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精品

合集下载

委婉语的认知理据论文

委婉语的认知理据论文

委婉语认知理据论文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究委婉语的形成来源,认知理据,委婉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委婉语委婉语的认知理据语用功能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组成要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也是社会交往和实践的产物,其中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从诞生之日起委婉语就带上了鲜明的社会心理特征,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委婉语。

随着人们外部交流的日益扩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果不能真实地掌握委婉语所反映的内在含义,交流障碍或信息误解会随时发生。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理解委婉语是十分必要的。

英文里的“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的),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思就是“word of good omen”(好的说法)。

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委婉语是维系人们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交际的需要。

1 委婉语的形成来源委婉语的使用是从“避讳”开始的,起源于语言灵物的崇拜。

当人们不愿说出禁忌的言辞可又不得不表明这种事物时,就得用人们更加乐于接受的语言来表达。

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委婉语就已经发源了,那时社会文明程度很低,人们都崇拜神灵鬼怪,与此相关的词就成为了语言禁忌(taboo)。

而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又极度害怕“贫困”,“年老”及“死亡”等,因此一大批委婉语就应运而生了。

委婉语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是出于礼貌。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觉得某些事情难以启齿,直接讲出来又怕有损自己的形象或引起双方的尴尬,就采用委婉的方式来指明事物,这样双方都可以接受。

另外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委婉语产生的一个原因。

政治界尔虞我诈,为了粉饰和伪装现实,大量地使用委婉语。

2 从语义学角度看委婉语产生的认知理据英文中有大量的委婉语,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委婉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心理。

浅析英语委婉语发展、构成及应用

浅析英语委婉语发展、构成及应用

浅析英语委婉语发展、构成及应用摘要: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从委婉语的涵义出发,在考查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交际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发展;分类;应用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79—02一、引言委婉语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征。

英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吉言”或“好的说法”。

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委婉语是一种以听起来较为令人愉快的、较间接的名称来表达一些被认为令人不快的事物的语言形式。

它被用来替代生活中那些刺耳的、粗俗的、令人不快的或被视为禁忌的语言。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意思,而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人领悟和意会,既避免了唐突和尴尬,又交流了信息,从而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委婉语在现代英语中广泛使用,比比皆是。

美国学者hughrawson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二、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委婉语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那时,科学技术落后,人类还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

人们迷信鬼神,他们认为人类的一切是由某种超自然的魔力,即神在主宰着。

人们将语言与所指代的事物等同起来,迷信语言的魔力,忌讳说某些话,以为这样做便可防止一些事物的出现和发生。

因此,委婉语源于人类文明早期人们对神袛的敬畏。

这种间接诉说的语言形式便是英语委婉语的最初雏形。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英语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禁忌现象,中古时期神灵上帝等委婉语的产生也继而扩展到许多宗教禁忌领域,如生,老,病,死,性等等。

如chaucer在许多作品中将性行为称为bussiness。

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摘要言语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要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期使交际顺利进行。

委婉语遵循会话礼貌原则,是人们交往过程中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相关理论对委婉语的产生和理解给出一个合理的阐释。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相关理论;委婉语1.委婉语研究简述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

国内外有关委婉语研究的论著不少,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委婉语的历史演变;2.委婉语的定义;3.委婉语的构成手段;4.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委婉语。

比较起来从语用学角度阐述委婉语的文章似显不足,本文拟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相关理论对交际中委婉语的选择,理解进行论述。

2、委婉语的产生和语用功能2.1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日常交往中大部分交际是以口头方式进行的。

grice 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应遵守某一原则,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括以下四个范畴:1量的准则;2质的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但现实的言语交际中人们不一定都遵守合作原则,礼貌的需求常常使人们暗示而不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言不由衷、说反话。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并认为如果要解释说话人为什么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进一步完善,分为六条准则:1.策略准则;2.宽宏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

委婉语的运用正是如此。

2.2 委婉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英汉委婉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避讳功能出于对某事物或现象的恐惧,表达时不愿言、不敢言,但有时又不得不表达出此种意思,人们便用委婉语来代替。

