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2018
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的经典实验

N14 N15
中DNA
按半保留复制演绎推理
结果 预期
按全保留复制演绎推理
结果 预期
亲代DNA
15N 15N
15N 15N
在14N环境 中DNA复制 1次
15N 14N
14N 15N
15N 15N
14N 14N
DNA复 制2次
15N 14N 14N 14N 14N 14N 14N 15N
15N 15N 14N 14N 14N 14N 14N 14N
由于当时的科学界尚未发现空气的成分,所以当 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的什么成分。直到 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 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经过了100多年的探索,人们才明确植物吸收二
汉
水
丑
氧
化
碳
和水
,
在阳
光
的
照
射下
,
产
生
了
氧
气
。生 侯 伟 作 品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哪去了?
外,其他的化学性质相同,因此只能放在元素周期表
的
同
一
位
置
,
这
就
是
同
位
素
名
称
最
初
的
由
来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放射性同位素:
原子核能自动放射出看不见的具
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射线。用特定
汉
水
丑
生
侯
的
显
影
装
置
可
检
测
到
。伟 作 品
稳定性同位素: 原子核比较稳定,不能发出射线
光合作用发现历程课件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结论: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0.057kg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带红星的木条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条件场所光照源自叶绿体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3.原料
恩格尔曼试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1)选材方面,选用水绵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 具有狭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 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分析研究 (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 排除了光线和氧气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3)选用了极细光速照射,并且选用好氧细菌检测, 从而能够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4)进行黑暗和曝光对比试验,从而明确 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它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等光合生物能量的过程,同时还产生了氧气。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两位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分别是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和荷兰医生雅各布斯·伯兰特(Jacobus van't Hoff)。
约瑟夫·普利斯特利是第一个发现植物产生氧气的人。
在1771年,他进行了一些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置了一段草和一只小鼠。
他发现,当阳光照射到容器中,小鼠能够继续存活,但当阳光被遮住时,小鼠却窒息死亡。
这个实验验证了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
荷兰科学家雅各布斯·伯兰特则进一步研究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他在1890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称为光合作用定律。
该定律描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光能被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然后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同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葉綠體内。
当光照射到叶绿体时,葉綠體中的叶绿素会吸收光能,然后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在光反应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这个过程称为光解水。
同时,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叫做ATP(三磷酸腺苷)的能量分子。
ATP是细胞内储存和转移能量的主要分子。
光反应完成后,暗反应开始进行。
暗反应不需要阳光,它发生在葉綠體质粒(m stroma)中。
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反应被转化为葡萄糖。
这个过程称为碳固定。
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和氢离子提供了能量和电子给暗反应使用。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
他们试图了解更多关于光合作用的细节,如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光反应和暗反应中其他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这些研究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发现史

光合作用发现史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
这一观点一直沿用到18世纪中期。
17 世纪上半叶,比利时学者海尔蒙特所做的柳树试验,使他自然而然地相信:柳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来自于浇灌的水。
这个结论首次提出了水参与植物有机物制造,但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体物质形成的作用。
2、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英国植物学家斯蒂芬.黑尔斯也曾指出:植物在生长时主要用空气当养分。
但他们并未用实验证明这一判断。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由于普里斯特利所做的这个出色的实验,人们把1771 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代。
但是,他并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当时有人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因此这个实验引起人们的关注。
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直到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1782年,瑞士牧师吉恩.谢尼伯证实了英格豪斯的发现,并指出植物“净化”空气的活性,除光合作用外,还取决于“所固定的空气”。
6、1804年,瑞士学者索热尔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生成量、氧气释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他发现,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总量和氧气释放量,远远超过二氧化碳吸收量。
根据实验中除植物、空气和水以外,没有其他物质,他断定光合作用除吸收二氧化碳外,二氧化碳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
7、1817年,法国的两位植物学家,佩利蒂欧和卡文陶从叶片中分离出叶绿素。
后来有人证明叶绿素对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当时人们用下式表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CO2 + H2O + 光——→O2 + 有机物质+ 能量9、1864 年,法国植物生理学家鲍辛高特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精密地测定多种陆生植物,发现它们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体积的比值接近1。
光合作用之发现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一轮复习)

