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测验系统操作说明

儿童心理测验系统操作说明
儿童心理测验系统操作说明

儿童青少年心理测验系统

指导手册

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量表的选择及应用 3页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 8页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检测 8页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 9页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10页学习障碍筛查量表 11页多动症诊断量表 11页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11页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1页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12页团体智力测验 13页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 13页艾森克个性测验(儿童/成人)(EPQ) 19页90项症状清单(SCL—90) 19页抑郁自评量表(SDS) 20页抑郁状态问卷(DSI) 20页焦虑自评量表(SAS) 20页儿童行为量表(CBCL) 21页CONNER’S父母问卷(PSQ) 21页CONNER’教师用量表(TRS) 21页CONNER’教师用简表(ASQ) 21页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22页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 22页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 22页Pie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23页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 23页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ARS) 23页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 23页

儿童社会焦虑量表(SASC) 24页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24页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25页自杀态度问卷(QSA) 25页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26页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6页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 26页家庭环境量表(FES) 26页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 27页学龄前儿童活动调查表(PSAI) 27页YALE—BROWN强迫量表 28页运行软件 28页院名修改 28页诊断标准修改 28页诊断内容修改 30页报告查询 30页打印 32页数据查询 33页统计 34页测验密码验证 35页档案修改 36页如何进行人机对话 37页

量表的选择及应用

........

新增量表

特殊儿童评估表:该量表主要用于对一些行为特征表现突出的超常儿童进行评估检查,以便于及早发现这些天才儿童与众不同的特质表现,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考试焦虑症状。通过测试可以正确分析出该学生的焦虑程度。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临床观察,对复杂的新生儿行为做出评定。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评判其中枢的完整性。

划消测验:该测验是让被试者在10分钟内尽可能多的划出所要求的数字。测验分为5部分,各部的要求不同,难度依次递增,以评估该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该量表主要是通过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理解及运用程度的观察,从而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以便尽早加以干预。婴儿—初中生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该量表主要适用于婴儿至初中生年龄段,通过父母或老师的观察,了解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这些能力与孩子的学校成绩无关。

威廉斯创造能力测验:该测验主要是用于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念,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职业兴趣问卷:通过对个人兴趣的测试,可以让自己更明确个人的职业方向,依此发展会使自己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该量表主要反映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广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霍兰德职业倾向:该量表主要通过兴趣倾向,个体经历,人格倾向等三方面的测试,勾勒出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取向,为以后在升学和择业时能够提供帮助,有的放矢。

多动症诊断标准:主要是医生通过对求询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多动行为表现的认定,来进行多动症类型的详细诊断。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衡量智力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本公司提供的智力测验及其特点,以便大家选用。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本测验是一种非文字的智力测验,主要用于智力诊断和人才选拔与培养。测验具有信度,效度高的特点。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和语言的限制,使用年龄范围广(岁到65岁)。可进行个别测试,也可在团体中实施,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目前广泛运用于儿科、精神科等医院临床、企业招聘、职业指南、学校学生、人才选拔以及进行各类

比较性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瑞文高级推理测验:本测验是比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难度更大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工具。测验适用于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百分位在90%或以上者。目前主要用来选拔人才。

团体智力测验:包括了考察左脑能力和右脑能力的项目,它不仅能测出个体总的智力水平,还能测出其左脑(抽象思维)占优势还是右脑(形象思维)占优势。适用于11岁以上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尤其适合于高中以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或年轻人,而对于文科及艺术类专业的人以及年龄过大(45岁以上)会有一定影响。目前多用于选拔人才,求职咨询、学校和团体。

人格测定

人格(也可称个性)在心理学中指包括人的品德、能力、性格、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在内的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目前,有关人格的测定量表很多。本公司提供的是当前临床、研究、求职、咨询中最常用的人格测定量表。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从三个维度对个体的内外倾向,情绪稳定与否等作出区分,同时还用一个分量表检测个体的掩饰或作假,以判断测验的可靠性。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较好,题量适中,操作省时,适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特征调查。

卡特尔16种个性测验(16PF):从人的16种最基本的特征(卡特尔称之为根源特性)表现对个体的人格特点作出分析,还能评价个体的发展潜力,测验信度和效度均很好,适用于就业咨询,人才选拔,各种职业人格研究以及心理卫生调查研究。

3-7岁儿童气质问卷: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主要生物学因素,不同气质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卫生问题。该量表从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映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映阈九个方面(维度)考察儿童的气质特点,并根据其中五个维度(节律度、趋避性、适应度、反映强度、情绪本质)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气质、启动缓慢型气质、易养型气质和中间型气质四种。量表信度、效度较好,主要用于评估3-7岁儿童的气质特征。

焦虑症状的评定

焦虑评定量表主要是评价个体对外部事件或内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如果焦虑有针对性,程度恰当,可认为是正常的反应,若焦虑对象飘忽、泛化,或程度过强,会成为一种异常或病理的状态,需要诊治。焦虑量表是应用范围很广的一种心理测量工具,既能帮助正常儿童了解自身,用于研究,又能在临床上作为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

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其主观症状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近年来,本测验已作为心理咨询门诊的常规检查,并且常常与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联合使用,以便进行神经症的临床分类。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的量表,是最经典的,由医生评定的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的他评量表。

本量表可用于评定焦虑症和神经症的焦虑症状,能很好的衡量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

症状变化。临床上常与焦虑自评量表联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本量表不能很好地对焦虑症和抑郁症进行鉴别,也不太适宜评估各种精神病性的焦虑状态。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的社交焦虑不仅包括了主观上的担心、紧张,而且还包括了社交回避和害怕否定。该量表主要用于儿童社交困难的评估,信度和效度较好。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时常结合其它的焦虑评定量表和抑郁评定量表共同使用。

抑郁症状的评定

抑郁的评定量表主要用于抑郁的筛查和严重程度的评价,其评定的核心是个体主观的痛苦体验。从概念上讲,抑郁与正常是一个连续谱,抑郁与正常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不同的抑郁量表设计者其侧重点也不同,有的侧重评定情感心境、有的侧重评定认知、有的侧重评定生理症状的等等。因此在选用量表时要根据各自的需要和目的。下面将本公司儿童和青少年用抑郁量表的特点作一介绍。

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着重于评价抑郁情感或心境,即个体的情绪体验,较少涉及抑郁的躯体症状。目前,本量表已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用以筛查出有抑郁症状的对象和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量表由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状态组成,能有效反映抑郁症状的程度和变化,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发现抑郁症病人。本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对文化程度低者,本公司备有多媒体真人发音帮助完成测试。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身医学门诊、精神病医院已将本量表作为常规检查,综合性医院的内科门诊也在选择性使用。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他评(由医生,护士评定)量表,能敏感地反映抑郁症状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均报告本量表能较好的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实用性强,临床多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之评定,尤其适用于抑郁症。但对抑郁症与焦虑症表现出的抑郁症状却不能很好进行鉴别。

抑郁状态问卷(DSI):是他评的抑郁评定量表,评定最近一周的情绪状态。本问卷条目少、操作方便、容易掌握,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使用。

其它情绪症状的评定

情绪是一个谱性态度和体验,除了焦虑和抑郁症状以外,还包含了强迫症状以及对待在抑郁时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的态度。

自杀态度问卷(QSA):主要用于评估对自杀行为的看法,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

YALE-BROWN强迫量表:主要评定强迫症患者以及有强迫症状者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的程度与频度。测验标准明确,操作容易,可用作强迫症及相关症状治疗前后的评价工具和鉴定药物疗效和辅助手段。

孤独症评定量表

孤独症是发病于儿童期的一种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还可以伴有语言障碍、行为刻板、情绪不稳和认知异常。早期认识和评

估孤独症儿童,是对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前提。

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该量表编制于20世纪70年代,从57条孤独症儿童常见症状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评定,国内外已广泛用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评估,诊断阳性符合率可达85%左右。主要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或其他抚养人。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该量表编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5个主要方面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是主要适用于医师或儿童心理测验专职人员的他评量表。应用时最好能结合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共同使用。

心理卫生综合评定

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从躯体和精神等多个维度对个体的健康进行测查,以起到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关资料及问诊指南的作用。

