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合集下载

走进贵州黔东南“千年苗医,万年苗药”

走进贵州黔东南“千年苗医,万年苗药”

走进贵州黔东南“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医秘藏》----历史上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相传古时苗族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

传说中苗寨一土司患痔滴血,久治不愈,痛苦万分,后经苗家一药王献药方频频服之,不日而愈,九痔茶就流传了下来。

苗族生活的广大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因而物种丰富,动植物资源广阔,历来就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区。

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

古代苗族巫医合一,巫师不仅通过咒语仪式驱邪,也通过各种药草祛除病症。

由于过去苗族无文字,所用药物的种类、名称及药用经验等仅靠口传脑记,有的药物或散载于汉文抄本及古本草中,没有苗医药的专书著述。

民间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流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常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200种。

苗族聚居的山区药物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

如:贵州主要出口的药材茯苓、天麻、桔梗、半夏、南星、首乌、黄精、钩藤、杜仲等,许多主产于几个苗族聚居的自治州。

仅茯苓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年产量就达7692.9公担;黄柏年产量达6706公斤,吴萸达22.8公担,桔梗年产量达171384公斤。

仅天麻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产量就达1万公斤。

其他产量大的药材亦很多。

从各地民间众多的药市盛况也可充分表现出苗药资源的丰富性,有的药市有大小摊位数十至数百个,上市各类野生(少数家种)鲜、干药材几十至几百种。

最常见的药材如:各种血藤、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飞龙掌血、草乌、大风藤、八爪金、淫羊藿、海金沙、透骨香、白及、金樱子、徐长卿、仙鹤草、田基黄等等。

另有部分珍稀品种如八角莲、九月生、金铁锁、一支箭、仙桃草、穿山甲、和气草、菌灵芝等在药市上也偶有出售。

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等广大地区。

代表性苗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玉忠

代表性苗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玉忠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走进贵州雷公山脚下的“代表性苗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玉忠”,说“苗医苗药”文玉忠,男,苗族,1972年出生,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族中医师。

现任雷山县福源民族医院主诊医师;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贵州黔东南州民族医药学分会副秘书长;贵州雷山县苗医药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员;贵州黔东南大健康产业发展协会成员。

文玉忠是黔东南文氏苗医第九代继承人,自幼跟随叔父学习祖传苗药知识,立志要成为苗医,继承祖传苗族医药,使人们免受疾病的折磨。

于1987年的春天,15岁的文便开始遍访民间苗医,先后拜师求艺十年有余。

在与苗医们的交流中,文医师总结诸家治疗疾病之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医术渐长,1995年取得中草医行医许可证,开始独立挂牌行医。

如今,以文玉忠医师为核心的雷山县福源民族医院,继承、结合先祖遗留医艺古籍,秘制了诸多有名苗族药方,治愈者不计其数,尤其在治疗直肠炎、结肠炎、阑尾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肠结核、克罗恩病、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妇科、不孕不育及各种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①1995年取得凯里市医疗机构《中草医行医许可证》。

②2001年雷山县卫生局特许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2001年回雷山创立玉忠草药康复中心。

④2007年获得黔东南州特许颁发的《民族医医师证书》。

⑤2008年经考试、考核通过,获得黔东南州卫生局颁发的《民族医医师执业证书》。

⑥2009参加全国中医医师考试,获得全国《中医师资格证书》。

⑦2009于第三届侗药学术研究会发表论文《苗药内服与外用治疗急性阑尾炎26例临床疗效观察》。

⑧2010年编写雷山县苗学会《雷山县苗族医药》一书里“常用苗药”所有章节。

⑨2012年创立雷山县福源诊所。

⑩2012年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

⑾2016年被评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

⑿2017年创立雷山福源民族医院⒀2017年雷山县非物质文化中心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主要传习所。

苗族的传统医药

苗族的传统医药

苗族的传统医药
苗族的传统医药是一个非常丰富和独特的医学体系,其中九节茶药制作工艺是苗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地区种植和生长的中草药材,例如在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等地区。

同时,苗族医药文化也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积累的宝贵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苗药体系。

苗药历史悠久,民间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特别是针对风湿、骨病、妇科、不孕等病症,苗药具有独特的效果。

