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线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滑移线理论及应用

证明:设α、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 α 、R β ,由 曲率半径的定义知:
1/ R / S 和 1/ R / S ΔSβ沿弧S α的变化率为:
d (S ) dS
d (R ) dS
R S
R
S
根据汉盖第一定理有,
d (S dS
)
R S
当曲线四边形单元趋近无限小时
tg
Am AB
沿β2线从点B→点C
pB 2kB pc 2kc
于是,得沿路径A→B→C和静水压力差
同理
PC PA 2k(A C 2B )
PC PA 2k(2D A C ) 由上两式可得
C B D A
同理
pC pB pD pA
二、汉盖第二定理
一动点沿某族任意一条滑移线移动时,过该动点起、始 位置的另一族两条滑移线的曲率变化量(如dRβ)等于该点 所移动的路程(如dSα)。 1
线的方向。
二、滑移线场绘制的数值计算方法
滑移线数值计算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差分方程近似代 替滑移线的微分方程,计算出各结点的坐标位置,建立滑 移线场,然后利用汉盖应力方程计算各结点的平均应力p 和角。
根据滑移线场块的邻接情况,滑移线场的边值有三类。
1)特征线问题 这是给定两条相交的滑移线为初始线,求作整个滑移线
滑移线的曲率变化量(如dRβ )等于该点所移动的路程(如dSα); • 同族滑移线必然有个相同的曲率方向。
§8.5 应力边界条件和滑移线场的绘制
一、应力边界条件
1)自由表面 塑性加工时塑性区可能扩展到自由表面,如平冲头压入半无限体工件(见
图 8-10a)。因为自由表面(设为 x 轴)上的法向应力( n y 0 )和切 应力( k 0 )。根据式(8-3),可知滑移线性边界点上的k 角和静水压力别
材料加工与制备 9.5 滑移线场理论

m 2k C ( )
(沿
线)
当滑移线场确定、即各点转角φ确定后,若已知 某条滑移线上一点的平均应力,则沿该条滑移线上 任一点的平均应力可求。进而,应力场可求。
8.5.3 滑移线的性质
1) 同一条滑移线上任意两点间平均应力的变化 Δσm与该两点之间滑移线转角的变化Δφ成正比。
以α线为例,沿线任取两点A、B,由汉盖应力方 程,
4
p 3
4
4
3
4
4
8.5.4 塑性区的应力边界条件
3) 接触表面单位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的接触表面 (τf=k )
此时, 接触表面与工具粘着,而接触表面以下单 元体之切应力为k(屈服),所以有τf=k。
p m
f k
m
k
xy k cos 2 k
0,
2
m
k
0
m
k
2
8.5.4 塑性区的应力边界条件
1G 3G yG xG 2k
3G 2k
mG
1 2
(1G
3G )
k
在O点,
O
G
4
2
4
沿α线ONMG, mO 2kO mG 2kG
mO
mG
2k (O
G )
k
2k( 4
) 4
k(1 )
在O点,
yO
mO
k
sin 2O
k(1 )
k
sin
2( )
4
k(1 )
k
k(2
)
x
m
k
sin
2
y m k sin 2
xy k cos 2
x
x
yx
y
7-2 滑移线速度场理论及应用

ω+dω
P2
vα ω
x
滑移线上邻近两点的速率分解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盖林格尔速度方程:
dv v d 0 (沿α线) dv vd 0 (沿β线)
(7-12)
此方程式给出了沿滑移线上速度分量的变化特性,它可确定塑性变形 区内的速度分布。
若 α 滑移线为直线,则
d 0, v 常数
直线滑移线场,
v 常数,v 常数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对于由两族 α与β 连续正交的曲线网络所 构成的滑移线场,则在速度平面上相应有一 由两族连续正交的速度矢端曲线网络所构成 的速度矢端图(速端图),即为速度场。