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包括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由于其内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评估被试者自觉症状特点,是较受临床欢迎的量表。目前广泛应用于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精神科门诊,有学者报告在综合性医院用以了解躯体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调查不同职业群体心理卫生问题,效果满意。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定

行为问题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多、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方面的症状。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多局限于家庭和学校,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行为评估时,常常要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进行。

Achenl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内容较全面的一种行为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各种和行为问题,适用于4-16岁的儿童,本量表多用于儿童保健门诊和儿童咨询门诊。

主要是用于家长对子女的评估,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段有不同的行为问题,因此,可以根据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Conners父母问卷(PSQ):主要用来筛选儿童行为问题(特别是多动症),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量表,本公司提供的父母用,其信度,效度均较好。目前该问卷在儿童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及儿童咨询门诊使用广泛。

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TRS):是由老师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评估用的一种工具,主要评估儿童在学校环境中的行为表现。该量表条目少、简单、评分方便,适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筛查。

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仅有10个条目组成,又称为多动指数。其特点是方便、快捷、能在短时间内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估。适用于临床疗效和科研评估,老师、家长、医师、研究人员都可用。

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对儿童在家中的行为进行评估,从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学龄期儿童,以区别其有无精神病,所出现的问题是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可用于行为问题流行学调查。

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对儿童在学校中的行为进行评估,也是从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进行的。问卷简单、明确、易于掌握,适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学调查,能区别情绪和行为问题。

家庭功能及家庭教育的评定

家庭功能及家庭教育的评定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家庭的功能状态,父母亲的养育方式和学龄前儿童性别识别能力。

家庭环境量表(FES):从十个方面来评价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以帮助个体和家庭成员了解自身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目前国内用于评价各类家庭,同时也可对参于家庭治疗的人员在治疗前后测查其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的变化,国外已用此量表评价各种家庭类型(包括其他种类缺陷的家庭)和治疗前后的家庭状况的变化。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是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有力而客观的工具,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因此,可以是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由于本表尚未建立全国常模,用于什么样的人群要依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而定。

学前儿童活动调查表(PASI):该量表设计、编制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用于评定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识别。该量表条目少、设计简单、信度效度良好是其特点。

应激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刺激,生活事件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公司提供的量表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和评估自己的精神负荷,以利于更好的维护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引起人们精神刺激的事件)进行定性定量,测查在某时间段内所受的精神负荷,以甄别高危人群,预防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本量表适用于青少年。目前多应用于综合性医院各科门诊以确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份量,也用于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以及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

其他量表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该量表在设计之初是用于评定儿童的认可需要,后来更改为对不认可的恐惧。原量表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由于本量表目前尚无全国常模,在临床和研究的使用过程中,要设立适当的对照组。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主要保证。该量表信度、效度良好,主要适用于8-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用于临床对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评价、治疗追踪,也可用于流行学调查。

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Ayres的感觉综合理论认为,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并作出反应,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出现了感觉综合失调。该量表从前庭功能、触觉防御、身体协调性等方面对6-12岁的学龄期儿童的感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在国内外临床和研究的使用过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量表简介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

(Test Anxiety Scale,TAS)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系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系的着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 G.Sarason教授于1978年编制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着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TAS的中文版于1999年译出,并投入使用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TAS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及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感受及身体紧张等。适用于大、中学生群体。一般认为,TA5测量的是考试焦虑的特质方面,即哪些人容易感到考试焦虑,较少涉及考试焦虑的情景方面。因此TAS 所测的东西和显性焦虑量表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之特质焦虑(T-AI)所测的东西很相似,所不同的是,TAS所测的是一种专门的特质焦虑(考试焦虑)。有人发现,TAS和STAI的相关为。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检测

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发展与潜心能的发挥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一种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工具。能为中国心理学医生、心理学研究者、心理卫生工作者研究和解决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为10个因子,每个因子都包括6项。

我们初步确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症状轻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

2~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若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果某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

某因子分超过3分,但不超过4分,也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逐步使症状减轻和消失。如果自己心理调适已经超过一个月尚没有缓解,最好找心理医生咨询。

某因子超过4分,可自己心理调适。一周后重测仍为4分或以上请找心理医生咨询。

总均分的计算方法就是把60项的得分加总除以60,便是心理健康总均分。评定处理标准同因子分处理。

广大教师,特别是中学生、大学生可使用本量表进行自我测定。根据测试结果,对自己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程度进行科学评价。这对广大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

(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

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是一种综合性行为和神经检查法,问世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建立了若干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生们对新生儿不再单纯进行神经反射检查和成熟度评价,而是通过复杂的新生儿行为评定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评判其中枢完整性。鲍秀兰医生根据Breazelton和Amiel-Tison 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eonatal Behaviral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990年报告

了全国12城市正常评分范围。NBNA实用有效,简便易学,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

新生儿行为测定多用于考察某些围产期高危因素如产科用药尤其是产前镇静药及麻醉药、母亲饮酒、低出生体重等,目前更注重于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监测和评价。

1.新生儿行为(NBNA)评分的正常范围

1988年全国12城市新生儿714人(男369人,女245人)于生后2~3天、12~14天和26~28天测查3次,共2142人次。结果为90.4%的总分在39~40分,97%在37分以上,无1人在35分以下。地区差别对评分结果无明显影响。此评分只适用于足月儿,早产儿需在纠正年龄达到足月后再测查。

2.NBNA在窒息儿的应用

1989年1月至1990年6月全国13个协作单位对145例足月窒息儿进行研究,发现窒息儿7天时NBNA<35分者,以后的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显示预后不良者占44.4%,≥35分者预后不良者占2.1%。12~14天时NBNA≤35分的14例中,11例预后不良,其中5例死亡,6例智能落后。NBNA>35分的115例中,智能落后者仅1.74%。NBNA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价,7天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9%和82.6%,12~14天时为84.6%和97.6%。

重症窒息儿NBNA特点是行为及主动肌张力扣分最多,应常规动态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对生后7天时NBNA<35分者或出生Apgar评分5分钟≤6分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包括新生儿期进行NBNA评定及以后的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的训练,1.5岁时智能测定结果显示窒息儿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高于常规育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而窒息儿常规育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行为测定使家长知道小儿从出生开始已有感受外界刺激和产生反应的能力,指导家长通过丰富环境和良好的育儿刺激促进窒息儿的智能发育。

3.新生儿行为在其他高危儿中的应用

新生儿行为也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高危新生儿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小于胎龄儿等的监测与评价中。小于胎龄儿视听刺激反应、睡眠觉醒状态的维持、状态控制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能力和自发运动形成能力均低下,新生儿期进步缓慢。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定向能力测查成功次数普遍较正常儿少,精力不易集中。生后1年内追踪调查发现,小于胎龄儿6个月、12个月时Bayley智能评分与新生儿期行为测定有明显相关性,故新生儿期行为测定可预测预后,有利于早期干预。还有学者通过新生儿期行为检查,研究脑性瘫痪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早期发现,从而做到早期干预。有研究表明,在高危儿中,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和原始反射中的拥抱反射是最具动态变化的指标,也是最易受疾病影响、最敏感的指标,而其余项目变化较小,故尤其可通过对敏感项目群的观察,了解疾病的影响程度和估计预后,不仅仅是评价总分。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此项检查是为了了解您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而进行的,与幼儿园或学校的成绩无关。其中有些项目不能完成,这是因为您的孩子还小。请认真考虑您孩子的日常表现后,坦率的回答。我们对您的真诚合作表示感谢。

本量表的回答人可以是孩子的父母,每天照料孩子的人,或经常与孩子接触的老师。

各分项目包括:

独立生活(SH)

运动(L)

作业操作(O)

交往(C)

参加集体活动(S)

自我管理(SD)

检查时,从第一项开始提问。如有连续数项通过,则认为已通过,可继续进行,直至有连续部分项目不能通过,检查即可结束。

如开始部分未能全部通过,应继续向前提问,直至连续若干项均通过,可认为以前全部通过,应继续向后提问。直至连续数项不能通过,检查即可结束。

本检查评定结果:

标准分评定结果

6分重度

7分中度

8分轻度

9分边缘

10分正常

11分高常

12分优秀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

国外相当重视学习障碍研究,美、日等发达国家研究较早,较深入。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到1995年与1999年有学者进行相当规模的研究。研究表明,PRS量表在筛查和甄别学习能力障碍儿童方面效价颇高,以便今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量表由五大领域的二十四个项目组成。适用与5~15岁的儿童,由至少与学生接触3月以上的班主任或心理卫生工作者在接受培训后对照“学习障碍的筛查量表”来担任测试评定工作(不能由家长担任评定者)。

一般认为言语得分在20分以下,非言语得分在40分以下,总分在60分以下就可视为LD可疑儿童。

多动症诊断量表

多动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行为问题。它的基本特征是:①注意缺陷:指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能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容易分心,经常粗心大意。②多动:是指组织不好的、调节不良的、过度的活动。③行为的冲动性: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控制力,行为卤莽,不计后果。④多动症可以伴随学习困难、品行问题、情绪异常。⑤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本量表根据DSM-Ⅳ的标准,供临床对求询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多动行为表现进行认定,作出多动症类型的详细诊断。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研究创造力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创造力。如果对个体潜在创造力能及早鉴别出来,就有可能提供各种条件,促进其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其实,个体的创造力和他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具有高创造力的人都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表现,比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富于想象,敢于冒险等等。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是由创造力研究专家.威廉斯承袭了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并加以发挥而设计的,目的是检测个体发散性情意行为表现。本测验于上世纪由华人学者引进并修订,包括50题,主要评价个体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四项行为特质上的程度,这四种特质的意义是:

1.冒险性:a.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b.敢于猜测;c.在杂乱的情境下完成任务;

d.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2.好奇性:a.富于追根究底的精神;b.主意多;c.乐于接触暧昧迷离的情境;

d.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

e.能根据特殊的现象,观察结果。

3.想象力:a.视觉化和建立心像;b.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c.直觉的推测;

d.能够超越感官及现实的界限。

4.挑战性:a.寻找各种可能性;b.了解事情的可能及现实间的差距;

c.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

d.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但是必须指出,该测验本身的评分是由测验者主观评定的,很难避免测验评分的主观性,因此测验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易言之,对个体创造能力的评判以结合其他测验和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妥。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属于渐近性矩阵图,整个测验一共有60张图组成,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从直观上看,A组主要测知觉辨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等;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比拟等;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可见,各组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每一组中包含有12道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测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哪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案中缺少的部分最合适,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选。

适用年龄范围:

6岁到70岁

适用人员的范围:

不同的职业,国家、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用,甚至聋哑人及丧失某种语言机能的病人,具有心理障碍的人也可以用。

要求:

测验一般没有时间限制,但在必要时也可限制时间,在个别测验时,如果记录下测试所用时间,并分析其错误的特性,还可以有助于了解被试者的气质,性格和情绪等方面的特点,一般人完成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大约需要半小时,最好在45分钟之内完成。

结果包括:

正确题数

智商:

智力水平:用百分比等级表示

一级:测验标准分等于或超过同年龄常模组的95%,为高水平智力

二级:测验标准分在75%与95%之间,智力水平良好

三级:测验标准分在25%与75%之间,智力水平中等

四级:测验标准分在5%与25%之间,智力水平中下

五级:测验标准分低于5%,为智力缺陷

另外有A、B、C、D、E五个项目的正确题数:

A:反映知觉辨别能力(共12题)

B:反映类同比较能力(共12题)

C:反映比较推理能力(共12题)

D:反映系列关系能力(共12题)

E:反映抽象推理能力(共12题)

通过五个方面得分的结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了解被测者智力结构。

对分数作解释时注意,由于瑞文测验强调推理方面的能力,并非完全的智力,目前仅用于智力方面的筛选。因此不能绝对化。

高级瑞文推理测验

用于智力较高的人(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正确题数在55题以上,智力较高的人,进行更深入的区分评价。)结果可直接用正确题数的多少进行比较区分。

团体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intellingence test)亦称智商测验或IQ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询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智力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因此,智力测验又称普通或一般能力测验。

本测验的适用范围:16岁以上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特别对于高中以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或年轻人较为适合,而对于文科及艺术类专业的人,以及年龄过大(45岁以上)会有一定的影响。

测验结果:

正确题数

智商数(满分为165分)。

卡特尔人格测试

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或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Catteii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Pactor Text or Questionnaire,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教授卡特尔编制的。

16PF的测验功能简述如下:

1、用于教育及教育辅导

16PF是了解学生既方便而又可靠的工具,16PF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对学生的个性有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从而可以使教育“因材施教”;家长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减少主观想象,恰如其分的“帮子成龙”;学生本人也只有全面认识自己,才能有效的塑造自己;特别是对健康状况正常、但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学辅导(咨询)时,更需有对来询者的了解,才能对其有治疗功能的同感,尊重、真诚和简洁具体的有效辅导。

2、用于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

心理障碍的预防有赖对病因的了解,对心理障碍及心身疾病的治疗,必须以正确的诊断为前提;正确的病因了解和正确的诊断,又都必须以可靠的资料为依据,16PF是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心因性疾病诊断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16PF对以下两点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一是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前提下才能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二是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具体人的具体方法。

3、用于人才选拔和培养

性和职业之间的相符性或适合性愈高,则事业的成功希望就愈大,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个性特点的人去做,个性特点适应其工作需要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人的作用,才能做到因材施用,相得益彰。特别是一些特殊职业者,往往需要较长期、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如不及早发现有相应因素的人才,一则培训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二则他们的淘汰将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带来政治工作和善后工作的许多麻烦。16PF可以为此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依据,为我们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做出贡献的。

总之,测验中16种因素可以分别或合并应用,变化无穷,不但适合于实际诊断用,也可以作为致力于实验研究者的有效工具。

16PF及其量表的两端价值尽量求其相等,如好强与谨虚、保守与激进等,被选用的测题中有许多表面似与某人格因素有关,而实际上却与另外一人格因素密切相关者,这样,受测者不易猜测每一测题的用意,而影响其答案的真实、确切性,检查者亦有责任尽量减少曲解和伪造的倾向发生,努力与受测者建立良好关系,使受测者认识到这种测验如能坦率、真诚地回答,检查者能得到较准确的结论,对他是有利的。

卡特尔人格测试因素分析:

A:乐群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缄默、孤独、冷漠

技术名称:分裂情感

一般名称:含蓄

特征描述:通常表现为执拗、对人冷漠、落落寡合,吹毛求疵,宁愿独自工作,对事不对人,不轻易放弃已见,为人工作的标准常很高,严谨而不苟且。

高分指标:≥8

解释指标:外向、热情、乐群

技术名称:环性情感,或高情感

一般名称:开朗

特征描述:通常和蔼可亲,与人相处,合作与适应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愿意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萍水相逢时也可以一见如故。

B:聪慧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思想迟钝,常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弱

技术名称:低3

一般名称:智能较低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理解力不强,不能“举一反三”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聪明,富有才能,善于抽象思维

技术名称:高8

一般名称:智能较高

特征描述:通常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正确。

C:稳定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情绪激动,容易产生烦恼

技术名称:低自我力量

一般名称:情感影响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不容易应付生活上所遇到的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

心神动摇不定,不能面对现实,常常会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恶梦、恐怖等。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技术名称:高自我力量

一般名称:情感稳定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魄力;能振作勇气,有维护团结的精神;有时高C者,也可能由于不能彻底解决许多生活难题而不得不强自宽解。

E:恃强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谦虚、顺从、通融、恭顺

技术名称:顺从性

一般名称:谦虚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行为温顺,迎合别人的旨意;也可能即使处在十全十美的境地,也有“事事不如人”之感。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好强固执,独立积极

技术名称:支配性

一般名称:主观武断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可能非常武断,时常驾驭不及他的人,对抗有权势者。

F:兴奋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严肃、审慎、冷静、寡言

技术名称:平静

一般名称:严肃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行动拘谨,内省而不轻发言,较消极、阴郁;有时可能过份深思熟虑,又近乎骄傲自满;在工作上,常常是一位认真而可靠的工作人员。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技术名称:澎湃激荡

一般名称:无忧无虑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活泼、愉快、健谈,对人对事热心而富有感情,但有时也可能过份冲动,以致行为变化莫测。

