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合集下载

魏广东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第七章 用“心”交往

魏广东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第七章 用“心”交往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二、人际交往原则
1、多点沟通,促进相互了解 2、真诚相待,为他人着想 3、正视冲突,积极应对矛盾 4、互相尊重,真心与人相处 5、注意言语,学会批评艺术 6、虚怀若谷,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 7、坚持原则,助人自助 8、加强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三、有效沟通技能
1、语言沟通的技巧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5、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 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 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 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 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 人身上。例如,一个对他人有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到对方 对自己怀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色彩。 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 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场上,想作弊的同学总 感觉到别的同学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目 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 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 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 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 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如“路遥知马 力,日久见人心”。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 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 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1)称呼得体 (2)注意礼貌 (3)谈吐高雅 (4)认真倾听 (5)善说“谢谢”
大学生待人态度诚恳 (3)仪表礼节洒脱 (4)精神状态良好 (5)增强吸引力 (6)展示个人魅力

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宁给智者背包袱,也不给愚者当军师”

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一项实 验研究。他让被试听录音。录音带有四种声音, 显示 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 能力超凡的人; B.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 C.能力平平的人; D.能力平平又犯了错误的人。 结果发现,最受欢迎的人是第二种,最不受欢 迎 的人是第四种。 实验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一 个 有能力的人来说,偶尔的小过失并不会使他失去 吸引 力,反而使他更接近普通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 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 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 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啦, 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啦,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 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通过这个实验我 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 激。可以说,雷达测员各长途司机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正因为 如此,他们有时就会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引发事故。有时, 高层住宅里的主妇独处于毫无声响的房间里时,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 安,这也是感觉剥夺状态下的孤独感所造成的。
2、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①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②害羞 ③孤僻 ④自卑 ⑤角色固着 ⑥过虑 ⑦封闭 ⑧干涉癖 ⑨强迫癖 ⑩嫉妒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缺乏自信与自卑是首要因素。 2、胆小害羞、性格内向、孤僻以及不善于与 人交往是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5.CA对 AC型
• 在这种类型中,一方表 现为小孩子脾气,而另 一方则表现为有理智 的行为。这在同事之 间、夫妻之间经常会 发生。
(二) PAC理论的十种类型
6.PA对 AP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 方表现为有理智, 但又担心自己控 制不住自己。
7.PC对 AA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 方要求乙方以理 智对待他,但乙方 则以高压方式对 待甲方。这在上 下级、同事之间 经常发生。
(二) PAC理论的十种类型
1.PP对 PP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 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 气使的武断,比如甲说 :“你把这项任务完成 一下。”乙却说:“你没 见我正忙着吗? 找别 人干去吧!”
2.AA对 AA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 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 对待对方,比如甲问:“ 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 吗?”乙说:“如果没有 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 完成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七章
PART
07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一)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而人际关系是 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表现为亲近、疏远、友好、敌对等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对爱与归宿等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两个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而人际关系则是人 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联系与接触的过程、行为 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人际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和结果状态。
(四)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比如,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北方人性情豪爽、胆大 正直;南方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等等。 刻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 过程;消极作用在于它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 (五)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就是“以己论人”,常常以为别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爱好、个性等,常常以为别 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想所思。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心理素质教育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交往2

心理素质教育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交往2

2、影响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因素 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距离的远近 空间距离是影响交往频率的一个重要因 素。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位置上越接近,越 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空间 距离的接近,使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接触 的机会更多,彼此之间容易熟悉。虽然地 理位置不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唯一的、决定 的因素,但是,远亲不如近邻,空间位置 接近的优势,无疑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 有利的条件。
(五)人格特点 人格也称个性。个性影响着交往的态度、频 率和方式,从而影响着人际关系。以气质而论, 具有多血质和粘液质的人,其人际关系一般来 说,要好于胆汁质与抑郁质的人,以能力而论, 能力强的人往往使人产生钦佩感与信任感,具 有吸引力。不过,能力强弱和特长的差别太大 或太小,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也会减小;只有当 双方的能力既有差别而差别不太大的时候,相 互之间的吸引力才会增大。以性格而论,诚实、 正直、开朗、勤奋、幽默、热情的人较之虚伪、 孤僻、懒惰、固执、狂妄的人具有较强的人际 吸引力。
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思考题
• 1、人际交往有哪些技巧? • 2、你认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什 么? • 3、请用人际交往的理论分析自己体会最 深刻的一次人际交往实践。
(3)感情关系 感情关系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同情、喜 爱、亲密、热心、照顾等。人都有与他人 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与这种动机 相反产生的人际反应特征是冷淡、厌恶、 疏远、憎恨等。人的这种感情的需求在人 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感情 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交往的双方都是爱 的主体,同时又都是爱的客体;双方都给 予对方以爱,同时又都接受对方的爱。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PPT课件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PPT课件

