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1(1)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一、学习目标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和表现;掌握“五族共和”的形成过程。

二、课前自主学习一、感受“多元一体”1.汉族的前身是________________。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________________”一词出现。

3.后来,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探究“驱除鞑虏”1.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转折:_____________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民族意识觉醒:______________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_____________后,保国保种呼声高涨。

1898年,______________等发起成立保国会。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____________认识到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三、走向“五族共和”1.孙中山把矛头明确指向_____________,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从湖北军政府使用的十八星旗到民国初期五色旗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2.“五族共和”的含义:即“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族为一人”,把中国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

三、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政治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介绍政治生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政府的职能与责任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选举、模拟听证会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综合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新教材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1 综合探究课课件

新教材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1 综合探究课课件

(1)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里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 机和活力。这一切都归因于什么?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和总任务分别是 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不断增强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提示:(1)这一切都归因于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②“降税减负”来“放水养鱼”,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 整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理好政 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 社会进步。
欢迎来到政治课堂
综合探究课
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 前行的路 【探究感悟】 李克强总理于2019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 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传递了哪些声音?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要求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 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 业税收负担。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 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 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 构的重大抉择。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 制度保障。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 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升华】 信仰、信念、信心: (1)原因:只要有_信__仰__、__信__念__、__信__心__,就会愈挫愈奋、 愈战愈勇。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综合探究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综合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综合探究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综合探究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综合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综合探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综合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概念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综合探究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使用示例和案例说明,引导学生对综合探究的理解。

•综合探究的概念:综合探究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对一个问题或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究的过程。

•综合探究的特点:包括综合性、深入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

方法探究(20分钟)介绍综合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1.确定主题:选取一个与政治相关的研究主题,如政治参与、政治体制等;2.收集资料:通过查找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料;3.分析问题: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矛盾;4.提出假设:基于问题和矛盾,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论证;5.实施实验和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6.数据分析和总结:对实施实验和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结论;7.结果验证和讨论:将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验证自己的观点;8.撰写报告:将整个综合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

实践探究(2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步骤,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实践探究。

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并进行实验和调查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综合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如何选择研究主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和提出假设;•如何进行实验和调查;•如何分析数据和总结结果。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定稿)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定稿)

二、探究“驱除鞑虏”
1.列强侵略、瓜分中国-----亡国灭种 名称 鸦片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在你看来,哪一场战争对中国人的影响最大? 签订条约 影响
2.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地区----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 国家 主要侵略活动
1903年 1905年 1910年
1)这些地 区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 2)列强这 样做的目的 是什么?
1905
保国保种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同孙中山为代表 1898年成立保国会 的革命派,救国的主张有何不同?
3.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1)回顾一下,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 景?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20世纪初的中国,不仅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还被迫签订了《辛丑 条约》,民族危机严重,这使得人们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的不 满情绪愈加强烈。上述革命纲领意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英国 入侵西藏,企图分裂中国 日本 取得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租借地 俄国 煽动部分蒙古贵族和活佛“独立”
3)面对列强 的侵略,中国 人应该怎样才 能避免国家分 裂?
探究“驱除鞑虏” “驱除鞑虏”的提出 ①清朝后期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 甲午战争 1894-1895 的觉醒。 ②甲午战后,保国保种; ③1905年,清腐败无能,革命派提出推翻清 政府的专制统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资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和“驱逐鞑虏”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观有何变化? 请绘制结构图表示。 2)从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起 了什么作用?

综合探究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综合探究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议题
总议题
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疯狂的玉米”和“自信的华为芯片”说起
01 议题一 如何让市场经济机制有效?
02 议题二
如何让微观主体有活力?
03 议题三 如何让宏观调控有度?——让“疯狂的玉米 ”不再疯狂,让“自信的芯片”更加自信
01
市场经济机制有效
议题一:如何让市场经济机制有效?——从“疯狂的玉米”说起
二是支持平台经济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扩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对于新 认定的国家级或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各地区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是支持重点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政策措施,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和发展,鼓励其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让平台经济充满活力。
有一个呢?
市场 秩序
公平
公正
第三个原因就是华 为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
的支持!
议学情境四
国家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让平台经济充满活力
9月28日以来,全国各地政府纷纷举行新闻发布会,继续全面落实国家推动平台经济 健康发展,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
一是支持企业培育发展。按照企业产值增速分档支持其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 、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市级资金可以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
议学提示
根据农业农村信息,受疫情肆虐、极端天气、国际资本炒 作等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我国粮食进口 成本明显增加。
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22年3月信息,生 猪存栏仍处高位,玉米饲用消费呈稳中趋增态势,预计国内玉 米价格将高位运行。国际方面,俄乌冲突仍在持续,或将影响 乌克兰的玉米生产和出口,进而增加全球玉米贸易的不确定性 ,预计国际玉米价格高位震荡。

