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

例如:
口语 书面语(怎么说?)
妈妈 → 母亲
合眼 → 瞑目
爸爸 → 父亲
脑袋 → 头颅
奶奶 → 祖母
身子 → 身躯
哆嗦 → 颤抖
法子 → 措施
瞧瞧 → 观看
词语之间的比较
读——阅读 挑——挑选 唱——歌唱 病——疾病 睡——睡眠 写——书写 修——修理 喝水—饮水
改——修改 运——运输 住——居住 堵——堵塞 等——等待 静——安静 添——增添 寝室—宿舍
6、我在( 弯弯的 )船里坐。 7、田里长着( 绿油油的)禾苗。 8、姐姐打了一把( 精巧的 )伞。 9、我画了一条( 绚丽的 )彩虹。 10、花生开出了( 黄色的 )小花。
如何捕捉图中有用的信息
仔细观察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
冬天,小朋友 们在雪地里堆 雪人,玩的很 开心。
如何捕捉图中有用的信息
?
E.小鸟在天空飞。 书面语:小鸟在天空飞翔。 F.冬天很冷。 书面语:冬天特别寒冷。 G.在医院里我们等了很长时间。 书面语:在医院里我们等待了很长时间。 H.我们住在武汉。 书面语:我们居住在武汉市。
2.运用修辞手法: A.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 书面语:春姑娘到了,花儿们纷纷出 来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B.早上,太阳出来了。 书面语: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口语与书面语
什么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 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 生之后才出现的。
什么是口语?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
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 形式。
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
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
书面语和口语有哪些区别?
书面语比较规范,符合语法; 口语比较自由简洁。
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训练知识讲解

扩句 修辞手法
原句: 月亮照在草 原上。
修改后:(皎洁的)月 亮(温柔地)照在(故乡宽 阔的)草原上。
原句: 秋天刚到,一 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
争——争夺,给——给予, 买——购买,看——观看,
脏——肮脏,好——美好 河——河流,树——树木 净——干净,跑——奔跑
同学——同窗,看病——就诊 小孩——儿童,老外——外宾, 吃惊——惊诧,自个儿——独自 好处——实惠,搞定——解决 好像——仿佛,折磨——蹂躏
1、爸爸今天过生日。——父亲今日生辰。 2、哥哥开始打工了。——兄长开始工作了。 3、哥们搬新家了。——好友乔迁之喜了。 4、你坐车去还是走路?——你是乘车去还是 步行? 5、你们吃饭了没有?——你们用餐了 吗?......
原句: 梅花开放。(突出梅花不 畏严寒的品格)如何修饰?
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 (怎样地)开放了”。为突出梅花的不畏 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如:(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 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 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 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写美
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 彩的。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原句: 早晨,明媚的 阳光照着我的卧室,轻盈 的小鸟在树上鸣叫。
修改后:清晨,明媚的 阳光柔柔地洒向我的卧室, 轻盈的小鸟在树上婉转地歌 唱。
口语与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法,词汇,句子结构,内容等方面都不同
口语 通常是短句,条理性不强,多用表达感情,发表意见,拟声词拟态词多用,有专用语汇
书面语 要求有很强的条理性,和清晰的脉络,而且常常会出现比较长的句子,多用描写,说明,阐述性文字,有专用语汇
有时口语可用于书面,如书信,引用等
书面语源于口语的观点,被很多学者认可和支持。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1. 口语里常说“咱可得赶紧的”,书面语就是“我们需要尽快”,就像平时大家催朋友快点,会说“咱可得赶紧的呀”,而写文章可能就会是“我们需要尽快行动”。
2. “哎呀妈呀,这可太吓人了”这是多地道的口语啊,书面语则可能是“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惧”,你想想,有人看到可怕的东西可能就会喊“哎呀妈呀,这可太吓人了”。
3. 口语会说“咋整啊”,书面语那就是“如何处理”,比如说遇到难题了,就会愁眉苦脸地说“这可咋整啊”。
4. “那家伙,老厉害了”,多有气势的口语表达呀,书面语就是“非常卓越”,比如大家夸赞一个人,就会说“那家伙,老厉害了”。
5. 口语“别扯了”,书面语“不要胡说”,有人说不靠谱的话,可能就会被回一句“别扯了”。
6. “瞅你那德行”,多直接的口语呀,书面语就是“看你的行为举止”,朋友做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可能就会被这么说。
7. 口语“整明白”,书面语“弄清楚”,比如研究个事儿,就会说“得整明白”。
8. “这玩意儿”,多口语化呀,书面语就是“这个事物”,看到个新奇东西,可能就会指着说“这玩意儿是啥”。
9. 口语“拉倒吧”,书面语“算了吧”,不同意别人的话,可能就会说“拉倒吧”。
10. “得了吧你”,这是很常见的口语,书面语就是“不要这样了”,朋友吹牛时,可能就会被回“得了吧你”。
口语和书面语例句

