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系统分析研究

绩效管理系统分析研究
绩效管理系统分析研究

第三章绩效管理系统分析研究

3.1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

为了更好的对绩效管理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分析一下绩效管理通常具有的特征:

首先,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所有的绩效评价关注的都是员工在工作目标围的工作产出与工作表现,因而绩效管理不仅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提高现有的绩效水平,从而促使组织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其次,绩效管理还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开放沟通的行为持续贯穿于绩效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达成目标过程中的目标调整和任务变更,到对工作贡献与产出的评价、绩效改进计划的形成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都会通过员工与直接主管的沟通来实现。因此,绩效管理非常强调各级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通过强调沟通辅导的过程以实现它的开发目的。

再次,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

绩效管理不是一年一次的填表交表工作,绩效评价之后必须伴随有改进与提高绩效的计划和行动。管理者需要与员工进行绩效反馈面谈,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并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改进和提高的计划。需要指出的是,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绩效的结果,而且注重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通过控制整个绩效周期中的员工的绩效情况来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总之,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绩效管理是根据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一系列中长期的组织目标而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的管理。

3.2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实际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绩效管理的目的应该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且,各个企业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所运用的绩效管理系统也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或侧重于不同的目的。归纳起来,绩效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以下三个:

一、战略目的

绩效管理系统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在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下,组织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从这一点看,组织战略的实现离不开绩效管理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绩效管理系统也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管理目的

组织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管理信息(尤其是绩效评价的信息)。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激励员工。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的结果是企业进行薪资管理(调薪)决策、晋升决策、保留\解雇决策、临时解雇决策、承认个人绩效的决策等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三、开发目的

绩效管理的过程能够让组织发现员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当一位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时,绩效管理就应该试图改善他的绩效。然而,绩效管理系统并不仅仅是要指出员工绩效不佳的方面,同时还要找出导致这种绩效不佳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实现绩效管理的开发目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一个完善而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将员工的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并为组织对员工所作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向员工提供准确实用的绩效反馈以实现开发目的。

3.3绩效管理的战略地位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使命与文化、绩效评价、培训开发、薪酬激励与认可等一系列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如图3-1所

示)。

图3-1 人力资源管理大厦

根据图3-1可以得出人力资源管理大厦的整个框架:

●愿景与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大厦的基石,它为企业

绩效管理提供了根基;

●文化与价值观是人力资源管理大厦的平台,它为企业管

理系统运作方针的导向;

●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绩效评报酬认可等是人力资

源大厦的几大支柱,同时也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支持

系统;

●企业中的双向沟通作为“衡梁”,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大

厦各个支柱的联接,同时也是绩效管理中有力的调解剂

和催化剂;

●上述基石、平台、支柱、横梁的有效结合共同支持着企

业创造持续的优良业绩。

由于绩效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并

且分解到每个人,因此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而获得。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联。绩效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如图3-2所示)。

图3-2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其中,绩效评价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中介与核心环节,而且,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组成部分的一体化,并使它们与公司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图3-3所示)。

图3-3 绩效评价推动人力资源的一体化

3.4绩效管理发展的过程

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与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阶段:系统的复杂程度低。许多最早得到管理的企

业组织把注意力局限于协调和控制与只生产单一产品线

的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任务。管理控制和信

息系统主要收集与输入和输出转化活动的效率有关的财

务和非财务信息,其中包涵了有关过程输出成本的非会

计数据。在19世纪,各个公司小心翼翼地衡量自己的成

本和收益。但是,他们却费尽心思不吐露半点信息,并

且就组织绩效也对股东守口如瓶。

?第二阶段:系统的复杂程度为中上。到了19世纪末期,

大型企业将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销售整合起来,并且跨越了半成品和成品的复杂界限。大约1911年,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得以引进,当时人们对劳动分工和专门化能提高生产率表示怀疑。标准的生产方法和标准的成本计算技巧在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在1920年至1925年期间,杜邦和通用通过引进以利润中心的分散结构进行了实验。作为对上述重组的支持,他们还引进了杜邦图以及投资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 ROI)的概念。

