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基础知识点复习
小学六年级期中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期中知识点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复习重点,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数学知识点1. 小数运算:包括小数加减乘除、小数与整数的运算等。
2. 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等。
3.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包括整数加减乘除、分数加减乘除和小数加减乘除等。
4. 数据统计:包括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的读取和分析,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
5.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的辨认和计算,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的辨认和计算等。
二、语文知识点1. 词语理解:包括词义辨析、词语解释、词语理解等。
2. 阅读理解:包括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根据短文填空、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等。
3. 写作能力:包括书写规范、语法正确、连句成篇等。
4. 句子理解:包括句子的成分分析、句式转换、句子填空等。
5. 文学常识:包括对古诗词的理解、名著的人物故事的理解等。
三、英语知识点1. 词汇运用:包括单词的拼写、单词的词性辨析、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单词等。
2. 句子理解:包括语法结构的分析、句子翻译等。
3. 阅读理解:包括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等。
4. 语法知识:包括时态、语态、从句等基础语法知识点的掌握。
5. 听力理解:包括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听录音填写信息等。
四、科学知识点1. 生物学:包括植物、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
2. 物理学:包括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等。
3. 化学: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溶液的制备和分离等。
4. 地理学:包括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气候和天气的变化等。
5. 环境科学:包括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污染和改善等。
五、综合知识点1. 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等基础历史知识。
2. 地理知识:包括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环境等。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知识点数学整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整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和比较大小;3. 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4. 整数的混合运算;5. 用图形表示有理数,如数轴等。
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数与整数的比较大小;2. 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化简;3.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4. 分数的混合运算;5. 用图形表示分数。
代数基础: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代数式的加减法和乘除法;3. 简单的代数方程及其解法。
几何基础1.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2. 角的概念及其分类;3. 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概念和特征;4. 圆的概念及其性质。
语文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2.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3. 判断文章的语气、立意、文体等。
写作:1. 根据提示写作一篇短文;2. 描述或叙述事件、事物等;3. 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4. 撰写简单的公告、通知等。
汉语拼音:1. 拼读单音节音节汉字;2. 按规则拼读多音字;3. 识别并拼读一些生僻字。
英语基础语法:1. 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2. 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3. 动词的-ing形式和不定式;4. 代词、名词的所有格、人称代词。
基础词汇:1. 数字;2. 颜色;3. 家庭成员;4. 日期和时间。
日常对话:1. 问候和介绍;2. 谈论天气和情况;3. 购物和讨价还价;4. 询问和给出方向。
科学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2. 常见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3. 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特征;4.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生物学基础:1. 细胞及其基本结构;2. 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3. 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及其解释。
物理学基础:1. 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状态的描述;2. 热现象的产生和传播;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的主要考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平时的学习,充分掌握以上知识点,顺利通过期中考试。
期中复习知识点五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知识点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半学期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期中复习是一个巩固和提高知识水平的关键阶段。
以下是针对五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语文1. 字词积累:重点复习本学期学过的生字新词,包括多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等。
2. 古诗词:背诵并理解本学期所学的古诗词,注意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练习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方法。
4. 作文:复习记叙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数学1. 基础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注意运算规则和简便方法。
2. 应用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年龄问题等。
3. 几何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4. 统计图表:学习如何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英语1. 词汇: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新单词和短语,注意单词的拼写和用法。
2. 语法:重点复习时态、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语法点。
3. 听力: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对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
4. 口语:练习日常对话和基本的交际用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科学1. 自然科学:复习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等。
2. 物理现象: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如力、运动、能量转换等。
3. 化学基础: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社会1. 历史: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历史意识。
2. 地理:学习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国家和城市等。
3. 政治: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体育与健康1. 体育技能:复习基本的体育项目,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 健康知识:了解个人卫生、饮食健康和安全防护等基本知识。
艺术1. 音乐: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旋律等。
期中考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期中基础知识专题复习(13—16章)第十三章内能【专题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
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
实验中我们将看到__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这个实验表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________。
2.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
可见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力。
【专题二:内能】1.物体内部做无规则运动的和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物体都具有内能。
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3.物体在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它是一个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数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或“含有”。
4. 和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记住: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少),但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七年级期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期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内容。
下面是我对期中考试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
语文篇在语文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汉字拼音:学习了汉字拼音的基本认读方法,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与辨认。
2. 词语解释:学习了如何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运用词语的环境来猜测词义。
3. 诗词鉴赏:学习了一些古代诗词的背诵与鉴赏,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作文写作: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包括如何进行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搭配,以及如何扩展写作内容。
数学篇在数学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整数的加减法:学习了如何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分数的四则运算: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包括分数的化简和分数的混合运算。
