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较难试题(课堂练习2)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难题训练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难题训练

1.铁路铁轨每根长12.5m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王小红同学从听到第一次火车铁轨与钢轨接接头出的撞击声起,在40s内听到了撞击声129次,试求:(1)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2)若火车向悬崖靠拢,在离悬崖相距1360m开始鸣笛,问多久以后列车员会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按340m/s计算)。

2.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s内通过的路程。

从v﹣t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

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从出发到20s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m,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m。

3.某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五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1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物体的长度应为。

运动会上裁判员科学的测量能体现体育运动公正的精神。

在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5.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

6.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文峰城市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则:(1)小刚从家到文峰城市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km/h?(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7.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2秒后两车相距0.6米。

求:(1)甲车的速度。

(2)乙车的速度。

8.2018年元旦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经过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8的含义;40的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课堂练习
出题原则
1. 权衡考察知识点的基本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不同知识点进行出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2. 配合教材内容设计试题,确保试题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既要有基础性的题目,也要有拓展性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出题策略
以下是一些出题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练:
1. 基础题目:通过设计一些基础题目,检验学生对于概念和定义的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出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的定义进行分类或辨别。

2. 运用性题目:设计一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推理题目:通过设计一些需要推理和思考的题目,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给
出的条件进行推理,确定某个图形的性质。

4. 拓展题目:设计一些较为复杂和有挑战性的题目,帮助学生
拓展思维,解决更高难度的问题。

例如,在运算的性质和应用方面,可以设计一些多步骤、多角度考察的拓展题目。

通过合理的出题原则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在批改练
题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7探索勾股定理(二)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7探索勾股定理(二)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7 探索勾股定理(二)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7 探索勾股定理(二)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7 探索勾股定理(二)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2.7 探索勾股定理(二)A组1.将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B)A.错误!,错误!,错误! B.1,错误!,错误!C.6,7,8 D.2,3,4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c)(a-c)=b2,则该三角形是(B)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20,25,那么它的最长边上的高是(B)A.12.5 B.12C.错误! D.9(第4题)4.如图,在△ABC中,AC=5,BC=12,AB=13,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__6.5__.5.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画线段AD∥BC,且使AD=BC,连结CD.(2)线段CD的长为__5__,AD的长为__5__.(3)△ACD为__直角__三角形.,(第5题)),(第5题解))【解】(1)如解图.6.如图,在△ABC中,AB=AC=41,D是AC上的点,DC=1,BD=9,求△ABC的面积.(第6题)【解】∵AC=41,CD=1,∴AD=AC-CD=40.又∵BD=9,∴BD2+AD2=92+402=1681.又∵AB2=412=1681,∴AB2=BD2+AD2,∴△ADB是直角三角形,且∠ADB=90°,∴S△ABC=错误!AC·BD=错误!×41×9=184.5.B组7.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c2-a2-b2|+(a-b)2=0,则△ABC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c2-a2-b2|+(a-b)2=0,∴|c2-a2-b2|=0,(a-b)2=0,∴c2=a2+b2,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第8题)8.如图,P为正三角形ABC内一点,PA=1,PB=2,PC=错误!,则正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错误!__.【解】∵△ABC为正三角形,∴AB=AC,∠BAC=60°.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到△ACD的位置,连结PD.∵△ACD≌△ABP,∴DA=PA,DC=PB,∠ADC=∠APB.∵△ABP逆时针旋转60°,∴∠PAD=60°,∴△PAD为正三角形,∴PD=PA=1.∵DC=PB=2,PC=错误!,∴PD2+PC2=CD2,∴△PCD为直角三角形,∠DPC=90°.∵CD=2,PD=1,∴∠PCD=30°,∴∠PDC=60°,∴∠ADC=120°,∴∠APB=120°.∴∠BPC=360°-∠APB-∠APD-∠CPD=90°.∴BC2=PB2+PC2.∵PB=2,PC=错误!,∴BC=错误!.∵△ABC为正三角形,∴S△ABC=错误!BC2=错误!.9.已知a,b,c满足错误!+错误!+(c-错误!)2=0.(1)求a,b,c的值.(2)判断以a,b,c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a,b,c满足错误!+错误!+(c-错误!)2=0.∴错误!=0,错误!=0,(c-错误!)2=0,解得a=错误!,b=5,c=错误!.(2)∵a=7,b=5,c=错误!,∴a+b=错误!+5>2+5=7=错误!〉错误!,∴以a,b,c为边能构成三角形.∵a2+b2=(7)2+52=32=c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S=错误!×错误!×5=错误!.(第10题)10.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P是△ABC内一点,PA=1,PB=3,PC =错误!.求∠CPA的度数.【解】将△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QC的位置,连结PQ,则易得△A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QC≌△APB,∴QA=PA=1,QC=PB=3.∵△A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Q2=PA2+AQ2=2,∠APQ=45°.在△CPQ中,PC2+PQ2=7+2=9=QC2,∴∠QPC=90°,∴∠CPA=∠QPC+∠APQ=135°.数学乐园1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G分别在边AB,对角线BD上,EG∥AD,F为GD的中点,连结FC.求证:EF⊥FC.导学号:91354014,(第11题)) ,(第11题解))【解】如解图,过点F作FH⊥AB于点H,FK⊥AD于点K,延长HF交CD于点I.由题意易得四边形FIDK是正方形,四边形AKFH是长方形,∴AK=HF,KD=DI=FI=KF=AH.∵AD=CD,∴IC=AK=HF.∵AD∥FH∥EG,F是DG的中点,∴易证得HA=HE,∴HE=FI.在Rt△HEF和Rt△FIC中,由勾股定理,得EF2=HE2+HF2,FC2=FI2+IC2,∴EF2+FC2=HE2+HF2+FI2+IC2=2HE2+2HF2.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EC2=BE2+BC2.∵BE2=(AB-AE)2=(AD-2HE)2=(HF+FI-2HE)2=(HF+HE-2HE)2=(HF-HE)2=HF2-2HF·HE+HE2,BC2=(HF+FI)2=(HF+HE)2=HF2+2HF·HE+HE2,∴EC2=BE2+BC2=HF2-2HF·HE+HE2+HF2+2HF·HE+HE2=2HE2+2HF2,即EF2+FC2=EC2,∴△EFC是直角三角形,且∠EFC=90°,∴EF⊥FC.。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1-3节练习包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1-3节练习包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1-3节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 马德堡半球实验B.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C. 用吸管吸饮料盒中的牛奶 D. 吸盘可以压在光滑的墙上2.哈勃望远镜的外面“穿”有一件银白色“外衣”,其原因是它所处的高度 ( )A. 空气密度大,温度高,太阳辐射弱B. 空气密度大,温度低,太阳辐射强C. 空气密度小,温度高,太阳辐射强D. 空气密度小,温度低,太阳辐射强3.下列关于绍兴市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绍兴市四季分明,7、8月份多台风,描述的是天气B. 今天最高气温:16℃,最低气温:10℃,描述的是气候C. 夏季高温闷热多雷阵雨,描述的是天气D. 夏冬两季季风现象明显,描述的是气候4.民间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疼痛。

