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最新锂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最新锂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电池隔离膜1.功用:(1)阻隔电池正负极2)让离子电流(ionic current )通过,但阻力要尽可能地小。

因此,吸收电解液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离子导电度便与(1)隔离膜孔隙度(porosity )、(2)孔洞弯曲度(tortuosity )、(3)电解液导电度、(4)隔离膜厚度、及(5)电解液对隔离膜的润湿程度等因素有关系隔离膜的引入而对离子传导所额外产生之电阻,应该是隔离膜吸收电解液之后的电阻减去与隔离膜相同面积和厚度之纯电解液的电阻,亦即R (隔离膜) = R (隔离膜 +电解液) – R (电解液) 电阻R 的定义为:Aσ1R ⨯=( 是离子传导途径的长度,A 是离子传导的有效面积,σ是离子导电度(比电阻ρ的倒数))多孔薄膜的孔洞弯曲度d s T =s 是离子经由隔离膜所必须行经之长度,d 则是隔离膜的厚度。

多孔薄膜的孔隙度P 之定义为孔洞的体积和隔离膜外观几何体积的比值Ad A P s s =(其中A s 代表隔离膜负责离子传导的有效面积)所以得T P A A s ⨯= ⎪⎪⎭⎫ ⎝⎛-⨯=1 R 2P T R 電解液隔離膜 吸收了电解液之后的隔离膜,其电阻是原先没有隔离膜存在时的 (T 2/P) 倍。

当孔洞弯曲度T 愈大,薄膜孔隙度P 愈小时,隔离膜的电阻就愈大2. 隔离膜之材质与制备隔离膜具多孔性的结构,孔径范围约在0.1 μm 或100 nm ,表面积非常大,受到电解液侵蚀的机率也当然跟着提高,材料的选择重要。

材质有塑料类、玻璃类、和纤维素(cellulose )类等,以塑料类为最大宗,最常见的有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 )、聚醯胺(polyamide )、聚乙烯(polyethylene ;PE )、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

塑料类隔离膜之所以应用地最广,除了是因为它比较易于控制厚度之外,也跟1960年代开始日益成熟的高分子科学及加工技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 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都是采用聚烯烃类(polyolefin )的多孔高分子薄膜(如表1.1)作为隔离膜,有的是PP ,有的是PE ,也有用PP/PE/PP 三层合一的。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共33页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共33页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 识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知识解析】“隔膜”在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

【知识解析】“隔膜”在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

“隔膜”在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1 几种常见的“隔膜”(1)阳离子交换膜:对阳离子有选择性透过作用的膜,简称阳膜。

(2)质子交换膜:一般指对H+有选择性透过作用的膜。

(3)阴离子交换膜:对阴离子有选择性透过作用的膜,简称阴膜。

(4)“两性离子”交换膜:同时含有阳离子交换基团和阴离子交换基团的离子交换膜,对某些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主要用于离子分离和回收溶液中的微量金属。

(5)双极性膜:一面是阴离子交换膜,另一面是阳离子交换膜,中间有一层很薄的相界面,在直流电作用下,相界面中的H2O解离成H+和OH-并分别透过阳膜和阴膜,作为H+和OH -的供应源,简称双极膜。

2 解读含“隔膜”的多室电解池模型多室电解池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只允许带某种电荷的离子通过)将电解池分为两室、三室、四室等,以达到浓缩、净化、提纯及电化学合成的目的。

(1)“双膜三室”电解池在电解装置中,应用两个离子交换膜隔开三个盛有电解质溶液的“室”。

如图1-3-10所示,“双膜”通常为离子交换膜a和离子交换膜b,“三室”为Ⅰ室、Ⅱ室和Ⅲ室。

根据电解的目的不同,离子交换膜a和离子交换膜b可以均是阳离子交换膜,也可以均是阴离子交换膜,还可以一个是阳离子交换膜,一个是阴离子交换膜。

图1-3-10(2)“三膜四室”电解池在电解装置中,应用三个离子交换膜隔开四个盛有电解质溶液的“室”。

以四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次磷酸)为例,其工作原理如图1-3-11所示:图1-3-11电解稀硫酸的阳极反应为2H2O-4e-===O2↑+4H+(放氧生酸),产生的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中的H2PO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与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3PO2;电解NaOH稀溶液的阴极反应为4H2O+4e-===2H2↑+4OH-(放氢生碱),原料室中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

