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整理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章节考点重点总结背诵版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经济领域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将为您梳理各章节的必备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中,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牢记的要点。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要区分清楚,同样,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不能混淆。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弹性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重点。
要明白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搞清楚,掌握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要牢记。
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此外,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方法也需要掌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曲线要熟悉。
理解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要深入理解。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反垄断政策、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核算方法,以及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乘数的计算和应用,都是重要的考点。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 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 要的是生产工具
人的劳动
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 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 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10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发达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分散的 个体劳动,商品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资本 家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资 本
33
经典例题
【真题◆多选题】(2016年)关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说法, 正确的有( )。
A.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总和 B.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C.商品经济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D.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 E.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ABD
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生产资 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资金(金融)、劳动力、 房地产、技术、信息
37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
商品市场
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
制 约
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最能动的市场
38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三)市场体系的功能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34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建议关注市场体系及其功能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一) 市场的概念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的市场
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这是有形的市场。
广义的市场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A.间接标价法B.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D.英镑标价法【答案】 B2、(2019年真题)提供公平服务是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对这一特征理解错误的是()。
A.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B.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不同的税收,体现财政收入结构的横向公平C.为确保政府提供公平服务,财政支出必须致力于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D.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上考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体现了财政体制选择的公平性【答案】 B3、(2017年真题)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是()。
A.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答案】 B4、如果USD1=CNY6.1200,EUR1=USD1.1200,按套算汇率计算,则EUR/CNY为()A.5.000B.5.4642C.6.8544D.7.2400【答案】 C5、财政政策手段中,()可以将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
A.国家预算B.税收C.国债D.转移支出【答案】 C6、(2017年真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
A.裁定驳回起诉B.按撤诉处理C.缺席判决D.拘传到庭【答案】 B7、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答案】 D8、按照我国税收分类方法。
增值税属于()A.流转税、从量税、间标税B.流转税、从价税、直接税C.流转税、从量税、直接税D.流转税、从价税、间接税【答案】 D9、甲乙双方达成交易协议,约定在1个月后按成交时约定的协议价格进行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一般称为()A.现货交易B.期货交易C.期权交易D.现金交易【答案】 B10、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上,必须考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这体现了公共财政( )的特征。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点精选考点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意】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3.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考点二: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呕心沥血整理】2018年最新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重点总结 背诵版

基本要素:人的劳动,最基本要素;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根本标志。
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市场体系: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2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通过价格运动。
作用: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GDP表现形态::价值;收入;产品形态。
计算方法:生产;收入;支出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工资、奖金、津贴和劳动分红。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模式: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体系特征:统一;开放;竞争;规范。
市场规则、秩序:进入;交易;竞争。
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立法、行政、行业、自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公司制为主。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1)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与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期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乐意购置并且可以买旳数量。
2、需求旳影响原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旳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原因)④替代品旳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旳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原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旳变动成反方向变化旳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达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达需求,纵轴P表达价格。
4、市场供应: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旳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乐意并也许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旳数量。
市场供应是生产者供应旳总和。
5、影响供应旳原因重要有:①产品旳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有关产品旳价格⑥其他原因。
6、供应规律:市场上旳商品旳供应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应量和价格之间关系旳曲线S被称为供应曲线。
以横轴Q表达供应量,纵轴P表达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旳。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应力量和需求力量互相抵消时到达旳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DD和供应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一般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种详细旳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旳:保护消费者利益,减少某些生产者旳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旳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旳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Q/Q÷△P/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旳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旳相对变动/价格旳相对变动,Ed= △12、需求价格点弹性合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