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与稽康

合集下载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话题8:路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2、嵇康打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3、竹林七贤
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节选)
话题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阮籍和嵇康的诗歌体现了道教品格。

他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用游仙诗来掩饰自我思想上的痛苦,这些元素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他们通过描绘仙境和神仙的形象,表达了对超越现实世界的向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

阮籍和嵇康的诗歌也展示了儒学品格。

他们对儒学道德准则的遵循,以及具有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热情,这些特点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们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社会现实,充满热情地表达了对自己和对社会的。

再次,阮籍和嵇康的诗歌还表现出了道家品格。

他们对老庄思想的认同,以及追求生命的自然、全身避祸,这些思想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们倡导回归自然,反对社会的繁琐和拘束,主张以自然的方式去面对生活。

阮籍和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儒、道、玄等多种思想的交织。

这种复杂性使得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多元,同时也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他们的诗歌既体现了对超脱现实世界的向往,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和热情,这种矛盾状态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阮籍和嵇康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他们的诗歌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是他们对自我追求和人生理想的表达。

他们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思想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人类生活、社会现实以及个人追求等诸多问题的宝贵资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文化却异常繁荣。

在这个时期,玄学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

玄学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辨和审美情趣,深刻地影响了魏晋名士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以嵇康、阮籍为例,探讨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嵇康和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玄学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孤高狂放、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

嵇康,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和哲学家,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倡导一种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在正始文人中,“竹林七贤”最具代表性;在文学创作上,阮籍与嵇康则是成就最突出者。

阮籍与嵇康是正始中期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由于他们二人个性的差异,二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

阮籍以至慎而得以善终,嵇康则因刚肠疾烈而惨遭杀害。

我们可以从比较中看出二人个性与文学的不同。

阮籍字嗣宗,生于建安十五年(210),卒于魏景元三年(263)。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阮瑀死时,他才三岁。

十一岁时,曹丕代汉即帝位,三十三岁时,他曾应太尉蒋济辟,做过很短时间的尚书郎,便以病免,三十八岁时曹爽又召他为参军,他又托病没有应召,两年后,曹爽被诛,当时附曹爽的文人多被杀,他因而幸免,“时人服其远识”(《晋书·本传》)。

而到了四十三岁,他又作了司马师的从事郎中,被封为关内侯,徙散骑常侍候。

其间又作过十年的东平相。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掌权,又继任司马昭的从事郎中,晚年(53岁)又求为步兵校尉,后世因称其为阮步兵。

在他死后两年,魏主正式禅位于晋。

在他死前,晋魏代禅已成定局,因此,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两次十分残酷的“禅代”斗争,这些对他的思想与创作都产生极深的影响。

阮籍的一生,从思想上说是苦闷的一生,他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政局内外,在矛盾中度日,在苦闷中寻求解脱。

少年时的阮籍是颇有壮志的,“籍本有济世志”(《晋书·本传》),比如,他曾登广武城,面对楚汉古战场,发出“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表现出目空古人的少年英气。

但是随着政局的变化,他那种期待建立功名的热情便消歇了,特别是在高平陵事件后,司马氏父子相继把持朝政,残酷地屠杀异已,实行高压统治,给他的思想以极大的影响。

在这一高压政治背景下,他最大的苦恼在于如何能够全身远祸。

应该说,阮籍从司马氏父子一系列地杀戮事件中,对司马氏凶残面目已有深入地了解,对于司马氏用卑劣手段手段攫取政权的行为也是十分痛恶的,但为了全身,他又不敢明确表示反对,而这时他在士林中令名已著,司马氏对他倍加注意,这更加使他处境维艰。

描写嵇康和阮籍的诗句

描写嵇康和阮籍的诗句

描写嵇康和阮籍的诗句
嵇康:
① 嵇康昔日凤池梦,今日依旧凤鸣声。

—— 唐·李中《赠朐山孙明府》
② 嵇康疏懒为天性,阮籍猖狂可奈何。

—— 宋·陆游《哭李杜二首》
③ 景山松柏何萧萧,嵇康去打钟会腰。

—— 元·王逢《无题(五首)其二》
阮籍:
①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

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

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

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

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

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

抽帘持益炬,拔箦更燃炉。

恒闻饮不足,何见有残壶。

—— 唐·李中《赠朐山孙明府》
②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魏晋·阮籍《夜中不能寐》
③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 魏晋·阮籍《第十七首》。

竹林七贤典故

竹林七贤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竹林七贤”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七人当中,比较突出的是阮籍和嵇康,他们诗文写得很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阮籍骑驴上任、喝醉躲求婚阮籍性情豪放、直爽,他不满意现实,就经常饮酒消愁,喝醉了,就跑到山野荒林去大喊大叫。

