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

合集下载

西安某高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西安某高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西安某高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杨柳;李芬;路军梅;马玉卓【摘要】目的了解高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PMS)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校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部某高校950名在校女生,通过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和生活评价量表SF-36量表对经前期综合征和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并以SF-36总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1.24%.SF-36量表除生理功能(PF)以外,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在PMS和非PMS组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RP=2.196,tBP=2.140,tGH=6.544,tVT=4.130,tSF=3.045,tRE=2.600,tMH=22. 652,均P<0.05),PMS组均低于非PMS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SP、年龄、经期规律性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且均为负向影响(DRSP 95% CI:-0.197 ~-0.104,年龄95% CI:-3.195 ~-0.113,95% CI:-13.493~-4.347,均P<0.05).结论PMS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对高校女生采取经前期的干预措施,降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27)005【总页数】3页(P587-589)【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生活评价量表SF-36【作者】杨柳;李芬;路军梅;马玉卓【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医院,陕西西安71030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陕西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在经前7~14天周期性发生的涉及躯体和精神情感行为方面的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有压抑、易怒、紧张、烦躁、失眠、乳房胀痛、头痛、颜面水肿等不适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即自然消失[1]。

经前期综合征与双相障碍共病探讨

经前期综合征与双相障碍共病探讨

470综述新医学 2023年7月第54卷第7期经前期综合征与双相障碍共病探讨梁晓琳 甘照宇【摘要】 经前期综合征和双相障碍都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两者在临床症状、病程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常常同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目前国内关于经前期综合征与双相障碍共病的研究较少,该文就两者共病的流行病学、可能的共病机制、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双相障碍;共病Comorbidity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bipolar disorder Liang Xiaolin , Gan Zhaoyu.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630, China【Abstract 】 Both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 and bipolar disorder ar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They have similarities inclinical symptoms and course of disease , and often occur simultaneously ,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t present , few studies on PMS and bipolar disorder comorbidity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possible comorbidity mechanism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MS and bipolar disorder were reviewed.【Key words 】 Premenstrual syndrome ; Bipolar disorder ; Comorbidity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经前期综合征(PMS )主要表现为经期前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和焦虑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行为和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在经期时或经期后不久可自行缓解。

大学女生中医体质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

大学女生中医体质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
同 。因 此 , 从 体 质 特征 上 研 究 P MS的 发 病 因素 以 及 病 变 类 型 、
症 状 的 严 重 程 度 足 以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 病 人 的 正 常 学 习 、 工 作 及 生 活 。 采 用 4 级分类 法 : 0 分 为无症状 , 1 分 为症状轻微 , 2分 为 症 状 影 响 生 活、 学 习 和 工作 , 但能忍受 ; 3 分 为症状严重 影响生 活 、 学 习 和 工
作, 需要治疗 。每项 症状 的得 分 累积 即为 总分 , 总 分 6分 ~ 1 0
变 化 规 律 有 着 重 要 的 临床 意 义 。
1 对 象 与 方 法
分为轻度 , l 1 分~2 0分 为 中度 , >2 0分 为 重 度 。 1 . 2 . 1 . 2 中 医 体质 分 类 与 判 定 自测 表 ( C C MQ) C C MQ 是 由 平和质 、 气虚质 、 气郁 质 、 阳虚质 、 阴虚 质 、 血瘀 质 、 痰 湿质 、 湿 热 质和特禀质 9 个 亚 量 表组 合 而 成 的 自我 评 价 量 表 。 中 医体 质 的 评 判 标 准 根 据 王 琦 教 授 等 编 制 的 中 医 体 质 量 表 的 计 算 方 法 J 。 中 医体 质分 类 的 判 定 方 法 : 回答《 中医体质分类 与判 定表 》 中 的
1 . 2 方 法
1 . 2 . 1 调 查 工 具
量 表各 个 条 目相 加 分 别 得 9种 中 医 体 质 类 型 的 原 始 得 分 , 再 进
行 转 化 。各 个 亚 量 表 的 转 化 分 数 为 0分 ~ 1 0 0分 , 平 和质 : 转 化 分≥6 O分 , 其他 8 种体 质转化分均<3 0分 , 判定为“ 是” ; 平 和 质

