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诊治进展发布时间:2022-01-05T06:03:49.80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艾叶[导读] 小儿重症肺炎属于儿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饮食与环境的恶化,使得此病症发病率直线上升。

出艾叶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摘要:小儿重症肺炎属于儿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饮食与环境的恶化,使得此病症发病率直线上升。

出现小儿重症肺炎后患儿会表现出呕吐、发烧、咳嗽等表现,给小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还会威胁生命。

经统计,小儿重症肺炎也是引发小儿死亡的主要诱因,约占20%左右。

但在小儿重症肺炎发病中,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心呼或是呼吸衰竭等,给患儿的治疗造成一定的阻碍。

因此,了解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此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减少死亡率。

本研究以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诊治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诊治;进展目前,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了严重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而小儿因机体功能较弱,再加上其他原因的影响,使其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受害群体,对机体相关功能造成损伤,降低机体的抵抗力、防御能力[1]。

而小儿重症肺炎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的出现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2]。

同时在发病过程中,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病情的有效康复。

因此,本文就以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诊治进行探究,现做如下报告。

1.小儿重症肺炎的定义与表现1.1小儿重症肺炎定义小儿肺炎是常见病,有研究指出,临床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重症肺炎,其中普通肺炎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症状表现,而对于重症肺炎患儿来讲,其不仅有呼吸系统表现,还会伴发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急重,也是儿科目前最棘手的一种疾病[3]。

因此,小儿重症肺炎广义上是指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紊乱的疾病,还会诱发机体多种脏器功能障碍,甚至会引发休克,如合并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称为重症肺炎的高危患儿。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摘要】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

本文通过对发病机制、护理干预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提出了针对该疾病的护理策略。

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手段,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着重在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和优化上,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水平会不断提高,为患儿的康复和健康增添希望。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干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干预原则、护理干预策略、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进一步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呼吸功能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负担。

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儿的康复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通过深入研究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明确护理干预的原则,合理运用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症状和减轻疾病的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策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并指导实际操作。

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临床应用展望进行探讨,为提高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策略,旨在通过对发病机制、护理干预原则、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的详细介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护理指导。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促进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肺炎合并心衰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镇静强心氧疗抗感染止咳平喘限制入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0.3~0.5mg/kg进行治疗,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26例(66.67%),有效10例(25.64%),总有效率达到92.31%,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41.03%),有效8例(20.51%),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者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显著提高疗效。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衰急诊治疗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29-02小儿由于体质较为特殊,因此易发众多疾病,肺炎则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

但若在治疗当中治疗不当,肺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以合并心力衰竭为其中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小儿肺炎因为缺氧和肺动脉高压等众多因素所导致的,因此治疗既要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也要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心衰治疗上的一大进展。

我们用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39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肺炎合并心衰患儿78例,男42例、女36例,均为3岁以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

其中1岁以内48例(61.54%),2岁20例(25.64%),3岁10例(12.82%),随机将以上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小儿肺炎并心衰的诊断标准[1]。

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对其中一组采取吸氧,扩血管等常规的治疗方法,该组为对照组;对另一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NPPV)疗法,该组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的PaO2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另外,观察组的病人整体状况好于对照组。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治愈效果很好,可以被广泛应用。

标签:无创正压通气;小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肺炎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也是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地疾病。

由于儿童的免疫力不是很高,容易感染病毒,肺炎的发生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合并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儿科中更是急病,重病。

这种病的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N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方便,符合人体生理状况。

以下就研究该种方法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PICU收治的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26例。

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1.5岁,均符合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心衰诊断标准: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EF)100 pg·mL-1。

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

观察组男14例,女14例。

二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加强对两组患儿的日常护理,另外二组基础治疗相同,都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利尿剂等治疗,以改善机体内环境,维持各脏器功能等。

另外,2组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24小时抽取动脉血2 mL测定血气分析和静脉血2~3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NP水平。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分析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分析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分析钮文思【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36【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等。