此外,苗族没有文字,苗医苗药的传承十分脆弱,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苗药出深山 传递民族情——记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仙

苗药出深山 传递民族情——记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仙

苗药出深山 传递民族情——记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仙的“心结”:“很多患者都劝我将祖上的药方系统地开发出来,以便造福更多的人。

虽然我个人能力有限,但看到民族医药受到百姓的认可与欢迎,也坚定了我进一步发扬传统医药的信心。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集苗药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苗心康”)。

“公司以文山三七种植和本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立足于产品的民族化特色,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研发生产优质高效的民族医药及健康产品。

”刘兴仙说,公司开办之后,她带着自己的团队,对爷爷传下的一些配方做了科学和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良,先后推出了数种经临床实践检验效果较佳的医药和健康产品。

“公司产品得到了一些患者的信赖,目前在全国有90多家代理商,并远销到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1+1>2”经过多年耕耘,刘兴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但多年的行医经历,也让她看到了身体病痛之外的另一个顽疾——贫困。

如何在发展民族医药的过程中,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成为了她关心的又一个问题。

“文山州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祖辈们利用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行医治病。

民族医药产业应该与地区建设结合起来,建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为脱贫攻坚作贡献。

”201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苗心康”与文山市小街镇者底村委会大转弯自然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打造了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以种植金线莲、九节枫、黑籽三七、滇重楼等濒危名贵药材为主。

基地的建成,有效整合了已荒耕地,而且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60岁的土戈寨村的张阿婆,就是基地的工作人员。

提起自己的新工作,她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里山地多,收入低,以前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挣钱。

她(刘兴仙)不但指导我们种苦参,还帮我们找销路。

”张阿婆说,以前种玉米,每亩地只能挣2000多元。

如今改种药材,每亩地能挣到5000元,收入多了一倍,而且村里年轻人还能到“苗心康”的公司上班,“日子好了,人也不走了,我们都很感激她”。

浅析苗医苗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应用

浅析苗医苗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应用

《浅析苗医苗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应用》陈著荣摘要:苗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医苗药作为该民族千百年来治疗各类疾病的主要手段,经历世代的口碑相传与传承发扬,日积月累已经构成了一套以中医理论为本但又独具一格的诊断医疗体系。

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介绍,包括苗、藏、蒙古、维吾尔、傣、壮、彝、铜、朝鲜、土家、瑶、畲、水、拉祜、回、哈萨克、基诺、普米、瓦、羌、土、裕固、东乡、景颇、布依、纳西、黎、白、毛南、仫佬、高山、锡伯、满、达斡尔、鄂伦春等35个少数民族的民族医药中,对于苗医苗药的研究与分析居于首位。

而中国的苗医苗药又以贵州黔东南地区都匀市平塘县苗族先民在长期实践中所创立自己的医药尤为出类拔萃!在当地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常流传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将药物分为冷药和热药两大类,认为甜、麻、香、辣属热药,用于治冷病,归冷经;酸、苦、涩属冷药,用于治热病,归热经。

由于贵州黔东南地区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

境内山脉众多,层峦叠嶂,绵延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土质独特,水分独特,使得当地所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苗药植被均具有奇特功效和神速的疗效。

苗药的药效显著,故近年来国家对于苗药方面的重视开发与临床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对苗族医药的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苗族医药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文:陈著荣,贵州省平塘县陈氏苗药祖传第七代传人,世代从医,原为北海市某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推拿医师,现为北海市著荣保健中心董事长,其掌握着专门治疗骨质增生、骨坏死等骨头类疾病的苗药配方及其他治疗高血压、脑瘫、胃穿孔、肝硬化等疑难杂症的独特治疗配方。

本人目前共发明了5个苗药配方,其中“一种治疗骨质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已取得专利授权,并在2014年广西第四届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上获得银奖,其他4个发明创造(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治疗脑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法、一种治疗胃穿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均已申报专利,现处于专利实审阶段。