典例详析考法(2018全国Ⅰ节选)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收卷
湿法工艺流程图
在线测厚
3.隔膜的市场情况
3.1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体体积积上上
小体积 隔膜厚度越薄越好
手机、 数码相机等
大体积 隔膜厚度有一定的要求
电动自行车、 电动汽车
3.隔膜的市场情况
电池隔膜的研究重点:开发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途径,这对于提高电池
性能和降低电池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最终要使产品的孔径尺寸适当、孔隙率 高、机械强度能满足要求。
通道畅通无阻,而且在电池体系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副反应发生,消耗大量的电解液,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贮备,否则就会由于电解液的缺少引起界面电阻的增加,同时还会加速电解
液的消耗,这将是恶性的循环,所以吸液率是个很重要的隔膜参数。
pcuptake (M2 M1) M1
式中 M1—浸泡后质量(g); M2—干膜质量(g)
电池隔膜发展的趋势:要求有较高的孔隙率和抗撕裂强度、较低的电阻、较好的
抗酸碱能力和良好的弹性等。
电池隔膜具有高附加值:聚丙烯原料的价格为8000元/吨,加工成隔膜后为300
万元/吨。
3.2生产隔膜企业介绍
1.美国Celgard公司 Celgard公司成立于1981年,注册资本2亿
美金,全球共分四个事业部,电池隔膜事业 部2007年全球总销售金额为8.5亿美金。 Celgard持有干法单向拉伸制造工艺的专利, 并且有MBI、BYD两大客户的支持,成为干 法聚烯烃隔膜的领跑者。
原理:熔融挤出/拉伸/热定型法的制备原理是聚合物熔体在高应力场下结晶,
形成具有垂直于挤出方向而又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然后经过热处理得到弹性材料。 具有硬弹性的聚合物膜拉伸后片晶之间分离,并出现大量微纤,由此而形成大量的 微孔结构,再经过热定型即制得微孔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锂离子电池隔膜基础知识
挤出混合系统是薄膜生产的核心环 节之一。挤出混合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后续工序的生产和最终的产品 质量。挤出混合需要满足如下的要 求:(1)能够具备较强的剪切塑化 能力,让主料快速、均匀的塑化; (2)能够产生很好的混合效果,让 主料与成孔剂均匀混合: (3)能够 让物料与挤出机之、司不打滑、不 倒流、能够稳定进料。
6.洗涤烘干系统
湿 法 生 产 流锂 程离 分子 解电 池 隔 膜
洗涤过程就是溶剂(萃取剂)萃取成 孔剂,溶剂取代成孔剂剂位置的过 程;而烘干过程就是加快萃取剂 的挥发,空气取代萃取剂位置的过 程,当然烘干过程也是萃取剂循环 回收的过程。经过洗涤烘干后的薄 膜由透明变成了白色,这说明锂离 子隔膜的微孔已经形成了。

隔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微孔的 高分子功能材料。也叫电池隔 膜、隔膜纸、多孔膜、离子交 换膜、分离膜、离子渗透膜等。 生产方法:湿法、干法(单项 拉伸、吹膜法、双向拉伸)
隔 膜 及 制 法 介 绍

湿 法 介 绍
湿法也叫热致相分离法(TIPS),或 者溶剂萃取成孔法,其化学原理是 相分离。 基本过程是指在高温下将 聚合物溶于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溶 剂中形成均相液,然后降温冷却, 导致溶液产生液-固相分离或液- 液相分离,再选用挥发性试剂将高 沸点溶剂萃取出来,经过干燥获得 一定结构形状的高分子微孔膜。 湿法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均匀性好, 安全性好 ,机械性能良好,孔曲折 度高。
和均一的电流密度,微孔在 整个隔膜材
料中的分布应当均匀。孔径的大小与分 布的均一性对电池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孔径太大,容易使正负极直接接触或易 被锂枝晶刺穿而造成短路;孔径太小 则
会增大电阻。微孔分布不匀,工作时会
形成局部电流过大,影响电池的性能。
(3)孔隙率。孔隙率对膜的透过性和电

【2017年整理】隔膜的基本知识

【2017年整理】隔膜的基本知识

隔膜的基本要求电池隔膜最主要的功能是电子绝缘离子导通,即阻止正负电极在电池中的直接的电子接触,但是离子可以自由通过。

对于锂离子电池用隔膜,基本要求如下:看的人多,回的人少,太不给面子了,索性俺也......{f17)1.厚度:2.透气率:3.浸润度:4.化学稳定性:5.孔径:6.穿刺强度:7.热稳定性:8.热关闭温度:9.孔隙率:1. 厚度对于消耗型锂离子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中使用的电池),25微米的隔膜逐渐成为标准。