方法针对2008年至2012年期间,我院因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住院的60例患者的情况和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详细的整理。

结果所有入院患者经过正确完整有效的治疗后,身体恢复健康,出院。

结论在治疗患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时,他们的呼吸和生理情况是我们时刻应当注意的。

%Objec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heart failure, and treatment programs. Methods 2008-2012 year period, our hospital 60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pneumonia in children and detailed analysis and detailed finishing. Results All patients admitted after correctly and completely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body back to health at discharge. Concl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heart failure, their breathing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of our time should be noted.【总页数】2页(P335-336)【作者】钮文思【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苏州2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J], 胡付芳2.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J], 马佳3.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J], 卓丰4.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J], 崔玉会;王青;常春荣5.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J], 陈琴;曾倩容;董敏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儿入院后进行紧急治疗,同时评估患儿具体情况,给予患儿全面护理。

结果:32例患儿肺炎体征消失,胸透正常,心功能显著改善,护理显效,5例患儿肺炎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有待进一步恢复,护理有效,总有效率93.37%。

结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全面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肺炎症状,帮助患儿心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肺炎属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由致病微生物导致肺部感染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小儿性肺炎是儿科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存在一定死亡率,加之小儿肺炎病症表现不明显,故临床诊治需加以重视[1]。

心功能不全是小儿肺炎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能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往往始于左侧心脏,首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这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障碍,诱发肺炎加重,对小儿生命健康威胁极大[2]。

临床研究表明,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控制病情、提高救治率。

文章现以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无其它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

患儿肺炎诊断符合《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心衰诊断标准如下:1)非发热或缺氧所致心率加快,每分钟心跳次数160次以上;2)呼吸困难,频率每分钟60次以上,青紫加重;3)肝脏短时间内增大;4)舒张期奔马律或心音低钝;5)下肢水肿,面色灰白,口周发绀。

入选病例中,男20例,女18例,患儿年龄4个月~37个月,平均年龄(19.8±7.4)个月,患儿病程3~17天,平均病程(6.3±2.1)天。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7 年第 4 卷第 23 期2017 Vol.4 No.234547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范志华(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中心,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小儿重症肺炎具有居高不下的死亡率,而造成患儿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肺炎而诱发的多种并发症,其中,该疾病的并发症是指除了肺炎患儿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的临床症状以外,患儿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循环障碍、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

因此,为提高该疾病患儿的预后效果,必须对其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从而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应用价值较高的参考依据,并最大限度的降低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23.4547.02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而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显严重,继而导致我国患重症肺炎的儿童人数不断上升,而由于该疾病导致死亡的例数也在随之升高,不仅对我国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还深深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

有相关调查与研究显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最为棘手之处在于该疾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上,而这些并发症也才是导致患儿死亡的最根本因素[1-2]。

因此,为了改善患儿的预后,降低其病死率,必须先对该疾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深入的研究。

1 评估诊断小儿重症肺炎的具体情况通常情况下,患有重症肺炎的患儿极容易引发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对患儿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根据其治疗期间的详细数据来考虑患儿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但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上还尚未有一个较为明确且统一的方案对其肺炎程度进行判断,且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单纯依靠简单的判断也不能满足疾病治疗的需求。

