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控制理论
80年代以后,控制理论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大系统,是指规模大,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在系统 理论中,采用状态方程和代数方程相结合的数学模型,状态空间,运 筹学等相结合的数学方法。 智能控制 是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最 典型的是智能机器人, 智能主体等。 21世纪 网络、通讯、人机交互为代表的信息自动化 集成的理论与技术。
第二节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 现状及前景
3 1 后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调 节为主要内容, 节为主要内容,以微分 方程和传递函数为数学 模型, 模型,以频率响应法为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大系统、 大系统、 智能控制 ;以 网络、通讯、 网络、通讯、人机交互为 代表的信息自动化 集成 的理论与技术。 的理论与技术。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
1932年柰奎斯特(Nyquist)提出了负反馈系统的频 率域稳定性判据,这种方法只需利用频率响应的实验数 据。1940年,波德(H.Bode)进一步研究通信系统频域方 法,提出了频域响应的对数坐标图描述方法。1943年, 霍尔(A.C.Hall)利用传递函(复数域模型)和方框图,把 通信工程的频域响应方法和机械工程的时域方法统一起 来,人们称此方法为复域方法。 频域分析法主要用于描 述反馈放大器的带宽和其他频域指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典控制技术和理论基本 建立。1948年伊文斯(W.Evans)又进一步提出了属于 经典方法的根轨迹设计法,它给出了系统参数变换与时 域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至此,复数域与频率域的方法进 一步完善。
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 现状及前景
3 1 后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调 节为主要内容, 节为主要内容,以微分 方程和传递函数为数学 模型, 模型,以频率响应法为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大系统、 大系统、 智能控制 ;以 网络、通讯、 网络、通讯、人机交互为 代表的信息自动化 集成 的理论与技术。 的理论与技术。
目前的发展趋势
1
突出含机、 突出含机、电、 计算机、 计算机、通信网 络的大系统、 络的大系统、复 杂系统与人机交 互系统的集成; 互系统的集成;
2
控制论的根本是 信息的控制, 信息的控制, 包 括模型的建立 数学特征), (数学特征), 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处理(计 算机微电子技术) 算机微电子技术) 与实体的控制 领域知识, (领域知识,工 程特征) 程特征)
2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以多变量控 最优控制为主要内容, 制、最优控制为主要内容, 采用时域法,以状态方程 采用时域法, 为数学模型。数学工具: 为数学模型。数学工具: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 泛函分析
经典控制理论
• 经典控制理论,以单变量控制,随动/ 调节为主要内容,以微分方程和传递 函数为数学模型,所用的方法主要以 频率响应法为主。数学工具: 微分方 程, 复变函数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 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 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 为: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 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 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 而环境的复杂性则表现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难以 辨识。 试图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复杂的 对象,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 控制,专家控制等方法。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大系统控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理论。 如 (1)现代频域方法,该方法以传递函数矩阵为数学模型, 研究线性定常多变量系统; (2)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该方法以系统辨识和参数 估计为基础,处理被控对象不确定和缓时变,在实时辨 识基础上在线确定最优控制规律; (3)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其它性 能基础上,设计不变的鲁棒控制器,以处理数学模型的 不确定性; (4)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为一种计算机控制算法,在 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可以处理 多变量系统。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在原有“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 形成了所谓的“现代控制理论” 。 为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法的建立作出贡献的有, 1954年贝尔曼(R.Bellman)的动态规划理论,1956年庞特 里雅金(L.S.Pontryagin)的极大值原理,和1960年卡尔曼 (R.E.Kalman)的多变量最优控制和最优滤波理论。 频域分析法在二战后持续占着主导地位,特别是拉 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控 制工程的发展的重点是复平面和根轨迹的发展。进而在 20世纪80年代,数字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使用变得普 遍起来,这些新控制部件的使用使得控制精确、快速。
wenku.baidu.com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
总结: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复数域方法,以 总结 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常利用图表进行分 析设计,比求解微分方程简便。 优点:可通过试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概念清 晰,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 缺点:只适应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对系统内部状 态缺少了解,且复数域方法研究时域特性,得不 到精确的结果。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
(一)、经典控制理论阶段 闭环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788年 瓦特(J.Watt)发明的飞锤调速器的研究。然而最终形成 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 最先使用反馈控制装置的是希腊人在公元前300年到 1年中使用的浮子调节器。凯特斯比斯(Kitesibbios)在 油灯中使用了浮子调节器以保持油面高度稳定。
3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多学 科交叉、 科交叉、基础雄 适应面宽。 厚、适应面宽。 培养宽口径、 培养宽口径、多 面手、 面手、复合型人 才
我国控制理论的教学
–1949. 上海交大 张钟俊 伺服系统 1949. – 1950 清华大学 钟士模 自动调节原理 – 50-60年代 随动系统,自动调节原理 - 年代 随动系统, – 70年代末-80年代 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 ,自适 年代末- 年代 现代控制理论, 年代末 应控制,系统辨识, 随机控制,大系统理论( 应控制,系统辨识, 随机控制,大系统理论(运筹 ),鲁棒控制 学),鲁棒控制 – 90年代 模糊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年代 模糊控制, 智能控制, – 新世纪 网络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信 网络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信 -- 息自动化 要求: 要求:厚基础 宽口径 学科交叉 科学思维方法 勇于实践和探索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
19世纪60年代期间是控制系统高速发展的时期, 1868年麦克斯韦尔(J.C.Maxwell)基于微分方程描述从 理 论 上 给 出 了 它 的 稳 定 性 条 件 。 1877 年 劳 斯 (E.J.Routh),1895年霍尔维茨(A.Hurwitz)分别独立 给出了高阶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另一方面,1892年, 李雅普诺夫(A.M.Lyapunov)给出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 性判据。在同一时期,维什哥热斯基(I.A.Vyshnegreskii) 也用一种正规的数学理论描述了这种理论。 1922年米罗斯基(N.Minorsky)给出了位置控制系统 的分析,并对PID三作用控制给出了控制规律公式。 1942年,齐格勒(J.G.Zigler)和尼科尔斯(N.B.Nichols) 又给出了PID控制器的最优参数整定法。上述方法基本上 是时域方法。
2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以多变量控 最优控制为主要内容, 制、最优控制为主要内容, 采用时域法,以状态方程 采用时域法, 为数学模型。数学工具: 为数学模型。数学工具: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 泛函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后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60年代初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航天、航空、导弹等军事尖端技术的发展,对自动 控制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要求设计高精度、 快速响应、低消耗、低代价的控制系统;被控制对象越来越大型、复 杂、综合化,从单个局部自动化发展成综合集成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