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步行训练器操作方法
康复器材使用说明书

步行系列名称:活动平板(磁控阻力)规格(cm):126×60×136用途:借用下肢力量带动平板进行步行训练,适合于种类患者的耐力训练、步态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也用于正常人室内健身运动。
名称:辅助步行训练器规格(cm):98×80×100~145用途:增加上肢支撑的面积,提高辅助步行的效果。
是神经、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室内外辅助代步用具。
名称:训练用阶梯(三向)规格(cm):340×140×134~155用途:用于患者恢复日常上下楼功能。
名称:平行杠(配矫正板)规格(cm):335×116×78~120矫正板坡度15〃名称:肘杖规格(㎝):124~144用途:辅助步行名称:手杖规格(㎝):70~93用途:辅助步行名称:腋杖 1规格(㎝):76~93用途:辅助步行名称:双轮助行器规格(㎝):50×60×80~96用途:辅助代步用具上肢系列名称: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轮式工、肩关节康复训练)规格(㎝):77×34×98用途: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名称: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腕关节康复训练器)规格(㎝):52×26×98用途:改善腕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训练名称:滑轮吊环训练器规格(㎝):71×16×150用途:用于肩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索引,肌力训练下肢系列名称:股四头肌训练椅规格(㎝):113×112×116用途:膝关节运动受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主动运动,也可进行膝关节索引名称:下肢康复训练器(磁控阻尼康复车)规格(㎝):160×58×140 2用途:改善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名称:下肢功率(骑式)(磁控阻尼康复车)规格(㎝):93×57×120用途:用于下肢关节活动、肌力及协调功能训练全身系列名称:弧形腹肌训练器规格(㎝):131×37×60用途:借助弧形面进行腹肌肌力训练名称:肋木规格(㎝):98×58231用途:借助肋要杠进行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躯干的牵伸训练运动训练器规格(㎝):60×45×106用途:用于室内运动训练、训练患者手眼协调能力儿童康复系列名称:儿童站立架规格(㎝):80×65×132用途:10岁以下站立功能障碍儿童进行站立训练名称:儿童液压踏步器规格(㎝):70×56×97用途:下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 3训练康复器材使用说明书文水社区康复站目录步行系列上肢系列下肢系列全身系列儿童系列1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步行功能训练

偏瘫步态
•指一侧肢体正常,另一侧肢体因疾病造成瘫痪 所形成的步态 •支撑相:显著缩短,双支撑相延长,步宽加大 ,跨距步幅缩短,步频步速降低 •摆动相:足下垂 足内翻,直膝,髋关节外旋的 划圈步态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
• 牵伸股四头、腘绳肌、小腿三头 肌、內收肌等
• 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 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 靠墙蹲马步训练 • 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
常用措施
步行训练 基础训练
步行训练 局部稳定肌训练
• 局部稳定肌
– 紧贴骨骼、负责控制与稳定关节的作用如 肩袖、腹横肌和多裂肌、股内侧肌等
– 对步行而言,躯干的核心稳定尤其重要
核心 稳定 训练
核 心 稳 定 训 练
步行训练 分解训练
• 单腿负重 • 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 患腿上下台阶 •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
• 可穿戴式机器人
室内步行训练
• 平行杠内训练 • 助行器步行训
练 • 腋拐步行训练 • 使用手杖的步
室内步行训练 平行杆内训练
•适用于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 及负重训练等 •站立训练每次10~20分钟开始
室内步行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
•适用于初期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 杖或手杖前的训练 •适用于下肢无力、股骨颈骨折或股骨 头坏死、一侧偏瘫或截肢病人 •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 者
– 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 方式再测试
– 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 行周期
– 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
步态分析 实验室分析
• 定义
– 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 的数字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 统,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 一体,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
步行训练

康复医学科 崔显超
概念
步行训练是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利用各种 康复手段,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提高步行能力, 矫正异常步态,促进患者独立转移,提高生活质 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训练方法之一。
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 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影响行 走功能的患者。 2.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 装假肢、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 的患者。
此步行方式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 较快;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腋杖减 轻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 点步行后训练。
②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 侧足,最后迈健侧足的步行方式为三点步行。此种步行 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因此 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 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
谢谢!
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 患者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 前移动20 — 30cm后,迈出健侧下肢,再移动患侧下肢跟进, 如此反复前进。
头 、 颈 部 姿 势 控 制
(2)使用腋杖步行训练: 交替拖地步行:将左腋杖向前方伸出,再伸右腋杖, 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尖附近。 同时拖地步行: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地移动 至拐尖附近。
禁忌症
1.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2.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平行杠、助行器、拐杖、轮椅等。
起立床
平衡杠
助行器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拐
腋拐
操作程序
1.步行前的训练 (1)肌力训练:患者因病长期卧床,致使身体软弱无力,因 此,在下床活动接受行走训练之前,首先要对上肢、躯干、 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方 可进行肌力训练。对于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 者,应重点训练上肢伸展肘、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 下运动的肌群、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 展肌群。若患者下肢截肢,则可指导其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 肌肉力量的训练。
助行器使用的操作流程