然而,由于人们对便携式产品的使用的日益增长,更薄的隔膜,比如说20微米、18微米、16微米、甚至更薄的隔膜开始大范围的应用。

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由于装配过程的机械要求,往往需要更厚的隔膜,当然对于动力用大电池,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厚一些的隔膜往往同时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2.透气率:从学术角度来说,隔膜在电池中是惰性的,即隔膜不是电池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仅仅是电池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隔膜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它不能恶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表现在内阻上。

含电解液的隔膜的电阻率和电解液本身的电阻率之间的比值称为MacMullin数。

一般来说,消耗型锂离子电池的这个数值为接近8,当然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中会有一个透气率的参数,或者叫Gurley数。

这个数是这么定义的,即一定体积的气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需要的时间,气体的体积量一般为50cc,有些公司也会标100cc,最后的结果会差两倍。

面积应该是1平方英寸,压力差记不太清楚了。

这个数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和用此隔膜装配的电池的内阻成正比,即该数值越大,则内阻越大。

然而,对于不同的隔膜,该数字的直接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内阻和离子传导有关,而透气率和气体传到有关,两种机理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单纯比较两种不同隔膜的Gurley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能两种隔膜的微观结构完全不一样;但同一种隔膜的Gurley数的大小能很好的反应出内阻的大小,因为同一种隔膜相对来说微观结构是一样的或可比较的。

工学云月报化工类专业知识800字

工学云月报化工类专业知识800字

工学云月报化工类专业知识800字化工类专业知识化学工程是一门广泛涉及到化学、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应用范围广泛,在医药、材料、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就是关于化工类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化工凝胶:化工凝胶是一种以树脂作为骨架,将一些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作为沉淀组份,用水和有机溶剂等溶剂混合而成的凝胶状物质。

它用于各种类型的混成、加工和分离,如溶剂分离、定向混成和热交换等。

二、化工反应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工反应器用于将反应液分配到各种反应材料和容器中,并按需求检测、监控或操作反应以得到预期产物、以及释放一些副产物。

三、化工隔膜:隔膜是一种分离手段,主要用于分离有机溶剂和物质,以防止过量污染。

从技术上讲,隔膜是一种均匀表面,由细密孔隙或孔管所组成,可以在孔隙上发生分离过程,用以除去无机和有机污染物。

四、化工调节器:这类调节器的主要作用是测量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获取理想的产物质量和性能。

这类调节器可以有效提高反应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五、化工仪表:化工仪表是指能够检测和测量化工处理过程中各种变量的仪器。

这些仪表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监测化学反应的过程,及时了解各种变量,进而提高工艺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以上便是关于化工类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介绍,在这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的时代里,化工类的知识和应用是无可替代的,为了获得成功的发展前景,能够真正掌握化工类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学习最前沿的化工类知识和应用,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努力走在未来的前沿。

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知识

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知识

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知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电池。

而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分隔正负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锂离子电池隔膜展开详细介绍。

一、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分隔正负极,而且要能够让锂离子通过。

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正负极之间短路,以免电池发生故障。

2.热量不均匀时,隔膜还可以阻止热流向正负极传递,保护电池安全性。

3.能够防止电池内部严重的化学反应发生,保证电池寿命。

4.通过调整隔膜孔径和孔隙度的大小,可以影响电池中锂离子的传输性能,达到增加电池容量的目的。

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种类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种类一般有以下三种:1.聚丙烯隔膜聚丙烯隔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用寿命长,且在电池过充和过放时不易熔化。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隔膜。

2.聚酰胺隔膜聚酰胺隔膜在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上相对聚丙烯隔膜有更好的表现,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3.陶瓷隔膜陶瓷隔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耐电化学腐蚀,且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但其价格较高,制造难度也较大。

三、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为研发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电池隔膜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近年来,一些新型材料,如锂离子导体和多层复合膜,已经应用在电池隔膜中,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已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流程和制造质量,将成为未来隔膜发展的一大趋势。

四、锂离子电池隔膜应该如何选择在选择锂离子电池隔膜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电池容量和寿命根据电池的容量和使用的环境选择对应的隔膜。

2. 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耐电化学腐蚀性、防火性能良好的隔膜。

3. 成本对于普通的使用场合,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聚丙烯隔膜即可。

总之,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膜的基本要求电池隔膜最主要的功能是电子绝缘离子导通,即阻止正负电极在电池中的直接的电子接触,但是离子可以自由通过。