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 自己是什么。”
16
.
5. 刻板印象
表现为把交往对象机械地归入某一类人群中, 并把自己对该类群体的习惯化概括加到交往对象 身上。
举例: 北方人 豪爽 厚道
南方人 精明 仔细
17
.
二 宿舍人际
18
.
三 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1、尊重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和尊 重他人,前者告诫我们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 后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 人的隐私和劳动成果,承认他人的社会价值。
19
.
三 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
2、真诚原则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真诚交往的一
最后的印象对人们的认知具有的影响。在对熟 识的人的认知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提示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 要重视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作用。
14
.
3. 晕轮效应
指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有关 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印象, 根据最少量的情况作出全面的结论。“情人眼里出 西施”“爱屋及乌”。
❖ 自从这件事之后,老王对小罗的态度彻底地改变了。他认为小罗是个 很好的年轻人,并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表示歉意。
32
.
人际交往的技巧
7、切记自我投射 ❖ 不要以己度人,要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的行为
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观察、多理解、,任何时候都不要完 全以自己的立场和标准去推断他人,这样才能避免人际交往 中的误会和失误。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以 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自己讨厌的,别人也讨厌, 这是不对的。

1301 第七章 宿舍你我他人际交往与合作 优质课件

1301 第七章 宿舍你我他人际交往与合作 优质课件
贝克曼(C•Backman)和西克德( P•Secord)发现,如果告诉甲小组成
员,乙小组成员喜欢他们,那么后来在 新成立小组时,甲小组成员愿意选择乙 小组成员。当然,相互性原则不是绝对 的。有时我们喜欢一个不喜欢我们的人 ,或者不喜欢一个喜欢我们的人。但在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确喜欢那些喜欢我 们的人。
Page 16
LOGO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解读
宿舍问题“七宗罪”
一宗罪:“有钱就可以瞧不起人?”
二宗罪:“求求你洗个澡吧!”
三宗罪:“能不能不要打游戏了?” 四宗罪:“我总有做不完的清洁。”
五宗罪:“早上的馒头钱还没有给我。”
六宗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七宗罪:“我才是最正确的。”
Page 17
由上述调查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不仅仅只 需要寻求甜蜜的爱情,同时也渴望收获亲密 的友情。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 调查2011年3月20日公布的调查显示,近四 成的大学新生表示目前存在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显示,39%被调查的2010级大学新生 表示自己目前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 交异性朋友有困难”的新生占了被调查新生 的18.7%。从性别来看,“交异性朋友有困 难”的男生占被调查男生的20.3%,明显高 于女生的同项指标14.8%,并且在与同班同 学、老师和父母的相处中存在问题的比例均 高于女生。但是女生并非在处理一切人际关 系上都有优势,调查发现,被调查女生中“ 与室友相处不融洽”的比例为15.2%,高于 男生的同项指标。
【想一想】1.你有人际交往不良的问题存在吗? 2.你会运用什么方法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
Page 1
LOGO 一级目录
我们来自 五湖四海
大学生人际 关系解读

经典:大学生人际交往及调适

经典:大学生人际交往及调适
12
三、人际交往理论
(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际
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 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 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 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 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 情感联系的需要。

