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①无限情思寄楼台

《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古丘:古坟

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

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

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

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

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

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②。

[注释]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②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诗词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前两句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对比阅读]

两人的诗都是写爱惜花朵,白居易的诗基调伤感,对即将凋谢的牡丹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而苏轼虽然有些伤感海棠自甘寂寞、夜晚的美丽无人欣赏,隐隐有怀才不遇之叹,但是随即如知音般秉烛陪伴花朵,表现出一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潇洒达观精神。

③论贾谊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有的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如李商隐;还有的作者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如李白。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①,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②问鬼神。

[注释]

①逐臣:放逐之臣,指贾谊。

②苍生:老百姓。

[诗词鉴赏]

此诗一首咏史诗,从取材、立意、表现手法上都独树一帜。作者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即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似开明,实质却昏聩无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

①迁客:遭贬迁的官员。

②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诗词鉴赏]

此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对比阅读]

李白的这首诗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而李商隐的诗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④独绽的木芙蓉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因为它能在寒冷的秋天和贫瘠的土地上开放,所以有着纯洁、孤傲和顽强等象征。同时古往今来一批批的迁客骚人们,见到它时也会发出共鸣,在诗词中抒发各自心中的所思所感。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①红。

犹②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释]

①着意:有意,集中注意力。

②犹:还,仍然。

[诗词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抒怀之作。诗人将小池里的木芙蓉与桃李作对比,赞美了木芙蓉在深秋独自开放的孤高傲立,讽刺了桃李一生随东风开落的随波逐流。同时诗人借咏木芙蓉,表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即高洁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窗前木芙蓉

[南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①,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②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释]

①小寒:天气稍寒。

②青女:霜神。

[诗词鉴赏]

诗人看见窗前的木芙蓉,在恶劣条件下仍然坚强地开放,有感而作。此诗很好地融物以情,喻己以物,浑成一体,了无痕迹,是咏物诗中的佳作。借咏木芙蓉,抒发心中情感:无论坏境多么艰难,依然要乐观向上地生活。

[对比阅读]

这两首诗虽都描写了寒冷中绽放的木芙蓉,但抒发的情感却是不同的。吕本中的诗将木芙蓉和桃李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品格,而诗人对其一褒一贬,表达了他愿像木芙蓉一般,在趋炎附势的懦弱之风下,依旧保持人格的高洁。而范成大则着重描写在恶劣环境打击下,木芙蓉没有残败不堪,毅然绽放,表现出诗人乐观的精神和不凡的气度。

⑤一种诗心在夜深

夜阑人静,万物俱眠,此种境界,最是能够引发诗人情绪的时刻。诗人或独坐空堂,或孤灯苦读,或月下独酌。每一个夜深的日子,都有一种诗的意境在成型,都有一种诗的情感在泛滥。王维秋夜独坐,感叹时光老去,他悟出了一些哲理。周弼夜深苦读,不知时间流逝,

却翻烂了无数春秋。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①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②落,灯下草虫鸣。

[注释]

①悲:悲哀,悲叹。

②山果:山中野果。

[诗词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禅意哲理之作。在一个秋天雨夜,诗人独坐空堂,潜心默想,这情形如同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陷入人生悲哀。时光易逝,韶华渐老,人生如此,草木昆虫亦是,同在无情时光岁月流逝中零落哀鸣。此情此景,诗人得到启发,自以为觉悟。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①,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②,半峰残月一溪冰。

[注释]

①更:打更声。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即事成咏的小诗。诗人独坐书床,灯下苦读,时至深夜,不闻更声。不知何时,门外春雪已停。远望天空,残月悬峰;近看门前,溪流解冻。这一切都是在诗人夜读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暗示时间的推移,夜读已久,进而写出了诗人夜读的投入和专注。

[对比阅读]

这两首诗都是写夜景的佳作,但却风格不同,各有侧重。王维的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并且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着力刻画悲哀孤独的心境,感叹时光,颇具佛理。而周弼的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并且运用的是意象叠加的手法。精心描绘了一幅春夜独坐图,突出宁静安适的心境。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诗人却浑然不觉,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认真和潜心。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①无限情思寄楼台 《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古丘:古坟 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 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