口语和书面语例句
1、口语:我记得三年级由于书包太重了,老师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放学时将书包里的一些没有作业的书籍给放在自己课桌里,然后只用带一些要做的作业回家。
书面语:我三年级时,书包特别重,老师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让我们将一些书籍放在课桌里,只带作业回家。
2、口语:有一次,我课堂作业做完后,便上去交作业。
因为很多人都写完了,所以队排得很长,等了好久。
书面语:有一次交课堂作业时,很多人都写完了,队排得很长,我等了好久。
3、口语:我对自己信心满满,觉得我在他们没来的时候练了那么久,怎么可能连这点小挑战都挑战不过呢?
书面语:我信心满满,练了那么久,我怎么会挑战失败呢?
4、口语:伤医事件,弄得人心惶惶。
书面语:伤医事件,导致人心惶惶。
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使用方式
3. 对书面语来说,因为它的文体不止一种, 在实际活动中就要注意它的不同的特征和标准。 官方文件和烹饪书中教人们怎样做食物的语言 肯定是不同的,而一封推荐信和好友之间的叙 家常的信在语气上也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4. 在 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正式的书面语言, 尤其是在求职时,因为你的雇主必须要看到你 的能力和水平,这时口语则会显得不专业。 5.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礼节方面 的问题,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公主接待来使 时,握手的同时温文尔雅的说一句:“My honored!”公主的身份、地位、风度尽显, 而我们一般人见面只要说“Hi”或者“Nice to meet you!”就可以了。。
句子结构
比如:These needles, which were made of fish-shaped pieces of iron that floated on water, were acted on by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Formal) These needles were made of fishshaped pieces of iron that floated on water. They were acted on by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nformal) 在 书面语中,为了使句子平衡对称,或为了表示强 调,常把状语、表语、宾语等成分放在句首,并 将主谓次序颠倒过来;而口语体则一般用自然 语序。
而在书面语交际中,交
际的双方都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当中,他
们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交际活动往往由一方
在一时一地单独的进行,再由一方在异地继续
下去。这就要求笔者把事情交代得完整些,把
口头语和书面语大全

口头语和书面语大全
口头语:
1. 嗨,你好!
2. 一切顺利吗?
3. 真的吗?
4. 好啊,说说看。
5. 快点啊,我等不及了。
6. 你们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7. 啊,我太累了。
8. 谁知道呢。
9. 算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10.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1. 好久不见了,最近怎么样?
12. 咱们出去玩吧!
13. 打扰了,不好意思。
14. 真是太感谢了。
15. 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
书面语:
1.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2. 目前一切是否顺利,请告知。
3. 是否属实,还请确认。
4. 若方便,请尽快回复。
5. 真的非常抱歉,让大家等了这么久。
6. 如有早些时候知道,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您们。
7. 对不起,我现在太疲劳了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8. 没有一个人能确切知道。
9. 我们不必为这件事过于烦恼。
10. 我对眼前的事情感到极度困扰。
11. 多日不见,不知二位近来可好?
12. 能否与二位出门逛逛呢?
13. 请恕我打扰,但想请问一下。
14.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15.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第一节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区别及其特点一、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凡从口(嘴)里传达出的思想信息都叫口语。
说话、谈话、讲话、对话、喊话、发言、聊天、耳语、私语等,统称为口语,或曰口头语、口头语体;凡用书写工具(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
)作用于可以承载文字介质的思想信息叫书面语,或称书面语体。
我们通常挂在嘴边上的“语文”两个字怎么理解?“语”即口语,“文”即书面语;“说话”即口头语,“写文章”(写作)即书面语。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那么,什么是文字呢?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一、文字的作用在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二、通过书面语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三、促进思维的发展。
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别1、为什么口头语和书面语存在差异?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分别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致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
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
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
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2、为什么书面语不同于口语?日常说话,听音就行了,但谈话时,稍微深奥一点的,就常常听不明白了,要问“什么?哪两个字,噢!”,很多人不明白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示例:堵住→堵塞;换掉→更换;躲开→躲避;赶上→正逢(正值)……
(3)动词词头“打”
打算、打听、打探、打坐、打量、打断
当然也有打字头的书面语,比如“打击黑恶势力”
转换示例:打算→计划;打听→探听……
(4)修辞成分
卖弄、扯皮、折腾、卡壳、草包、起哄
转换示例:卖弄→炫耀;扯皮→纠纷……
再次,我们要明白,汉语中,双音节词和四字词是比较端庄正式的,而单个字,尤其是动词,以及相当一部分三字词组(如动宾结构)都是不太正式的。
转换示例:
开车→驾驶汽车
看球赛→观看球赛
届时本公司叫相关人员负责该活动。
“叫”→“责成”或“安排”
请各位业主注意,小区泳池不是澡堂子,请勿在此洗浴。
“澡堂子”→“公共浴池”
本人不慎丢掉钱包,内有***,还有手机一部,型号为***,望拾到者返还,本人一定当面重谢。
“丢掉”→“遗失”
“还有”→“以及”
最后,要提及的是,口语和书面语都是属于现代汉语语体,不要把过于古雅的谦辞敬辞和书面语混淆起来。
题目如果考书面语体转换,就不要考虑谦辞敬辞。
假如题目没有特别指出,仅仅说“不得体”,那么做题时要扩大范围考虑。
把“口语/书面语使用不当”“谦辞/敬辞运用不得体”“语病中的搭配不当”这3类都考虑进来。
毕竟,语文的综合性考查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