滑移线和速度矢端曲线之间的关系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2.几种速度间断线的速端图
(1)滑移线ab为速度间断直线 其一侧为刚性区(“-”) ,另一侧为塑性区(”+‘)。由于ab两侧分别具有同一
(7-10)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过P点取滑移线为坐标系,以滑移线α、β的切线代替x、y轴,则有:
x , y
x ,y
由于σα,σβ 是最大切应力所在平面上的正应力
m
代入(7-10)得:
0, 0
(7-11a)
d
dt
0 d
0
d
dt
0 d
0
(7-11b)
取滑移线为坐标系
速度,故在速度平面的速度矢端曲线分别归缩为一个点,其速端图如图所示。
a)速度间断直线
b)速端图
图7-22 速度间断直线及其速端图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2)滑移线ab为速度间断曲线,两侧分别为刚性区与塑性区 刚性区一侧在速度平面上的速度矢端曲线归缩为一点,而塑性区一侧
第七章-滑移线场理论简介

第七章 滑移线场理论 简介
第一节 塑性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力莫尔 圆与物理平面
平面应变时,独立的应力
分量为 x 、 y 和 xy 。
z
2
x
y
2
m
2
1 2
(1
3)
z
1 2
( x
y)
应力莫尔圆中大圆的圆心 为( m ,0),半径为
R
K
1 2
(1
3)
x
2
y
2
xy2
1 m k 2 m 3 m k
ma mb 2K
K p (K) 2K( )
44
p 2K(1 )
2
平面变形挤压
平面变形挤压:挤压
y
前后的宽度不变。挤
压的程度用挤压前后
的面积比来表示,称
为挤压比。对于平面
变形挤压,可由挤压
前后料厚度之比表示。
2
xy
x xy
xy x
x
a
x
K
K
m
m
m
xy
ya)b)来自摩擦切应力为某一中间值的接触面处的滑移线
2、常见的滑移线场类型
直线滑移线场——两族正交的直线 简单滑移线场——一直一曲
有心和无心扇形场 直线与简单滑移线场组合 正交曲线滑移线场
均匀应力场
有心扇形场
无心扇形场
直线与简单滑移线场组合
沿同一条滑移线的速度间断值为常数,其方 向随滑移线而改变
dv1 v1 d 0 dv2 v2 d 0
v1 v2
dv1 dv2
v1 v2 v 常数
第五节 滑移线场理论在塑性成形中的 应用举例
应用滑移线理论求解塑性成型问题,其 本质就是根据应力边界条件求解滑移线场和 应力状态,并根据速度边界条件求出和滑移 线场相匹配的速度场以进行校核。
第一节 塑性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力莫尔 圆与物理平面
平面应变时,独立的应力
分量为 x 、 y 和 xy 。
z
2
x
y
2
m
2
1 2
(1
3)
z
1 2
( x
y)
应力莫尔圆中大圆的圆心 为( m ,0),半径为
R
K
1 2
(1
3)
x
2
y
2
xy2
1 m k 2 m 3 m k
ma mb 2K
K p (K) 2K( )
44
p 2K(1 )
2
平面变形挤压
平面变形挤压:挤压
y
前后的宽度不变。挤
压的程度用挤压前后
的面积比来表示,称
为挤压比。对于平面
变形挤压,可由挤压
前后料厚度之比表示。
2
xy
x xy
xy x
x
a
x
K
K
m
m
m
xy
ya)b)来自摩擦切应力为某一中间值的接触面处的滑移线
2、常见的滑移线场类型
直线滑移线场——两族正交的直线 简单滑移线场——一直一曲
有心和无心扇形场 直线与简单滑移线场组合 正交曲线滑移线场
均匀应力场
有心扇形场
无心扇形场
直线与简单滑移线场组合
沿同一条滑移线的速度间断值为常数,其方 向随滑移线而改变
dv1 v1 d 0 dv2 v2 d 0
v1 v2
dv1 dv2
v1 v2 v 常数
第五节 滑移线场理论在塑性成形中的 应用举例
应用滑移线理论求解塑性成型问题,其 本质就是根据应力边界条件求解滑移线场和 应力状态,并根据速度边界条件求出和滑移 线场相匹配的速度场以进行校核。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第十一章滑移线场理论