拔罐子时,用火将罐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病人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之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了红印。

则上述事实( )A. 只说明了大气有压强B. 只说明了人体内部有压强C. 既说明了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了人体内部有压强D. 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5.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全部流掉的原因是()A. 受水浮力的作用B.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C. 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D. 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6.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解释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A. 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B. 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C. 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D. 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7.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口”字形管子,管内装有染成红色的水,如果要使管中的水发生对流且沿顺时针方向流动,最好将加热点放在(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8.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 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B. 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D. 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9.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水,当活塞上升到S管口后继续上升,则发现的现象有( )A. 水从S管口流出B. 管内水随活塞继续上升C. 管内水面开始下落D. 水不能从S管口流出,水保持在管口附近不动,既不上升也不下降1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A. 玻璃管的粗细,越粗,测得的结果越小B. 玻璃管的长短,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大C. 稍倾斜,倾斜时不准确,只有竖直时才准确D. 在山上和山下做,在山上测得的值小,在山下测得的值大12.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很多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地铁交通。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学习好帮手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项选择1.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2. 如果直线 a是平面α的斜线,那么在平面α内()A 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 不存在与a垂直的直线C 与a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D 与a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3. 平面α内有一四边形ABCD,P为α外一点,P点到四边形ABCD 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四边形 ( )A 必有外接圆B 必有内切圆C 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D 必是正方形4。

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 =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B⊥AD B.平面PAB⊥平面PBCC.直线BC∥平面PAE D.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5。

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异面或相交6. 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学习好帮手A.不存在B.只有1个 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7。

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重难点习题

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重难点习题

^数学辅导教案时间:年级:八年级课时数:2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授课内容逆定理的运用、勾股定理教学目标学会利用本章所学知识证明三角形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查类型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解题思路:①勾股定理:a、b为直角边,c为斜边,则a²+b²=c²;②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有高,则可以利用等面积法,即等面积计算,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求解。