(精选推荐)苗医生皮肤护理精准营销案例

(精选推荐)苗医生皮肤护理精准营销案例
定向设置:指定账号+精准兴趣+通投
素材:依旧是两种祛痘流程图
计划搭建二
指定美容护肤相关账号
筛选祛痘人群的兴趣 进行分兴趣投放
分区县,男女,商圈 登录频次进行通投
数据反馈二
单次导流成本35元,名片成本在250元 还是没达到客户的KPI
投放总结二
0 表单很少 1
0
视频互动很多
3
对策
更改落地页
分析问题 寻找方案
行业数据
痘留男女比例:1:2
年龄分部在15-45岁
客户背景
苗于问题性皮肤康复管理的连锁企业,集产品研发、生
产、销售、培训和服务为一体。
主营项目
02
青春痘、痤疮、痘印、激素脸、雀斑、黄褐斑、真皮斑、妊娠
斑、老年斑、胎记等一系列问题性皮肤。
03 规模 目前覆盖全国29个省、117个城市、近500多家门店
网站转化和访问
指定与祛痘行业相关的人群 一个计划对应两个广告
投放设置一
投放思路:
用苗医生的经典文案, “38元2次的福利的诱惑吸引受众”介绍 38元体验的项目,功效。让消费者了解产 品和消除隐形消费的忧虑。
定向设置: 精准兴趣为主; 指定祛痘相关兴趣; 安卓和IOS端用户; 15-35岁女性; 南京区域。
02
运营策划
(我们准备开始了)
确定营销目的
Ø 首先我们测试的文案中有带短链的, 使用网站转化可以增加导流率
Ø 很多行业都是选择提升博文互动这 个系列,竞争比较大,选择这个营 销目的竞争比较小。
前期准备
对接客户
了解产品
素材准备 正式投放
消费者分析
对接客户
确预定算
考沟核通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

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

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

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

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

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

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

苗族医药简介

苗族医药简介

苗族医药苗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与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联盟进行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后九黎被打败,蚩尤被擒杀。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尧、舜、禹时期,战败后的九黎又形成新的部落联盟“三苗”,然而在与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进行长期激烈的战争后“三苗”部落失败。

从此苗族人民开始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行程大半个中国。

故澳大利亚民族史家格迪斯曾说:“世界上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在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常流传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将药物分为冷药和热药两大类,认为甜、麻、香、辣属热药,用于治冷病,归冷经;酸、苦、涩属冷药,用于治热病,归热经。

湘西苗族医师认为药有止、补、通、散功能,并总结出“以热治冷”、“以冷治热”、“以通治闭”等用药规律。

苗族医药的特点,以单方较多,复方较少。

”多为一方一病,如先现在大家看到的“白辣蓼”,可以治五步蛇咬伤,这边的九木香,专治气管炎,这边的“四块瓦”,治疗跌打损伤。

苗医总结出不少口诀,如“爬不得坡,离不开矮陀陀”,“上不得坎,离不开倒触伞”,“打得一身垮,离不开四块瓦”,“打得一身粉碎,离不开四叶对”,“要得一身松,离不开木通”,“周身发麻,离不开乱头发”等,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矮陀陀、倒触伞、四块瓦、四叶对、木通的标本。

其次苗族人民因多居住在深山中,在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应用苗药防病治病,多采用鲜药,随病随采,或栽于房前屋后,或种于药园以备急需。

苗族医药另一特点是其药物具有奇特功效和神速的疗效。

如湘西苗医的伤科医术特别著名,有“刀伤枪伤,痛不可支,一经敷药,血痛立止,肿胀渐消,不数日而愈”。

严重枪伤经敷药后,不但可生肌,而且可使子弹退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
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

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

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

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

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
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

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

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

据说他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药气在体内或周身串行,气串在人体哪个部位就能治疗那个部位的疾病。

在湘黔边境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药王的歌谣:“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

不管这个药王爷爷是谁,他都为苗族医学的创立立
下不朽之功。

药王爷爷创立苗医,与岐黄论医而创制《内经》一样流芳万古,共为祖国传统医药的基石,他们都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代表和医药文化的象征。

主要疗法
苗医传统疗法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药浴疗法、治痘法、拔毒法、外敷法、刮痧疗法、蛋滚疗法、熨法等。