G:有恒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

技术名称:低超我

一般名称:自私自利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缺乏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缺乏责任感甚至有时会不择手段地达到某一目的。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有恒负责,做事尽职

技术名称:高超我

一般名称:有良心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细心周到,有始有终,是非善恶是他的行为指南,所结交的朋友多系努力苦干的人,不十分喜欢诙谐有趣的场合。

H:敢为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畏怯退缩,缺乏信心

技术名称:威胁反应性

一般名称:胆小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在人中羞怯,有不自然的表现,有强烈的自卑感;拙于发言,更不愿和陌生人交谈;凡事采取观望态度;有时由于过份的自我意识而忽视了对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事物的认识。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冒险敢为,少有顾忌

技术名称:副交感免疫性

一般名称:冒险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不掩饰,不畏缩,有敢作敢为的精神,能经历艰辛而保持毅力;有时可能粗心大意,忽视细节;也可能无聊多事,喜欢向异性献殷勤。

I:敏感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理智,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技术名称:极度现实性

一般名称:硬心肠

特征描述:常多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当前的问题;并不重视文化修养,以及一些主观和感情之事;可能过份骄傲,冷酷无情。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敏感,感情用事

技术名称:娇养性情绪过敏

一般名称:软心肠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心肠软,易受感动,较女性化;爱好艺术,富于幻想;有时过份不务实际,缺乏耐性和恒心;不喜欢接近粗鲁的人和做笨重的工作;在团队活动中,由于常常有不着实际的看法和行为而降低团体的工作效率。

L:怀疑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依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

技术名称:放松

一般名称:信任别人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无猜忌,不与人竞争;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怀疑、刚愎、固执已见

技术名称:投射紧张

一般名称:多疑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多疑心,不信任别人,与人相处常斤斤计较,不顾别人利益。M:幻想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现实、合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

技术名称:实际性

一般名称:实际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先要斟酌现实条件,而后决定取舍,不鲁莽从事,在关健时刻,也能保持镇静,有时可能过份重视现实,为人索然寡趣。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幻想、狂放任性

技术名称:我向或自向性

一般名称:空想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忽视细节,只以本身动机、当时的兴趣等主观因素为行为的出发点,可能富有创造力,有时也过份不务实际,近乎冲动,因而容易被人误解。N:世故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坦白、直率、天真

技术名称:朴实性

一般名称:直率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思想简单,感情用事;与人无争,心满意足;但有时显得幼稚、粗鲁笨拙,似乎缺乏教养。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精明能干,世故

技术名称:机灵性

一般名称:伶俐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处世老练,行为得体;能冷静分析一切,但近乎狡猾;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理智的、客观的,甚至有时是刻驳的。

O:忧虑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安祥沉着,有自信心

技术名称:信念把握

一般名称:安静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有自信心,不易动摇,信任自己有应付问题的能力;有安全感,能运用自如;有时因缺乏同情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技术名称:易于内疚

一般名称:忧惧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甚至沮丧悲观;时有患得患失之感;自觉不如人,缺乏和人接近的勇气。

Q1:实验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和标准

技术名称:保守性

一般名称:保守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无条件地接受社会中许多相沿已久的、而有权威性的见解,不愿尝试探新,常常激烈的反对新思想以及一切新的变革,墨守成规。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自由和激进,不拘泥于现实

技术名称:激进性

一般名称:试探性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喜欢考验一切现有的理论和事实,而予新的评价,不轻易判断是非,愿意了解较先进的思想与行为;可能广见多闻,愿意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

Q2:独立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依赖、随群、附和

技术名称:团体依附

一般名称:依赖集体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愿意与人共同工作,而不愿独立孤行;常常放弃个人主见,附合众议,以取得别人的好感;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其自信心,但不是真正的

乐群者。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技术名称:自给自足

一般名称:自恃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能够自作主张,独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不依赖别人,也不受社会舆论的约束;同样,也无意控制和支配别人;不嫌恶人,但也不需要别人的好感。

Q3:自律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矛盾冲突,不顾大体

技术名称:低整合性

一般名称:无原则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既不能克制自己,又不能新生礼欲,更不愿考虑别人的需要,充满矛盾,却无法解决。

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知已知彼,自律谨慎

技术名称:高自我概念

一般名称:克制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言行一致,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动,为人处事能保持自尊心,赢得别人的重视,有时却太固执成见。

Q4:紧张性

低分指标:标准分≤3

解释指标:心平气和,闲散宁静

技术名称:低能量紧张

一般名称:松懈(驰)

特征描述:低者通常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平衡,也可能过分疏懒,缺乏进取心。高分指标:标准分≥8

解释指标:紧张困扰,激动挣扎

技术名称:能量紧张

一般名称:紧张

特征描述:高者通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安,过度兴奋,时常感觉疲乏,又无法彻底摆脱以求宁静,在集体中,对人对事都缺乏信心,每日战战兢兢生活,不能控制自己。

二元分析结果:

1:适应与焦虑型

低分者: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能做到所期望和认为重要意义的事;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遇事知难而退,不肯努力奋斗。

高分者:通常易于激动、焦虑,对自己的环境常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会减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易患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2:内向与外向型

低分者:内向,通常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多拘谨不自然;内向性格无所谓利弊,而以工作条件为准,如内向者较专心,能从事较精确性的工作。

高分者:通常善于交际,不计小节,不受拘束;外向性格也无所谓利弊,也以工作条件为准,有些工作极需外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对于学术研究者未必有利。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

低分者: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到问题必须百般考虑才能作出决定;但较为含蓄敏感,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

高分者:安详警觉,通常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有时过分现实,忽视生活

情趣;遇到困难时,有时欠考虑,不计后果,冒然行事。

4:怯懦与果断型

低分者:常常人云亦云,忧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别人的扶持,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别人的欢心。

高分者:独立、果断、锋芒必露,有气魄,通常主动寻找可以施展所长的环境或机会,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独创能力。

5:心理健康因素

心理健康总分介于4~40之间,平均值为22分,一般低于12分者占百分之十左右,这种人情绪不稳定的程度颇为显着

6: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

从事某种专业,智力高低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其个性因素也是重要的。

总分介于10~100之间,平均值为55分,60分约等于标准分7分;63分以上者约等于标准分8、9、10,一般来说,67分以上者应有其成就。

7:创造能力个性因素

8: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

总分介于4~40之间,平均值为22分,不足17分者仅占百分之十左右,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成功可能性较小;27分以上者则有成功的希望。

艾森克个性测验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简称EPQ)系在EPI 基础上加另一个分量表即P(Psychoticism,精神质)而成。分儿童(7—15岁)及成人(16岁以上)两式,有男女的年龄常模。在我国已有EPQ的修订本,仍分儿童和成人两式,各式的项目由原版分别为97和107项筛选成88及88项。结果分析方法上发展了T分表和各维度的分级方法。

四个分量表: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掩饰虚假

与分量表得分有关的个性特征:

1:典型的外向(E分特高)

善于交际,喜欢参加聚会,有许多朋友,健谈,不喜欢独坐静处,学习时好与人讨论,寻求刺激,善于捕捉机会,好出风头,做事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属于冲动型;喜欢开玩笑,回答问题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喜欢环境变化,无忧无虑,不记仇,乐观,常喜笑颜开;好动,总想找些事来做;富于攻击性,但又很容易息怒。总之,他不能时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往往不是一个足以信赖的人。

2:典型的内向(E分特低)

表现安静,不喜欢与各种人交往,善于自我省察,对书的兴趣更甚于人,除非对很亲密的朋友,他往往对人有所保留或保持距离;做事之前先订计划,瞻前顾后,不轻举妄动,不喜欢兴奋的事,待人接物严肃,生活有规律;善于控制情感,很少攻击行为,但一旦被激怒很难平复。办事可靠,偏于保守,非常看重道德价值。

3:典型情绪不稳(N分特高)

焦虑,紧张,易怒,往往会有抑郁,睡眠不好,患有各种心身障碍。情绪过分,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影响了他的正常适应。不可理喻,有时走上危险道路。在与外向结合时,这种人是容易冒火的和不休息的,以至激动、进攻,概括地说,是一个紧张的人,好抱偏见,以至错误。

