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5.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16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
说学情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第二块内容。
学生在研究15课中国的国防建设后,自然清楚本课所学是外交内容。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以及美国霸权主义认识有限,所以教学过程教与学中存在一定困难。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通过研究万隆会议上XXX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4)了解XXX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说史,使学心理解我国为何实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为何提出”求同存异“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阐发历史题目的能力。
(2)通过引用史料,使学生学会或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去理解“宁静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目标提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XXX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从而滋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通过研究,认识我国提出的宁静共处五项原则发生的广泛的经济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
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分歧和XXX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阐发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易混点拨】 ☉易混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两国谈判时周恩 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 上提出的。 ☉易错点:“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亚非各国面 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 关心的问题。
“异”指亚非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 政治制 度、意识形态不同。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独__立__自__主__的__和__平__外交政策。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同_苏__联__等十 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_外__交__孤__立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 禁运。
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 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 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项内容 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 提示: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核心,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是政治保证,平等互利是实施的条件,和 平共处是目标。 意义: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 合理的新型国际主席习近平曾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 了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万隆会议, 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 程……” (5)从材料五看,万隆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万隆精神? 提示:团结、友谊、合作。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 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 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 平的‘海盗’式国家。”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
1861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代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第一次出席联合国会议。
中国代表的发言,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叩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已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
”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取得了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吗?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史料再现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具体解读: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材料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蒋介石政权,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全力支持新中国,与此同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则希望与新中国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3)外交成就【图片链接】具体解读:图一反映了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图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共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目标
处理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 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 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影响世界
丹麦
缅甸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瑞士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苏 社会主义阵营
美 资本主义阵营
等一些
对新中国采取
,实行
政
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
。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1)背景 ①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②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2)首次提出: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
同 异 求 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存
——美国记者
何为“同”
何为“异”
① 共同的经历: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② 共同任务: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③ 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
“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 维护世界和 平,增 进各国人民之间友
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2)过程:充满危机
会中—矛盾与分歧: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伊朗代表团团长贾马利
巴基斯坦
菲律宾
土耳其
伊朗
泰国
“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课件新人教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根据材料二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有什么关系。
【答案】 (2)万隆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了和平相处、 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与中国外交
材料一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国 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 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长大成人”的原因有 哪些?
【答案】 (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和政府的支持等。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延伸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增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 对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 利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对帝国主义策划的 “强权外交”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家间和平解决争端的准则,是维护世界和平 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二 1955年,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印 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揭开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争取国家独立 和主权、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新篇章。会议在中国、印度、缅甸共同 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 的十项原则。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_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 同学们,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的事实告诉我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那么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看投影:学习目标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三、自学指导师:目标怎么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根据学习目标解决问题):自学指导同学们,请认真默读课文P76—79,画出要点。
内容:1、在书上画出学习目标中对应的知识点。
2、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间:7分钟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讨论,更正)1、检测:2. 【合作探究】1、建国初,我国的外交形势怎样?(美国、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等)2.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3、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区别)?你有何感想(启示)?六、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中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C、“一边倒”原则D、不结盟原则【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求同存异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合作共同发展原则D、独立自主原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万隆会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是在下列哪次会议后( )A、1922年华盛领会议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
”这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
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重返联合国)。
”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联合国在哪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做出的决定( )A、第13届B、第16届C、第25届D、第26届【答案】:【解析】:下边是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珍贵照片《乔的笑》。
当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北京申奥圆满成功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中国加入WTO【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1955年,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③万隆会议
④日内瓦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
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
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 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项原则。
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 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 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p82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 表团抵达万隆参加亚非会议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 作。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 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印度经香港飞 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 国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 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 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 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飞机 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除3 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 组人员罹难。由于周恩来临时改变 路线,所以此次刺杀行动失败。
A
•3.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A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大国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
1861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
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代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第一次出席联合国会议。
中国代表的发言,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叩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已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
”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取得了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吗?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史料再现
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
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具体解读: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材料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蒋介石政权,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全力支持新中国,与此同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则希望与新中国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3)外交成就
【图片链接】
具体解读:图一反映了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图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共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外交具有三个特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图片链接】
具体解读: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
(3)完善: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两国政府达成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
(4)意义:在三国的提倡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
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2)战后美苏间的冷战,及其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使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
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这大大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亚非会议召开的主客观条件成熟了。
(4)195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首先提议,并获得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大力支持,决定在印尼召开一次亚非国家间的国际会议来讨论世界局势,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以制订一个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纲领。
这一倡议受到亚非各国的热烈欢迎。
(5)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竭力阻止会议的召开,并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捏造说新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极力挑拨新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亚非国家对新中国的恐惧和疑虑。
美国的意图是
,即使不能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也要给会议制造种种难题使其“分裂而瓦解”。
2.召开
【图片链接】
图片解读:1955年,万隆会议如期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性质: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原因
由于与会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某些国家之间的隔阂,彼此间存在分歧是难免的。
美国利用这些分歧,在会前、会外多方活动,使会议很难不受干扰。
有少数代表的发言就重复了尽人皆知的西方的反共观点,并把矛头指向中国。
有的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式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有的指责中国进行“颠覆”活动,要中国代表团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
这些发言一度把会议气氛搞得相当紧张,引起普遍忧虑和不安。
(2)提出
【材料链接】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材料二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
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3)问题探究:
思考分析“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的含义。
答案提示: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的问题相同: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4)结果: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
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5.阅读与思考
(1)【材料链接】
材料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展示的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气度,非凡的领袖魅力
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与会的各国代表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黎巴嫩代
表团团长当面称赞周总理“在会上的每次辩论中都获得胜利”“取得比任何其他与会者都
要大的成功”。
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2)【问题探究】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提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风度,增进了亚非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新
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不少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课堂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外交形势严峻,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敌对、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政策,我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努力下,新中国外交成就不断显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改善了新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板书设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