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扫描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26分)(一)名句名篇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极尽奢华,沉迷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假象中,最后落得个“盛筵必散”的下场。

(2)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布局数千年变化不大。

林黛玉进入贾府时,“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以明清标准,一射之地明确有130步,由此可知《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建筑之密。

(3)面对中秋美景,心怀不同,感触自然也不同。

张孝祥内心悠游自在,感到文字无法传达他所看到的月夜洞庭之景,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只能啧啧赞道“,”;林黛玉则触动身世,倚栏垂泪,开口便是“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诗魂”,预示着她的不幸命运。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6分)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要受了暑。

我虽然挨了打,()不觉疼痛。

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

你不可认真。

”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犹还就也B.乃还就并C.乃仍又也D.犹仍又并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才觉利害。

B.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已审阅)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已审阅)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2018.06命题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06命题:高二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化肇端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观点认为这些小说作为经典的内涵是强化了作家的独创性、小说的情感寄寓性和文学性,并认为从它们到《红楼梦》是一个完整的经典化过程。

这个观点是富有启发性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从小说史角度说,《红楼梦》是对当时各种小说资源创造性吸纳、熔于一炉后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在章回体制方面,《红楼梦》体现了章回体制的圆熟及变化。

在回目设计、结构脉络、分回转折与衔接等方面,《红楼梦》遵循了章回体制的一般原则,但也表现出破体求变的特点。

如第一回结尾是:“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

”第二回接以:“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

”这里去掉了分回的标志套话,而从封肃的感受来写是比较自然的。

虽然《红楼梦》仍有少量的分回套话残留,如第七十二回末尾叙:“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

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但根本上,《红楼梦》已改变以故事为中心的分回模式,开始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这是章回体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先声。

《红楼梦》使用的文体涉及古代的诗词曲赋等主要文体。

作者把这些文体融入情节之中,使之情境化,在主题寓意、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结构脉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小说叙述呈现出诗化特点。

如大观园诗会就是如此。

在意象生成和意境营造方面,《红楼梦》使用了大量意象,如石头、花、草、水等,这些成为小说诗化的重要元素。

如石头对叙述角度、主题寓意、宝玉形象塑造、宝黛钗爱情关系揭示、结构脉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于《红楼梦》的情感寓意性、文学性,已经达到古代小说的新高度,是其经典化的内在品质。

无锡市高一下期末考试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期末考试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期末考试试卷一、语文(共120分)1.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文,选择正确的解释或翻译。

-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或分析。

2. 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缺失的部分。

3. 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 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考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古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阅读古文,回答相关问题,考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

5. 作文(共50分)- 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或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数学(共120分)1.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的数学概念、公式或计算结果。

2. 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填写数学公式、定理或计算结果。

3. 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解决数学问题,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4. 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证明题(每题15分,共15分)- 证明数学定理或公式。

三、英语(共120分)1. 听力(共20分)- 根据听力材料,选择正确的答案。

2. 阅读理解(每题4分,共40分)- 阅读英文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3. 完形填空(共20分)- 选择正确的单词填入空白处,使文章通顺。

4. 语法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根据语法规则填写空白处。

5. 写作(共40分)-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短文。

四、物理(共100分)1.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的物理概念或计算结果。

2. 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填写物理公式或计算结果。

3. 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解决物理问题,包括力学、电磁学等。

4. 实验题(每题15分,共30分)-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5. 论述题(每题5分,共5分)- 论述物理现象或原理。

五、化学(共100分)1.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的化学概念或计算结果。

2022-2023学年无锡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无锡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无锡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调研考试卷2023.06一、积累运用(26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对子路的治国愿景,孔子认为“,”,所以“哂之”,这种批评合乎孔子“礼让为国”的一贯主张。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魏征化用了《荀子》中舟与水的关系的比喻来讲民心所向的道理。

(3)在《登岳阳楼》中,杜甫感伤战事又起,“,”两句写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和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总写金陵的山川形胜,描绘出一幅江南山水图画。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鲁迅的《高老夫子》中,高尔础说:“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

”“酱”字甚妙,如果用北京话说成“犯不着和他们一块掺和”,。

沈从文的小说,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看别人打牌。

“镶”字甚妙,如果说是“靠”在一边,“挤”在一边,。

屠格涅夫写伐木的散文诗,有一句“大树缓慢地,庄重地倒下了”,这个“庄重”就写得好。

阿城的小说里写“老鹰在天上移来移去”,这个“移来移去”也非常准确。

我曾经在一个果园劳动,每天下工,天已昏暗,总有一列火车从我们果园的“树墙子”外面驰过,车窗的灯光映在树墙子上,我一直想写下这个印象。

有一天,终于抓住了。

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树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

用“追赶着”,。

好的语言,都不是鲁迅批评过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的稀奇古怪的语言,而都只是如王国维所说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未经人道”注入了新意的语言。

2.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②这才是它准确的味道③那就差了那么点味道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3.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中“庄重”一词很传神,试加以分析。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 (20分) (2017高三·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已审阅)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已审阅)

无锡市普通高中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这三副对联依次是(3分)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人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A.⑤②③B.①③④C.⑤③①D.①④③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家在乌镇,后园的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