发泄胸中的闷气。

外边的人看了,都以为他精神不正常。

其实,阮籍是很有政治才能的人。

曹魏末年,阮籍被任命为东平相,他骑着一头小毛驴去上任。

到任后,下令把衙门前面的屏障全部拆除,使衙门内外能够互相看得见。

他仅仅用了十天的功夫,就把东平郡治理得秩序井然,显示了超群的政治才能。

司马氏掌权以后,他不愿意为司马氏政权干事,就经常喝得醉熏熏的。

有一次,司马昭替儿子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不愿意把闺女嫁给司马氏家族,就故意喝得烂醉,直醉了60多天,终于躲了过去。

嵇康打铁拒钟会嵇康是一个脾气古怪的人,他长得一表人才,学识渊博,善于弹琴做诗,还会打铁。

他看不起司马氏集团的人,就故意找机会嘲讽他们。

有一次,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因羡慕嵇康的学识,带着他自己写的一本书去向嵇康求教,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那天嵇康和向秀正好在大树底下打铁,他们两人远远看见钟会走来了,就互相使了眼色,有意要嘲弄一下这个权贵。

于是,向秀只顾用力拉风箱,嵇康举锤打铁,像没看见钟会一样。

钟会夹着书,站了一会儿,见谁也没看他一眼,觉得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戎,他比阮籍小20岁。

王戎从小就很聪明,六七岁的时候,王戎和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耍。

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结了许多李子。

小朋友们看见了,都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热闹,没有去摘。

有的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路边上的树还有那么多李子,准是苦李子。

”那个小朋友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李子。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阮籍和嵇康都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化名流,他们的思想和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阮籍和嵇康的思想性格有着一定的异同,下面就从哲学观点、人格形象、文学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哲学观点。

阮籍的哲学观点包括“自然”、“势”、“道”等概念,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性质,而自然则是它们的本性。

同时,阮籍也强调“势”的作用,即人的行动不仅受自己的意志支配,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阮籍还主张突破常规,超越成见,通过思维和行动的自由,来抵制权威、理性和文化上的束缚。

相比之下,嵇康则更加注重内心的精神探索,他的哲学观点包括“仁”、“义”、“道”等概念,认为这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嵇康认为,人的本性是由内心的意志及其追求所决定的。

他主张内心的追寻和不断地探索,从而超越现有的局限和限制,进一步实现人文价值。

其次是人格形象。

阮籍和嵇康在人格形象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阮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不屈不挠、豁达洒脱的风格。

阮籍也曾因言行举止被贬谪至复州,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特点。

嵇康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仪态万方的风度。

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来影响周围的人,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嵇康还是一位爱好家,特别是音乐方面,他的音乐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最后是文学思想。

阮籍和嵇康在文学思想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阮籍的文学创作风格比较奇特,他擅长“偶书”,即用自己的经历、感受、体验来进行文学创作。

阮籍的《咏怀诗》和《丽人行》等作品,便是其自我发泄和思考的表现。

嵇康则更多的关注于《琴赋》和《广陵散》等音乐作品,他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等方面的思想。

嵇康的音乐作品既有情感的表达,也有情境、意境、思想等方面的内涵,使得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综上所述,阮籍和嵇康虽然在南朝时期都是文化名流,但两者的思想性格有所区别。

阮籍注重个性、自由和突破,而嵇康则更强调内心的追求、精神的探索和社会和谐的维护,两者在哲学观点、人格形象和文学思想等方面的表现,也有一定的不同。

高考作文国学类素材专栏:阮籍、嵇康(附:真题解析及写作点拨)

高考作文国学类素材专栏:阮籍、嵇康(附:真题解析及写作点拨)

高考作文国学类素材专栏:阮籍&嵇康(附:真题解析及写作点拨)主题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戏游人间、洒脱、真实、人生态度。

人物介绍阮籍——大哭又长啸阮籍,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三国时期魏诗人,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性格孤僻,天赋异禀,八岁可写文章,酷爱儒家,不慕名利。

曾被迫出任蒋济的椽属,不久告病辞归。

他40岁时任步兵校尉,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赞同老庄“达”的观点,强调天人统一,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品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阮籍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勤学而学有所成,八岁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酷爱“啸”这一歌吟方式。

其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善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象征、比兴、寄托、借景抒情、形象塑造等,形成“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语言朴素,不事雕琢,但是意境深远,用词贴切。

《咏怀诗》主旨意义深厚,突出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无奈伤感和对现实的难以忘却,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示。

钟峡赞誉“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震惊当时诗坛,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

苦心孤诣之作《大人先生传》展露饮酒放纵、横决礼俗的人生态度。

“大哭又长啸”的“离经叛道”是阮籍独特的人格典型,成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文化形态,对曹雪芹产生影响,笔下《红楼梦》里男主角贾宝玉身上带有阮籍的影子。

