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用水检验取样标准程序

合集下载

工艺纯化水验证确认方案

工艺纯化水验证确认方案

工艺纯化水验证确认方案1. 概述1.1我公司的制水系统由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反渗透装置、精密过滤器、紫外线灭菌器、微孔过滤器、纯化水箱及不锈钢输水管道等组成,生产能力为1T/h。

1.2 工艺流程图城市自来水→增压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精密过滤器→一级反渗透泵→一级反渗透膜→→纯化水箱→紫外线灭菌器→纯化水泵→终端微孔过滤器→纯化水使用点EDI超滤→注射用水使用点1.3用途纯化水主要用于器具、工作服、纯化水箱、洁净室、工作台面的清洗及挤出过程的冷却水和配制消毒液,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末道精洗、试剂配制等。

2. 确认目的为确认我公司工艺用水系统能正常运行, 其生产工艺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稳定,不发生漂移,保证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稳定的工艺用水,特制订本确认方案,对工艺用水系统进行确认。

确认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3. 确认范围本确认方案适用于我公司工艺用水系统的确认。

3.1检查确认本系统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2根据生产要求,确认水处理设备和管道系统安装是否合理,检查仪表校验的情况及操作、维修规程的编写情况。

3.3在所有的水处理设备均开动的情况下,检测系统操作参数,检查确认系统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并预先测试水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3.4系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后,进行周期取样测试水质是否符合中国药典年版规定标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4. 确认计划与人员职责公司成立专门确认工作小组,负责该确认项目确认方案的起草、实施、组织与协调,负责确认结果记录与评定,负责完成确认报告。

4.1 确认计划:工艺用水系统计划确认结束。

4.2 确认工作小组人员职责。

原辅料、中间产品、工艺用水、成品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

原辅料、中间产品、工艺用水、成品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工艺用水、成品的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工艺用水、成品的取样。

3 责任:质保部取样人员、仓库保管员、请验车间人员。

4 内容:4.1 取样前准备工作4.1.1 收到仓库保管员或车间请验单(一式两份)后,对请验单内容进行核对并计算取样数量,请验单核对无误后,根据请验单填写取样证,准备取样工具,进行取样。

4.1.2 对特殊原辅料(易制类毒化学品等)的请验,须对取样量有精确的计算。

4.1.3 取样器具:固体取样器具:一侧开槽、前端尖锐的不锈钢取样器,某些情况下也可使用瓷质或不锈钢药匙取样。

液体取样器具:低粘度液体物料使用移液管、小杯、烧杯、长勺、漏斗等取样,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玻璃器皿;高粘度液体物料可用惰性材料制成的取样器具。

玻璃蘸取取样时需配用吸管辅助器,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样口盛装容器:具盖玻璃瓶或无毒塑料瓶。

需取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时,以上相应器具均应灭菌。

4.1.4 样品包装容器、转移和贮存:4.1.4.1样品的容器应能够防止受到环境、微生物、热原等污染,容器应避免与样品发生反应、吸附或引起污染,并根据样品的贮存要求,能避光、隔绝空气与水份,防止样品出现较原包装更易降解、潮解、吸湿、挥发等情况。

样品容器一般应密封,最好有防止随意开启的装置。

通常使用可密封的具塞玻璃瓶或样品袋等容器;对于避光贮存的物料要使用避光的容器(如棕色玻璃瓶、套黑纸等);对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可使用灭菌的包装容器或一次性灭菌容器。

样品的容器需贴有标签,注明样品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信息。

4.1.4.2取样后应及时转移,其转移过程应能防止污染,不得影响样品质量。

4.1.4.3实验室要有样品贮存的区域和相应的设备。

样品的贮存条件要与相应的物料与产品的贮存条件一致。

4.1.5 取样器具和样品包装容器的清洁方法。

4.1.5.1在工具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并干燥;直接接触药品的取样工具使用后,及时清洁残留物,并存放在洁净条件下备用。