目前临床对重症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可大致分为两方面内容:①患儿的换气功能有无明显的障碍;②患儿有无低灌注、休克以及多个脏器功能发生障碍等较为严重的全身炎症的相关反应,如有相关肺炎因素(低体重、早产儿、营养不良、遗传代谢疾病、先天性的畸形等)出现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3];值的注意的是,如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未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也需要给予重症肺炎的相关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需给予患儿入院观察,并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等,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硫酸镁佐治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硫酸镁佐治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硫 酸 镁 佐 治 小 儿 肺 炎 合 并 心 力 衰竭 5 O例 疗 效 观 察
杨 俊
昭通 6 5 7 0 0 0 云南省 昭通市第一人 民医院儿一科 ,云南
【 摘
要】 目的 :探讨硫酸镁 在4 , J b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 选择我 院2 0 0 8 年s 月至 2 0 1 2 年s 月4 , J b 肺炎合 并心
症状和体征 ,患儿在 入 院时或者 入 院后发 生心力 衰竭 ,均 有不同程度 的咳嗽 、气促 、心率 加快 、肺部 有湿 罗音 及肝 脏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所 选患儿 行 x线检查显 示符 合支气 管肺炎改 变特 征。将上 述 患儿 随机 分 为观 察组 和 对 照组 。 观察组 5 0例 ,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小 于 1岁患儿共 2 l 例 ,1— 2岁患儿共 1 8例 ,2—3岁患儿 共 1 1 例 。对照组 患 儿5 0例 ,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小于 1岁患儿共 2 2例 ,
I~ 2岁患儿共 1 9例 ,2— 3岁患 儿共 9例 。两 组患 儿在 性
述作用时镁离子通 过调 节钙离 子 内流而 引起 ,抑制 了钙 离 子进入平滑肌 内,从而 抑制 了兴奋 收缩偶 联机 制 ,导致 支 气管平滑肌 松弛 ,支气 管扩 张 ,降低肺 循环 压力 ,改善肺 部血液循环 ,有利 于改 善患者 呼吸 困难 等症状 ,减 轻心脏 负担 ,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衰竭共 1 0 o例,所选患儿符合d , J L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将上述患儿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抗生 素抗 感染 、糖皮 质激素类药物 、镇静及强心类药物 、利尿剂 、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常规治疗基 础上给予 硫酸镁静脉 滴注。根据患 儿病情改 善情况 , 2 4小时内可重复上述硫酸镁剂量 ,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 2 . 5 g 。治疗 后评定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 总有效率为 9 6 . O % ,对照组总 有效率为 7 8 . 0 %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 硫酸镁治疗小儿肺炎 合并心力 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和体征 ,疗效显著 ,值得借 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心力衰竭是本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关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还尚未统一标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从神经体液因子以及细胞因子和基因水平分别对其进行阐述,并且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生时机体内血浆内皮素、利钠肽、一氧化氮等因子会伴随病程的进展发生变化。

对于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需严谨观察,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

标签:小儿肺炎;心力衰竭;病因机制;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是临床中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可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缺血、缺氧、感染等因素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加重以及心悸功能损伤,继而导致的心排出量减少。

据相关临床调查显示,我国小儿住院患者中24.5%~56%的患儿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展到心衰阶段是患儿最危险的阶段,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进行诊断,及早实施有效治疗是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以下是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1病因机制
1.1肺动脉压增加/容量超负荷
早期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导致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中毒等进一步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相关性研究的增多,有研究者表示内皮素合成释放是导致肺动脉压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一氧化碳含量的减少也是致使肺血管发生缺血性收缩的原因。

有研究者为证实这一论点,特针对患有肺炎的60例小儿的极期和恢复期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发现,患儿极期一氧化含量显著下降,并且右心输出量也出现下降,同时还发现左心前负荷降低,进一步导致左心顺应性下降。

也有研究者表明,致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是血管紧张素导致的。

1.2心肌代谢障碍及离子分布异常
心力衰竭是心排出量下降、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等原因致使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机体不能对钠离子以及钙离子进行正常的交换,继而导致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受损。

有研究者表示,心力衰竭越严重,心功能则越差,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越高。

1.3神经体液因素
机体发生缺氧、感染等情况时极易引发机体神经体液因子发生改变,比如氧
自由基增加、内洋地黄素分泌缺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大量释放和内咖啡肽的含量增加等,均是导致心衰加重的诱导因素。

此外,病毒科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免疫损害,有研究者通过监测患有小儿肺炎患者98例的血清心肌酶谱发现,其中有部分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并且心肌损伤的程度与肺炎的严重程度程度呈的正相关。

