,完成 2-3 题。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乙图为________________(锋面),它活动最为 频繁时,会使我国北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灾害 天气);此时地球位于丁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字母)附近,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 受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印度盛行________________风 ,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限时训练

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限时训练

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限时训练1.形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缘由有()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盈余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经典高考题)空中辐射与空中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以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3.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散布规律,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添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添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增加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4.关于空中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空中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空中温度越高,空中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雾霾天气的构成进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散布)动摇、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读〝某地域最冷月平均等温面散布图〞,完成5题。

5.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021·山东菏泽检测)以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表示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6~7题。

6.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能够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7.假定甲、乙风向相反,那么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域平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域多阴沉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2021·江西宜春一模)洗车指数是依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能否有积雪和泥水,能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能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能否适宜洗车的气候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 第二章 大气环境 过关练1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    第二章 大气环境  过关练1

第二章大气环境过关练1 地球上的大气(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1.[2022·上海卷]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返回舱在一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时候温度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持续升高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降低D.先升高后降低2.[2024·云南玉溪高一统考模拟]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

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臭氧层3.[2024·河北沧州高二统考模拟]下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B.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与初春C.与月均温有关D.与月降水量有关4.[经典高考题]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B.平流层、电离层C.平流层、中间层D.对流层5.[经典高考题]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逃逸增强C.地面辐射增强D.大气逆辐射增强6.[2020·浙江卷]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

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雾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字林》:“寒气结冰,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雾凇是过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挂结于草木枝叶的天气现象。

“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犹如在石海沙丘上开出的“玉树琼花”。

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雾凇”出现频率高,吸引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

据此完成7~8题。

7.“寒气结冰”形成雾凇的原因是( )A.上升气流导致降温B.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弱C.大气的保温作用弱D.暖锋过境前后温差大8.为了次日能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适宜摄影爱好者蹲守的天气是( )A.飘雪初晴B.气温回升C.晚来风急D.夜间有雨9.[经典高考题]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大气圈限时训3

大气圈限时训3

大气圈限时训练(3) 王海青1、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冷暖空气相遇的地区往往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B .锋面系统的降水区域与其前进方向一致C .气旋的气流为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为下沉,易成云致雨D .反气旋控制的中心地带多大风2、读图,关于气压中心E 和锋面F 的叙述正确的是3、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A .都形成连续性降水B .降水都降在锋前C .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D .过境时气温变化不明显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气旋是A B C D 5、与冷锋活动没有关系的天气系统是A .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B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D .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 读“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回答6~7题: 6、此时,m 、n 两地的天气状况是A .m 、n 两地都是晴天B .m 地晴天,n 地有雨C .m 、n 两地都有雨D .m 地有雨,n 地晴天7、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8、下面四幅冷、暖锋移动示意图,A 、B 、C 、D 四个地点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比较此时哪一点的气温最高,气压最低(不考虑地势高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9、下列关于气旋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系统B .同一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方向相同C .我国冬、夏季受反气旋影响的天气特点相同D .温带多雨带气旋活动频繁,多气旋雨 (2019全国卷Ⅰ)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A .E 是北半球气旋,F 是暖锋B .E 是南半球气旋,F 是冷锋C .E 是南半球气旋,F 是暖锋D .E 是北半球气旋,F 是冷锋10.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为990百帕,乙地气压为1 010百帕。

读图,完成11~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复习限时训练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2013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他国船只
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于南极浮冰区。

读图回答5~6题。

5.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是 (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雪龙号”所遭遇的暴风雪是 ( )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的
B.极地东风强劲所致
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的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
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

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B.50°N附近
C.中纬度地区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9.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据图完成
10~11题。

10.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B.信风
C.西风D.季风
11.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中山站(69°22′S,76°22′E)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

下图示意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

读图完成12~14题。

12.1月,中山站一天中平均风速最小时( )
A.惠灵顿(41°17′S,174°46′E)烈日当空 B.朗伊尔(78°13′N,15°33′E)阳光明媚
C.上海(31°14′N,121°29′E)夕阳西下D.伊基托斯(3°42′S,73°12′W)旭日东升
13.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 )
A.平均气温较高B.气温日较差较小C.极地高压较强D.副极地低压较弱
14.导致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B.太阳辐射C.海拔高度D.地面状况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图示标注散点的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D.气候特征相同
16.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下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
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8.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
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C.a、b和b、c之间一定盛行信风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 ℃,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回答19~21题。

19.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
20.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小B.夜间多云C.强风D.大气逆辐射弱
21.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

与不浇湿喷水的棉田相比( )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D.花期滞后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22~23题。

22.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 )
A.①B.⑦
C.③D.⑤
2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
大气环境复习限时训练1-5 BBBDD
6-10 ADBCB
11-15 CDCBA
16-20 AAACD
21-23 B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