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程序

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旨在使工艺用水的取样过程规范化。

2 职责:QC取样人执行,QA监督。

3 范围:纯化水及其制备用水源饮用水的取样。

4 依据:企业标准:SMP—ZL—042—00。

5 内容:5.1 主题内容:本SOP规定了工艺用水取样的准备、取样点、取样量、取样方法等。

5.2 准备:5.2.1 取样用容器具:5.2.1.1 饮用水取样用容器具:塑料瓶600ml 1个,三角瓶500ml 1个,棉塞(配三角瓶)1个,酒精棉球适量。

5.2.1.2纯化水取样用容器具:酒精棉球适量,根据取样点数,每点塑料瓶600ml、三角瓶100ml、棉塞各1个,电导率仪1台。

5.2.2 取样用容器具清洗:执行SOP—ZL—019—00。

灭菌:微生物限度检查用水样取样容器灭菌,湿热124~1260C,30分钟。

5.3 取样点:5.3.1饮用水:纯化水水源(冷冻水泵房181)5.3.2 纯化水:送水口、回水口、贮罐、各使用点。

5.4 取样量:每个取样点:各项所检测项目需要样品量之和乘以3。

5.5 进入取样地点:各取样点,现场取样时应按该区域洁净级别所规定的人员、物料净化程序进入。

5.6 取样方法:5.6.1 取样前测试:5.6.1.1 饮用水:取样前打开水龙头,放水约2~5分钟,其间测量pH值3次以上,至所测值稳定,并符合规定,方可取样。

5.6.1.2 纯化水:取样前打开水龙头,放水约2~5分钟,其间测电导率3次以上,至所测值稳定,并符合规定,即可取样。

5.6.2 取样:用塑料瓶接取水样约600ml,加盖,关闭水龙头。

用酒精棉球擦拭出水口外周,再打开水龙头,放水数秒,迅速打开已灭菌的三角瓶棉塞,接取水样约100ml,迅速加塞及包口纸,用棉绳扎紧。

关闭水龙头。

取样完毕。

5.7 取样标志:在已取好水样的瓶上贴上标签,注明取样点和取样时间、取样人等,送化验室。

5.8 异常情况:取样过程中如发现预测指标不符合规定、管道漏水等异常情况,应在取样签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工程部和QA部。

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程序

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程序
7.1取样员必须按批准的规程进行取样。
7.2因去离子水不是连续运行的,所以需出水一个小时以后进行取样,以保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
8记录
8.1记录样品标记、取样日期、试验结果等,所有记录本应保存至记录完后3年。
8.2见附表RQ-049。
5.2用适宜毛刷刷洗数次,用饮用水冲洗至无泡沫。
5.3以纯化水荡洗三遍,晾干。
5.4干燥后,需灭菌的容器置121℃灭菌30分钟,烘干备用。
6重新取样
由于取样、化验等的因素,有时会出现个别取样点水质不合格的现象,这时必须考虑重新取样化验。
6.1在不合格的使用点再取一次样。
6.2重新化验不合格的指标。
7注意事项
4.1.3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取样,并保证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4.1.3.1取水样时,先用酒精灯将水阀门出水口烧灼灭菌,或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3遍。
4.1.3.2将出水阀门完全打开,放水5-10分钟,以排除管道内积存的死水。
4.1.3.3用酒精消毒棉球擦拭手和手指甲缝,擦拭洁净无菌瓶外壁。
4.1.3.4打开瓶盖(注意瓶塞不要碰任何物品和手掌),将样瓶口对准出水口,使水直接落入瓶内(注意瓶内水面与塞底部应留有一段空隙,以便在检验时可充分振摇混匀水样),接够量后,移开瓶口,
3标记或标签
取样前,将瓶子作上标记或贴.1微生物限度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样取样方法如下:
4.1.1接到取样通知或按规定频次、规定时间进行取样。
4.1.2带上取样工具(酒精灯、消毒酒精棉球)、盛装样品的500ml已灭菌输液瓶(带塞)(或无菌三角瓶)、5ml无热原安瓿到指定地点取样。
立即盖紧瓶塞,关上水阀门。
4.2理化检查用水样取样方法
打开阀门放水5-10分钟后,或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取样完后,用洁净500ml输液瓶接水冲洗2次,再接水至少500ml做化学检查。用于TOC(总有机碳)测定的样品采样后顶空尽量小,并避免有机物、CO2等的污染。