这意味着,管理现在还要负责实现预算的ROI。因此,管理不仅要着重衡量毛收入和净收入,而且还要衡量投资回报。

第三阶段:系统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强。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大型企业组织不得不应付日益增强的组织复杂性。他们通过创造M型结构来关注贯穿于生产线或地理区域的部活动。同时,他们也不断地削除职能与流程之间的相互影响。这说明,杜邦图和投资回报的概念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20世纪20年代,企业又引进了资本投资评估、预算编制、绩效衡量、偏差计算和ROI 原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过完整的成本和会计系统得以开发、调整,并受控于单独的审计,而且与外部的操作系统相关联。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侧重于利用会计目标来控制操作流程。

3.5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

一、市场条件

20世纪80年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早期;直到今天,竞争仍是市场上的主导因素。许多评论家[如康奈克(Conneck), 1991;斯托里(Storey)和西森(Sisson),1993]把竞争视为导致人们对绩效管理日益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有人[如劳勒(Lawler), 1995]更进一步指出,竞争是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特点”:

许多经营业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活动,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以下三个领域达到更高的水平;所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者不断创新并向市场提供新产品的速度。

(劳勒,1995)在某些部门,尤其是公共部门,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条件。例如,学校、医院和其它健康机构部的团体、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以及地方政府,通过强制竞争性招标而产生的执行机构等等。所有这些市场状况,都使得绩效和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部受到了关注。

二、管理理论和管理活动:卓越和质量

更具有影响力的变革来自于人们对组织管理和绩效本质的认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追求卓越”活动及对质量的关注。后者一直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因为它重塑了对绩效进行思考的方式,同时也由此导致了生产和服务发送过程方面的变革。

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一、引言 (1) 二、公司绩效薪酬现状分析 (1) (一)公司的背景介绍 (1) (二)公司现行的绩效薪酬体系 (1) 三、公司现行绩效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 (一)存在问题 (2)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 四、公司绩效薪酬体系再设计 (2) (一)公司薪酬水平与人员需求分析 (2) (二)公司绩效薪酬体系的再设计 (3) 五、结论 (3) 参考文献 (4) 附录一 (5) 附录二 (5) 附录三 (5)

21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从对自然资源的竞争,资金的竞争,到产品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只有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资源,它具有可开发、可再生的特性,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如何获得、吸引、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是企业界公认的难题,其中最为复杂的困难就是怎样做好人的激励。持续发展的成功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并将之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公司绩效薪酬现状分析 (一)大通公司的背景介绍 大通公司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资源公司、天津市电解铜厂、西部矿业(香港)有限公司三方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标准阴极铜。公司按照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精神,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环保设备,节能降耗,提高金属回收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因此,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目前正在筹备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标准阴极铜,产值将达到103亿元的新项目。 (二)大通公司现行的绩效薪酬体系 管理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主要由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完成,主要考核员工品德、能力、绩效,而绩效占45%,主要考察个人绩效。 表1 行政人员考评打分表 考核人打分日期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2002级申政22#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绩效管理,并着手于以绩效来提高建构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上下协力树立注重实绩的理念和创造价值的理念。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更能提升管理部门的地位。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绩效(Performance)就是企业的运作效率。近年来,有关绩效评价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是选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如层次分析法[1]、数据包络法[2]、主成分分析法[3]等等,而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和探讨企业绩效动态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却不多见。研究企业绩效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绩效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使企业运作方式得以改进。因此,关于绩效的动态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及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管理效用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绩效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价值创造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通过“选、育、用、留”4个环节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因此,企业经理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商场如战场,商海多风浪”。一方面是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一方面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对于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而言真可谓是“前狼后虎”,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惟一有把握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将会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场中打拼也是如此。而且更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是,在商场中往往棋差一招,全盘皆输。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之王”的时代,钻研更为精要的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每一位矢志开拓市场、铸造辉煌业绩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4]。 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绩效管理必将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走下去,并且会越来越有成效。 二、关于绩效管理 我们经常认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只是为了奖优罚劣。于是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手中的鞭笞,而员工则视之为监工的化身,秋后算帐的变种。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是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提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促使员工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前进[8]。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战略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通过过程的持续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是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 国外对绩效考核的测评工作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就利用360°反馈的评价模式来对组织绩效进行测评,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于领导能力的测评,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测评方法日趋完善,成为企业人力测评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进人,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但大多数企业在对高管人员的测评过程中,主要采用一般测试、个性能力测评和情景模拟测评等方法(主要偏向于定性分析)。这种情况说明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的测评方法还不够成熟,也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高对高管人员的综合测评效果,追求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组织的高效性,本文在吸取国内外先进人力资