y S
0
p
2R
cos
x
sin
y
0
S
S
S
S
p* 2R C p* 2R C
(3)γ=0和φ=0代入(3.10)并积分可得:
(沿线) (沿线)
p* p cosx sin y R K (或 C)
S
(p
2R )
0
( p 2R ) 0
S
p 2R C (沿线) p 2R C (沿线)
4.滑移线基本性质
滑移线上的剪应力等于岩土的抗剪强度 两族滑移线间的夹角与屈服准则有关 对所有岩土材料,重力的存在不影响两族滑移线间 的夹角,但对其形状有影响。对c-φ型岩土材料,粘 聚力的存在不影响两族滑移线的形状和夹角。
4.滑移线基本性质…
(1)Henky第一定律:如果由一条滑移线 α1(或β1 )转到另一条滑移线α2 (或β2), 则沿任何一条β族 (或α族)的滑移线,α线 (或β线)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的变化值保持 常量。如图1,得:
RA )( p
A)
sin(
2 )( x p
x A
)
cos(
2 )(
yp
yA)
sin 2( pp pB ) (Rp RB )( p B ) sin( 2)(xp xB ) cos( 2)( yp yB )
yp
yA
tg
(
p
A 2
)( x p
xA )
yp
yB
tg
(
p
B 2
)( x p
自由表面上 n 0, n 0 。周界处处不 与滑移线方向相重合。自由表面附近的 应力场与自由表面的形状有关。如果自 由表面是平面,其影响区域将如图7-2.
第八章 滑移线理论及应用

和静水压力变化量Δp均保持不变;
(6)一点沿某族任意一条滑移线移动时,过该动 点起、始位置的另一族两条滑移线的曲率变化 量(如dRβ)等于该点所移动的路程(如dSα);
(7)同族滑移线必然有个相同的曲率方向。
§8.4 应力边界条件和滑移线场的绘制
一、应力边界条件
研究目的:寻找已知静水压力 p 和Φ角的点
二、汉盖第二定理
一动点沿某族任意一 条滑移线移动时,过 该动点起、始位置的
另一族两条滑移线的
曲率变化量(如dRβ)
等于该点所移动的路
程(如dSα)
R 1 S
R 1 S
同族滑移线必然具有相同的曲率方向
滑移线的几何性质
(1)滑移线为最大切应力等于材料屈服切应力为 k的迹线,与主应力迹线相交成π/4角; (2)滑移线场由两族彼此正交的滑移线构成,布
1 3
2
标轴Ox的夹角
1
xy
y -k p
x
Ⅱ
k sin 2 p k sin 2 k sin 2 p k sin 2
x m y m
k cos 2 k cos 2
xy
max k
2
B
yx
xy
p p cos x sin y 2k cos x sin y 0 沿 线的微分方程 p 2k 0或 ( p 2k ) 0 沿 线的微分方程 p 2k 0或 ( p 2k ) 0
n k n
二、滑移线场绘制的数值计算方法
滑移线场绘制的数值计算方法
(6)一点沿某族任意一条滑移线移动时,过该动 点起、始位置的另一族两条滑移线的曲率变化 量(如dRβ)等于该点所移动的路程(如dSα);
(7)同族滑移线必然有个相同的曲率方向。
§8.4 应力边界条件和滑移线场的绘制
一、应力边界条件
研究目的:寻找已知静水压力 p 和Φ角的点
二、汉盖第二定理
一动点沿某族任意一 条滑移线移动时,过 该动点起、始位置的
另一族两条滑移线的
曲率变化量(如dRβ)
等于该点所移动的路
程(如dSα)
R 1 S
R 1 S
同族滑移线必然具有相同的曲率方向
滑移线的几何性质
(1)滑移线为最大切应力等于材料屈服切应力为 k的迹线,与主应力迹线相交成π/4角; (2)滑移线场由两族彼此正交的滑移线构成,布
1 3
2
标轴Ox的夹角
1
xy
y -k p
x
Ⅱ
k sin 2 p k sin 2 k sin 2 p k sin 2
x m y m
k cos 2 k cos 2
xy
max k
2
B
yx
xy
p p cos x sin y 2k cos x sin y 0 沿 线的微分方程 p 2k 0或 ( p 2k ) 0 沿 线的微分方程 p 2k 0或 ( p 2k ) 0
n k n