取样操作规程

取样操作规程

原辅料取样操作规程:1、品管部质监员接到取样通知后,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1 根据请验单的品名、规格、数量计算取样样本数,取样量,原则如下(n为来料总件数):当n≤5时,每件取样; 当n<300时,随机抽取件 ;当n>300,随机抽取。

取样量至少为一次全检量的3倍.1.2 准备清洁干燥的取样器、样品盛容器和辅助工具(手套、样品盒、剪刀、刀子、标签、笔、取样证等)前往规定地点取样。

固体——不锈钢探子,不锈钢勺、不锈钢镊子等取样器。

液体——玻璃取样管、玻璃或塑料油提。

样口盛装容器——具盖玻璃瓶或无毒塑料瓶。

需取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时,以上相应器具均应灭菌。

2、取样2.1 取样前应先进行现场核对:2.1.1 核对物料状态标志。

物料应置待验区,有黄色待验标记。

2.1.2 请验单内容与实物标记应相符,内容为品名、批号、数量、规格、产地、来源,标记清楚完整。

2.1.3 核对外包装的完整性,无破损、无污染,密闭。

2.1.4 现场核对如不符合要求应拒绝取样,向请验部门询问清楚有关情况,并将情况报品管部负责人。

2.2 按取样原则随机抽取规定的样本件数,清洁外包装移至取样室内取样。

2.3 取样程序打开外包装,根据待取样品的状态和检验项目不同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2.3.1 固体样品用洁净的探子在每一包件的不同部位取样,放在有盖玻璃瓶或无毒塑料瓶内,封口,作好标记(品名、规格、批号等)。

2.3.2 液体样品摇匀后(个别品种除外)用洁净玻璃管或油提抽取,放在洁净的玻璃瓶中,封口、作好标记。

2.3.3 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用已灭过菌的取样器在每一包件的不同部位按无菌操作法取样,封口,做好标记。

3、取样结束3.1 封好已打开的样品包件,每一包件上贴上取样证。

3.2 填写取样记录。

3.3 协助请验部门将样品包件送回库内待验区。

4、取样器具的清洗、干燥、贮存包装材料取样办法程序:1.质监员按“请检单”内容,根据与药品直接接触和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取样准备,并到仓库办理取样手续。

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取样操作行为。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的取样操作。

3责任者:QC。

4内容:
4.1 取样人员:QC。

4.2取水点:各对应取样点。

4.3取样容器:
4.3.1 250ml的取样瓶
4.4取样程序:
4.4.1理化指标用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的取样:取样前打开取样点的阀门,让生活饮用水或工艺流3min,然后接适量水样冲洗250ml取样瓶3次,再接检验用水样,盖上盖子。

接水样时水流不宜开启过大。

4.4.2微生物检验用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的取样:取样用的250ml 取样瓶取样前需预先经过灭菌,待灭菌完全后才可使用。

取样前打开取样点的阀门,让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流约3min;然后关闭阀门,用75%的酒精全面擦拭水龙头出水口两遍,再让生活饮用水、工艺用水流约2min;接着用接水样冲洗250ml取样瓶3次后,才接检验用水样,盖上盖子。