转喻构成机制与委婉语生成的研究

转喻构成机制与委婉语生成的研究

基于转喻构成机制的委婉语生成研究摘要:转喻构成机制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行的,人们以事物邻近性为基础,用一个概念实体激活同一个认知域内另一个概念实体,借助联想凸显原域概念,掩盖目标域概念。

转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委婉语生成的重要手段,文中运用Radden 和Kovecses总结的转喻生成关系和它所在的理想认知模式内探讨委婉语的生成,及委婉语背后产生的表达效果和隐藏的意图。

关键词:转喻构成机制;理想化认知模式;邻近性;委婉语生成;Abstract: Metonymy is referred to the main pattern of thinking for human being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 is operated 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based on contiguity. Metonymy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one conceptual entity stimulates another conceptual entity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People applied metonymy through protruding the original concept and hiding the target concept in mental proces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euphemism owning to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uphemism has the same way.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euphemism and the euphemism effect under a series of generating relationships of metonymy summarized by Radden and Kovecses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Key Word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Contiguity; Formation Mechanism引言转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英语委婉语的表现手法及产生的心理基础_王西巧

英语委婉语的表现手法及产生的心理基础_王西巧
六、失去原意
按语法, 这类称呼被称为感叹词, 它们失去了 原有招呼的意义, 用以表示感叹、喜乐、吃惊、愤怒 等情绪。并不是每个称呼都可用作感叹词, 一般 来讲, 它们是约定俗成的。既然它们的基本形式 是称呼, 所以值得研究。 例( 10)
, T om H ere. s one f rom Mr . Shar p . He. s
这种类比时而推及构词法, 甚至有人由 bio-l ogist, physiologist 等类推出 garbalog ist ( garbage+ - log ist ) , 似乎/ 清洁工0 也成了/ 垃圾学专家0啦, 可谓别出心裁。
( 七) 降格陈述( understatement) 把严重事态故意轻描淡写, 这也是委婉语常 用的表现手法。某某女士明明是个丑八怪, 人们 不说她 ugly, 却只说 plain; 学生/ 智力低下0, 老师 对家长仅称 a bit slow for his age; 有人/ 发疯0了, 旁人也只说 soft in t he head; 分明是/ 撒谎0, 却退 而言之/ 粗枝 大叶, 忽略 事实0 ( reckless disregard for t ruth) 或 者/ 消息误 传0 ( to be misinformed) 。 / 撒谎0的另一委婉语 short of terminological ex act itude 也属此类。下例则是有关/ 偷窃0 的降格陈 述:
to make.
Manager Oh dear . Please take a seat .
,
( T eacher. s Book 1, P. 76)
对话中/ Dear0失去原有称呼意义, 表达了经
理对有人要投诉这件事感到有些吃惊与意外的情

汉语委婉语

汉语委婉语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

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

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一、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1、最早的委婉语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产生的,如果不需要禁忌,许多委婉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正是禁忌语的存在,刺激委婉语的产生,促进其数量的扩大。

自古以来我们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死”字,一般会借用其它的词语委婉含蓄地来表达。

据调查,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有上百种之多。

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称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礼记•曲礼》。

僧尼去世的婉称一般有“涅磐、圆寂”;道徒去世的婉称有“遁化、羽化、”;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年轻女子去世称“香消玉碎、香消玉殒”等;为正义事业而亡称之为“捐躯、牺牲、阵亡、就义”。

委婉语实质上是禁忌语的变体,担负着润滑交际的任务。

2、与人交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必要的,有些敏感性、刺激性的字眼不得不提时,为了对方更易接受,需说得文雅含蓄一点,这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在《战国策•齐策》中有这样一段话:“后基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以先王之臣为臣。

’”齐王见孟尝君威望高,势力大,恐危及自己的统治,想撤他的职,但又不愿直说,所以以“寡人不以先王之臣为臣。

”为借口来委婉表达其意。

3、中国是礼仪之邦,说话办事都要求个“雅”字,这种求“雅”心理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三个原因。

有关性、排泄、阴私等方面的字眼,人们常常把它们与“粗俗”、“不洁”连在一起,因此这些方面的词多用委婉语,于是有了“去一号”、“方便一下”等词。

其它领域不愿直说的字眼也可用委婉语表示,如“停尸房——太平间”、“身体有病——不舒服”、“没钱——囊中羞涩”、“傻——弱智”。

第五章 委婉语的构成

第五章 委婉语的构成

第五章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委婉语的构成方式非常丰富,只要能够替代直陈语而避免让交际者或言语涉及对象感到痛苦都可构成委婉语。