源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剖析国内外现有绩效考核成熟经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综合测评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一)绩效考核的引进 在国外,罗伯特于19世纪采用绩效考核;美国军队引进该形式是在1813年,而该国政府是在29年之后才引入的。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绩效考核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组织。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是美国学者奥布里,在这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1965年,斯坦利.E.西肖尔最先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在《密执安商务评论》这本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将所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虽然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但是斯坦利.E.西肖尔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 20世纪快进入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代表性观点。首先罗杰斯等人的主要观点是绩效应该从整体进行管理,他们于1990年指出在政府里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计划、改进和考察。

薪酬管理英文文献翻译及参考文献

1) The Management of Broadbanding Salary 浅谈宽带薪酬管理 2) Talking about the Salary Management 薪酬管理浅谈 3) Salary payment is managed 宽带薪酬理论 例句>> 4) Broadbanding salary 宽带薪酬 1. Application of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to the broadbanding salary performance evalution;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宽带薪酬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2. The broadbanding salary system is one that can be used in horizontal organized enterprises that have good conscious of management,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文章指出,宽带薪酬制度适用于管理基础扎实、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较强的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团队化管理的组织和具有创新和绩效文化的企业。 3.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meaning of broadbanding salary,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broadbanding salary,expoundsing the processes of designing broadbanding salary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or enterprises which implement broadbanding salary. 针对传统薪酬结构的弊端,提出宽带薪酬是一种适用于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的新型薪酬体系。 更多例句>> 5) Broad band salary 宽带薪酬 1. But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broad band salary asks for some higher requirements. 宽带薪酬,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现代组织结构扁平化和以能力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新型薪酬体系。 2. On exponding the concept of broad band salar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uperiority of broa. 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的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战略相适应的薪酬模式应运而生。 3. 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d the operation paradigm using fuzzy integrating evaluation method to carry out staf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 an example of staf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broad band salary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basic model construct theory in fuzzy integrating evaluation. 在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模型构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宽带薪酬管理中的员工绩效评价为例,论述了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开展员工绩效评估的操作范式。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人力资源的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龚苗子.浅谈绩效考核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4,31(1):92-92. [2]叶洪妹.企业绩效考核与保险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15(1):148-149. [3]吴偲.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应用落实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4,25(17):114-114. [4] 薛建刚.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 (4). [5] 徐红.李涛浅析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6). [6] 石磊,罗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匹配性研究[J].商业时代,2007,(9). [7] 庄彪.完普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 (10). [8] 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0,(2). [9] 李长禄,尚久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0] 曾漫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对策[D]. [11] 张清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4, (7). [12] 魏明.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3). [13] 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学苑版. [14] 郭晶.钱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 . [15] 朱晓敏.浅谈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田社会科学家[J].,2005 (2).