接水样时出水口不宜开启过大。

4.4.3取样结束后,须在每件取样容器外注明取样样品的品名、取样量、取样日期
和时间、取样人、复核人和取样点等信息,并及时送入实验室进行检测。

4.5取样量:理化检验取样量约为200ml,微生物检验取样量约为100ml。

工艺用水管理规程

工艺用水管理规程

规范工艺用水的质量监控及使用管理,确保生产用水符合GMP要求,保证药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含纯蒸汽)的质量管理。

3职责各车间制水岗位、质量管理部、生产制造部遵照执行。

4内容4.1水源饮用水水源:城市生活饮用水供水纯化水水源:饮用水经软化注射用水水源:纯化水纯蒸汽水源:纯化水4.2工艺用水质量标准4.2.1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4.2.2纯化水、注射用水(含纯蒸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4.3在线检测4.3.1纯化水制水操作人员每2小时检测一次储罐及混床出口或EDI出水口(二、三车间纯化水间)的电导率、酸碱度,每天检测一次总送水口和总回水口的电导率、酸碱度,每周检测一次活性炭过滤器后取样口的余氯,并做记录。

二、三车间纯化水间在线监测原水电导率和温度、一级淡水电导率和温度、二级淡水电导率和温度、EDI出水电阻和温度,储罐总回水电导率。

制水在岗人员每2小时记录一次总回水流量和循环泵运行状况。

4.3.2注射用水a.制水岗位每2小时检测一次储罐及蒸馏水机出口的电导率、pH值,每天检测一次总送水口和总回水口的电导率、pH值,并做记录。

一车间注射用水系统无TOC在线监测,加测易氧化物项,在线监测总回水口的温度;二、三车间注射用水系统在线监测原料水(纯化水)的电导率、温度,蒸馏水机出口的电导率和温度、总回水口的TOC、温度、电导率。

制水在岗人员每2小时记录一次总回水流量和循环泵运行状况。

b.QA在当日用水前检测配液用水点细菌内毒素。

4.3.3纯蒸汽在线监测原料水(纯化水)的电导率,纯蒸汽发生器的电导率和温度。

制水岗位每天开机、关机时各一次检测纯蒸汽冷凝水的易氧化物和pH值。

4.4QC检测4.4.1检测周期4.4.1.1饮用水供水站要每月一次提供饮用水全检合格报告,至少每年送疾病控制中心全检1次。

4.4.1.2纯化水总送水口、总回水口、储罐每周全检一次;各用水点轮流取样,但需保证每个用水点每四周全检不少于一次。

纯化水取样操作标准

纯化水取样操作标准

纯化水取样操作标准一、取样前准备工作:1、取样员分别按纯化水的检测计划做好取样器具准备。

2、用于理化检测的水质盛装容器应为洁净的广口试剂瓶(500ml)。

3、用于微生物检测的水质盛装容器应为灭菌后洁净的广口试剂瓶(100ml)。

灭菌后应注明“已灭菌”字样,三天内使用。

4、取样量:理化检测用样品取样量为一次全检量的1~2倍(约800ml);微生物限度检测用样品取样量为一次全检量(约100ml);电导率检测用样品取样量应为100ml以上(确保盛装器具装满)。

二、取样过程1、化学检验用样品的取样:2、完全打开取样点水龙头,放流1~2分钟。

3、打开广口瓶瓶塞,将瓶口对准水龙头,接取取样水,用取样水冲洗瓶内壁3次,再接取样水至所需取样量,移开瓶口,盖上瓶塞,关闭水龙头。

4、贴上取样标签,注明品名、数量、检验项目、取样点、取样日期、取样人。

5、微生物检验取样:5.1 打开取样点水龙头,放流1~2分钟;5.2 取样操作前,取样员手和水龙头(一般区)应经过70~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

5.3 拿出已灭菌的玻璃瓶,打开瓶塞(注意不要污染瓶口和瓶塞),将瓶口对准水流(注意不要将瓶口接触到水龙头),接取取样水,用取样水冲洗瓶内壁3次,再接取样水至所需取样量,移开瓶口,盖上瓶塞,关闭水龙头。