助行器使用的操作流程一、助行器简介助行器是一种可帮助行走困难人群的辅助工具。
它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使用户在行走过程中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助行器的使用操作流程,帮助用户正确、有效地使用助行器。
二、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助行器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使用的顺利进行。
1. 确认助行器是否适合自己身高和体重,选择适合的助行器型号。
2. 检查助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助行器没有损坏或失效的部件。
3. 调整助行器的高度,使其适合用户的身高。
通常,助行器的手柄应与用户的手臂自然伸直。
4. 学习基本的助行器姿势和使用技巧,以便正确地使用和操作助行器。
三、助行器的基本使用操作流程以下是助行器的基本使用操作流程,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学习。
1.确保助行器稳定。
在使用助行器之前,先找到一个平坦、干净、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将助行器放置在地面上,确保它稳定不会滑动。
2.站立姿势。
面向助行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保持身体直立,稍微向前倾斜,双手放在助行器的手柄上。
3.移动助行器。
将一个脚放在前面,轻轻地用脚掌踩下去,然后用助行器向前推进。
注意保持平衡和稳定,尽量不要急躁或过于用力。
4.步行姿势。
在移动助行器的同时,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与助行器保持相同的步幅。
然后,将身体重心移到前脚,并用助行器提供支撑。
5.连续步行。
重复步骤3和步骤4,以保持持续的行走。
注意保持正常的步幅和节奏,避免突然停下或改变方向。
6.放松和休息。
当感到疲劳或需要休息时,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下来。
双手保持握住助行器的手柄,以确保不滑动或摔倒。
7.上下楼梯。
在上下楼梯时,需要格外小心。
使用助行器的手柄作为支撑,一步一步地慢慢上下楼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找斜坡或电梯来便利上下楼梯的使用。
四、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使用助行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使用助行器时应注意的事项:1.避免过度依赖。
助行器是为了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依赖助行器。
第八章助行器

〉 四足手杖 :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 震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够安全的患者
手杖(stick/cane)
自然战立位(可佩
带支具),地面至尺骨
茎突的垂直距离为手杖
的长度(h);战立有
困难者可仰卧位,测量
h
尺骨茎突至足跟的距离
再加2.5cm即为手杖的 长度(h)。
《作业治疗技术》 第八章 助行器
1
助行器概念
〉
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减轻下肢负荷、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辅助人体稳
定站立和行走的工具或设备称为助行器,也
可称为步行辅助器。
助行器应用目的
〉 减轻下肢负荷,支持体重 〉 保持平衡 〉 增强肌力 〉 缓解疼痛,改善步态 〉 辅助移动及行走 〉 其它目的:代偿畸形,用作探路器等
座席深度的测量(座长)
坐位时臀部向后最突出处至小腿腓肠肌间的水平距离 再减6.5cm,一般为 41 ~43cm。
扶手高度的测量
取舒适坐位,上臂自然下垂屈肘90°,肘下缘至椅面 的距离加2.5cm。
靠背高度的测量
低靠背:从座椅面到腋窝的实际距离减去10cm。 高靠背的高度是测量从座席面到肩部或后枕部的实际高
度。
脚托高度的确定
与座席高度有关,为了安全,脚托与地面应至少保持 5cm的距离。
5cm
轮椅全高
手推把上缘至地面的高度,一般为93cm。
截瘫者:高靠背轮椅
截瘫有压疮者:俯卧式轮椅
不宜久坐或久站者: 坐立两用轮椅
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
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
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
轮椅的适应证
〉 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 〉 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者 〉 中枢神经疾患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 〉 慢性病患者和体弱者
轮椅助行器的使用

(三)测量与使用
测量 测量方法有两种: 立位测量 卧位测量
立位测量
患者站直,肩与上肢放松,目视正前 方,体重均匀分布于双足,测量自地 面到尺骨鹰嘴的距离。
卧位测量 足底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再加2.5cm。
使用
患者将手从托槽 上方穿过,握住 把手,前臂水平 支撑在托槽上, 此时的承重点为 前臂。
单足手杖
适用于握力好、 上肢支撑力强的 患者,如偏瘫患 者、老年人等。
三足手杖
适用于平衡能力稍 欠佳、使用单足手 杖不安全的患者。
四足手杖
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 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 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 够安全的患者。
(三)测量与使用
单足手杖长度测量 四足手杖长度测量
无直立困难患者 直立困难患者
助行器
种类
杖类助行器
手杖
肘杖
前臂 支撑拐
腋杖
多脚 拐杖
带座 拐杖
助行架
标准型 助行架
轮式 助行架
助行椅
助行台
作用
保持身体平衡 支持体重 增加肌力 辅助行走 其它
选用原则
明确应用助行器的目的。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应对患者平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符合患者所处环境要求。 患者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考虑患者个人生活方式及个人爱好。
杖类助行器
1. 手杖 2. 腋杖 3. 肘杖 4. 前臂支撑拐
一、手杖
标准可调杖
长度不可调杖
鹅颈型杖
钩形杖
四足手杖
三足手杖
(二)适应证
偏瘫 下肢肌力减退(脊髓灰质炎或下肢神经损伤) 平衡障碍(颅脑外伤或多发性硬化) 下肢骨与关节病变(骨性关节炎、下肢骨折、
骨质疏松或半月板切除) 老年人 单侧下肢截肢或配戴假肢 偏盲或全盲等
步行器的使用方法