对于锂离子电池用隔膜,基本要求如下:看的人多,回的人少,太不给面子了,索性俺也......{f17)1.厚度:2.透气率:3.浸润度:4.化学稳定性:5.孔径:6.穿刺强度:7.热稳定性:8.热关闭温度:9.孔隙率:1. 厚度对于消耗型锂离子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中使用的电池),25微米的隔膜逐渐成为标准。

然而,由于人们对便携式产品的使用的日益增长,更薄的隔膜,比如说20微米、18微米、16微米、甚至更薄的隔膜开始大范围的应用。

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由于装配过程的机械要求,往往需要更厚的隔膜,当然对于动力用大电池,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厚一些的隔膜往往同时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2.透气率:从学术角度来说,隔膜在电池中是惰性的,即隔膜不是电池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仅仅是电池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隔膜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它不能恶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表现在内阻上。

含电解液的隔膜的电阻率和电解液本身的电阻率之间的比值称为MacMullin数。

一般来说,消耗型锂离子电池的这个数值为接近8,当然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中会有一个透气率的参数,或者叫Gurley数。

这个数是这么定义的,即一定体积的气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需要的时间,气体的体积量一般为50cc,有些公司也会标100cc,最后的结果会差两倍。

面积应该是1平方英寸,压力差记不太清楚了。

这个数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和用此隔膜装配的电池的内阻成正比,即该数值越大,则内阻越大。

然而,对于不同的隔膜,该数字的直接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内阻和离子传导有关,而透气率和气体传到有关,两种机理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单纯比较两种不同隔膜的Gurley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能两种隔膜的微观结构完全不一样;但同一种隔膜的Gurley数的大小能很好的反应出内阻的大小,因为同一种隔膜相对来说微观结构是一样的或可比较的。

3.浸润度:为了保证电池的内阻不是太大,要求隔膜是能够被电池所用电解液完全浸润。

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检测标准。

大致可以通过以下试验来判断:取典型电解液(如EC:DMC=1:1,1M LiPF6),滴在隔膜表面,看是否液滴会迅速消失被隔膜吸收,如果是则说明浸润性基本满足要求。

更准确的测试可以用超高时间分辨的摄像机记录从液滴接触隔膜到液滴消失的过程,计算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种隔膜的浸润度。

浸润度一方面个隔膜材料本身相关,另一方面个隔膜的表面及内部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4.化学稳定性:换句话说就是要求隔膜在电化学反应中是惰性的。

经过若干年的工业化检验,一般认为目前隔膜用材料PE或PP是满足化学惰性要求的。

5.孔径:一般来说,隔膜为了阻止电极颗粒的直接接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电极颗粒直接通过隔膜。

目前所使用的电极颗粒一般在10微米的量级,而所使用的导电添加剂则在10纳米的量级,不过很幸运的是一般碳黑颗粒倾向于团聚形成大颗粒。

一般来说,亚微米孔径的隔膜足以阻止电极颗粒的直接通过,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电极表面处理不好,粉尘较多导致的一些诸如微短路等情况。

6.穿刺强度:这个参数实际上是由于电极表面不够平整,以及装配过程中工艺水平有限而提出的一个要求,因此要求隔膜有相当的穿刺强度。

穿刺强度的测试有工业标准可遵循,大致是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3-5米)下,让一个没有锐边缘的直径为1mm的针刺向环状固定的隔膜,为穿透隔膜所施加在针上的最大力就称为穿刺强度。

同样的,由于测试的时候所用的方法和实际电池中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直接比较两种隔膜的穿刺强度不是特别合理,但在微结构一定的情况下,相对来说穿刺强度高的,其装配不良率低。

但单纯追求高穿刺强度,必然导致隔膜的其他性能下降。

7.热稳定性:隔膜需要在电池使用的温度范围内(-20C~60C)保持热稳定。

一般来说目前隔膜使用的PE 或PP材料均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电解液对水份敏感,大多数厂家会在注液前进行80C左右的烘烤,这对PP/PE隔膜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8.热关闭温度:内容由于安全性问题比较严重,目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一般都能够提供一个附加的功能,就是热关闭。

一般我们将原理电池(两平面电极中间夹一隔膜,使用通用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加热,当内阻提高三个数量级时的温度称为热关闭温度。

这一特性可以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一个额外的安全保护。

实际上关闭温度和材料本身的熔点密切相关,如PE为135C附近。

当然不同的微结构对热关闭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但对于小电池,热关闭机制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9.孔隙率:内容目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孔隙率为40%左右。

孔隙率的大小和内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种隔膜之间的空隙率的绝对值无法直接比较。