近10年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评价性综述

近10年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评价性综述
崔 灿 元
【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 针灸治疗 ; 评价性综述
于 金 娜
于 英 伟
经前 期 综 合 征 ( rme s u l y do e P ) P e nt a S n rm , MS 是 r
P MS临床表 现进 行 了流行病 学调 查 。 果显 示 , 病 结 本
指 育龄妇 女在 月经前 7 1 ~ 4天 ( 即在月经 周期 的黄 体 期 )反复 出现 的精神 、行 为及 体质等 方 面 的综合 症
3 针灸 治疗 本病 的现 状 我们 检 索 了 近 1 0年 关 于针 灸 治疗 经 前 期 综合 征 的 文 章 。包 括 中文 生 物 医 学 文 献 数 据 库 ( B C M ds ) 19 ~ 0 6年 1 i (9 4 2 0 c 2月 ) 中 国期 刊 全 文数 据 库 、
个 或多个 症状 , 轻微 症状 者 占 5 %, 0 中度症 状者 占
3 %.有 5 0 %的经前 期综合征 患者经前 两周 的生活 受
到影响 。 3 8 有 %~ %的女性 患有 经前期焦 虑障碍_ 1 l 。 医学 的 “ 行 前后 诸 症 ” 经 范
畴, “ 如 经行 头 痛 、 行 眩 晕 、 经 经行 浮 肿 、 行 乳 房胀 经
发 生多 与脏 腑 、 血 、 阳失 调有关 。 气 阴
纳 人研 究试 验设 计情况 见表 1 。
表 1 纳 入研 究 试 验 设 计 情 况
后 世 医家大多 亦认 为脏 腑功 能失 调是该 病 发生 的主要病 机 。 氏认 为是 肝郁 肾虚 、 冯 冲任气 血失 于调 摄 所 引发[ 陈氏认为 是经 前期 气分有 余 、 2 1 。 血分 不足 . 导 致肝郁 、 虚 、 虚而 致_ 脾 血 3 1 氏认为 , 血阻 滞是 。寇 瘀

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经前期综合征 (rm nt a sn rm ,MS是 一组以躯 pe e sul y do eP ) r
体、 精神症状为表现的临床综合 征, 随月经周期性 出现 。 伴 有
关 P S的病因 目前尚不清楚 , M 可能与激素 比例失调 、 经介 神 质改变 、 精神打击、 维生素缺乏等有关。
体温。症状 日记内容共 l 项 , 8 包括情绪不稳 , / 抑郁 悲伤 , 紧
张/ 易怒 , 焦虑 / 不安 , 恼火 / 有攻击性 / 脾气暴 躁, 一段 时间 想哭泣 , , 脸 胳膊 , 腿肿胀 , 乳房胀痛 , 乳房痛 , 对触痛敏感 , 腹胀 , 下腹部绞痛 , 全身疼痛 , 腰背痛 , 头痛 , 疲乏 , 食欲增加 /

持续存在精神 和躯体方面的症状 , 包括明显的抑郁 、 、 悲伤 紧 张、 、 易怒 易与人吵架 , 日常生活兴趣减少 , 对 注意力不集中 、 头痛 、 、 、 腹痛 腹胀 背痛 、 、 失眠 嗜睡、 喜食甜食 或成食 、 欲增 食 加、 乳房胀痛 、 手脚肿胀 、 体重增加 等 , 至少出现上述症状 中
程, 能够提高生存 率 , 给广大患者带来生机 , 而化疗引起 的毒
副反应常导致患者放弃治疗或疗程不足。T C方案引起 的骨 髓抑制程度较轻 , 避免 因白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 少引起 的高 热、 败血症 、 自发性 出血 等并 发症 , 胃肠道反应较轻 , 很少呕 吐, 不引起脱水、 电解质紊乱 , 能保证整个疗程的化疗 。试验 组 3 中无一例出现严重毒副反应而终止化疗 。本研究表 6例 明, 采用 T C方案与 P C方 案对 照 , 比较二者 治疗效果 , 前者
的 G 和 M期 , : 通过促进微管蛋 白聚合抑制解聚 , 保持微管蛋