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 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 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 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②。 [注释]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②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诗词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前两句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对比阅读] 两人的诗都是写爱惜花朵,白居易的诗基调伤感,对即将凋谢的牡丹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而苏轼虽然有些伤感海棠自甘寂寞、夜晚的美丽无人欣赏,隐隐有怀才不遇之叹,但是随即如知音般秉烛陪伴花朵,表现出一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潇洒达观精神。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古诗词对比鉴赏,也是群文阅读的一种体现。 高考中已经体现。暂且按下不表。 这里用各地中考语文的试题来看看, 古诗比较鉴赏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一)课内与课内 1.(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3分)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3分) 2.(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 [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

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6分)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 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 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 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二)课内与课外 3.(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

部编版语文古诗词对比鉴赏

古诗词对比鉴赏 (一)《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唐)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 峡口送友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送蜀客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 2. 请比较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写法的异同。 3.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 (二)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2.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试分析不尽相同的原因。 (三)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渔村夕照 (明)沈明臣 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衰荷 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六)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寄子由① (宋)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为筠州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两首诗都以秋天为背景,以思念为内容,请对此简要分析。 2.张诗第三句中“逼”字和黄诗第二句中“催”字都用得十分传神,请自选一个简要赏析。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情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马致远的《秋思》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温庭筠 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悠闲、自在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比较意境的营造: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同一类别古诗对比赏析

同一类别古诗对比赏析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对比赏析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别董大》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凄凉;从“莫愁”“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劝慰、激励《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描写的景物——雨、客舍、柳,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清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朋友依依不舍。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 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 舍与担忧。 《别董大》以壮观为主,感情豪迈,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前下谁人不识君”应需重读。 《送元二使安西》要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 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 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从感受诗人笔下的美丽景色,再到 感悟诗人离别时的瞬刻情感及隐藏其后的淡淡忧伤。 《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借景抒情,同是描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别董大》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送元二使安西》则流

露出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盛唐山水诗人王维和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都写过许多赠 别诗。王维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高适赠别诗的代表诗有《别董大》其一。以 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位诗人在赠别诗风格 上的差异和取象的不同。 王维的《渭城曲》,文辞清新,情感凄凉,创制了“西城 杨柳弄春柔”,“别离滋味浓于酒”的意境和氛围,读来 感人至深。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景。清晨时分,细密如丝的春雨沾去了客舍的轻尘,浸润着掩抑客舍的杨柳。在新鲜而湿润的春的气息中, 古都咸阳驿道旁的客馆清新可贵,陌上的柔嫩柳枝亦显得 青翠欲滴。这前两句不但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节令,而且可以使人从秀丽清新的景色中,体味出远比这景色更 加柔曼的情怀和涌动着的思绪:天愁离而落雨,因此首句 强调了“朝雨”;见杨柳而伤别,所以第二句又全力突出“柳色”的惜人。这样一来,“杨柳依依”之情,折柳惜 别之意,便全都蕴含在了诗中,自然引发出后两句著名的 抒情句,铺垫、烘托与渲染气氛的手法运用得极为成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是劝说即 将离别的朋友再痛饮一杯充满深厚情意的饯行酒,因为走 过甘肃敦煌西南边的阳关后,在人烟稀少的旅途中,是很 难再见到亲朋友好的。这真是“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均为王维赠别诗句)。思乡、怀旧,畏途、叹远;亲朋故友之恋,边塞寂 寞之感,此时会一齐涌上心头,此动泪泉。难怪李义山在 评论这首诗时,要说:“断肠声里唱阳关”呢! 在唐代交通闭塞、边塞动荡之际,任凭双脚和马匹作为交 通工具,远涉重关,羁旅茫塞,人们必然会将这离别赴远 作为人生的一大难事,而在心中引起极大的伤感,这是不

刘基《题梅屏二绝 (其一)》和张谓《早梅》古诗词比较赏析

刘基《题梅屏二绝(其一)》和张谓《早梅》古诗词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梅屏二绝(其一) [明]刘基 树杪①过流星,轻霜落半庭。 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②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①杪:树枝的细梢。①迥:远。 两首诗都写梅花,哪首诗的情感与陆游《卜算子·咏梅》更接近?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张谓的《早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更接近,张诗描绘了寒梅远离村路,独自生长在溪水桥边,行人看过去竟不知是花开,以为是寒冬的残雪未曾消融。体现梅花盛开的时间之早,不惧严寒的品行,作者借梅花抒发自己不畏黑暗,勇敢前行的雄伟抱负,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百花烂漫,却挡不住梅花留芳持久,以梅自喻,显示作者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比之下,刘基的诗疏花孤客,相对青灯,则是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而诗人的情感也如此孤寂寥落。 【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刘基的《题梅屏二绝(其一)》,“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写疏花孤客,相对青灯,渲染的是凄清孤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寥落的情感。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情感不相符。 张谓的《早梅》,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全诗通过转折交错、首尾