屈原在《离骚》中曰:“浴兰汤兮沐芳。

”文中“兰”即秋兰,是指现在的泽兰。

用泽兰煎汤沐浴治疗疾病是传统药浴疗法最早的记录。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62岁时征讨“五溪蛮”,率军4万余人抵临沅(现湖南常德),因地势险要,遭遇“五溪蛮”顽强抵抗,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兵士死亡多。

马援也身染疫病死于军中。

疫病中就有痘病。

痘病传染性极强,当时是无法治疗的。

在湘西苗区一带,民国时期有种人痘预防痘病(天花)的医疗习惯,这与东汉时期汉军与“五溪蛮”征战中痘病流行是有历史渊源的。

如今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城区峒河北岸还有建于明朝的伏波宫,以纪念马援将军。

拔毒法是指用苗药外敷,将体内异物拔出。

古代苗人用蝼蛄拔箭、消鱼骨鲠喉。

蝼蛄消水肿、除恶疮。

去翅足炒用。

治箭镞在咽喉胸膈及针刺不出,捣取汁滴上三五度,
箭头自出。

治鲠、用脑吞之瘥亦治,刺不出敷之即出。

伤寒病发狂兼发斑疹的治疗,在《验方新编》一书中记录了苗人用癞蛤蟆贴敷治疗之秘方。

“凡伤寒发狂,眼直舌强,或发斑疹,急用铜钱于脊背、两手弯、两乳旁、两腿弯刮出青紫色,随取癞蛤蟆一只(目红、皮红、腹无八字纹者勿用),破开去肠肚各物,贴心坎上,取蛤蟆肝煎水服之。

并用煮熟鸡蛋,去壳,于刮伤处乘热滚擦,随滚随换,其病顿减,有起死回生之功。

滚过鸡蛋埋入土内,不可使鸡犬误食。

此苗人秘方也。


多用鲜药
苗族医药多用草药,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

因官药放存过久,正气散尽,性较平和,难治见效;纵见效而需日久。

不如草药性质较烈,鲜药尤佳。

现采鲜用是苗医用药的一大特色,草药治病时间短而效速,人人乐用之。

在药物的用法上,对内服药一般用煎、煮、熬等方法加工。

用药方法还根据治疗疾病需要选用外敷、点眼、冲阴阳水内服、外洗、药水煮治、热熨法等。

在苗药的采集加工时,苗医对特殊用药也采用特殊方法加工炮制。

如汗渍法、熨制法、酒制法、尿制法、霜制法、雪水制法等。

巫医一家
“医学是从巫术开始的”。

巫是沟通人与神鬼的人。

最初的巫医,既从事巫教活动,又治疗疾病,它融医药、宗
教于一炉……这种鬼神世界观也支配着对疾病现象的解释
与治疗手段。

巫师产生于史前时代,是具有多种才能的氏族成员,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医药学知识。

巫术的内核是现代心理疗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精神疗法的原始文化形态。

苗族医药从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传承下来,其中一个重要传承环节就是由巫文化孕育传衍出来的特殊医
药学。

在苗族的巫师中,炎帝神农氏之孙灵恝就是一位大巫师。

灵恝发明竹书,竹简因而在竹子上刻字曰“恝”,以“竹书纪年”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

灵恝与巫的关系十分密切,灵恝精通巫教的占卜之术是无疑问的。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简编》中指出:“西汉刘汉《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

”大巫师“苗父”,是苗族历史上的另外一位大巫师。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笔下的楚国被
称为“苗族的楚国”。

战国时代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盛行于“苗族楚国”,楚文化与巫文化是盛开在楚地的两朵奇葩,被后世称为楚巫文化。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出生在楚巫之地的长江三峡秭归,是楚国的大学问家,也是大巫师。

晚年漂泊在西楚的沅湘之地,其不朽篇章有《离骚》、《九歌》、《九章·涉江》、《橘颂》等。

在《九歌》中记录了有关植物,
这些植物既可药用,也是祭祀活动的用品。

巫给苗族医学的生存与发展铺垫了基石,在当今,苗族地区的流传的苗族古歌里仍有关医、巫的内容,同样反映了苗族历史及医药文化的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