二、滑移线场绘制的数值计算方法
滑移线场绘制的数值计算方法
第八章 滑移线法

σn= σm
摩擦切应力为 K的接触面
σn= σm
摩擦切应力为 K的接触面
α
0 β α α σm σ1 K σ3 σ3 K K β
0
β σm σ1 α
K β σm 0
σm K
σm
代数值最大的 σm 主应力σ1的作用线
σ1
0
K σm
K
σ3
σm
K
σ1
σ3
摩擦切应力为K的接触表面的滑移线
(4)库仑摩擦接触表面:摩擦力为某一中间值的接触表面
σ1方向(第一主方向)
K
K
σ3方向
π
4
σ3方向
K
σ1方向
K
α K
σ1 K
β σ1
π
K
判断σ1、σ3方向 判断变化趋势
β
确定滑移线族别
4
α
按最大切应力K的时针转向或按第一主方向确定滑移线族别
8. 2
汉基应力方程
汉基应力方程
σ m − 2kω = C1 → 沿α 线 σ m + 2 k ω = C 2 → 沿β 线
-----(9)
k ( k − p ) − ( −k ) = −2( p = 2( + ) k1 2
(5)、平冲头单位长度上的极限压力
π
π
+ ) 4 4
π
P = 2b × 1 × p = 2kb(2 + π)
3、用图解法和数值积分法建立滑移线场
建立滑移线场从已知的边界条件开始 已知两相交滑移线OA和OB,作出该两条滑移线所包围的塑性区 OACB内的滑移线场 (1)图解法:滑移线场的节点编号是用一有序数组(m,n)表 示,其中m为 线的序号 n为β 线的序号
摩擦切应力为 K的接触面
σn= σm
摩擦切应力为 K的接触面
α
0 β α α σm σ1 K σ3 σ3 K K β
0
β σm σ1 α
K β σm 0
σm K
σm
代数值最大的 σm 主应力σ1的作用线
σ1
0
K σm
K
σ3
σm
K
σ1
σ3
摩擦切应力为K的接触表面的滑移线
(4)库仑摩擦接触表面:摩擦力为某一中间值的接触表面
σ1方向(第一主方向)
K
K
σ3方向
π
4
σ3方向
K
σ1方向
K
α K
σ1 K
β σ1
π
K
判断σ1、σ3方向 判断变化趋势
β
确定滑移线族别
4
α
按最大切应力K的时针转向或按第一主方向确定滑移线族别
8. 2
汉基应力方程
汉基应力方程
σ m − 2kω = C1 → 沿α 线 σ m + 2 k ω = C 2 → 沿β 线
-----(9)
k ( k − p ) − ( −k ) = −2( p = 2( + ) k1 2
(5)、平冲头单位长度上的极限压力
π
π
+ ) 4 4
π
P = 2b × 1 × p = 2kb(2 + π)
3、用图解法和数值积分法建立滑移线场
建立滑移线场从已知的边界条件开始 已知两相交滑移线OA和OB,作出该两条滑移线所包围的塑性区 OACB内的滑移线场 (1)图解法:滑移线场的节点编号是用一有序数组(m,n)表 示,其中m为 线的序号 n为β 线的序号
第20讲 滑移线应力场理论

沿β 2从(1,2),(2,2)
m 1, 2 m 2 , 2 -2 K ( 1, 2 2 , 2 )
沿α 1从(1,1),(1,2)
m 1,1 m 1, 2 2 K ( 1,1 1, 2 )
m 1,1 m 2 , 2 2 K ( 1,1 + 2 , 2 -2 2 ,1 )
第四章 塑性成形问题工程解法
第二节 滑移线方法
第一讲 滑移线应力场理论
平面应变的特点
滑移线基本概念 滑移线的主要特点 滑移线场的建立
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
主应力特点
2
K
1 3
2
m
1
2 3
m m m
K
1 3
2
K
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
滑移线的主要特点
2、Hencky第一定理
同族的两条滑移线截另一族任意一条滑移线相交两点的 倾角差和静水压力变化量均保持不变。
m 1,1 m 2 , 2 2 K ( 1,1 2 , 2 2 2 ,1 )
m 1,1 m 2 , 2 2 K ( 1,1 2 1, 2 2 , 2 )
图解法和数值积分法
例题
如图所示光滑平冲头压入半无限高坯料,刚
性冲头的宽度为2b,长度远大于宽度,冲头 两侧为自由表面,按图所建立的滑移线场求 流动应力p。
2b
X
在a 点:
2b
X
a
4
3 p
在b点:
b
4
1 3 2K
1 0
m 1, 2 m 2 , 2 -2 K ( 1, 2 2 , 2 )
沿α 1从(1,1),(1,2)
m 1,1 m 1, 2 2 K ( 1,1 1, 2 )
m 1,1 m 2 , 2 2 K ( 1,1 + 2 , 2 -2 2 ,1 )
第四章 塑性成形问题工程解法
第二节 滑移线方法
第一讲 滑移线应力场理论
平面应变的特点
滑移线基本概念 滑移线的主要特点 滑移线场的建立
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
主应力特点
2
K
1 3
2
m
1
2 3
m m m
K
1 3
2
K
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
滑移线的主要特点
2、Hencky第一定理
同族的两条滑移线截另一族任意一条滑移线相交两点的 倾角差和静水压力变化量均保持不变。
m 1,1 m 2 , 2 2 K ( 1,1 2 , 2 2 2 ,1 )
m 1,1 m 2 , 2 2 K ( 1,1 2 1, 2 2 , 2 )
图解法和数值积分法
例题
如图所示光滑平冲头压入半无限高坯料,刚
性冲头的宽度为2b,长度远大于宽度,冲头 两侧为自由表面,按图所建立的滑移线场求 流动应力p。
2b
X
在a 点:
2b
X
a
4
3 p
在b点:
b
4
1 3 2K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d const mab mdc const
17
在同一族(例如a族)的两条滑移线(例如a 1和a 2线)与另 一族(例如β族)的任一条滑移线(例如β1和β2线)的两个 交点上,其切线夹角△ω与平均应力的变化△σm 均保持常数, 如下图所示:
对于图中的节点(1,1)、(1,2)、(2,1)、(2,2)有:
点P1,平面塑性变形时,
最大切应力成对出现,并
相交。
6
三、滑移线和ω 角规定
α 与β 滑移线规定
设α 与β 线构成右手坐标系,
设代数值最大的主应力σ1 作用线在第一与三象限,则:
α 线两侧最大切应力顺时针
方向。 β线两侧最大切应力逆
时针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或:σ1方向顺时针转45°得到α线
由σ1的方位线顺时针转45°到达的滑移线称α线,而由σ3线 的方位线顺时针转45°到达的滑移线称为β线。α线与β的方向
代入平面应变问题的微分平衡方程
x yx 0
x y
xy y 0
x y
11
m
x
2k c os2
x
sin2
y
0
m
x
2k s in2
x
cos2
y
0
取滑移线本身作为坐标轴,设为轴a和β轴。这样,滑移 线场中任何一点的位置,可用坐标值a和β表示。当沿着a坐标 轴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坐标值β不变,当然沿着坐标轴β 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坐标轴a也不变。
将xy坐标原点置于两条滑移线的交点a上,并使坐标轴x、 y分别与滑移线的切线x` 、y`重合。
在离a点无限邻近处,坐标轴a和β的微分弧可认为与切 线重合,故有:
ω=0,dx=dsα,dy=d
s
12
m 2k 0
s
s
m 2k 0
s
s
m 2k (沿线) m 2k (沿线)
第10章 滑移线理论及应用
7.1 滑移线基本概念 7.2 滑移线的沿线力学方程——汉盖应力方程 7.3 滑移线的几何性质 7.4 应力边界条件 7.5 滑移线场的建立 7.6 滑移线应用
1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最大剪应力的轨迹称为滑移线。 由于最大剪应力成对正交,因此,滑移线在变形体内成两族 正交的线网,组成所谓滑移线场。 滑移线法是求解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平面应变问题的精确理论 。
z
m
1 3
(
1
2
3)
3
1 2
(1
2)
p
p称为静水压力
3
一、平面变形应力状态的特点