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被称为“竹林七贤”。

相关佳句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琴鸣。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诗》2、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咏怀诗》3、壮志何慷慨,志欲威八方。

——《咏怀诗》4、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

——《咏怀诗》5、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咏怀诗》6、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文选·阮籍》7、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历年真题201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嵇康和阮籍在诗歌创作风貌上的差异及原因

嵇康和阮籍在诗歌创作风貌上的差异及原因

嵇康和阮籍在诗歌创作风貌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文学创作上,阮籍与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成就最突出的代表。

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如果说阮籍的一生是苦闷的一生,那么这八十二首《咏怀诗》就是他苦闷的象征。

阮籍的苦闷在作品中首先表现在他对人牛的感慨上。

他感慨时光的飞逝,人生的短促,以及无法挽回这短促生命的深深的忧伤。

其次则表现为对世俗礼法之士的厌恶,这与他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态度有关。

其三则表现为对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实际上是他在现实中苦闷而不可解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通过幻想的境界来摆脱世俗的污浊。

嵇康的诗歌与阮籍不同。

嵇康在生活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意义在于他把庄子理想的人格境界从哲学境界变为诗的境界。

庄子的坐忘,在他诗中成为一种优游容与的诗歌境界,其《赠秀才人军》其十四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即是这种境界的典型。

在艺术上,阮籍集《诗经》、《楚辞》与汉魏诗的比兴之大成: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他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他的比兴是将象征手法和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从而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特点和隐约曲折的风格,钟嵘《诗品》评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嵇康则由于其个性刚烈,诗风以峻切为特征,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

此外,在体裁上,阮籍以五言诗的创作成果最为卓越,而嵇康则以四言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嵇康、阮籍在诗歌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与他们的人格性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阮籍的一生,从思想上说是苦闷的一生,他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问,依违于政局内外,在矛盾中度日,在苦闷中寻求解脱。

与阮籍的“口不臧否人物”不旧,嵇康的性格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在现实中,他的是非之心十分明确,对丑恶现象往往加以愤激的斥责。

他与阮籍的分别即在于此。

尽管他与阮籍都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但阮籍能在现实的冲突中虚与周旋,嵇康则不同,他是一个感情极热烈的人,而且对于生活的态度又极认真,这就使他自己完全与世俗社会对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讲:阮籍与嵇康
The Philosophy of Ruanji and Jikang
•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 氏人也。……籍容貌瑰 杰,志气宏放,傲然独 得,任性不羁,而喜怒 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 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 经日忘归。博览群籍, 尤好《庄》《老》。嗜 酒能啸,善弹琴。当其 得意, 忽忘形骸,时 人多谓之痴。……景元 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 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 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而后发,其 所觉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自己哉?
• 声音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 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夫五声有好丑,待物而成耳。至夫哀乐,自以事会 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 (《声无哀乐论》)
——《晋书·阮籍传》
•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 人也。 ……康早孤, 有奇才,远迈不群。身 长七尺八寸,美词气, 有风仪,而土木形骸, 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 凤姿,天质自然。恬静 寡欲,含垢匿瑕,宽简 有大量。学不师受,博 览无不该通,长 好 《老》《庄》。 ——《晋书·嵇康传》
• 竹林七贤 • 越名教而任自然 • 声无哀乐
•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父曜,宛句令。涛早 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 不群。性好《庄》 《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 便为竹林之 交,著忘言之契。 (《晋书· 山涛传》)
•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 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 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 岩下电。” (《晋书· 王戎传》)
一. 竹林七贤
• (嵇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 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 “竹林七贤”也。 (《晋书· 嵇康传》) • 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浚仲 为竹林名士 。 (《世说新语· 文学》注)
•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 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 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 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 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 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 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 曰:“死便埋我。”其遗形 骸如此。……伶跪祝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 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兒之 言,慎不可听。” (《晋 书· 刘伶传》)
Have A Break!
二. 越名教而任自然
1. 阮籍的自然与名教思想
• 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而乃目以为 美行不易之礼法,不亦过乎! (《大人先生传》) • 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 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地万物被其泽而万物 所以炽也。(同上) • 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故道不可逆,德不可忽也。 (《通易论》)
2. 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 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 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 达者,情不系于 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 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释私论》)
三. 声无哀乐
• 咸字仲容。……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虽处世不 交人事,惟共亲知弦歌酣宴而已。与从子脩 特相善, 每以得意为欢。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 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 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 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晋书· 阮咸传》) •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 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 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 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 发明奇趣, 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 一时也。 (《晋书· 向秀传》)
四. 思考
• 谈谈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 • 论述嵇康的“声无哀乐”思想?
Next Time:裴頠与欧阳建
•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