5.4 贴上取样标签在玻璃瓶,注明品名、数量、检验项目、取样点、取样日期、取样人。

5.5 取样结束后,应及时填写《工艺用水取样记录》。

5.6 样品取完后,及时送到质检中心,质检中心样品接收员应按检测项目要求分发到相应的岗位,填写《样品接收分发记录》。

三、注意事项1、在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取几个样时,用作微生物检验的水样应先取,以免采点被污染;2、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得超过2小时,特殊情况下不能立即检验时,应低于4℃冷藏保存且不超过6小时。

3、用于电导率检测的样品,应特别注意确保存放容器洁净,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4、电导率和检测的水质取样时应确保装满存放容器,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用水检验取样标准程序
1.目的:建立工艺用水检验取样标准程序,规范取样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纯化水、注射用水常规检验时的取样及水系统验证时的检验取样操作。

3.职责:生产部制水岗位人员、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取样程序:
纯化水的检验取样包括:一般理化项目检验取样、微生物限度检验取样;注射用水的检验取样包括:一般理化项目检验取样、细菌内毒素检验取样、微生物限度检验取样。

4.1准备取样工具
4.1.1一般理化项目检验的取样用具:洁净干燥的具塞玻璃容器。

4.1.2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取样用具:
4.1.2.1取样管:无热原的2mL安瓿或管制瓶(管制瓶需预先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过夜后,用纯化水冲洗干净,放置250℃电热干燥箱内烘烤60分钟以去除热原,冷却后备用)。

4.1.2.2铝箔或封口膜:用于封住取样管口。

4.1.3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取样用具
4.1.3.1酒精灯、75%酒精棉球、打火机。

4.1.3.2无菌具塞三角烧瓶:将三角烧瓶洗净干燥后,置121℃湿热灭菌30分钟后烘干或180℃干烤2小时,冷却后备用。

4.2取样:带上取样用具及记号笔,到指定地点取样。

4.2.1一般理化项目检验的取样程序
4.2.1.1打开取样点出水阀,放水至少10秒钟,以排除取样盲管内积存的死水。

4.2.1.2打开取样瓶盖(注意瓶塞不要碰任何物品和手掌),将瓶口对准出水口水流,使水直接落入瓶内,接少量水样,荡洗取样瓶内壁后,将水倒掉,重复3次。

4.2.1.3同法接取水样,接够3倍检验量后,移开瓶口,立即盖紧瓶盖,关闭取样口阀门(注意瓶内水面与瓶口应留有一段空隙,以便在检验时可充分振荡混匀水
样)。

4.2.2细菌内毒素检查项目的取样程序
用无热原的试管或管制瓶,按上述“一般理化项目检测的取样程序”同法取样。

4.2.3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取样程序
4.2.3.1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取样,并保证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4.2.3.2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取样口3遍,并点燃酒精灯对取样口灼烧至少1分钟灭菌。

4.2.3.3将取样口阀门完全打开,放水至少10秒钟,以排除取样盲管内积存的死水。

4.2.3.4用75%酒精棉球擦拭手指及无菌取样瓶的外壁。

4.2.3.5打开取样瓶瓶塞,注意瓶塞不要碰任何物品和手掌,将瓶口对照管口水流,使水直接落入瓶内,接够3倍检验量后,移开瓶口,立即盖紧瓶塞,(瓶内水面与瓶塞底部留一定空隙,以便要检验时可充分混匀水样),关闭取样口阀门。

4.3用记号笔在取样瓶外标明水样名称、取样点(编号)、取样日期。

4.4按相应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及时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5.注意事项:
5.1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及细菌内毒素检验的样品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2小时。

如果不能立即检验时,应置冰箱2-4℃冷藏保存,12小时内检验。

5.2同一水源,同一时间要取多个水样时,应先取微生物限度检验用的样品,然后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验的样品,最后才是一般理化项目检验用的样品,以免采样点被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