max (1 3 ) / 2
[(
x
y
)
/
2]2
2 xy
x m ksin2 p ksin2 y m ksin2 p ksin2 xy kcos2
2,1 1,1 2,2 1,2 =常数
m m 2,1 m 1,1 m 2,2 =m 1,常2 数
18
→ m 2k (沿线)
若该滑移线为β线
同理 ma 2ka mb 2kb
ma mb 2ka b
14
结论1:同一滑移线平均应力σm变化与ω角变化成 正比。
沿α线 沿β线
m 2k m 2k
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出了滑移线上平均应力的变
化规律。
当滑移线的转角越大时,平均应力的变化越大。若
滑移线为直线,即转角为零,则各点的平均应力相
等。
15
结论2:若滑移线场确定,只要知道任一点的 平均应力,其余节点的平均应力即可求得。
16
汉基第一定理
汉盖第一定理: 同一族滑移线与另一族滑移线相交,在两交点 处的切线间夹角∆ω与平均应力变化∆σm均为常 数。
因主应力状态有ω=±π/4:
1 m k -p k 2 m p 3 m k -p- k
ω为最大切应力τ max方向与坐标ox轴的夹角。 4
5
二、最大切应力轨迹线-滑移线形成
对于理想刚塑材料,材料
的屈服切应力k为常数。
在x-y坐标平面上任取一
当沿 族a(或β族)中同一条滑移线移动时,任意函数 ξ(或η)为常数,只有从一条滑移线转到另一条时,ξ (或η)值才改变。
13
10.3 滑移线的基本性质
一、沿线特性
同一条α 滑移线上,任取两点a,b,由
m 2k 得:
ma 2ka mb 2kb
即: ma mb 2k a b
y
1 E
y
1 2
( x
z );
0 xz 2G
0
1 E
z
1 2
(
y
x
);
0 yz 2G
得:
z
1 2
(
y
x)
平均应力为: m
1 3
(
x
y
z)
1 3
( x
y)
1 2
( x
y )
按右旋规则人为规定,即又α线的正向逆时针转过90°达到β线
的正向。
7
ω角规定
ω角是α线在任意点P的切线正方向与ox轴的夹角。 ox 轴正向逆时针旋转为正ω角,顺时针旋转为负ω角
σ1> σ3
金属向力大方向流动 顺时针方向切应力 对应α 线
8
9
四、滑移线微分方程
滑移线的微分方程为 对α线
dy tg
根据变形过程,建立滑移场
求解塑性成性问题
(应力分布、变形力、分析变形和毛坯的外性尺寸)
2
10.1 滑移线基本概念
一、平面变形应力状态的特点
平面变形:某一方向相关的应变为零,即变形仅发
生在一个坐标平面内。由万能胡克定律:
x
1 E
x
1 (
2y
z );
xy
xy 2G
dx 对β线
dy tg'
dx
tg( ) ctg
2 10
10.2 滑移线的沿线力学方程——汉盖 应力方程
x m ksin2 p ksin2 y m ksin2 p ksin2 xy kcos2
17
在同一族(例如a族)的两条滑移线(例如a 1和a 2线)与另 一族(例如β族)的任一条滑移线(例如β1和β2线)的两个 交点上,其切线夹角△ω与平均应力的变化△σm 均保持常数, 如下图所示:
对于图中的节点(1,1)、(1,2)、(2,1)、(2,2)有:
点P1,平面塑性变形时,
最大切应力成对出现,并
相交。
6
三、滑移线和ω 角规定
α 与β 滑移线规定
设α 与β 线构成右手坐标系,
设代数值最大的主应力σ1 作用线在第一与三象限,则:
α 线两侧最大切应力顺时针
方向。 β线两侧最大切应力逆
时针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或:σ1方向顺时针转45°得到α线
由σ1的方位线顺时针转45°到达的滑移线称α线,而由σ3线 的方位线顺时针转45°到达的滑移线称为β线。α线与β的方向
代入平面应变问题的微分平衡方程
x yx 0
x y
xy y 0
x y
11
m
x
2k c os2
x
sin2
y
0
m
x
2k s in2
x
cos2
y
0
取滑移线本身作为坐标轴,设为轴a和β轴。这样,滑移 线场中任何一点的位置,可用坐标值a和β表示。当沿着a坐标 轴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坐标值β不变,当然沿着坐标轴β 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坐标轴a也不变。