《综合探究一_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

《综合探究一_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

《综合探究一_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2. 掌握“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思想的演变过程;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2. “驱除鞑虏”思想的兴起和发展;3. 辛亥革命及“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

三、教学重点:1.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2. “驱除鞑虏”思想的演变过程;3. 辛亥革命及“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听课、讨论、分组钻研;2.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问题解答;3. 视频资料展示、案例分析、教室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背景。

2. 进修:分组讨论“驱除鞑虏”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学生展示钻研效果并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及“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4. 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判:1. 学生教室表现评判:包括参与讨论、表达意见、思维活跃度等方面;2. 作业成绩评判:安置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水平;3. 考试评判: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教学资料:图片、视频、案例等;3. 教室教具:白板、笔、纸张等。

八、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思想演变过程的文章;2. 小组钻研:分组钻研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并撰写钻研报告;3.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驱除鞑虏”思想的意义及“五族共和”思想的实现条件展开讨论。

以上是《综合探究一_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摩登史上重要的思想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1. 引言在高中政治必修一课程中,综合探究一是一门让学生自主探究与研究的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会通过个人课题的研究来达到对社会、政治的深入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将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度的探讨,回顾走过的路,探究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 独立研究的重要性在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课程中,学生将会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独立研究。

这种独立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探究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究。

深度上,学生要对所选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也要在广度上进行拓展,将所选主题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4. 对政治必修一的综合探究一的学习收获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的学习,我不仅对所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我深切体会到了独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度和广度探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这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这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都非常合理和有意义。

通过独立研究,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能力将会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也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将其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宝贵机会。

6. 对探究主题的选择和设定在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的课程中,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探究的主题,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兴趣和特长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问题 制订规则的目的是什么?
你的回答
选出一个认真负责的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形成一个 良好的、有特色的班级氛围
该规则对选出好班长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公平 这个规则对选好班长有什么作用?
、公正、公开选举
这个规则有什么长处和不足?是否 ①该规则比较规范,容易操作,但具体操作时可能会遇到哪些
(2)在我国,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的法律、法规有许多,在前两课出现或涉及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监察 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等。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3.教材P33 (1)你还有哪些想法?说一说,与同学交流共享。 (2)制订规则后,我们可以通过填写下表对规则予以评价。 提示:(1)关于好的规则应具备的要素,可进一步考虑规则要便于实施,具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关于规则的制订过程,可进一步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补 救办法等。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二者的区别:是否遵循宪法、___法__律___、__规__则____和__程__序____参与民主 选 举 、 __民___主__协__商___ 、 民 主 决 策 、 民 主 管 理 、 民 主 监 督 ; 是 否 依 法 行 使 __政__治__权__利____ 、 履 行 __政__治__义__务____ ; 是 否 正 确 处 理 __权__利____ 与 __义__务____ 的 关 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 重 要 内 容 : 依 法 参 与 __民__主__选__举____ 、 __民__主__协__商____ 、 __民__主__决__策____ 、 __民__主__管__理____、___民__主__监__督___。 (2)__依__法__有__序____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的新要求。
1.教材P31 (1)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说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对公民的 有序政治参与作了哪些规定。 (2)回顾所学知识,说说有哪些法律、法规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 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提示:(1)宪法、第54条等,对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作出了规定。(具体内容同学可 自己查阅,此处略)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2)
有序
无序
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秩序稳定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各项政治活动有序进行
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
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得到维护
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遭到损害
……
……
(3)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有利于提高公民 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等;无序的政治参与会破坏党风、政风,破坏 社会风气等。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2.教材P32-33 (1)你还能提供其他事例吗? (2)在共同分析这些事例的基础上,比较政治生活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结果。 (3)你能加以补充吗? 提示:(1)例如,某县在城镇化建设中需拆迁民房,在赔偿问题上,政府和 拆迁户出现意见分歧。后来,拆迁户推选出几位代表和政府部门协商,最后达 成一致。
(2)确保有序的参与:遵循__宪__法__、__法__律__、__规__则__和__程__序____的规定,就能确保 有序的参与。
3.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能否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 正地享受___民__主__生__活___,也是对我们__政__治__素__养____的检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需要加以完善?
问题,也应提前考虑。②通常来讲,规则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