9
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 的,有个体与个体间的关 系,如同学关系、恋人关 系的等;有个人群体之间 的关系,如个人与家庭、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群 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如 班级之间的关系等。从社 会学的角度,人际关系又 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和业缘关系等。
10
(三)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人际关系不是一种虚无的关系,它是实实在
在存在的。他存在与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往中,表现为 人们之间的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
第二,人本身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人际关系也 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与人际关系都具有社会性。
第三,人是有思想和情感的,因此,人际关系是
人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一种交往关系
5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6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定义 二、人际交往的维度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人际交往理论
7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定义
(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亦指社会交往,指人与人之间
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 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ppt课件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ppt课件
大学生社交圈相对狭窄, 主要集中在同学、朋友、 老师等范围内。
交往方式特点
大学生交往方式多样,包 括面对面交流、社交媒体 、社团活动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人际关系不和谐
部分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 矛盾和冲突,导致人际关 系紧张。
社交恐惧症
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社交场 合时会产生恐惧和焦虑, 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05
总结与展望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通过人际交往,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 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拓展社会资源与机会
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获取更多的信息 和资源,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人 际交往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技巧
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情,了解他人 的情感状态和需求,避免做出不恰 当的言行举止。
合作技巧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寻求共同 点和合作的可能性,避免过度竞争 和冲突。
0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01
02
03
年龄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成 年期的交接,对人际交往 的需求更加强烈。
社交圈特点
人际关系压力
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 的人际关系,导致自身压 力过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包括个人性格、自信心、沟通 能力等。
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 会环境等。
文化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往方式、 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的 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的 功能与原则
1-1-1 人际交往定义
面对面交往
人与人之间面对 面的进行沟通
电话沟通
借助电话这一传播 工具进行的有声交
会议沟通
通过各种各样 的专项会议
书面沟通
通过书面文字的 形式进行表达
1-1-1 人际交往定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人际交往特点 人际交往的问题
04
03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0 1 人际交往概述
1
人际交往定义
人际关系定义
2
人际吸引因素
人际交往效应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0 人际交往的特点 2
1
1.人际交往的迫切性 2.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3.人际交往的理想性 4.人际交往对象的局限性 5.人际交往内容的精神性和情感性 6.交往观念出现新的趋势
A、感受他人的内心活动 B、记忆交往内容 C、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 D、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E、富于感染力 F、合作协调能力
目录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交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调适并优化人际关系
01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 人际交往
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交往和人际 关系的本质
课程定位
课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1
人际交往的问题
0 3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1
人际关系的调适
0 4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实际 理论联系
情景模拟
实践 提高
能力
故事:for the birds
动画短片 《for the birds》
视频资料:爱奇艺《鸟鸟鸟》/v_19rrn8uuoo.html
态度目标
培养利于人际交往的好品质,学会主动交往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掌握人际交往的 相关概念
恰当运用人际吸 引的因素
A
B
教学重点
掌握人际交往的 心理效应
运用改善人际关 系的措施
C
D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掌握增强人际 吸引的因素
培养成功交往 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课程定位
情感交
亲 密
流阶段
互 惠
1-1-2 人际关系—四个阶段(四)
稳定交
稳 固
往阶段
相 容
1-1-2 人际关系的各种状态
单 双零向向接注注触意意 轻中深度度表度卷卷面卷入入接入触
1-1-2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A 一个过程,一个状态 B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产物 C 定义不同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故事:for the birds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一群性格尖酸的小鸟 不速之客大笨鸟
小故事:结论
人际交往:宽容、和睦、共存
你是哪类人?
1)不善于交往的: A、不能较好的感受他人 B、人事记忆力低 C、人际理解力低 D、人际想象力低 E、风度和表达力低 F、合作协调能力低
人际 交往
2)善于交往的: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邻近性
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人 们喜欢邻近的人。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性
梅塔(T.Mita)进行了正像和镜 像的实验,证明看到的次数增加 喜欢程度,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 称为多看效应。
但次数也有一定界限,超过一定 界限会产生厌烦的感觉。
胡凯.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M]第4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7:136
交流思想
沟通感情
对某些问题的思考,见解,观 点 进行交流
双方之间的互动有情感的交流
传递信息
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像 或者动作相互沟通消息
1-1-2 人际关系
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交往关系 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 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奥尔特曼(1973年)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历 四个阶段:
人际吸引的因素
外貌 邻近性
熟悉性
相似性 需要互补
相互性
个性品质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容貌
休斯顿和布尔1994年做过一 个实验:
仪表堂堂和具有身体魅力的人 能给人好感,这种现象特别在陌 生人与异性之间相见时更为明显
资料引用:面朝大海的博客/s/blog_a33b5e080101c8jm.html 《人际吸引的因素》
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 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资源 确立自我价值感


实定 践位 定 位
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 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促进健康和完善个性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知识目标
学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技能目标
思考自身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掌握人际交 往的技能
稳定交往 阶段
情感交流 阶段
69e3143329485.html
1-1-2 人际关系—四个阶段(一)
定向
觉 察
阶段
相 识
1-1-2 人际关系—四个阶段(二)
情感探
表 面
索阶段
接 触
1-1-2 人际关系—四个阶段(三)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相互性
相互性指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 们的人,我们不喜欢那些不喜 欢我们的人。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知这 到里 的的 相相 似似 性性 。是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相似性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 (T.Newcomb)曾做过一个实验。 相似性在不同场合、不同文化程度、 不同年龄的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互动 体验
自由 讨论 案例
分析
启发 讲授
视频 解读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视频 引入
掌握 技能
相关 理论
摆出 问题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视频引入:《for the birds》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01
02
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关系的调适
资料来源:心理学经典实验/lihuiluodan/diary/item/10041287.html
1-2 人际吸引的因素
需要互补
人们有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者的一 面,也有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 相反者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