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中药黄芪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分析

中药黄芪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分析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慢性肾脏病变,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等。
传统中药黄芪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黄芪补肾活血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当归、桃仁、丹参等。
它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强化肾脏功能等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流量,从而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糖控制药物、降压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等方式来治疗糖尿病肾病。
黄芪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
一方面,黄芪补肾活血汤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加肾脏氧供,减少肾脏缺氧,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黄芪补肾活血汤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形成,减轻肾小球内微循环障碍,减少蛋白尿等症状,改善肾脏病变。
黄芪补肾活血汤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类感染,因此黄芪补肾活血汤的免疫调节作用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黄芪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黄芪补肾活血汤属于传统中药方剂,其疗效需要长期用药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疾病的全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递增,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治疗模式。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津液不和,脏腑虚损,痰湿内蕴等病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补益气血等方剂。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强调的是全身调理,改善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
二、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在西医学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通过降糖、降压、减蛋白尿、保肾等方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糖药物、降压药物、蛋白酶抑制剂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1. 显著改善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腿软等情况。
中医药可以通络利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液供应,缓解肾脏病变引起的症状。
西医药可以通过降糖、降压、减蛋白尿等方法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延缓病情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
中医药以调理全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为主要作用,能够减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西医药则可以通过降糖、降压、保肾等方法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保护肾功能,减少肾脏损伤,延长肾脏的寿命。
3. 促进肾功能的修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还可以促进肾功能的修复。
中医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
西医药可以通过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来促进肾小球滤过率的恢复,修复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冯广强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冯广强发布时间:2023-06-08T07:03:53.65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冯广强[导读]巴中嘉禾妇儿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提到肾病,相信大家都会心生畏惧,这是由于多数肾病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要及早对肾病进行治疗以达到减慢病情进展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尚未发现可以根治的办法,在漫长的糖尿病病进展过程中可并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即是各种并发症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以往对于此病临床上通常会采取西医药治疗的方法,但是长期使用西药控制病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西结合治疗各种疾病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以及患者的认知。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起到了取长补短、相辅相承的作用。
本文则浅谈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
一、我们来看一则案例,某女士,今年 64 岁,患 2 型糖尿病已有15 年之勺,在 5 年前检查时发现蛋白尿,并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经过西药(所用的药物为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还进一步发展成肾衰,大夫建议让她接受透析治疗。
但来这位女士经人介绍来到了当地的一家中医院接受了中医治疗,她入院时间的血肌酐水平已经高达 691umol/L,在中医院,大夫为她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14 天以后血肌酐水平下降到了529umol/L,而且体重也呈下降趋势,不仅身体轻盈了,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二、我们认知一下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当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血糖水平持续超标时则会出现慢性肾脏病变,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称,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近 20-40%的患者会合并出现肾病,且此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即便接受尿常规检查也不一定能检测出异常指标,因此早期不易被查觉,待到病情发展至中末期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水肿以及蛋白尿等情况,根据病情的变化,临床上将此病又进行了划分,共计分为 5期,且普遍认为 1 期及 2 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病情的控制效果也会越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 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严重威胁 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2、中药复方
2、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DN的常用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能 够有效地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尿蛋白等指标,延缓病情进展。例 如,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改善DN患 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肾功能。
3、针灸疗法