因此,从语音上讲,将直陈语的语音替换成其它的读音,从而避免直陈语给交际者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从语义上讲,可以将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拔高而美化;或通过模糊词语、借词、迂回陈述、隐喻、转喻等手段而对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弱化;或者是通过构词法手段对直陈语进行缩略、截短、逆拼等形式变异;或是通过语法手段;或通过词汇、语法、语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来构成。

语音手段主要是语音变异;词汇语义手段则包括模糊词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迂回表达、语义扬升、同义借词等;语法手段分为句法手段和词法手段,前者包括否定、疑问、虚拟等,后者包括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等。

下面分节介绍。

第一节委婉语构成的语音手段汉语的语音或声调的改变、英语词语的语音或重读的改变等可以构成委婉语。

如为了避秦始皇赢正的名讳,“正”(zhèng)的声调在“正月”这一搭配中由四声变成了一声,读作“zhēng”。

(郭锦桴,1993:100)。

再如,在汉语中,女性外生殖器的直陈语或俗称是“屄”,普通话中被读作“bī”,但在河南的豫东地区,其读音为“bí”,和“笔”的方音正好相同;为了避开这个读音,河南的豫东地区将“笔”(bǐ)读作“béi”(同“北”的读音),和普通话中的读音(bǐ)相比,不仅读音不同,语调也不相同。

英语中的语音变异式委婉语很多。

研究者们往往将语音畸变和拼写变异放在一起讨论。

我们认为,语音变异式委婉手段应该是语音手段,而不应该将词法手段如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混成法等委婉手段归在语音变异手段的范畴;语音变异委婉手段应该是语音畸变法、重读音节转移法。

通过语音畸变法(phonetic distortion)所构成的委婉语常用来替代和上帝及诅咒有关的禁忌语。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论文关键词】委婉用语;修辞格;合作原则【论文摘要】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既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完成了理想的交际任务,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它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

这种委婉用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通过有意偏离常规形成各种修辞格,或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独特的修辞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

本文将通过委婉用语在修辞格上的体现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简要分析委婉用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修辞意义和语用价值。

一、委婉语的定义关于委婉语的定义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

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

”(《语言学词典》法文版)。

通过定义我们看出: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

第一论文范文网编辑。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

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

语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借代、双关、反语、析字等,达到“委婉”这一目的。

学者也发现了许多与委婉表达有关的修辞现象,使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采用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做到语言礼貌得体,而听话者根据共知信息,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现象,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欢迎阅读参考。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委婉语的研究要么偏重于词汇语义(如李国南、于亚伦、江希和等),要么偏重于修辞结构(如陈望道、陈原等),要么偏重于语用学(如束定芳等),而对委婉语的认知理据的研究和整体把握却不够,迫切需要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来对委婉语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

因为“委婉语的委婉性并不是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涉及到人对委婉语的认知处理,抛开认知推理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其实质[1]”.本文就尝试着从概念转喻的角度来解读委婉语的认知机制。

一、委婉语的定义众所周知,传统观念上的委婉语指的是用一种含蓄、动听、迂回的词语来替换那些禁忌的、敏感的或令人难堪的词语,比如用“去见马克思”代替“死亡”,用“小三”来代替“情妇”,用“进去了”来代替“坐牢”,用“囊中羞涩”来代替“贫穷”等等。

此时的委婉语还只局限在词汇层面,是词汇与词汇之间的一种替换,“替换”也就成为传统委婉语最主要的构成方式和最明显的特征,它的使用和理解不需要考虑语境的制约,往往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因此又叫做规约性委婉语或狭义委婉语。

而本文所说的委婉语则指的是一种通过语法的、语义的、语音的、语用的、修辞的、甚至篇章的等各种语言手段形成的、和人类认知紧密相连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特性,一般又称之为非规约性委婉语、广义委婉语、文体委婉、或语临时委婉语。