2临床诊断
2.1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患儿突然出现烦躁症状,并且呼吸加快,在60次/min以上;②心率突然在180次/min以上,并且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颈静脉充盈;③肝脏增大,并出现下肢、颜面部水中。

其中①和②出现可怀疑合并心衰,通过吸氧治疗和镇静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或者出现③中的症状及体征,则可确诊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2心电图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肺炎患者合并心衰时心电图中P波出现异常。

在心衰的心衰期P波高尖,恢复期则恢复正常,因此有研究者提出,肺炎患者心电P波的变化可以作为诊断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重要参考指标。

并且动态监测P波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心衰改善的指标。

2.3心功能测定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临床中用于心功能测定的技术种类繁多,如常用的心电图、颈动脉搏动图、超声心动图、CT、磁共振等,均可对临床中的心衰患者进行诊断,并且能够诊断心功能不全,对心衰临床预后也可以进行评估,还可根据心功能监测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常见的心功能指标如:心脏收缩/舒张的时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PEP/VET增加,并且不会受心率和年龄的影响,PEP/VET<0.40时刻作为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心脏射血量,可根据心脏射血指数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射血分数也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射血分数<50%时考虑是否心功能不全,并且射血分数也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指标;心瓣膜流速主要测定主动脉及肺动脉的瓣膜流速,主要反映心收缩功能,二尖瓣和三尖瓣流速测定主要反映心室的收缩功能。

2.4其他
除以上方法可以对本病进行诊断外,临床中还可通过核素心室造影、核听诊器以及血液内分泌测定的方法进行诊断。

其中核素心室造影是目前临床中测定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变化最佳手段,而核听诊器则是测定射血分数常用的方法。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钠素、醛固醇、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血管紧张素等内分泌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检测以上指标的含量也是反映心功能的重要方法。

3治疗
本病在临床中除了针对病因以及临床症状治疗外,主要治疗原则是针对心脏负荷、心肌收缩力以及心率等方面进行,主要目的在于保持心脏泵功能。

①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到目前为止,洋地黄一直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具有正性收缩作用的药物,将洋地黄和利尿剂联合应用仍然是目前小儿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而小儿肺炎合并的心衰一般病情较为危重、并且进展快速,可采用西地兰进行治疗,该药物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于临床中出现的慢性心力衰竭或者轻度心衰的患者效果较好,采用每日维持量方法治疗。

还可予以患者地高辛口服治疗,一般地高辛剂量较小,有研究表示,小剂量地高辛具有较强的收缩作用,并且还能显著降低药物中毒的发生率,儿科临床中一般新生儿0.02 mg/kg,随着年龄的增加可适当加量。

利尿剂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水肿症状进行治疗。

②强心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临床中较常用的强心药物,其中多巴胺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受体,主要表现为正性收缩作用,并且选择性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继而产生扩血管的作用。

多巴酚丁胺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能够明显降低心室充盈压。

以上两种药物均属于非苷类强心药。

③血管扩张剂:通过利尿剂和强心甙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后,可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临床中常用的包括酚妥拉明和疏甲丙脯酸。

其中酚妥拉明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为扩张动脉血管,同时还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继而间接性增强心肌收缩,加快心率。

疏甲丙脯酸是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其在心衰治疗领域具有长远的利用价值。

或者还可应用东莨菪碱予以治疗,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进一步改善微循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镇静、平喘以及抗痉挛作用,早期应用于严重肺炎患儿可起到预防心衰的作用。

④心钠素:心钠素是一种强效利尿、扩血管药物,能够有效提高心排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一般静脉滴注,但其还具有一定的缺陷,其半衰期较短,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

人工合成的药物结构以及作用与心钠素比较相似,其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⑤抗氧化剂:对抗氧自由基和缺血是治疗灌注损伤重要的方法,通过抗氧化药物治疗改善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加心肌收缩力,继而改善心功能。

4结语
掌握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机制是临床进一步研究本病诊断和治疗的前提,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儿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