照应的笔法,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寒梅“迥临村路傍溪桥”与《卜算子·咏梅》中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境相似,都是写梅花开在人迹罕至之处,寂寥荒寒、倍受冷落。张谓的《早梅》虽不为人知却“花先发”,被“疑是经冬雪未销”表现梅花盛开的时间之早,不惧严寒的品行,作者借梅花抒发自己不畏黑暗,勇敢前行的雄伟抱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同样以梅自喻,显示作者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 南山①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②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游终南山》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南山:指终南山。②即:到。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鸢飞戾天者(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甲)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乙)文中哪八个字可以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3分) 11.简要赏析(甲)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12.(乙)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忘反”,(甲)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2分) 13.(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7.(1)至。(2)平息。(3)经营,治理(或“筹划”)。(3分。每空1分) 8.C(1分) 9.(1)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伸展,仿佛在互比高远。 (共4分。每小题2分,修辞翻译恰当,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文档资料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近年来,古诗词比较阅读考查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比较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题目也将继续受到命题者青睐。题型一: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类【中考真题】(2012 杭州中考卷)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 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题目: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 1. 这首诗词通过写⋯⋯形象或景物; 2. 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 结合比较双方分点答

题。 【参考答案】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题型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 扬州中考卷) 【甲】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 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②未休。 尔曹③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③尔曹:你们。

◇题目: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做这道题目时要找到诗歌中对比的双方,分析出双方对比所突出的内容,显然要联系诗的后两句,乃至全诗。例如甲诗前两句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就说出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 的认识,突出了诗歌创作要创新,才能引领风骚。同样的道理可理解乙诗的“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万古流传。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 点明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阐述;3. 视题目实际情况分析效果(如,采用表达效果+ 情感效果的形式)。4. 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甲诗:古今对比,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题型三:景象与心境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 盐城中考卷)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古诗文阅读】《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对比赏 析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新鲜的俞开复、军医宝参军了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当一瓶酒,厚重而细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雁来时,江湖上有许多秋水。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该分享受屈灵魂的话语,铸造一首诗,并将其交给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 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1)从“记忆”和“怀旧”这两首诗的诗名来看,这两首诗在抒情性上有什么异同?(3分)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⑴⑴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但《春日忆李白》重在表达作者对李白 的钦佩,《天末怀李白》通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对李白的的关注和悲愤。(3分)[来源:ks5u]

(2)答:两首诗都使用了写景和抒情的方式。其中《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树江东云》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思念;《终日珍爱李白》中的“清风起”,不仅夸大了秋天的凄凉气氛,也暗示着李白正处在命运的秋天,正经历着漂泊的人生。(3分) 赏析: 《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赞美和怀念。整首诗真诚、直白,充满怀旧之情。诗人在表达怀旧之情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风格。因此,这部《交友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诗歌鉴赏作品。其中,“余庆新开家门,鲍俊义参军”是流传数千年的名句。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一、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 和 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 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 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 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新|课| 标|第|一| 网 三、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_________________ 异: 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六、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 《龟虽寿》 (曹操 )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C.《竹里馆》 (王维 ) D. 《月下独酌》(李白 )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古诗文阅读】苏轼《赠岭上梅》杜耒《寒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赠岭上梅》杜耒《寒夜》阅读答案对比赏 析 赠岭上梅 苏轼松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如果你不利用青梅品尝煮酒,你应该看到黄梅在细雨中煮熟。 寒夜 杜雷松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和往常一样,有梅花的时候,窗前的月亮是不同的。 (1)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2)有些人认为“寒夜不冷”,你同意吗?请解释原因。(4分) 参考答案 比较欣赏 诗人以品格高洁的梅花自喻,既不和“杂花”一齐开,也不和“行人”一齐来,冷静 沉着,识时审势;不在梅子未成熟时就急急忙忙去尝青梅煮酒,而是“要看细雨熟黄梅”。全诗以贴切的比喻,表现被流放儋州(海南岛)的苏东坡遇赦北归后的内心打算。 《寒夜》是南宋诗人杜磊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清新优雅、魅力无穷的友谊诗。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道,当客人在寒冷的夜晚来访时,主人生火烧茶和招待客人;最后两句 还写了窗外刚刚盛开的梅花,这让今晚窗前的月亮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看起来和平常不 一样。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没有雕花笔。意境清新,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 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 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 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 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 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这首诗看起来像一篇散文,但它生动地反映了诗人的喜悦,这是发人深省的。