市场情况:目前隔膜供应商主要为以下几家:美国:Celgard (三层PP/PE/PP), Entek (单层PE)荷兰:DSM (单层PE)德国:Degussa (为无机有机复合膜,较厚,主要适用于动力型大电池)日本:Asahi, Tonen (单层PE), UBE (三层PP/PE/PP)此外国内有三到五家在做,但目前产品性能还不尽如人意有个问题请教,热收缩性能主要对电池的哪些方面有影响?这个问题问的好,实际上任何高分子膜材料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热收缩性问题,或多或少而已。

这是由高分子的特性决定的,而且越接近高分子的熔点,这种收缩越强烈。

比如说隔膜材料,PE的熔点大概在130C左右,如果将此隔膜加热到120度左右,那么隔膜的自由状态的收缩率会超过30%。

对于PP/PE/PP三层来说,由于PP熔点较高,相对来说在高温的收缩性要好一些。

国内有些厂家将隔膜的收缩率和安全性联系起来,实际上是没有太多道理可讲的。

收缩大的隔膜安全性并不一定差,而收缩小的安全性并不一定好。

由于在电池中隔膜是固定在电极片之间的,一般来说如果在80C十五分钟的隔膜自由收缩率小于5%基本上就不会出现问题。

其他方面的影响不明显。

membrane老兄,你的解释很详细.不过我还有一点疑问,电池在作过充电时,内部温度一般很高,对于双向拉伸的separator,TD方向(对应于电池的长度方向)的伸缩不会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吗?另外,电池在作针刺实验(penetration test)时,separator的哪些特性会有影响,影响有多大?对于周兄的问题:电池过充,如果对于手机电池,小电池,在实际上过充时候,如果该电池正常的化,一般内部的温度并不是特别高,一般不应该超过80C,更多的情况应该是不超过50C(如果你的电池过充3C4.6V时温度都很高,超过50C,那么你的工艺应该有些问题了,你要解决的就不是隔膜问题了),所以,如果其他的东西都正常的化,隔膜的收缩不会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如果其80C15分钟的收缩率小于5%的化。

当然,如果电池有微短路,隔膜存在针孔,砂眼,厚度不均等品质问题,那么我就不好说什么了。

另外,如果电池过充温度偏高,那么你更应该考虑的是电池的设计和正负极材料,以及工艺的问题,因为此时任何隔膜(即使没有收缩),也解决不了安全性问题了。

电池作针刺试验,隔膜相对来说影响不大,但不同厂家提供的隔膜在用相同工艺生产的同型号电池中的情况会有差别,但这更多的是和工艺匹配性相关的,要看具体的问题了,不好一概而论过充电测试,5V以下温度不会太高,但是超过5V的话可能就一样了。

我测过不少国内的电池,5V以上电池表面温度基本要到八九十度(基本都爆了),内部温度可能更高,老兄你觉得与隔离膜有多大关系,还有使用单向拉伸的膜是不是更好些?针刺实验,我也测试过不同厂家的隔膜(包括国内的),有些厂的会烧,有些不会,主要和什么特性有关?以上希望membrane老兄不吝赐教。

当然,如果过充电压超过5V的化,基本上电池的温度肯定会上升的,毫无疑问。

如果是这个时候,那么隔膜就在里面起一定的作用了,比如说如果电池内部温度超过130C的话,就应该隔膜发生关闭作用,降低电流,阻止温度进一步上升。

但如果是小电池,更多的应该还是要从电池材料和设计入手解决。

不过好像UL的标准没有这么高的,是什么样的客户需要这么高的过充电压测试啊。

因为过充测试的目的是说如果保护电路坏了,那么电池的充电电压可能超过4.2V,达到5V左右。

这个标准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如果说是超过5V过充,就是意味着充电器变压器坏了,这时候就肯定不只5V了,可能就是市电了,这还有意义么?当然这里说的是小电池,比如说容量<2Ah的,大电池另当别论。

另外相对来说单向拉伸的隔膜在横向的收缩率一般是要比双向拉伸的小一些,但这并不能保证电池会安全些。

特别是对于高比容量(即使用较薄隔膜的)电池更是这样的。

我做过相应的测试。

针刺试验的时候,的确即使别的东西完全一样,而仅仅是隔膜换了,导致的结果是有区别的。

但这个还是无法直接和隔膜联系起来,只能说两者的工艺出现不匹配,换句话说出现问题的隔膜不太适合该电池工艺,而需要一定的调整才行。

如果直接归结为隔膜的原因则有些勉强,造成冤假错案。

具体的还真的不太好说,得看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方便,可否说的具体一些,可以直接给我留言,或发邮箱:**********************,光这些信息的话真的无能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