月经前后诸症---中医妇科学

月经前后诸症---中医妇科学
➢ 孕酮不足:PMS常发生在有排卵的周期,黄体期孕 酮不足可导致PMS。
➢ 孕酮不足以致雌激素相对过多,而产生电解质平衡 失调,细胞外液增加,出现头痛、水肿、烦燥、乳 胀等。
➢ 肝病患者雌激素代谢受影响,易致经前期综合征。
2、神经调节失常
➢ β一内啡肽(β一EP)的影响: ➢ 正常月经周期β一EP从排卵前开始升高,持续至下
1、阴 道 细 胞 学 检 查 2、宫 颈 粘 液 检 查 3、内 分 泌 检 查 4、基 础 体 温 测 定 5、其 它 检 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蛋白,
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的测定主要是排除全身性疾 病或低血糖。
五、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心、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营养缺乏性水肿 相鉴别;
有乳房结节者应与乳腺病相鉴别; 精神症状严重者应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治法:清胃泄热。 方药:凉膈散《和剂局方》。 大黄 朴硝 甘草 栀子 薄荷叶 黄芩 连翘 竹叶
病案分析
张某,女26岁,未婚。2008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经来乳房胀痛、烦躁3年。 现病史:患者近3年来每值经来双乳胀痛,心烦易怒, 思想纷纭,失眠多梦。曾服药治疗,但效果不佳。近 来症状加重,发展至经期情绪失控,常与人吵,但经 后又如常人。未次月经9月25日,现双乳胀痛,下腹隐 痛,眠差,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平素月经正常,无特殊病史。
2、经行头痛
特点:头痛伴随月经周期而作,部位不固定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是气血为病
阴虚阳亢 血虚 瘀血阻滞
辨证论治
辨虚实:根据疼痛时间、性质、部位 治疗大法:调理气血
(1)阴虚阳亢
主证:经行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烦躁易 怒,口苦咽干,手足心热,经行不畅,色红质稠。 舌红苔少,脉细数。

愤怒和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相关性研究

愤怒和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相关性研究
降 , L C 明显 上 升 。 表 明 阿 魏 酸 钠 有 明 显 的 调 HD —
[ ] 黄文 增 . 归 注 射 液 对 高 血 压 患 者 血 拴 素 A2 2 当 及
前 列 环 素 的影 响 . 国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 9 9 1 ( ) 1 3 中 1 9 ,9 3 :4
[ ] 胡 熙 明. 1 中华 本 草 .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上 上
19 8。 01 9 14
其 有 效 成 份 阿 魏 酸 钠 有 抗 氧 化 和 自由基 清 除 作 肾衰 竭 的理想 药物 之一 , 得 临床推 广 。 值 伤 。当归并 能改 善 家兔 热缺 血 6mi 肾小球 滤 0 n后
P S患 者 7 出 现 烦 躁 易 怒 , 明 怒 与 该 病 发 M 6 说
肝 气逆证 是指 肝 气疏 泄太过 而产 生 的以功 能 亢 奋 为特 点 的证 候 , 气 郁证 是 指 肝 气疏 泄不 及 肝 而产生 的 以气机郁 滞 为特点 的证 候 。人群流行 病 学_ 1 究 发 现 , 前 期 综 合 征 ( rme sra 研 经 pe n tu l
维普资讯
陕西 中 医 2 0 0 6年第 2 7卷第 1 期 1
1 5 3 9
2 ] 活 素、 化钙 诱 发 的胸 主 动脉 收缩 效 应 , 氯 其作 用 与 维 抑制 剂[ 。故可抑 制 肾 内血栓 形 成 , 血化 瘀 。川
拉帕 米很相 似 , 接 扩张 血管 。并 能对抗 内皮 素 的 芎 能 扩 张 肾血 管 , 高 肾血 流 量 , 善 肾微 循 环 ; 直 提 改
血管 收缩 作 用 , 制 血 管平 滑 肌增 殖 , 抑 降低 细 胞 内 并 减 少 血 小 板 聚 集 , 降低 血 粘 度 , 少 肾 血 栓 形 减 钙 调 素 含 量 。抑 制 高 血 压 大 鼠 , 管平 滑 肌钙 内 成[ 。对 脂质 的影 响可 能 与 阿魏 酸钠 减 少肝 脏 合 血 3 ] 流 , 射 性 同位 素 血管 功 能检测 实验 表 明 , 争 性 成极 低 密度 脂蛋 白 , 加脂 蛋 白分解 , 而减 少 血 放 竞 增 从