例如争吵时不直接说“滚”而让对方“团成一团,以圆润的方式离开”;面对家属的再三追问,医生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以及历史上着名的面对别人的询问而婉转表达自己年纪大的七言诗:“读尽史书五六担,如今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等等。

尽管这些表达方式实质上也属于委婉语的范畴,但和传统委婉语基于词汇“替换”的构成方式不同,这些委婉语需要从话语的上下文或者篇章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需要交际双方在大脑中激活一定的心理模型,并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常规关系来进行常规推理。

基于上述认识,委婉语的定义应当为: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了避免涉及一些粗俗的、敏感的或其它令人难堪的事物而不直言其事,而是有意识地利用词汇的、语音的、修辞的、语法的、篇章的等各种语言的和言语的手段来代替或婉转表达自己交际意图的一种语言和认知现象。

二、概念转喻转喻曾经长时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是用A事物来代替与其相邻或相关的B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通常又叫做借代。

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类认知模式的一种基本类型,是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它来源于人类在与客观世界交互过程中的身体体验,进而指导我们日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Lakoff&Johnson(1980)认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它不但表现在语言中,而且根植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是隐喻式的[2].而随着对转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家认识到,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认知活动,本质上也是概念性的。

转喻并不是简单地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而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相邻或相关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

转喻概念使人类能够通过A事物与B事物的关系对该事物进行概念化。

所以说,基于人类认知体验之上的转喻,实质上是概念性的[3],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转喻发挥着比隐喻更基础的作用,因此转喻通常又被称为概念转喻(conceptualmetonymy)。

而Panther&Radden(1999)也认为,转喻可能是一种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现象[4].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转喻比隐喻更为基本、更为普遍,也更具本原性,正如Radden&Kovecses(1999)所说,“语言本质上是转喻的[5]”.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委婉语都是基于概念转喻而生成的,实际上,构建委婉语的转喻和其它转喻一样,往往选择与A事物相关或相邻的B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概念,通过增加人类认知的间接性和难度来实现婉转表达的目的。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用“同房、睡觉”婉指“性行为”,用“他在外面有女人了”婉指“他有情妇了”,用“进去了”婉指“坐牢”,用“酒囊饭袋”婉指“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草包”,用“手脚不干净”婉指“小偷小摸”等等,都是利用转喻构成委婉语的例子。

三、委婉语的转喻生成机制分析如上所述,转喻运作的基础是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邻近性。

而委婉语为了实现婉转、含蓄避讳、或礼貌的效果,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借相关或相临的A事物来表达B事物,以增强语言上的距离感,从而实现婉转表达自己交际意图的目的,可以说,委婉机制的构建从根源上说是以概念转喻为基础的,即作为人类认知特征之一的转喻,同样在委婉语的形成和运用中得以体现[6].而正是转喻和委婉语在认知上的这种相似性,使得我们可以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委婉语的生成机制。

Johnson&Lakoff(1980)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进行了分类,认为转喻可以分为整体转喻部分、部分转喻整体、容器转喻内容物、属性转喻事物、生产者转喻产品、使用者转喻被用物、地点转喻机构和地点转喻事件,等等。

下面结合具体的转喻认知模式分析委婉语的生成机制。

1、整体转喻部分事物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避免提及禁忌的、敏感的或令人难堪的事物,往往选取表示整体概念的、意义更为宽泛的词汇来代替局部的、表示部分概念的词汇,以增强语义表达的模糊性,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

例如,用“下身”婉指“性器官”,用“胸部”婉指“乳房”,用“同房、睡觉”婉指“性行为”,用“他在外面有女人了”婉指“他有情妇了”,用“净身”婉指“对正常男子进行阉割使之成为太监的过程”,用“backparts,bottom,posterio,behind”婉指“buttock(屁股)”,用“thefactsoflife,actoflove,artofpleasure”婉指“sexualintercourse(性交)”,用“ladyofthetown,streetwalker,callgirl,ladyofthenight,fallenwoman,nigh tworker”婉指“prostitute(妓女)”,用“socialdisease”婉指“venerealdisease(性病)”,用“citybeautician”婉指“cleaner(清洁工)”,等等。