步行器的使用方法1. 调整高度:根据用户的身高调整步行器的高度,确保用户站立时肘关节弯曲处与步行器把手平齐。
2. 确保稳固:在使用步行器前,要确保步行器上的四个腿都着地,同时检查步行器的螺丝是否松动,确保稳固性。
3. 正确站立:用户站在步行器前面,将双手握住把手,确保站立平衡稳固。
4. 正确移动:在使用步行器时,要先抬起前一只步,再将步行器移动到前方;然后抬起后一只步,再将步行器移动到后方。
5. 避免重心不稳:使用步行器时要尽量避免突然转身或急停,以免造成重心不稳而摔倒。
6. 梯级使用:在上下楼梯时,要使用带有梯级垫的步行器,慢慢稳步上下,注意不要让步行器脚踩空。
7. 检查维护:定期检查步行器的螺丝是否松动,把手和脚架是否有磨损,确保步行器的使用安全。
8. 获得指导:如果用户第一次使用步行器,最好在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9. 安全环境:在使用步行器时要确保走道畅通无阻,避免碰撞障碍物。
10. 定时休息:在长时间使用步行器后,要定时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以保持身体舒适。
11. 避免弯腰:使用步行器时要避免弯腰,保持挺胸直背,以减少背部和关节的压力。
12. 使用助力装置:如果用户需要,可以在步行器上安装助力装置,来帮助行走。
13. 应急准备:在使用步行器时要随身携带电话或呼叫器,以备急需。
14. 防滑设计:确保步行器的脚部有防滑装置,以防止在光滑地面上滑动。
15. 保持头部平稳:要时刻注意保持头部平稳,避免突然低头或向后仰。
16. 使用手动刹车:如果步行器配有手动刹车,要根据需要正确使用,以控制步行器的行进速度。
17. 观察周围:在使用步行器时要时刻留意周围环境,避免碰撞其他人或物体。
18. 配备便携物品:在步行器上可以悬挂一些便携物品,便于随身携带。
19. 遵循医嘱:根据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按时进行步行器的训练和使用。
20. 学习正确姿势:用户在使用步行器时,要学习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避免弯曲或歪斜。
脑中风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设备使用

综合康复治疗
在关注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设备 使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康复 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如物理治 疗、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以 全面提升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 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改善步态参数
步行辅助设备的使用可以调整患者的步态参数, 如增加步幅、提高步速等,使步态更加接近正常 。
减轻行走负担
步行辅助设备可以减轻脑中风患者下肢肌肉的负 担和关节的压力,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疲劳感。
步态分析与步行辅助设备的结合应用案例
01
定制化矫形器设计
通过步态分析,可以获取脑中风患者详细的步态数据,为矫形器的设计
提供个性化参数。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定制适合患者的矫形器,以改善
其步态和行走能力。
02
助行器选择调整
根据患者的步态分析结果,可以调整助行器的高度、角度等参数,使其
更适合患者的行走需求。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助行器,患者可以更加
轻松地进行行走训练,提高行走效率。
03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结合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对脑中风患者的康复训
脑中风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
设备使用 汇报人:XXX
2023-11-25
目录
• 引言 • 步态分析 • 步行辅助设备介绍 • 步态分析与步行辅助设备的关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脑中风对步态的影响
01
02
03
肌肉无力
脑中风可能导致患侧肢体 肌肉无力,使得患者步态 不稳,行走困难。
监测康复进展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可以实时了解 患者的康复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步行训练器操作方法
辅助步行训练器操作步骤:
1. 根据训练器的指导手册,将训练器正确地安放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稳定。
2. 确保训练器连接上电源,然后按下电源按钮启动设备。
3. 调整训练器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以适应用户的身高和锻炼需求。
4. 按下训练器上的启动按钮,然后根据显示屏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5. 根据训练计划或个人需求,选择适当的训练模式和强度。
许多训练器都提供多种预设训练模式,如山坡、间歇、模拟真实路线等。
6. 如果训练器配备有心率监测装置,需要通过手柄或胸带等设备测量心率。
根据心率显示,可以调整运动强度。
7. 在训练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
手握训练器上的把手或依靠辅助扶手。
8. 关注训练器上的显示屏,了解当前训练时间、速度、距离、卡路里消耗等数据。
9. 根据自身感受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难度,然后逐渐增加。
10. 在训练结束后,按下停止按钮,然后缓慢停下设备,避免突然停止造成的伤害。
11. 如果训练器配备有数据记录功能,可以保存和查看个人训练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训练计划。
12. 定期清洁和保养训练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
重要提示:在使用辅助步行训练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教练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