挑战经前期综合征

挑战经前期综合征

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3月/12日/第C04版专版挑战经前期综合征———扬子江药业开发经前平颗粒纪实刘良鸣王建新引子在人类与疾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传统中医药一直以用方神奇、功效独特而备受尊敬。

然而,针对女性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月经到来前一种最常见的多发病症,历朝历代医药学家虽多有研究,却一直没有找到根治良方。

中国传统中医药的荣誉面临挑战。

破解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之谜、寻找应对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良方,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亿万女性带来福音,成了中国新一代医药学家及制药业界的共同心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前平颗粒———专门针对女性经前期综合征而研发的纯中药制剂、国家三类新药,终于在万众期盼中成功问世。

2001年3月5日,中华医学会正式发出“关于经前平颗粒列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的通知”,要求各地分会、各有关专科学会与各级医疗单位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参与经前平颗粒的推广工作。

通知说:“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经前平颗粒……为我国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肝气逆证率先提供了有效新药,能使女性平稳舒适地度过经前及月经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这是来自医学界最权威部门的声音,它标志着中医药治疗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空白终于被填补,千千万万女性终于可以从容面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困扰。

千古难题,一朝得解,背后艰辛,谁人得知。

当我们重走经前平颗粒荆棘密布的研发之路时,我们不由地感叹:中国新一代中医药学家及中国制药业排头兵———扬子江药业集团,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护佑众生、勇担风险的企业精神,是多么值得后来者尊敬……经前期综合征———困扰女性的千古难题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周期性地于月经来潮前7~14日,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身体疼痛、腹胀浮肿、神经过敏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以及水盐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过去人们只是注意到本病的精神、神经症状,称作“经前期紧张症”简称PMS。

后来人们认识到本病实际上包括两组互不相同、同时又密切联系的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及一系列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所以将其称为经期紧张综合征,或经前期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笔谈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佟庆,赵春霞……………………………………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学说濮凌云………………………………………………………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滕秀香………………………………………………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西药治疗许昕,赵培…………………………………………………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佟庆,赵春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do:i10.3969/.j issn.1008-1089.2010.11.0041 相关概念经前期综合征(pre m enstrua l syndro m e,P MS),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月经后症状自然消失的一种病症。

P M S的概念最初于1931年由美国Frank RT医生提出。

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 经前紧张症 、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涉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若干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样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也有学者突出P M S情绪异常方面的症状而提出 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 u tea l phase dysphoric d is or der,LLPDD)的概念。

1999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严重类型定义为经前焦虑症(pre m enstrua l dysphoric disor der,P MDD)。

目前国际上两大疾病分类系统对P M S有不同的处理。

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出版的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 M I V)认为,P M S可能是一种心境障碍;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 CD)则将P M S视为妇科疾病。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CC MD 2 R, 1995),将P M S列入 内分泌障碍所致精神障碍 类目中,认为P M S 能明确内分泌疾病性质 ,命名为经前期精神障碍(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八年制精神病学,将P M S列于 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之 性腺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中。