4:情绪稳定(N分很低)

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轻微,即使激起了情绪也很快平复下来,通常是平静,稳重,性情温和,即使生点气也是有节制的,并且不紧张焦虑。

5:(P分高的成人)

独身,不关心人,常有麻烦,在哪里都不合适,可能是残忍的,不人道的,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对人抱敌意,即令是对亲友也如此。进攻,即使是喜爱的人。喜欢一些古怪的不平常的事情,不惧安危,喜恶作剧,总要捣乱。

90项自觉症状

1:躯体化

该因子主要反映被试者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不适,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及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

主要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指个人不自在感,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4:忧郁:

主要指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5:焦虑:

主要指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反映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

主要指恼怒,发脾气和冲动的特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

7:恐怖:

主要反映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

8:偏执:

主要指对他人不满和无中生有的程度,反映猜疑和关系妄想。

9:精神病性:

主要反映神经质的强烈程度,其有中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10:其他项目:

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

结果:(仅供参考)

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也可参考标准分进行分析判断)

抑郁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系William W.K.Zung 于1965年编制的,为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1972年Zung氏增编了与之相应的检查者用本,改自评为他评,称为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Inventory,DSI)。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

SDS和DSI分别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1.精神性—情感症;2.躯体性障碍;3.精神运动性障碍;4.抑郁的心理障碍。

结果:(仅供参考)

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1分,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3分。

常用心理测量一览表

三级常用心理智力测量一览表 类别名称及编 制方法、 页码 编者题数及要求内容及要求范围及用途原始分记分及标准分结果的解释 智力测验韦氏成人 智力测验 (WAIS- RC) 三级技能 P197-207 编制:韦克斯勒 (D.Wechsler)于 1955年编制, 1981、1997、2008 三次修订。 中国修订:龚耀先 1981修订中文版本 (WAIS-RC) 11个量表,易难排列 言语量表(6个):知识 (I)、领悟(C)、算 术(A)、相似性 (S)、数字广度 (D)、词汇(V)。 操作量表(5个):数字 符号(DS)、图画填充 (PS)、木块图 (BD)、图片排列 (PA)、图形拼凑 (OA) 施测:一般先言语后操 作 可一次或分次完成 知识:29个, 第5题开始 领悟:14个, 第3题开始 算术:14个, 第3题开始 相似性:13对 名词,第1项 开始 数字广度:顺 背(12)、倒 背(10) 词汇:40个,第 4题开始 数字符号:1-9各 有规定符号,时 间90秒 图画填充:21张 卡片,时间20秒 木块图:10张卡 片 图片排列:8组图 片,排列故事 图形拼凑:4套分 割图形板 16岁以上(分 年龄组)。 分农村和城市 两种版式。 个别实测 有时间限制的项 目,以反应的速 度和正确性作为 评分的依据。 不限时间的项 目,则按反应的 质量给予不同的 分数。 有的项目通过记 1分,未通过记 0分。有的项目 按回答的质量分 别记0、1、2 分。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 差3). 离差智商(平均数100,标准 差15); 原始分转化成标准二十的量表 分。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 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言 语量表分(VS)和操作量表分 (PS)。再将二者相加,便可 得到全量表分(FS)。 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离差智 商的言语智商(VIQ)、操作 智商(PIQ)和总智商 (FIQ)。 智力等级IQ的范围(所占比 例 %) 极超常≥130(2.2) 超常120-129(6.7) 高于平常110-119(16.1) 平常90-109(50.0) 低于平常80-89(16.1) 边界70-79(6.7) 智力缺陷≤69(2.2) (轻度)50-69(85.0) (中度)35-49(10.0) (重度)20-34(3.0) (极重度)0-19(2.0) 联合型瑞 文测验 (CRT) (标+ 彩) 以智力的 二因素理 论为基 础。 非文字智 力测验 三级技能 P207-210 瑞文J. C. Raven 设计:(标+彩+高 级渐进方阵)三套 测验 中国修订:李丹、 王栋等(1989年)标 准型和彩色型合并 本(CRT)联合型 中国修订版成 人、城市和农村儿 童三个常模 72幅图案、72个测题一 本图册。 40分钟交卷。在20和 30分钟各报一次时间, 并在完成的答案下做记 号。 幼儿及弱智个别施测另 有要求 分六个单元(A、AB、B、C、D、 E),每单元12题,前三单元为彩 色,后三单元为黑白。要求按顺序 进行。 5至75岁, 可用于有言语 障碍、不同名 族、不同语种 跨文化施测 团体施测:三 年级以上,65 岁以下,50人 为限; 幼儿、弱智、 书写困难的老 人个别测验。 本测验题一律为 二级评分,即答 对给1分,答错 为0分。被试在 这个测验上的总 得分就是他通过 的题数,即测验 的原始分数。 原始分换算为相应百分等级 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 离差智商(平均数100,标准 差15) 极优≥130(2.2) 优秀120-129(6.7) 中上(聪明)110- 119(16.1) 中等(一般)90-109(50.0) 中下(迟钝)80-89(16.1) 边缘70-79(6.7) 弱智 (共占2,2) (轻度) 55-69 (中度)40-54 (重度)25-39 (极重)≤24 中国比内 测验 三级技能 P210-217 比内(A.Binet) 和西蒙 (Tsimon.)1905 编制 中国修订:吴天敏 教授1982年完成 的中文版第三次修 订本 51个试题,易难排列, 各题有时限要求。 51个项目。农村和城市共用一套试 题。 2-5岁从第1题答; 6-7岁从第7题答; 连续5题不通过,停止测验。 2-18岁,个别 实测,主试与 被试面对面 1题1分, 测验的总分=答 对的题数+补加 分数, 根据被试者的实足年龄和总 分,查表得相应智商 离差智商(平均数为100,标 准差为16) 非常优秀≥140(1.6) 优秀120-139(11.3) 中上110-119(18.1) 中等90-109(46.5) 中下80-89 (14.5) 边缘状态70-79 (5.6) 智力缺陷≤69 (2.9) 愚鲁50-69 痴愚25-49 白痴<25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 心理测量的前提:①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②确定测量的内容③在对心理内容的特性或差异性阐述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测量方法 (一)个体差异及其可测性思想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二)心理测量的实践活动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施奥-瑞克将我国三国时期魏国人刘邵的《人物志》译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并在美国年销量100万册。 诸葛亮情境测验的使用:选拔将领时给予其500士兵,观察其完成任务的情况。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贡献:①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②分类式的,如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③注重对人做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④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价值。 二、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①工业革命后,有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需要②教育的需求,如法国的义务教育 (二)心理测量的早起探索者 威廉-冯特(德):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观察行为的做法对现代标准化测验严格执行指导语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高尔顿(英):统计学的奠基人,最早提出“相关”的概念。同时是优生学创始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差异是可测量的。对希特勒发动二战有很大的影响。 詹姆斯-卡特尔(美):师从冯特,同时是高尔顿的助手。最早提出“常模”的概念。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比内(法):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有三个版本,其中第二个是影响最大的。 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指出“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的头十年是比内的是十年。”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刘易斯·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商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球。一战期间,为满足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编制了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后发展成为“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因素分析理论的发展,多重能力倾向测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桑代克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誉为教育测量的鼻祖。之后一些专门的教育测验机构陆续成立,如ETS(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最大的测验编制和研究机构,曾研发出GRE和TUOFU。 人格测验的先驱:埃米·克雷佩林最早用自由联想测验来诊断精神病患者。之后卡特尔编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英国的汉斯·艾森克编制出“艾森克人格问卷”。 (四)心理测量的当代趋势 ①将实验法和测验法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②传统的纸笔测验逐渐被电脑程序所取代。③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开创了测量领域新的里程碑。④认知诊断理论被视为新一代心理测验的核心。 三、现代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20世纪前半叶的初步繁荣