3、针灸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此外,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也得到了临床验证。例如,采用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和血 肌酐水平,改善肾功能;采用中药联合透析治疗能够缓解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 改善生活质量等。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通过发挥中医和 西医的优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目前对于中西医结 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未来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方案和作 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也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和 应用,提高广大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一、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1、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DN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 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常见的证型包括肝肾阴虚、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等,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肝肾阴虚型可采用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可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阴阳两虚型可采 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肾病20例临床观察

病I I 期有 4 例, I v期有 9 例, v期 5 例, 合并 高血 压的患者有 l 3
例, 患有高血脂症 的患者有 1 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以及一
般资料情况之间 的差异没有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1 . 2方 法
表 1 观察组 和对照组 患者 的治疗 效果比较
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 的基础上 配合 自 拟降糖保 肾方进 行治疗
观察对 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 的生化指标对 比。现将结果示下 。
1对 象 与 方 法 1 . 1研 究对 象
l g / 2 4 h , 血肌 酐< 1 8 0 1 x mo l / L . 水肿 消退 , 患者 的症状基 本 上得 到 了
缓解 ; 有效指 的是 患者的尿蛋 白< 2 . 5 g / 2 4 h , 血肌酐< 2 6 0 1 , z mo l / L , 水
肿明显消退, 患者 的症状得 到缓解 ; 无效指 的是患者 2 4 h尿 蛋 白,
血肌酐 以及症 状都没有 得到改善或者恶化 。
1 . 4 统计 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0 .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患者 年龄在 4 1 ~ 7 8 岁之 间 , 平均年 龄为( 6 4 . 2  ̄ 2 . 2 ) 岁 。肾病 I I 期 数据 以百分率表示 ,
有5 例, I V期 有 1 0 例, V期 4 例, 合并高血压 的患者有 1 4 例, 患 2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 .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 总有效 有高血脂 症的患者有 1 4例 。在对 照组 的 2 0例患者 中 , 男1 3 例,
【 关键词】中西 医结合治疗 ; 2型糖尿病 ; 合 并肾病 ; 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所导致的一种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微弱下降。
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观察来探讨治疗的疗效。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病程均小于1年。
对他们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治疗采用的是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采用的是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利水消肿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黄芪汤等,以清热利湿、滋养阴精为主要治疗方向。
同时,对患者进行了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定期的复查,并记录患者的相关指标。
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50例患者中治愈21例,痊愈15例,好转8例,无效6例。
治愈率42%,总有效率88%。
在治愈或痊愈的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均消失,GFR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降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无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和GFR均无明显改变。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治疗应该尽早开始,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利水消肿的方式,改善肾脏微血管的病变,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康复。
西药则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的方式,防止糖尿病继续加重。
饮食和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更好。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引用格式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引用格式》一、引言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西医结合诊疗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综合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综合评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意见。
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评估1. 西医诊疗指南的综合评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西医诊疗指南主要包括疾病的分期、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指导等内容。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最新指南,疾病分期的诊断标准更为严格,药物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更加注重长期管理。
这些指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亦存在一定局限性。
2. 中医诊疗指南的综合评估中医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诊疗主要包括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糖尿病诊疗规范》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临床指南》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诊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了以药食同源、阴阳调补为主要特点。
这些指南在维护患者肾功能、调节血糖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应用亦需谨慎对待。
三、综合评估与个人观点综合评估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中,中西医结合诊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中药调理与西医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
个人观点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达到疗效最大化,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四、结语《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引用格式》对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最终的落实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我们应不断总结和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经验,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更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五、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避免疲劳和精神压力。
04
中医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患者病情进行 中医药治疗和调理,如中药汤剂、 针灸、推拿等。可发挥中医药多层 次、多环节、安全有效的优势,进 一步提高糖尿病肾脏病的防治效果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免疫调节主要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和免疫调节剂 (如细胞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实现。同时,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邪之 所凑”,也注重扶正固本,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减轻疾病进展。