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对比鉴赏

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对比鉴赏 解题技巧 古诗词比较鉴赏题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基本遵循“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 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可从以下步骤入手鉴赏: 1.读诗,把握大意。通读要比较鉴赏的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注释。 2.审题,找准异同。结合题干要求的比较角度来分析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3.作答,点面结合。对于对比鉴赏题,要特别注意是问“异”还是“同”,并且能规范作答,既有总体结论,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清楚,条理分明。 题型分析 题型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是不同诗歌的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意象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意境是诗(词)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词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 一般来说,意象与诗(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比较鉴赏时要注意:以“意象”为切入点,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词)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 解答要领:

古诗词鉴赏意象类对比阅读5练(教师版)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精讲精练解 一、意象类比较(5练) 【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 【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5.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

【古诗文阅读】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对比 赏析 《江城子》 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有“断肠处”一说)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6)“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9)顾:看。 (10)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相关试题及答案 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乙词以“芙蕖”喻指。(2分)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古诗词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设题角度。 2.掌握鉴赏方法和解题思路。 一、考情分析 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古诗词比较阅读在高考中也是常见题型。 近六年全国卷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情况分析: (《插田歌》(节选)主观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精卫词》选择题: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内宴奉诏作》主观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主观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简答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二、设题角度 1、比较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内容(形象) 4、比较语言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四看:看题目、作者、小注、诗句。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2、求同辨异,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一)比较思想情感 【练习1】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 ①韦诗的“灯前”表达的是羁旅思乡之愁。在旅途漂泊中做梦回到故乡,醒来后惆怅满怀。“山月斜”,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怅惘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②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捕鱼归来,有明月相伴,辛苦中也有一份惬意。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小结:诗歌情感比较 方法: 求同:抓住共同意象、事件分析共通的情感 辨异 写景诗【抓景析情】意象、意境、情语 叙事诗【抓事析情】事件、细节、情语 内容→情感 (二)比较表达技巧 【练习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尽力于王事 常见的写景的角度:正面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20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试题20篇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 李白诗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案: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该为年华老去而徒生悲哀之情,应该积极乐观。中写流水,是借流水表达深宫中“尽日闲”的无聊哀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请赏析诗歌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岑参的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而王勃的诗重点是鼓励和劝慰友人,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情和宽广的胸襟。 2.请赏析岑参诗歌中“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愁”字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岑参诗歌“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愁”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长途跋涉的担忧惆怅之情,以及为下文转入送别作铺垫。而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则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对友人被贬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戴复古 飘零忧国社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对比鉴赏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对比鉴赏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①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遣兴其二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③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注】①箴:规诫。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③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表达作诗的道理服务。 B.《箴作诗者》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邹阳、枚乘二人终究被司马相如压倒。 C.《箴作诗者》颔联先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慢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D.《遣兴·其二》是规诫为诗者而作,于简淡中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 16.这两首诗中诗人对作诗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D 16.不矛盾。第一首诗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第二首诗主张作诗要寻找灵感,做到化平凡为神奇。二者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因为灵感的产生必须有平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因为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也难有佳作。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错误,应该是“道出了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的能动关系”。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思想观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箴作诗者》 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并即以历史事实来说明。 颔联是两句议论,紧承上联,正面表达观点。上句言诗与其多而粗,不如少而精。下句言不率易落笔,能反复推敲者才是真正有才的人。 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在内容上承上启下。角是古代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其声音调很高,但奏之不易;昙花很美,又被看作祥兆,但它很少开,即使开了也因时间短而很少让人看见。两句都比喻好诗不容易得到。因“非易奏”故需多练,因不轻开故需耐其迟。 尾联又用了一个比喻,伸足了“非易奏”而需多练之意,也点明了贵少耐迟所能达到的境界。 可见《箴作诗者》中,诗人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不能急于求成。 《遣兴·其二》 诗的意思是: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可见《遣兴·其二》中,诗人主张作诗要寻找灵感,做到化平凡为神奇。 两首诗歌所表达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分别适用于诗歌创造的不同阶段。 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好诗来之不易,就算是再有才华的诗人,对于写诗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好的诗歌的诞生需要的是时间和感情。时间是指诗人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时间去琢磨;感情是指,对于自己所写的诗,要付出真情实感,诗歌应该作为诗人的爱好而不是炫耀的谈资。 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每一个诗人所写的诗歌总是脱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也难有佳作。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日三首 秦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