儿童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附录1:儿童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测验量表名称编制者测验功能测验内容适用对象测验时间施测方式管制等级备注托尼非语文智力测验吴武典等编制以抽象图形来评估解决问题62题图形推理,分普及版和幼儿版,测试偏重4岁-16岁530分钟个测,团测 A (TONI-3)的能力,诊断智能缺陷儿童一般能力而非特殊能力个月简易个别智力量表王振德编制鉴定智能障碍、学习障碍及含六个分测验:词汇测验、仿绘测验、算术测4岁-8岁半 30-40分钟个测 A 金瑜等修订发展迟缓验、拼图测验、语词记忆测验、图形推理测验图片词汇测验(PPVT)L.M.Dunn等初评或筛查儿童智能120题,每题呈四幅图片,根据听到的词汇指3岁-12岁 30分钟左个测 A 新华医院修订出其中一幅图片作为答案。右金瑜等编制测评和诊断儿童智能水平。151题,包含十一个分测验:图片词汇、仿绘、4岁至12岁约1个小个别施测区分智力障碍儿童的落后程语词背诵、图片归类、数字背诵、拼图、看图时左右标准化儿童智力诊断测验度;对正常儿童以及智力障说话/词语辨异、动作模仿、理解、图形推理 A 碍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诊断和算术,其中理解为补充测验。性分析,评估其优势和劣势。黄惠玲编制快速筛查迟缓边缘、发展迟分五个部分:语言与沟通发展、社会人格发展、0岁-6岁10-20分钟由熟悉儿童零岁至六岁儿童发展筛查量表缓或发展不均衡粗动作技能发展、细动作技能发展、知觉与认的家长或教C 知发展师填写注意力缺陷/过动障碍测验 J.E.Gilliam编制辨认注意力缺陷或过动障碍36题,依据DSM-Ⅳ的诊断标准,修订过动性、4-岁18岁不限由熟悉儿童 A 郑丽月修订的儿童冲动性和不专注三个分测验的人员填写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

常用心理测评量表

常用心理测评量表 人格量表: 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16PF卡特尔16PF测题 CBCL儿童行为量表 B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 EPQ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 EPQ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 A型行为问卷 智力量表: 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I/Q TEST智商测试 BSSD痴呆简易筛查量表 CRT瑞文测验联合型 中国成人智力量表 婚姻家庭量表: OLSON婚姻质量问卷 儿童青少年量表: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 多动指数CIH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儿童孤独症诊断量表 考试焦虑自评量表 常用临床评定量表: SCL-9090项症状清单 SDS抑郁自评量表 SAS焦虑自评量表 STAI-S状态焦虑量表 STAI-T特质焦虑量表 CGI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AD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其他量表: 家庭环境量表FES 生活事件量表LES 流调用自评量表CES-D 职业个性自测 性格内外向调查表 狂躁量表BRMS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HA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NORS 阿森斯失眠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爱泼沃斯思睡量表 阴性症状量表SANS 阳性症状量表SAPS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评定量表 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 酒精依赖筛查表MAST 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单RSESE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自尊量表(SES)是由Rosenberg编制的,最初是设计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测查后的统计处理以总分为准,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7] 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SES) 下面这个测试是根据您一周内的情绪体验,根据实践活动回答: A:非常符合;B:符合;C:不符合;D:很不符合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儿童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儿童心理学》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儿童发展心理学 2、遗传决定论 3、跨文化研究 4、幼儿期 5、关键年龄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卢梭。() 3、陈鹤琴采用测验法研究儿童心理。() 4、1岁左右儿童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自如。()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指出生至青少年初期的人。() 9、0-1岁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对儿童的动作训练越早越好。() 12、格塞尔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等特点。()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

横向研究。()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何谓关键期?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2、试述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指3-6、7岁。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判对1分,改对1分) 1、×,发展与儿童对调 2、×,卢梭改成普莱尔 3、×,测验法改成日记法 4、×,1岁改成1.5岁 5、×,情绪改成行为 6、√ 7、√ 8、√ 9、×,乳儿改成新生儿 10、√