2、部分转喻整体部分转喻整体所构成的委婉语指的是用构成事物的某个部分来代替整体,或者用一系列事件或动作的某一个具体环节来代替整个事件或动作,以突出细节,泛化整体,从而将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开,以实现婉转表达的目的。

例如,用“开房、上床、宽衣解带”婉指“性行为”,用“心跳停止、停止呼吸、闭上眼睛”婉指“死亡”,用“气色不好”婉指“生病”,用“铁窗”婉指“监狱”,用“揭不开锅了”婉指“贫穷”,用“进去了”婉指“坐牢”,用“gotothetoilet,gotowashone'shands”婉指“urinateanddefecate(大小便)”,等等。

3、容器转喻内容物利用容器本身来代替容器内所含之物也是委婉语常见的构建方式。

例如,用“贪杯”婉指“好酒嗜饮”,用“囊中羞涩”婉指“缺钱”,用“腹中空空”婉指“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用“酒囊饭袋”婉指“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草包”,用“黄碟”婉指“黄色电影”,用“小金库”婉指“各种不法资金”,用“绣花枕头”婉指“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则用“card(明信片)”来婉指“narcoticdrugs(毒品)”,因为毒贩会把明信片从侧面剖开,将供一次性服用的毒品塞入夹层里再封好寄给吸毒者[7],等等。

4、属性转喻事物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性,利用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或特点来代替事物自身的做法也可以实现婉转表达的目的。

例如,用“眼红”婉指“嫉妒”,用“谢顶”婉指“秃头”,用“手脚不干净”婉指“小偷小摸”,用“腿脚不利索”婉指“瘸腿”,用“问题儿童”婉指“品德差、缺乏良好教养的小孩”,“金盆洗手”婉指“改邪归正”,用“布衣”婉指“劳苦大众”,用“巾帼不让须眉”婉指“女性并不比男性差”,用“fatigue”婉指“melancholy(抑郁症)”,用“somethingwrongwiththebrain”婉指“insane(疯癫)”,等等。

5、生产者转喻产品利用某种产品的生产者或提供者来指代产品本身也可以以达到婉转表达的效果。

例如,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新闻标题“丈母娘选女婿的10个条件,真不知道她想让女儿嫁给男人还是银行”中,用“银行”婉指“金钱”,表达了人们对这类爱财的丈母娘的婉转批评,而在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后网络上流行的用来骂人脑残的话“你是喝三鹿长大的、你是吃双汇长大的”中,分别用“三鹿”和“双汇”婉指“三鹿集团生产的毒奶粉和双汇集团生产的毒火腿肠”;同样,英语中也经常用“S&Wbrace lets(史华牌手镯)”来婉指“handcuffs(手铐)”,(其中S&W指手铐生产厂家SmithandWesson)[7].6、使用者转喻被用物利用某物的使用者来代替被使用物以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

例如,用“Ladies”婉指“ladies'room”,用“Gentles”婉指“gentlemen'sroom”,以及在下面三句话中:Thetaxis(=drivers)inAmericaareonahungerstrike.(美国的出租车司机在绝食抗议。

)Hewasthebestpen(=writer)ofthe20thcentury.(他是二十世纪最好的作家。

)Theknife(=killer)hehiredclaimedsixtythousanddollars.(他雇用的杀手要六万美元。

)分别用“出租车、钢笔和匕首”婉指“出租车司机、作家和杀手”,就是通过转喻的相关性或临近性使出租车与司机、钢笔与作家、匕首与杀手产生了必然的联系[8],从而达到了很好的修辞和效果。

7、地点转喻机构利用一个机构座落的地方来代指机构本身以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

例如,用“菜市口”婉指“刑场”,用“渣滓洞”婉指“集中营”,用“青楼”婉指“妓院”,用“八宝山”婉指“八宝山火葬场”,用“天上人间”婉指“各种色情娱乐场所”,用“besentuptheriver”婉指“被送进监狱”,(“theriver”指的是美国的Hud-sonRiver,闻名全美的纽约州辛辛监狱就位于其上游地区),用“aDerwenter(德文特人)”婉指“刑满释放人员”,(Derwenter是澳大利亚东南方塔斯曼尼亚岛上的一条河名,曾建有罪犯流放地[7]),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