③普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时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1.如图,在锐角△ABC中,高AD=12,边AC=13,BC=14,-求AB的长.2.如图,在Rt△ABC中,∠B=90°,沿AD折叠,使点B落在斜边AC上,若AB=3,BC=4,则求BD。

^3.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4.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且AB=8 cm,BC=10 cm,求EC的长.5.一架云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也滑动了4米吗考查类型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应用.解题思路:①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7.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于D,E、F、G分别是AC、AB、BC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OEFG是等腰梯形。

8.如图所示,BD、CE是三角形ABC的两条高,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求证:MN⊥DE"9.过矩形ABCD对对角线AC的中点O作EF⊥AC分别交AB、DC于E、F,点G为AE的中点,若∠AOG=30度.求证:3OG=DC!10.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DCB=90o,点M、N分别是BD、AC的中点。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2)(K12教育文档)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2)(K12教育文档)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平行 C.异面 D.平行或异面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A.3 B.4 C.5 D.63.已知平面α和直线l,则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6.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④若a⊥b,b⊥c,则a∥c.A.4 B.3 C.2 D.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B.若a∥α,b∥β,α∥β,则a∥bC.若a⊂α,b⊂β,a∥b,则α∥βD.若a⊥α,b⊥β,α⊥β,则a⊥b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n∥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m B.AC⊥m C.AB∥β D.AC⊥β10.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直线AE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错误! B .错误!C。

必修二第二章复习课试题

必修二第二章复习课试题

总结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01
掌握各种几何量的计算方法,如 长度、角度、面积等
02
灵活运用各种数学公式和定理, 如勾股定理、射影定理等
对学生的建议和要求
建议 认真复习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对学生的建议和要求
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培养空间 想象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便于 记忆和理解
例题一:力的合成与分解
总结词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计 算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例题一,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力的 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平 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学会计 算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总结词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例题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加速度、 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必修二第二章复习课试

CONTENCT

• 试题概述 • 知识点梳理 • 典型例题解析 • 易错题解析 • 试题总结与建议
01
试题概述
试题类型
01
02
03
04
选择题
考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有准确的理 解。
填空题
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细 节把握能力。
计算题
考察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应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例题三: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详细描述
通过例题三,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 和计算方法,学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反冲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43-9P后,均衡价格将 <>A. 大于4或等于4B. 小于4C. 等于4D. 小于或等于4答案:A2.若需求曲线为向右下倾斜一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总收益()。

A.不断增加;B.在开始时趋于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C.在开始时趋于减少,到达最小时则趋于增加;D.不断减少。

答案:B3.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决定按销售量向卖者征税,假如政府希望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买者身上,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那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零小于无穷;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C.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零,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

答案:C4.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

现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上买者的购买量是()。

A.1000单位;B.多于或等于1000单位但小于或等于1400单位;C.1400单位;D.以上均不对。

答案:B5.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已知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具有正常的正斜率和负斜率)()。

A.价格上升5美分;B.价格的上升小于5美分;C.价格的上升大于5美分;D.不可确定。

答案:B6. 假定需求曲线平移的幅度给定,那么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则()A.均衡价格的变化越小B.均衡产量的变化越小C.均衡价格的变化越大D.需求曲线平移的幅度越小答案:A7.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答案:B8.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答案:B9.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答案:B10.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

A.厂商的预期 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 D.以上三者皆是答案:D11.政府规定最低价格,会使()。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 B.供给不足现象消失C.供过于求的现象加剧 D.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剧答案:C12.农产品价格过低,重要原因是()。

A.政府调价的措施不力 B.供给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C.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 D.农业人口过多答案:B13. 1997年小李将他的全部收入用在两种商品X和Y上,与1997年相比,1998年商品X 和Y的价格都上升了8%,1998年小李消费的X和1997年一样多,但消费的Y却比1997年少,因此我们可以断定()A.Y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B.Y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C.Y的需求收入弹性等于零D.相对价格没有改变,因此小李行为非理性答案:A14.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的生产给予补贴,那么()A.产品的供给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B.产品的供给曲线将向上移动,产品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C.产品的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D.产品的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答案:A15.下列哪一项能够引起X商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A.居民的收入增加了B.政府对每一个X商品征收1元钱的税C.生产X商品的要素价格下降了D.居民对X商品的偏好减少了答案:B16.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D(P)=100-P,市场供给函数为S(P)=P。