2 P M S的流行病学与相关因素因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难以得到较为确切的P M S发生率数据。

据估计,3%~10%的女性完全没有P M S症状;30%~90%的女性经前期有轻度症状,但不认为是P M S;20%~30%的女性经前期存在中至重度P M S症状,生活受到干扰;2%~10%的女性P M S症状严重而影响正常生活被确诊为P M S。

而一项研究结果则认为,在21~35岁年龄组,中度P M S的发生率为22%~38%,重度的P MDD发生率为3%~8%。

2.1 年龄 P M S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国外报道,P M S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生率为30%~ 40%。

国内赵更力等对45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发现,P M S发生率为30.4%。

乔明琦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 M S发生率占成年女性的41.9%。

现代妇科治疗学 指出,月经前无P M S症状者约10%~15%,有轻微症状者约50%,自觉症状较重或影响日常生活者(即P M S患者)约30%~40%,有严重P M S症状者不到10%。

亦另有学者研究认为,P M S在生育阶段女性的发病率可高达70%~ 90%,其中10%~15%症状严重。

张德利等甚至报道本病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生率为96%。

而钟金源的研究则指出,有报道认为该病在育龄女性中的患病率约为2.5%。

不同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到的结论不一致,可能缘于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个体反应性、13中国临床医生2010年第38卷第11期(总813) Chinese Journa l For C li n icians评定方法(回顾性或前瞻性)、症状严重水平、调查者的社会背景不一等因素。

青春期少女由于月经初潮,也是P M S 高发患者。

15~23岁的女性正值青春期,大脑正从生长发育走向日趋成熟。

这一阶段,多数少女多具有似成熟又未成熟的复杂多变心理,在遇到月经初潮这一重大性成熟事件到来时,因为缺乏对月经这一正常生理现象的正确认识,加之耳闻目睹他人行经时的痛苦,产生惊恐、害怕的心理紧张。

这种消极的紧张心理反应,不仅对当时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可能具有长期效应,即在以后每次月经前都感到紧张、害怕,形成恶性循环,导致P M S 的发生。

土耳其一项对171名青春期女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4%的女生符合P M S 诊断标准,马来西亚一项对2411名女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74.6%经历过P M S 。

2.2 地域 研究表明,城市与乡镇之间的P M S 发病率不同,不同民族之间由于传统观念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发病率。

程子英一项 包头市蒙汉族中学女生月经健康调查 的研究结果提示,两民族女生在对待、适应和处理有关月经问题时态度、方法有所不同,从而呈现出蒙、汉族女生月经异常和P M S 患病率的差异。

2.3 认识程度 青春期少女对月经初潮的认知程度,与P M S 的发病率有关。

王忆军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月经初潮有准备者、对月经初潮感到紧张忧虑者、对月经初潮毫无准备者,三组P M S 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其中,对月经初潮感到紧张忧虑组发病率较高。

这一结果提示,适当的月经准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降低月经异常的发生率。

此外,唐荣伟等对 高职女生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心理干预效果调查 的研究结果表明,让学生及学生家庭成员了解P M S 周期性发作的原因及治疗方面有关的知识,调整经前活动,减少环境刺激,可有效减少P M S 的发生。

P M S 在文化程度高的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

研究表明,P M S 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中的发病倾向,或高于中、小学生人群,其原因可能与高文化程度者所承受的来自自身期望与外部压力明显加大有关。

此外,对问题应对方式的认知程度,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疾病治疗疗效的认知程度,都会对P M S 的发病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2.4 社会心理因素 已有的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与P M S 的严重程度有动态关系,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且情绪紧张时常使原有症状加重。

研究表明,女性在月经前与经期经常出现的烦躁、易激动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影响内分泌功能,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产生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等P MS 症状。

个性与心理特征与P MS 发病呈正相关性。

张德利等对467例女学生进行P M S 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调查发现,P MS 发生时以心理症状为主的患者比率相当高,甚至高于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比率。

EPQ 问卷中还发现P(精神质)、E (内外向)与P M S 呈负相关,N (神经质)维度与其呈正相关,即具有保守、安静、孤僻、说谎、缺乏同情心、仇视、情绪过分、易激动等人格特征者,其P M S 症状越严重。