更新空气。
由于当时的科学界尚未发现空气的成分,所以当 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的什么成分。直到 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 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经过了100多年的探索,人们才明确植物吸收二
汉
水
丑
氧
化
碳
和水
,
在阳
光
的
照
光能
CO2 + H2O 叶绿体 (CH2O) + O2
问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来自 CO2 还是H2O?
1939年,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A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
?
B
20世纪40年代 【美】卡尔文14CO2→(14CH2O)
卡尔文循环
同位素标记法小结: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例如,
称取5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再放入10mL无水乙醇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 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滤液,封口。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铅笔线 画铅笔细线
细、直、齐 重复2—3次
光合作用(一)
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
18世纪中期 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 自身的原料。
1771年,【英】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 鼠呼吸而变浑浊的空气。
当时有人重复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的成功了, 有的却失败了。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及过程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及过程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中最为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之一、它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为生物体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以下将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在1804年,意大利医生和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塔发现了电池,这为电化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电池和化学反应,并发展了电化学理论。
然而,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们才开始认识到光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
1883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雅各布斯·赫尔丁(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提出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他认为植物通过吸收光照射转化二氧化碳和水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现代光合作用的基础。
接下来,科学家们开始进行实验以验证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1894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奥古斯特·威力(F.Č.v.Wettstein)通过将植物放在不同光强下进行实验,发现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他还发现,当植物处于黑暗或弱光条件下时,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仪器和技术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
在1930年代,英国生物化学家罗宾·希尔(RobinHill)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
他发现,当植物叶片暴露在光照下时,产生的氧气和高能物质可以被光强较弱的光线所代替,推断出植物中存在着一个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完善和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1939年,美国生物物理学家罗兰·马特赛尔(Robert Emerson)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光能捕获过程和传导;1954年,英国生物学家格利尔·真斯(Melvin Calvin)发现了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过程,即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和ATP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发现史及实验上课用

结论:
• 叶绿素a和合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注: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 射回来,所以叶片才呈现绿色。 问题:这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 的什么部位?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叶绿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色素 叶黄素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吸收可见 的太阳光
A、二氧化碳 C、氧气 B、水 D、无机盐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 C )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光
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提 出 问 题
进 行 实 验
分 析 结 果
得 出 结 论
正常苗
白化苗
正常幼苗能进 行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养料。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这 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 4400亿 吨有机物; 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约为 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000 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
绿色植物储 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量来自哪呢?
太阳能
1779荷兰人扬· 英根豪斯实验
英根豪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用带叶 的枝条作了500次以上的实验,发现植物 在光照下才能(释放气体)更新空气。
结论:植物体的绿叶在
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人萨克斯
思考:1.1864年萨克斯欲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淀粉。现提供一盆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黑纸片,酒 精、碘液等材料,小组讨论后,请帮助他设计该实验, 叙述其实验过程。
白化苗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无法 制造有机养料。
(完整版)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2018