绩效管理之研究综述【1】

(1)对绩效管理的研究 以绩效管理为内容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立足于不同视角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使得以绩效为核心的学术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体系内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研究历经如下典型阶段:阶段一:结果论。研究者们将绩效视为工作结果,即产出。组织以工作成果作为考核员工的主要依据,从而得出不同员工的绩效水平。其中,工作量、岗位责任、产量目标等指标较为常见。Bernadin经由研究确认了绩效与客户满意度、组织发展目标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工作绩效为岗位职责对应的工作结果;Kane 认为,绩效这一概念本身具备独立性,对其的理解可等同于员工个人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 阶段二:行为论。基于上一阶段内研究者们针对绩效所展开的理论研究,人们越来越深入理解绩效的内涵、特点、意义。部分学者对结果论中对成果的过分关注提出了质疑,在这部分学者看来,员工取得工作成果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即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换言之,考虑到各类型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的将工作成果视为衡量员工绩效的唯一指标。历经时间验证,人们逐渐认同了这一看法。Murphy指出,员工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均会在其个人绩效上有所体现,不同行为各自关系着员工的岗位职能、企业战略目标等。 阶段三:综合论。随着研究者们取得越来越多元化的研究结论,学术界开始意识到,结果论、行为论各自存在弊端,二者仍未达到完善。原因在于,绩效既可以被视为结果也可以被视为行为过程,基于此,需要以综合视角来看待这一指标,综合论随之产生。Olian指出,绩效同时包括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2)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罗伯特·卡普兰在1990年与大卫·诺顿通力协作,以平衡计分卡为对象进行了理论探究,二人采取案例分析的策略,筛选出包括苹果、惠普等在内的12家企业进行数据整合与研究,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原理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总结。 诺顿在1993年与卡普兰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本科生学年论文1 题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院(系)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班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胡婷婷 指导教师(职称)麻凤梅(讲师) 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胡婷婷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安康,72500) 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Hu Tingt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anxi, 72500) Abstract:In the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by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process, fin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 Key word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view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摘要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环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员工晋升、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找到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很快就会在竞争中消失。本文选题为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文章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员工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而后阐述中小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绩效管理中的问题,详细阐述中小企业创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To establish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bstract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one of the core part of corporat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recruitment, training,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personnel promotion rewards and punish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uch as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like emerg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 if the SMEs can not find the enterprise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will soon disappear in the competition.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employe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SMEs in China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basic theor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n expounds the existingstaf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problems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MEs face problems in detail,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create employe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摘要:政府绩效改革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近年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界对政府的绩效结构,绩效管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本文将综述西方理论界在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政府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字:政府绩效绩效测量绩效管理 1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原来是管理学家德鲁克用来表示企业成本收益的经济学概念,而后被广泛应用。政府绩效内涵的表达是多种多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绩效也称为“政府生产力”、“国家生产力”、“政府业绩”等,不仅指字面解读出来的政府成绩和效益,而且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表现,以及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的表现。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小组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管理过程。总之,政府绩效就是政府的行为结果以及行动过程的表现,一般包括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三个阶段,也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其价值选择确定治理工具和行为选择,并对行为结果按既定标准进行衡量并促使其做出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改变的整个过程。 2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的研究 国外的政府绩效一般认为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的。由于政府绩效本来就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而且其制度和社会基础较好,因此国外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研究自然也完备的多。 首先,是基础性研究。以美国史蒂文·科恩和威廉·埃米克为代表,其在《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中对政府推行绩效管理的原因、目标组织结构、工作关系等进行了阐述。 其次,是目标管理。帕特里夏·基利等著的《公共部门目标管理》指出,标杆管理效果显著,确定最佳而不是最好的标杆。标杆管理需提前进行组织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标杆管理程序,防止“排异性”反应,最后对标杆管理的细节问题实践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性研究。 再次。是预算管理排的。珍妮特·M·凯丽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将绩效管理转化为绩效预算,只有将政府绩效管理指标与绩效预算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达到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 最后,实践经验型研究。阿·哈拉契米在《政府业绩与质量测量》中选择性地介绍了荷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 总体上,国外的研究呈现这样重视过程、程序、注意具体问题和案例以及积