心理测量与评估小条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 1.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性质的量度系统,即在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2.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是更加符合实证科学精神与要求的心理测量中特别的一种。其定义一般认为是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3.行为样本:心理测验定义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的意思有三:①测验所直接测察的是个体的外部行为; ②这些外部行为应是所要观察的内部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行为样本”;③所测行为是否能构成代表性“行为样本”,要经实际检验由客观事实资料来确证。 4.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究和其他测评程序为达到对个体或少数人做出深入的心理评价,从而来进行收集和整合资料的活动。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他对精神病患者实施自由联想测验。人格测验的原型即自陈问卷是伍德沃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编制的“个人资料调查表”。往往表示测量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等特性。 6.常模参照测验:参照体系是常模,即所测试团体在所测特性上实有有水平的分布状态。 7.标准参照测验:参照体系是社会的应有要求即所设置的标准;这类测验上被试的表现,要跟社会设定的要求去作比较,看其是否达标,掌握的程度如何,这样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 8.投射测验:测验刺激无组织,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作答内容要求并无明确规定。 9.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就是对测验中每个项目的质量,都进行质和量两方面的分析评价,就是要分析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对项目作质的分析,就是要分析项目的内容与形式。对项目作量的分析,就是要收集实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试题的性能,主要包括难度和区分度等,并以此为筛选、修改项目提供实证依据。 10. 区分度:区分度又称项目鉴别力指数,一般用D 表示,是指项目得分对被试心理特质水平高低的区分鉴别能力,即项目得分的高低与被试实际能力或特质水平高低的一致性程度。区分度(D)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如果区分度D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为0或负值则视为无区分作用或称消极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值越大,区分的效果就越好;区分度为0或为负的项目,性能自然都不好。 11. 团体内常模:团体内常模也称组内常模,通常是根据标准化被试样组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1. 标准分数常模: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地位量数,又称Z分数,是将原始分数的离均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实际上,测验的实际得分是原始分数,标准分数即Z值是导出分数。 13. 量表剖析图:用一个直观、形象的剖析图,把被试在全量表中各分测验上得分的总形态表达出来,并具体说明被试各个分测验的实际表现以及彼此间的相对地位,即为测验量表剖析图。 14. 全国常模:根据样本的大小和来源,通常有全国常模、区域常模和特殊常模。制定全国常模首先要样本容量很大,足以提供稳定的数值,其次被试的抽样比较复杂。建立全国常模的目的是使不同地区被试的测验分数,能在一个统一的量尺上得到解释。 15. 信度: 信度就是测验抗干扰能力或者说所得结果一致性的指标。从理论上讲,每个被试在测验工具上的所获分数都可以视为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真分数,即被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真实水平的取值;另一部分是测量误差。 16. 效度:效度就是测验测到它打算要测的心理特性的程度。效度是测验质量的最根本的关键性指标,它所考察与评估的正式测验的正确有效性。 17. 效标:测验外变量的取值就被称为效标,因为它是用来判断测验是否有效的标准 18.重测信度: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9.复本信度: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0.同质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程度。21.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成平行对等的两半后,被试在这个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21.评分者信度: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被试作答反应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23.效度系数:用来描述效标关联效度高低的相关系数,根据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数据资料的形式,可选用积差 相关、等级相关、点双列相关等来获得效度系数。 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 1、心理测量的特点如何? 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 性质的量度系统,即在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与物理测量相比,对人的心理特性的认识与测量有显著 的特点,即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主体间交往 性的特点。 2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 大体有:认识和鉴定个别差异的功能、描述的功能、诊 断的功能、预测的功能以及评价的功能。 3、什么测验的标准化?区别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标志 有哪些?标准化是所有测量活动走向科学化的共同要 求。就心理测量来说,标准化包括整个测验编制、施测 与评分、分数解释等全部工作的标准化。 首先要求测验编制即测量工具的标准化。是否经过项目 分析和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是标准化测验区别于非 标准化心理测量的重要标志。 其次,测验实施与评分的标准化。测量时按规则进行的 活动,目的在取得数量化认识。要做到施测的的标准化 务必使所有受测者都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的地位 上,尽力排除施测者个人主观意愿和其他无关因素的干 扰。评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心理学中特别应该重视 的问题。是否用测验指导书或测验手册来载明载明施测 与评分时必须遵循的明确而规范的要求,也是标准化测 验区别于非标准化心理测量的重要标志。 第三,分数解释的标准化。根据心理测验所测个体内部 心理结构的性质,所测结果可以按照两种方式来解释: 一是参照社会提出的应有要求即标准来进行解释,这是 许多学业成绩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所采用的办法;二是 参照常模来进行解释,这是许多基本心理素质如智力、 人格特点以及态度测量和情绪困扰评定等所采用的办 法。 常模指的是打算要测的被试群体在所测特性上的一般 水平及水平分布状态。参照常模是用一种相对地位量数 来描述被试的水平。常模是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建立起来 的。是否建立了常模也是标准化测验区别于非标准化心 理测量的重要标志。解释分数的含义当然就应严格参照 常模来进行。 总之,标准参照测验是否建立了“各等级能做什么”的 说明书或表,常模参照测验是否建立了常模表,这是标 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量相互区别的又一重要标志。 4、心理测验与心理评估的关系如何?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是更加符合实证科学精神 与要求的心理测量中特别的一种。其定义一般认为是行 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 究和其他测评程序为达到对个体或少数人做出深入的 心理评价,从而来进行收集和整合资料的活动。心理评 估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心理评估收集 资料的途径与方法,除了测验还有:1行为观察,这包 括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和特设情境下的观察两种。 2 “晤谈”。“言为心声”,通过言语交谈有可能更深入 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谈话有结构式与半结构式 的。3个案资料研究。既包括相当正规地形成的个人资 料(如学业成绩资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资 料(如日记、信件等)。个案资料有助于全面了解一个 人各个方面与各个时期的情况,很需重视。4评定量表。 借助评定量表可以有针对地了解被评估对象某方面的 心理状况。评定量表有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两种,与测 验不同,主要是受评者本人或熟悉受评者的他人根据平 日的观察,对需考察的心理现象做出评定。 总之,心理评估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使用多种工具 来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而心理测量是只通过量化的方 法,常在严格控制条件下使用标准化工具来收集资料 的。因此,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量及测验是有区别的。从 收集资料方法的角度看,心理评估包括了测量与测验在 内,但不限于测量和测验;它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并强调不能把任何一种方法收集到的资料绝对化,虽然 这种方法本身显得相当科学有据。 心理评估是针对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的某种心理问题, 连续不断的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是评估者以其 关于所要考察评估的问题和涉及的特定人群的知识、经 验为基础,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来进行专业判断的活动。 评估要收集、鉴别、分析、整合资料。所有这种过程, 都是做出专业判断的过程;是否能进行得有效取决于评 估者的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和修养。 评估中不但要收集量化资料,还要收集质性资料,不但 要做出事实判断,还要做出价值判断,即实有的客观状 态对满足主体的需要来说,其适合程度如何。心理测量 和测验只要求对人的的心理现象得出量化的认识,而心 理评估是要在量化与质性资料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 出被评对象的心理客观实况跟主体需要关系的适应情 况到底如何,即揭示出其价值意义的活动。要不要进一 步解释价值意义、做出价值判断,也是心理评估与心理 测量和测验的区别之一。因此心理评估结果形式也就不 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表述,而常是一个定性定量相结合 的综合报告;其获得过程是从基本资料出发的分析推论 过程,即前述的假设检验的专业判断过程。 心理评估的目的在于为决策服务;即为诊断决策,职业 选择、治疗建议、教育计划的决策,乃至为司法决策等 服务。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心理测量中的统计技术 1. 分别求出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1)3,4,6,7,9,8,9,8,9,1平均数6.4、中 数5.5 众数9 (2)3,2,6,2,5,6,2,9,6,8,1平均数4.5、 中数5 众数6和2 2. 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1)7,4,6,8,5,9,4,2,4,5 方差4.04 标 准差 2.01 (2)3,9,0,5,0,0,2,4,6,9,3,7 方差 9.83 标准差3.14 3.考生甲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的成绩为90、 70、80及三个科目成绩的平均数为96、75、83和标准 差分别为12、8、10。假定各科原始分数的分布均接近 正态分布,试比较该生在三个科目上成绩的好坏。根 据公式英语成绩最好 第三章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评分 1、简述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答:测验编制的一般程 序包括1、确定测验目的2、拟定测验编制计划3、开 发测验项目4、预测与项目分析5、合成测验6、测验 的标准化7、测验质量的检验8、编写测验手册 2、什么是施测过程的标准化? 答:测验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内容、施测、评分以及解 释分数的规范化、一致性与科学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测验内容标准化: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对所有被试 施测相同或等值的题目。2. 施测过程标准化:指让所 有被试在相同的情境条件下接受测验,产生真实的行为 反应。这就要求施测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施测与步骤,有 相同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等。 3. 测验评分标准化:要做到:一是及时并清楚地记录 被试的反应;二是要有计分键;三是将被试的反应计分 键比较准确,对反应进行分类,并确定被试的分数。 3、一个合格的主试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测验的主持和 实施者在心理测量中被称为主试。一般说,主试需满足 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较好的从事心理测验工作。1心理 测验的理论知识2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3测验工作者的 职业道德:心理测验工作者职业道德表现之一是对测验 的保密,包括对测验材料和测验的结果和分数的保密。 4、测验在实施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答:测验在实 施前应做好1、预告测验2准备好测验材料3熟悉测验 的具体程序4、确保满意合适的测验情境5协助被试做 好准备:包括时间选择、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 5、测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答:1、指导 语和时限。指导语包括针对被试和主试的两部分。针对 主试的指导语通常单独印在另一个纸上,对被试的指导 语一般印在测验的开头部分,由被试自己阅读或主试统 一宣读。时间限制也是测验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2、 作记录:要注意一是记录要隐蔽,二是记录要忠实。3、 如何对待被试的要求啊。A、如果被试没有听清或听懂 项目而要求重复时,一般予以同意;但对测记忆力的项 目则不允许重复,这应该在测验前就向被试交代清楚。 B 、被试要求修改答案一般也允许;应该在保留第一次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 第一节:心理测验基本知识 第二节:常用心理测验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测验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并可在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情境下去研究,这就使测验具有了不同的类别和功用。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分类随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能力一词,其含义颇为笼统。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指个人将来,严可能为者”,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有人只把测量实际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测验,而把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倾向测验。实际上二者很难分清。能力测验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2.学绩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绩,所以称作学绩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 无论学绩测验还是能力测验(包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得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后天学习的结果。不过学习成绩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知的情境(如学校)下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则是测量较少控

3-6岁儿童心理健康测试

适用于3-6岁的孩子,并且对这个年龄组中越大的孩子帮助也越大,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a、是 b、否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a、是 b、否 3.孩子能否安静地躺下睡觉 a、是 b、否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a、是 b、否 5.孩子是否挑食 a、是 b、否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a、是 b、否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a、是 b、否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a、是 b、否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a、是 b、否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a、是 b、否 11.孩子是否做到夜间不尿床 a、是 b、否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a、是 b、否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a、是 b、否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a、是 b、否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a、是 b、否 判定结果: 以下选择加一分,1,是。2,否。3,是。4,否。5,否。6,是。7,否。8,是。 9,否。10,否。11,是。12,否。13,否。14,是。15,否。 如果11--15分,心理状态较好。6--10分,心理状态正常,0--5心理状态较差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10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6、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焦虑自评量表-常用专业心理测验量表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 【测试简介】 “焦虑自评量表分析系统”是 根据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改编而成。该系统集心理学、精神病学、多元统计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准确-迅速地反映伴有焦虑倾向的被试的主观感受。为临床心理咨询、诊断、治疗以及病理心理机制的研究提供 科学依据。本测验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

正常人或各类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要求】 1、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2、评定的时间范围,应强调是“现在或过去一周”。 3、每次评定一般可在十分钟内完成。 【填表注意事项】 下面有二十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方

格里划,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格,表示: A没有或很少时间; B小部分时间; C相当多时间; 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1.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A)(B)(C)(D) 2.我无缘无故在感到害怕 (A)(B)(C)(D) 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感到惊恐(A)(B)(C)(D)

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A)(B)(C)(D) 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 (A)(B)(C)(D) 6.我手脚发抖打颤 (A)(B)(C)(D) 7.我因为头疼、颈痛和背痛而苦恼(A)(B)(C)(D) 8.我觉得容易衰弱和疲乏 (A)(B)(C)(D) 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A)(B)(C)(D)