如果政府向企业征收从量税,税率为t=10,那么政府的税收收入为( )A.450B.500C.2250D.50答案:A17.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项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B.电影票提价10%;C.电影票降价15%;D.电影票提价15%。

答案:B18. 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数量为()。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

答案:B19.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答案:C20.如果某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

A.富有弹性;B.缺乏弹性;C.完全弹性;D.完全无弹性。

二、多项选择题1.1966年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

1966年,教皇允许教徒们在星期五吃肉,则()A.一周内的平均鱼价将上涨B.鱼的消费量将增加C.鱼的消费量将减少D.肉的价格将上涨答案:CD2.对西红柿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A.消费者认为西红柿价格太高了B.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C.消费者预期西红柿将降价D.种植西红柿的技术有了改进答案:BC3.若政府对啤酒征税后,企业的成本增加,啤酒价格上涨,消费者将会为之多支付钱,一般来说,消费者的税收负担()A.与需求弹性成正比B.与需求弹性成反比C.与供给弹性成正比D.与供给弹性成反比答案:BC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A.商品的可替代性;B.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答案:ABCD5. 下列()项将导致商品需求的变化而不是需求量的变化。

A.消费者的收入变化;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变化;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升;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AC6.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除价格外,主要因素还有()。

A.消费者偏好;B.商品的预期成本;C.相关商品价格;D.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7.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均保持为常数。

A.土地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价格;D.棉花的种植面积。

答案:ABD8.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A.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情况;B.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C.时间因素;D.产品的生产周期。

答案:CD9.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除价格外,主要因素还有()。

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B.相关商品价格;C.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D.生产的技术水平。

答案:BCD10.某些类型的商品,供给者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对它们的供给存在供给定理例外情况,这些商品有()。

A.证券;B.古董;C.文物;D.字画。

答案:ABCD三、计算题1.某种商品Qd=260-60P, Qs=100+40P。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向厂商征收0.5元。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税收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承担多少?厂商的总收益变为多少?计算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2)如果是向消费者征税,上述情况又是如何答案:164,1.6;152,1.8;0.2, 0.3;197.6152,1.3;0.2 0.3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28-6P,Q S=4+12P。

试求:(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3)若对厂商每单位产品征税1元,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各自承担税收为多少?社会福利变化多少?(4)若对消费者每单位产品征税1元,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各自承担税收为多少?社会福利变化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无过程者不得分)答案:(1)28-6P=4+12PP=4/3 ,Q=20。

(2)ED=0.4.。

ES=0.8.。

(3)QS=4+12(P-1)=12P-828-6P=12P-8P=2Q=16消费者承担税收:2-4/3=2/3厂商承担税收:1-2/3=1/3福利损失1/2*1*(20-16)=2.。

(4)QD=28-6(P+1)=22-6P22-6P=4+12PP=1Q=16厂商承担税收4/3-1=1/3消费者承担税收:1-1/3=2/3福利损失1/2*1*(20-16)=2.。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42-9P,Q S=6+18P。

试求:(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3)若对厂商每单位产品征税1元,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各自承担税收为多少?社会福利变化多少?(4)若对消费者每单位产品征税1元,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各自承担税收为多少?社会福利变化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无过程者不得分)答案:(1)Q=42-9P,Q=6+18P,可得,P=4/3,Q=30。

(2)Ed=-[(-9)×4/3]/30=0.4Es=(18*4/3)/30=0.8。

(3)Q=42-9P,Q=6+18(p-1)P=2,Q=24消费者承担:2-4/3=2/3,生产者:1/3福利减少:1/2×(2-1)×(30-24)=3。

(4)Q=42-9(P+1)Q=6+18PP=1,Q=24消费者负担:2/3生产者:1/3,福利减少:1/2×1×(30-24)=3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56-12P,Q S=8+24P。

试求:(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3)若对厂商每单位产品征税1元,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各自承担税收为多少?社会福利变化多少?(4)若对消费者每单位产品征税1元,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各自承担税收为多少?社会福利变化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无过程者不得分)答案:(1)Qd=Qs56-12p=8+24p→P0=4/3Q0=40 。

(2)Ed=0.4 。

Es=0.8。

(3)QS=8+24(P-1)=56-12pP=2Q=32消费者承担税收:2-4/3=2/3厂商承担税收:1-2/3=1/3福利损失1/2*1*(40-32)=4 。

(4)Qd=56-12(P+1)=8+24pP=1Q=32厂商承担税收4/3-1=1/3消费者承担税收:1-1/3=2/3福利损失1/2*1*(40-32)=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