3. 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等式两边的加减乘除运算和移项的方法。
4. 平面图形的认识:学习了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名称和性质,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英语篇在英语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单词拼写: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包括常见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2. 语法知识: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包括时态、语态、单复数等。
3. 阅读理解:学习了如何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相关的问题,以及如何从文章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4. 口语表达: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包括问候语、道谢语等。
科学篇在科学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定性与定量:学习了怎样对事物进行定性的描述与区分,以及怎样通过测量获得定量数据。
2. 生物多样性:学习了地球上不同生物的多样性,并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保护。
3. 物质的性质:学习了不同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态、溶解度等。
4. 能量与能量转化:学习了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包括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
三年级期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期中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年级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点。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评估,同时也是总结和归纳的时候。
在此,我将对三年级期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为学生们复习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语文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拼音和汉字,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书写。
期中考试中,重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语法知识:三年级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词性、词语组成结构、字音与字形的关系等。
在学习中可以重点关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常见词性的辨析和运用。
二、短文阅读:期中考试中常常出现短文阅读题目,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意思,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理解短文的主旨和要点,提高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期中考试也会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时,学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合理组织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数学方面,三年级的数学知识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数的认识与计算: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认识和计算,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运算。
二、几何图形:学生需要认识和辨析几何图形,包括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学会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时间和金钱:学生需要学会读懂钟表,掌握时间的计算和比较。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和运用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数据图表: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读懂和分析数据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等。
通过图表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比较。
英语方面,三年级的英语学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单词和词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英语单词和日常交流常用的词组,包括数字、颜色、动物、食物等。
通过多做单词拼写和记忆练习,可以提高单词的掌握程度。
二、日常对话: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包括问候、自我介绍、购物等。
通过与同学或教师的对话练习,可以提高口语交流的能力。
期中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期中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一、分式定义:下列式子中,y x +15、8a 2b 、-239a 、yx ba --25、4322b a -、2-a 2、m1、65xy x 1、21、212+x 、πxy 3、yx +3、ma 1+中分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式有无意义: 1、当x 时,分式51-x 有意义; 2、xx -+212中当____=x 时,分式没有意义3、当x 时,分式112-x 有意义。
4、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x yx y-+无意义; 5、无论x 取什么数时,总是有意义的分式是( )A .122+x x B.12+x x C.133+x x D.25xx - 6、使分式2+x x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为()A .2≠xB .2-≠xC .2->xD .2<x三、分式值为0 1、当x 时,分式121+-a a 的值为0 2、当x 时,分式112+-x x 的值为03、如果分式22+-a a 的值为为零,则a 的值为( ) A.2± B.2 C. 2- D.以上全不对4、能使分式122--x xx 的值为零的所有x 的值是 ( )A0=x B 1=x C 0=x 或1=x D 0=x 或1±=x四、分式基本性质1、aby a xy=; z y z y z y x +=++2)(3)(6 ; 2、)(1332=ba ab )(cb ac b --=+-3、如果把分式ba b a ++2中的a 和b 都扩大10倍,那么分式的值( )A 、扩大10倍 B 、缩小10倍 C 、是原来的20倍 D 、不变4、如果把分式yx x+10中的x ,y 都扩大10倍,则分式的值( )A .扩大100倍 B .扩大10倍 C .不变 D .缩小到原来的101 5、如果把分式yx xy+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即分式的值( )A 、扩大2倍; B 、扩大4倍; C 、不变; D 缩小2倍6、如果把分式xyyx -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即分式的值( )A 、扩大2倍; B 、扩大4倍; C 、不变; D 缩小21倍 7、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 、y x23 B 、223yxC 、yx 232D 、2323y x8、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ba a--可变形为( ) A b a a -- B b a a + C ba a --D ba a+-9、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为整数,=---05.0012.02.0x x ;10、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211x x x-+--= 。
数学高一期中必考的知识点

数学高一期中必考的知识点一、代数与函数在高一数学期中考试中,代数与函数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1.1 多项式运算你需要知道如何进行多项式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记住要注意合并同类项和使用分配律。
1.2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解决多项式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需要熟悉常见的因式分解公式,如二次三项完全平方公式、差平方公式和和差立方公式等。
1.3 方程与不等式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要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二次根式和配方法等解题技巧。
1.4 函数基础知识了解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图像和性质等基本概念。
熟悉常见函数的图像,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等。
二、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也是高一数学期中考试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2.1 绝对几何基本公理熟悉平面几何的绝对几何基本公理,如点线公理、两点确定一直线、两点之间只有一条直线等。
要能够运用这些公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
2.2 角与三角形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如对顶角、相邻角、余角等。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及其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
2.3 圆的性质了解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弧长和扇形等概念。
要能够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并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2.4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熟悉球、柱、锥和棱柱等常见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要能够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同时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也是高一数学期中考试的重要考点。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内容。
3.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要能够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计算指定项的数值。
3.2 递归数列熟悉递归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要能够求出递归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计算指定项的数值。
3.3 数学归纳法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证明方法。
要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给定的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 V =S /t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远近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云,雨,雾,露)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雪霜冰雹雾凇冰花)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