同时该研究认为,个性与脑活动的固定模式有关,影响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活动受到影响,雌激素分泌发生变化,导致P MS 的发生。

赵更力等对北京市郊45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中发现,在P M S 的症状中,以情绪异常最常见,文化程度、生活压力感、抑郁症状及痛经史对经前期综合征发生呈正相关,其中文化程度与生活压力感之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表明文化程度是P M S 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生活中的消极经历是P M S 发病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

研究表明,P M S 的形成,与女性所处的不良社会环境有极显著的关系。

这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包括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遭受性骚扰、学习困难、惊吓、失恋或婚姻失败等。

Anson 的研究认为,P M S 的发生与患者对月经的态度和经前期体验、家庭成员经前期症状、童年不良经历相关。

有学者认为,P M S 的多数症状,往往是患者不能有效适应环境和控制自我而产生固有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

环境的各种刺激可以通过大脑皮质引起反应,使功能紊乱致情绪波动。

2.5 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 国外研究发现,有氧体育锻炼能显著缓解P MS 症状,高强度有氧体育锻炼较低强度的有氧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缓解症状。

我国一项对983例研究对象近1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P M S 的发生。

有研究结果表明,从经前1~2周起,低盐和少盐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特别多食苦味食品如苦瓜、苦菜、绿茶等,可以松弛紧张的心理,有助于消除大脑皮层疲劳,具有良好的调节神经、醒脑提神的作用。

摄入适宜的钙,能有效地缓解经行情志异常。

已有文献证明,咖啡因能增加焦虑、紧张及抑郁情绪,已具有P M S 经历的女性应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尤其在经前。

2.6 其他 有学者提出,体质是P M S 发病的关键。

国外文献报道,P M S 的发病率与躯体健康状况有关,营养程度越低、健康程度越低的女性越易发病;P M S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尼古丁摄入量有关。

因14 专题笔谈(总814)中国临床医生2010年第38卷第11期此,营养是否适当、睡眠是否充足、作息时间是否合理等,均对P M S的发病有影响。

此外,P M S患者多伴有痛经和其他妇科疾病,相伴疾病每增加1种, P M S患病率即会相应增加,但月经长短、孕产史、口服避孕药史与P M S发病并无重要关系。

3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学无经前期综合征病名,有关该病的论述散见于各医籍之 经行诸症 ,如 经行乳胀 、 经行浮肿 、 经行泄泻 、 经行头痛 、 经行身痛 、 经行感冒 、 经行情志异常 、 经行发热 、 经行口糜 等病证的描述中, 中医妇科学 统称为 月经前后诸症 。

历代医家学者认为,月经前后诸症的病位主要在肝,也涉及到脾、肾、心、冲任等多脏腑,月经前后诸症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

此外,根据患者素体及病程长短,亦有脾虚、肾虚、血瘀、阴虚、痰火等病机存在。

傅青主女科 云: 妇人经来之前,泄水三日,而后行经者,人以为血旺之故,谁知是脾气虚之乎? 妇科玉尺 云: 妇人平日水养木,血养肝,未孕为月水,既孕养胎,既产则为乳,皆血也。

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 。

证治准绳 云: 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同,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气灌注,血气不足,经候欲引,身体先痛也。

叶天士女科 云: 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化水,变为肿 、 经来之时,五更泄泻,如乳儿尿,此属肾虚 、 经来遍身痛,经来二三日遍身疼痛,此寒邪入骨。

可见,古人多认为月经前后诸症的发生,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缘于医家各自不同的辨证法则及经验,现代临床中可见到多种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型而无统一标准,如有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肾阳虚、肝郁化火、肝郁痰凝、肝郁耗血、肝郁伐脾、肝郁伤肾、阴虚肝旺、肝气乘脾、脾肾阳虚、心脾两虚、血瘀肝火、血瘀心火、气虚血瘀、脾胃虚弱型、阴亏肝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血虚生风、瘀血阻络等多种证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