将xy坐标原点置于两条滑移线的交点a上,并使坐标轴x、 y分别与滑移线的切线x` 、y`重合。
在离a点无限邻近处,坐标轴a和β的微分弧可认为与切 线重合,故有:
ω=0,dx=dsα,dy=d
s
12
m 2k 0
s
s
m 2k 0
s
s
m 2k (沿线) m 2k (沿线)
第10章 滑移线理论及应用
7.1 滑移线基本概念 7.2 滑移线的沿线力学方程——汉盖应力方程 7.3 滑移线的几何性质 7.4 应力边界条件 7.5 滑移线场的建立 7.6 滑移线应用
1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最大剪应力的轨迹称为滑移线。 由于最大剪应力成对正交,因此,滑移线在变形体内成两族 正交的线网,组成所谓滑移线场。 滑移线法是求解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平面应变问题的精确理论 。
z
m
1 3
(
1
2
3)
3
1 2
(1
2)
p
p称为静水压力
3
一、平面变形应力状态的特点
max (1 3 ) / 2
[(
x
y
)
/
2]2
2 xy
x m ksin2 p ksin2 y m ksin2 p ksin2 xy kcos2
2,1 1,1 2,2 1,2 =常数
m m 2,1 m 1,1 m 2,2 =m 1,常2 数
18
→ m 2k (沿线)
若该滑移线为β线
同理 ma 2ka mb 2kb
ma mb 2ka b
14
结论1:同一滑移线平均应力σm变化与ω角变化成 正比。
沿α线 沿β线
m 2k m 2k
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出了滑移线上平均应力的变
化规律。
当滑移线的转角越大时,平均应力的变化越大。若
滑移线为直线,即转角为零,则各点的平均应力相
等。
15
结论2:若滑移线场确定,只要知道任一点的 平均应力,其余节点的平均应力即可求得。
16
汉基第一定理
汉盖第一定理: 同一族滑移线与另一族滑移线相交,在两交点 处的切线间夹角∆ω与平均应力变化∆σm均为常 数。
因主应力状态有ω=±π/4:
1 m k -p k 2 m p 3 m k -p- k
ω为最大切应力τ max方向与坐标ox轴的夹角。 4
5
二、最大切应力轨迹线-滑移线形成
对于理想刚塑材料,材料
的屈服切应力k为常数。
在x-y坐标平面上任取一
当沿 族a(或β族)中同一条滑移线移动时,任意函数 ξ(或η)为常数,只有从一条滑移线转到另一条时,ξ (或η)值才改变。
13
10.3 滑移线的基本性质
一、沿线特性
同一条α 滑移线上,任取两点a,b,由
m 2k 得:
ma 2ka mb 2kb
即: ma mb 2k a b
y
1 E
y
1 2
( x
z );
0 xz 2G
0
1 E
z
1 2
(
y
x
);
0 yz 2G
得:
z
1 2
(
y
x)
平均应力为: m
1 3
(
x
y
z)
1 3
( x
y)
1 2
( x
y )
按右旋规则人为规定,即又α线的正向逆时针转过90°达到β线
的正向。
7
ω角规定
ω角是α线在任意点P的切线正方向与ox轴的夹角。 ox 轴正向逆时针旋转为正ω角,顺时针旋转为负ω角
σ1> σ3
金属向力大方向流动 顺时针方向切应力 对应α 线
8
9
四、滑移线微分方程
滑移线的微分方程为 对α线
dy tg
根据变形过程,建立滑移场
求解塑性成性问题
(应力分布、变形力、分析变形和毛坯的外性尺寸)
2
10.1 滑移线基本概念
一、平面变形应力状态的特点
平面变形:某一方向相关的应变为零,即变形仅发
生在一个坐标平面内。由万能胡克定律:
x
1 E
x
1 (
2y
z );
xy
xy 2G
dx 对β线
dy tg'
dx
tg( ) ctg
2 10
10.2 滑移线的沿线力学方程——汉盖 应力方程
x m ksin2 p ksin2 y m ksin2 p ksin2 xy kco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