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A)(B)(C)(D)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A)(B)(C)(D) 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A)(B)(C)(D)13.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A)(B)(C)(D) 14.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A)(B)(C)(D) 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A)(B)(C)(D)

(完整word版)各类心理量表大全,推荐文档

认知、智力类 韦氏智力测验(成人) 美国贝尔维精神病院主任、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长期从事心理测验的编制和研究工作,在智力测验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编制了一套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此外,他还编制了适用于6.5-16岁儿童的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适用于4-6.5岁儿童的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WPPSI)。韦氏三个量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适用于4岁到74岁的被试,是国际上通用的权威性智力测验量表。这三个量表分别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我国心理学家引进、修订,出了中文版并制定了中国常模。韦克斯勒是根据人类智力是由几种不同的能力组合而成的观点来编制其量表的。因此,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不仅能了解个体智力发展的水平,而且能够了解构成个体智力各因素发展的特点。韦氏量表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言语分量表包括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词汇和背数(又称数字广度)6个测验项目;操作分量表包括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拼图、译码和迷津6个分测验。韦氏量表可以同时提供总智商分数、言语智商分数和操作智商分数以及十个分测验分数,能较好地反映智力的整体和各个侧面。 智商智商分等 130以上好超常 120-129 超常 110-119中上 90-109中等 80-89中下 70-79边缘 69以下智力缺陷 50-69轻度智力障碍 35-49中度智力障碍 20-34重度智力障碍 20以下极重度智力障碍

临床记忆量表分析系统(MQ) "临床记忆量表"于1984年12月编制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由于实际需要,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将量表有文化部分的年龄范围扩展至15岁-9岁和7一14岁,并建立了有关常模。 十多年来,量表已多次再版,量表中个别刺激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适当更换(例如:联想词"紧张一公社"中,因"公社"已不复存在,现改为"紧张一农村")。有些词汇由于发音问题也进行了适当修改,(例如:"水果"类指向词中,"杏"念读不清楚,现改为"草莓")。再版的个别变动,以不影响原常模的使用为前提,使之应用更为合理。目前,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本量表主要应用于临床记忆障碍的诊断、疾病康复疗效的评定、药物效果的评价、教育领域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估,还应用于儿童、少年、成年及老年记忆的研究,国防人员的选拔,以及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靠和有意义的结果。 本系统是根据"临床记忆量表手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等,1996)"改编而成。它集科学的心理测量与诊断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快速、准确地判断被试的记忆状况。与以往手工操作相比,本系统数据录入、计算更加简便、准确、迅速,一致性强,结果解释也更加详细、准确和客观。本系统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年龄7~89岁正常人及各科病人均可使用。包括各类精神病人及神经症病人。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析系统(WCST)

心理测量与评估考核要点

心理测量与评估考核要点 第一章绪论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所考察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度系统上指定值的活动;或者说,测量就是按一定 规则,用某种性质的量度系统上的数值来描述所考察对象特性的活动。 ◆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性质的量度系统,即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心理测量的本质特点: 1、首先,心理测量所测对象已不再是物质实体及其特性,而是人的心理特性,即精神性的,非实体的存 在。 2、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3、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4、心理测量的主体间交往性。 ◆心理特征测量的途径: 1、测量者对被测量者的观察,在自然条件下或特设情境下的观察; 2、被测者自陈报告; 3、借助被测者周围人的观察,由这些人向主测者报告。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是更加符合实证科学精神与要求的心理测量中特别的一种,是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心理测验定义所说的“行为样本“意思有三: 1、测验所直接观察的是个体的外部行为; 2、这些外部行为应是所要测察的内部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行为样本”; 3、所测行为是否能构成代表性“行为样本”,要经实际检验由客观事实资料来确证。 ◆标准化包括的内容: 1、首先,要求测验编制,即测量工具的标准化; 2、测验实施与评分的标准化; 3、分数解释的标准化。 ◆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究和其他测评程序(如评定量表、问卷等),

◆心理评估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1、行为观察; 2、晤谈; 3、个案资料研究; 4、评定量表 ◆法国医生艾斯克罗在其1838年出版的著作中,第一次作出了精神与智力落后的明确区分,他还指出,从正常到“最严重的白痴”,智力落后有许多等级,并探讨了区分这些等级的方法。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是重视个体差异和倡导心理测量运动的重要人物,进行了人类遗传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最早期倡导心理测量运动的又一个重要人物,1890年,他使“心理测验”一词首次出现在心理学专业文献中。 ◆从测验产生发展史角度看,如果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那么进入20世纪后这头十年就属于比纳了。 ◆比纳与其助手西蒙合作,编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即“比纳----西蒙量表”(1905年)1908年公布了比纳—西蒙第二个量表。 ◆比纳----西蒙量表的编制发行,标志了人类历史上科学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诞生。因为: 1、第一,它采用试验性测试方法,得到了项目(以及测验)的以实证检验的难度; 2、它在代表性被试样组基础,求取了常模(这里是年龄常模),这更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过的崭新科学新 概念; 3、在智力水平的测察上,它不再局限于只测感觉、知觉等低级心理过程,而是强调突出了对判断、推理 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测察,突出抓住了人类所持有的高级心理过程。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及其同事,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推出了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作为标准化测量工具,首次采用了“智力商数”(IQ)。 1917年美国编制了“军队甲种测验”和“军队乙种测验”。 一些20世纪20年代原被称为智力测验的测验,后来就被称为“学业能力倾向测验”。 1908年桑代克发表了书法量表;他的学生斯通编制了算术测验,1923年斯坦福成绩测验发表,这就产生了第一个学业成就成套测验。 ◆人格测验-----表示测量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等特性,并不把智力测量包含在内。 ◆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 伍德沃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编制的“个人资料调查表”,是自陈问卷(人格问卷)。 人格测量的方法:1、自陈问卷已经成为了人格测验的一种最主要的编制开发技术。 2、人格测量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表现型技术或情境测验方法。 3、投射技术是人格测验的第三种方法。 ◆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 认识和鉴定个别差异的功能、描述的功能、诊断的功能、预测的功能以及评价的功能。 ◆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完整儿童心理测试题目和解析

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由Bideson1981年编制,适用于8-13岁的儿童,量表有18个项目,三级评分(没有0,有时有1,经常有2)。量表为负性评分,得分高的表示存在抑郁,其中1、 2、4、7、8、9、11、12、1 3、16项为反向计分。2001年-2002年苏林雁、王凯等将量表翻译成英文,之后与全国14个单位协作,进行信效度检验并制定全国城市常模,结果发现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信效度均较好,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 效标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均较高。并制定了全国城市常模: 总分大于15 即有抑郁障碍可能。尹慧芳、徐改玲等建立了农村常模,总分大于14分即有抑郁障碍的可能。 2、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CLS),由ASher等编制,共有24个项目,其中10条指向孤独,6条指向非孤独,8条作为插入题不计入总分,?回答分五级记录,从“始终如此”到“一点都没有”,对每条目得分做简单迭加(有些项目须反序计分)得到总分,高分表示孤独感与社会不满较重,总分范围为16-80,该研究实际得分范围为16-79±。?高分表示孤独感一社会不满较重。总分范围为16-80,该研究实际得分范围为16—79(32、5士11、8)。班上没人拿他当朋友的孩子平均孤独得分为36、3;班上至少有五个人拿他当朋友的孩子平均分为27、8,差异极显着。其中2、5、7、11、1 3、15、19、23为插入题,不计分,3、6、9、12、1 4、17、18、20、21、24为反向计分。? 3、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Anxiety?Scale?for?Children)的条目涉及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本量表为最新的10个条目版本。条目使用3级评分制。从不是这样;有时是这样;一直是这样。??本量表包含两个大因子:其一为害怕否定评价(第1、2、5、6、8、及10条)。其二为社交回避及苦恼(第3、 4、7、及9条)。? 4、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16] 该量表由Rosenberg编制,共10个项目,采用4点评分,“1”为非常不同意,“4”为非常同意。计分时3、 5、8、9、10五题反向计分,计算总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儿童心理测试

儿童心理测试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测试题: 1. 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 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 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 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 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 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 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 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 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 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 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 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 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 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 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 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