细胞保护与修复
总结词
保护肾功能,减缓病程进展,修复受损肾细胞。
详细描述
细胞保护与修复主要通过药物干预及细胞治疗实现。药物干预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以保护肾脏血管和减轻肾脏损伤。细胞治疗则涉及使用干 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进行肾脏修复与再生。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的中药治疗,多采用经验方或复方制剂,如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同时,中药治疗也重视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加减。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免疫损伤,促进免疫修复。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
询问患者的糖尿病、肾脏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关注患者的综合情况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生活方式等信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优化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采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 以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值,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3T14:36:00.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作者:朱凤辉
[导读]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IDDM)及2型(NIDDM)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城中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临床治疗,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病程,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IDDM)及2型(NIDDM)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病情很难逆转,持续进行性地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1]。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
治疗是困难的,因此重在预防。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2岁,平均42±3.5岁。
病程4~22年,平均10±
2.5年,无其它器质性和功能性肾脏疾病。
临床表现:面色无华下肢浮肿22例,咽燥口干,消五易饥21例,神疲乏力19例,腰酸16例,畏寒肢冷9例。
空腹血糖
3.5~18.5mmol/L,血肌酐<400μmol/L17例,400~600μmol/L11例,>600μmol/L 2例。
中医辩证:肝肾不足5例,气阴两虚9例,脾肾气虚9例,肾虚血瘀7例。
1.2 方法
常规糖尿病运动治疗,降糖治疗选用肾毒小的有效的降糖药糖适平(格列喹酮)30mg,日3次,口服;或行胰岛素治疗。
控制高血压,心痛定(硝苯地平)10mg,日3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12.5~25mg,日2~3次,贝那普利5~10mg,日1~2次。
肾病综合征时利尿剂并及时防治并发感染,禁用糖皮质激素。
配合中医内服药物
①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方:参芪地黄汤加减(生芪30g、太子参30g、山药30g、山茱萸12g、生地24g、枸杞子15g、鸡血藤15g、炒麦芽30g、炒白术12g、黄情30g)。
②肝肾不足:滋补肝肾,益气养阴。
主方:杞菊地黄汤加味(枸杞子30g、菊花12g、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15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太子参30g、黄精30g)。
③脾肾气虚:健脾补肾,温阳利水。
主方: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附子6g、山药15g、山茱萸12g、肉桂6g、车前子30g、牛膝15g、干姜6g、木瓜10g、白术15g、茯苓24g、泽泻24g、丹皮12g、木香10g)[2]。
④肾虚血瘀:补肾活血,化瘀行化。
主方:参芪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太子参30g、黄芪20g、生地20g、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2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车前草30g、益母草30g、当归20g、川芎12g、桃仁15g、红花10g、鬼箭羽30g),配服大黄鹿虫丸1付,日二次以祛瘀生新,扶正补虚。
1.3 疗效标准显效:水肿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持续阴性成24h尿蛋白<0.5g,肾功能正常。
尿蛋白持续减少50%,肾功能变化不大。
有效:水肿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无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均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临床治疗,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其中血肌酐治疗前平均400±36.5μmol/L,治疗后250.8±39.8μmol/L。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多系统,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糖起关键作用。
持续的高血糖可引起以下变化:糖尿病早期肾小球内出现“三高”现象(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肾小球内“三高”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血糖持续升高,超过了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能力时,多元醇通道激活,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AR)的作用下转变为山梨醇,然后在山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果糖。
山梨醇不易出细胞膜,而果糖不易在细胞内代谢,过多的山梨醇和果糖在细胞内积聚引起细胞内高渗,以致细胞肿胀破坏[3]。
蛋白非酶性糖化,细胞内高糖,导致蛋白发生糖化,形成糖化蛋白产物,使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通过与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激活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引起组织损伤。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当,情志失调。
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肺、胃、肝、脾等脏腑,以先天不足、肾虚为本,痰浊、瘀血、水湿为标,而呈虚实夹杂的特点。
隐匿起病,病情变化快慢不一;典型病例有“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及皮肤瘙痒,并逐渐出现下肢水肿、乏力、腰酸,最后表现为慢性肾衰症状。
往往在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约20%~50%的DN患者出现高血压;DN晚期可出现肾性贫血[4]。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主为,西医治疗病理缓解后,采用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在于整体调节,平衡阴阳,攻补兼施。
气阴两虚治宜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控制热量及饮水量,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
中药汤剂官温服。
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饮食宜温热,给以低盐、高热量、低脂肪食物,忌食生冷瓜果。
中药汤剂宜浓煎热服。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特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春霞,颜学忠. 52例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599-2600.
[2]孙晓红,刘艳梅,尹英实,等.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6):188-189.
[3]吴越,高建东.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91-92.
[4]张丽芬,赵进喜,吕仁和.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J]. 世界中医药,2008,3(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