卡尔文的思路:用C14标记的C14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 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依次出现在什么物质里,从 而弄明白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将小球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然后将14C标记的14CO2 通入容器,在照光后的不同时间,将培养的小球藻浸入 热的乙醇中,这种处理有三种功效:杀死细胞、终止酶的
侯
的
显
影
装
置
可
检
测
到
。伟 作 品
稳定性同位素: 原子核比较稳定,不能发出射线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滤纸吗?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 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滤液,封口。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剪去两
角的原
铅笔线
因?画铅笔细线
细、直、齐 重复2—3次
色素的分离: 纸层析法
原理: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 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培养皿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一段时间后
一段时间后
普 利 斯 特 利 实 验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4、1779年,荷兰 英格豪斯的实验
A组 B组
结论:只有在实光验照重下复绿了叶5才0可0多以次更新空气
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科学家在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 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 1845年,德国的科学家梅 耶指出:植物光合作用时,把光能 转换成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最早发现的碳元素原子量是12,后来又发现了原子量
为13和14的碳元素,12C、13C和14C除了原子量不同
外,其他的化学性质相同,因此只能放在元素周期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
的
显
影
装
置
可
检
测
到
。伟 作 品
稳定性同位素: 原子核比较稳定,不能发出射线
14C是放射性同位素,12C、13C则是
稳定性同位素。高中阶段学习过的放射
性同为素还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131I等。需要注意的是15N和
O是稳定性同位素。 18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大肠杆菌
①先标记细菌: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②再标记噬菌体: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 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
第一组实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跟踪噬菌体的_____) 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 测沉淀物(大肠杆菌)和上清液的放射性。
第二组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跟踪噬菌体的_____) 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 测沉淀物(大肠杆菌)和上清液的放射性。
同位素的应用:
②科学家也可通过测量分子质量或用离心技术来区 别同位素。
用18O标记的H218O和C18O2可以用来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的DNA可以用来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发现的碳元素原子量是12,后来又发现了原子量
为13和14的碳元素,12C、13C和14C除了原子量不同
外,其他的化学性质相同,因此只能放在元素周期表
的
同
一
位
置
,
这
就
是
同
位
素
名
称
最
初
的
由
来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放射性同位素:
原子核能自动放射出看不见的具
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射线。用特定
汉
水
丑
生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滤纸吗?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 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滤液,封口。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剪去两
角的原
铅笔线
因?画铅笔细线
细、直、齐 重复2—3次
色素的分离: 纸层析法
原理: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 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培养皿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卡尔文的思路:用C14标记的C14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 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依次出现在什么物质里,从 而弄明白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将小球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然后将14C标记的14CO2 通入容器,在照光后的不同时间,将培养的小球藻浸入 热的乙醇中,这种处理有三种功效:杀死细胞、终止酶的
照
射
恩吉尔曼实验的结果
积 极 思 维
分析:这一巧妙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叶绿体中的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吸收的 强度不同,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 几乎不吸收绿光
8.1939年,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 标记法,用18O做示踪原子,对光合作用的产物氧 气中氧的来源进行了探究。
鲁宾和卡门实验
CO2
18O2
32P标记的噬菌体可以用来研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 过程中_________是否进入大肠杆菌
14C标记的14CO2可以用来研究_____________的过程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大肠杆菌
1、噬菌体是如何侵染大肠杆菌的? 假设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 入细菌,DNA未进入 假设二: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 蛋白质外壳未进入
作用、提取溶解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用纸层析法分离,
并通过一定的方法鉴定其成分。
①通C14O2光下培养 ②杀死细胞,终止光合作用 ③提取溶液中的物质,纸层析法分离 ④从滤纸上洗脱物质,并鉴定
实验结果:
照光30秒,发现放射性出现在多种化合物 中,有C C C C C 化合物。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层析液
色素在层析液体中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 小,扩散速度慢。
(石油醚)
注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3、色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胡萝卜素( 橙黄色)
胡
类胡萝卜素
爷
(1/4)
叶黄素(黄 色)
爱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币
(3/4) 叶绿素b(黄绿色)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分析:为什么植物春夏叶子翠绿,而深秋则叶片金 黄呢?
与作用
(橙黄色) (黄色)
吸收蓝紫光
(蓝绿色)
吸收红光、蓝紫光
(黄绿色)
叶绿素a(中心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 转换光能的作用,其余色素(天线色素) 仅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2014·绵阳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蔬菜不同叶 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 ”、“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
提问4 四条链中,有两条是原来的模板链,称为“母链”, 两条新合成的链称为“子链”,你觉得复制后的两个DNA的两 条链是怎样的?
?
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轻DNA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重DNA
N14 N14
N15 N15
你觉得这两种DNA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分子质量
如何依据两种DNA分子质量不同这一特点来区分两 种DNA? 离心
C18O2
O2
绿色植物
(如小球 藻)
H218O
H2O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 物又是怎样合成的呢?
1961年诺贝 尔化学奖得主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
学家卡尔文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14C标记的14CO2做 实验研究这一问题。最
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 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
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
称为卡尔文循环。
同位素的应用:
①科学家通过特殊的放射性显影装置追踪放射性同位 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生命活动和化学反应的过 程。例如。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用3H标记的氨基酸可以用来研究___________过程
35S标记的噬菌体可以用来研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的过程中_________是否进入大肠杆菌。
3、 4、 5、 6、 7
如何确定放射性首先出现在哪个化合物中?
卡尔文和他的科研小组通过不断缩短光照 时间,发现放射性几乎只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 物( C3化合物)中,从而证明最先生成的是C3 化合物。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线)
知识梳理
答案
同位素标记法小结: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例如,
N14 N15
中DNA
按半保留复制演绎推理
结果 预期
按全保留复制演绎推理
结果 预期
亲代DNA
15N 15N
15N 15N
在14N环境 中DNA复制 1次
15N 14N
14N 15N
15N 15N
14N 14N
DNA复 制2次
15N 14N 14N 14N 14N 14N 14N 15N
15N 15N 14N 14N 14N 14N 14N 14N
由于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 胡萝卜素,而使类胡萝卜素的 颜色被掩盖,只显示出叶绿素 的绿色
由于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易 受到低温的破坏,秋季低温 使叶绿素大量破坏,而使类 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示出来
二、色素的作用
叶绿体中的色 素提取液
叶绿素主要吸收_蓝__紫_光__、__红_光__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蓝__紫_光____
一段时间后
一段时间后
普 利 斯 特 利 实 验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4、1779年,荷兰 英格豪斯的实验
A组 B组
结论:只有在实光验照重下复绿了叶5才0可0多以次更新空气
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科学家在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 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 1845年,德国的科学家梅 耶指出:植物光合作用时,把光能 转换成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 23 4
1、问题: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何处?
2000多年前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认为:构成植物 体的原料是土壤 植物增加的重量=土壤减少的重量
2、1648年比利时海尔蒙特的实验 五年后
柳树增重80kg 土壤只减少0.06kg
结论:植物增重主要来自水分
3、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
假设三: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 壳都进入了细菌
2、如何才能知道噬菌体的DNA和 蛋白质外壳有没有进入细菌?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P DNA:C、H、O、N、P 32
能不能用H3、C14标记噬菌体?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S 蛋白质:C、H、O、N、S 35
能不能同时用P32和S35标记噬菌体?
如何标记噬菌体?
依据:能量转换和守 恒定律
光
化
能 德国 学 梅耶 能
储存在什 么物质中?
6、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光照
一 在 半 暗 曝 处 光 放 , 置
一 几 暗处理
半 小 遮 的 光 叶 片
碘蒸汽处理
酒精 脱色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
曼
黑
暗
处
暴
用
露
极
在
细
光
光
下
束
验。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