知识产权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军.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与绩效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M].廖正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吴汉东,胡开忠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田虹.专利战略特点及国际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1999.2,p24-26 [5]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5,p29-36 [6]任军.知识技术观和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特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1999.4,p34-37 [7]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一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第18卷第4期,1999,p357-362 [8]郑春东,和金生.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0.3,p41-44 [9]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90-92 [10」许庆瑞等.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在中国:实践与趋势[J].科研管理,2002,p 46-53 [11]孙嵘.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演变与创新[J].中国高新区,2003(2): 44-47 [12]王从霞.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制度环境及其塑造[J].四川行政学院学 报,2002(6):9-12 [13]周国红,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32-35 [14]周立、吴玉鸣,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因素分析与聚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 06 .8,p 96-103 [15]杨志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初探[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6]Yang .G, Maskus K .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icensing, and innovation in an endogenous product-cycle model[J].2000,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绩效管理综述

第一章绩效管理综述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管理的特征、意义、目的及其战略地位;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以及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绩效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关键概念】 绩效(Performance)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引导案例】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题记:本文的12个问题是《首席人才官》的采访稿,简要勾勒了绩效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部分观点发表在《首席人才官》2008年第11期的杂志上。 问题一:中国企业目前在引入绩效管理体系方面做得如何? 我在企业从事绩效管理工作已有6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已有3年,根据我的观察,目前中国企业在引入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现状可以用7个字来形容:认认真真走形式。 所谓认认真真是指我国的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都有要求,而且表格、程序都比较齐备,每年都会考核几次,而每次考核大家都会认真对待,因为要完成人力资源部布置的任务,否则就会欠账,就可能被老总耳提面命。所有的管理者都会认真地对待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考核表格,在空白处打分。同时,为了不伤害下属的感情,避免在下属员工之间产生亲疏远近的嫌疑,通常管理者给下属的分数都会比较接近,要么都比较高,要么都比较低,也就是理论界所谓的“趋中效应”。这样的考核“成果”不宜用作薪酬和晋升的依据。于是,轰轰烈烈的考核过程,冷静的考核结局,郁闷的煎熬和等待,之后恢复平静,我国企业的考核大致都不会超出这样的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管理水平的提升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些原来一手掌握员工考核与工资的老板,越来越头疼发工资的事情,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老板已经越来越没有精力和耐心亲自提一袋现金去给每个员工发奖金。 于是,这些企业开始寻求外力的帮助,请咨询公司介入,帮助企业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企业在考核方面开始走向规范化,考核目的更加明晰,帮助企业改善绩效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在改善绩效的同时解决员工绩效工资和奖金的问题,考核程序更加正规,考核前的培训以及考核后的绩效面谈也逐步完善,使得考核逐渐向绩效管理的方向转变。 当然,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职业化程度比较低,企业管理者的素养可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因此,在民营企业,绩效考核只是呈现出绩效管理的一些特征,要真正做到绩效管理,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二:绩效管理在中国有没有一个演变或变革的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没有定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标准。我认为,绩效管理总体的趋势是从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从事后打分到事前计划转变,从单纯以发放工资为目的的短期行为到致力于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转变。 问题三: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什么?它能带给企业哪些方面的帮助? 我的观点是,绩效管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在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上,它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 帮助企业落实战略目标。通常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比较宏大,描述得比较宽泛,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执行。有人形容企业的战略说,“三万英尺的高度”,也就是说,战略目标离现实有比较远的距离,和员工工作之间的联系不好界定。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把战略目标从三万英尺的高度落实到员工可具体实施的工作目标,而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目标分解,逐级分解,层层落实。 (2) 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大背景下,这一作用体现得尤为突出。很多企业习惯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裁员或开除员工等方面做得比较简单,甚至很随意。当员工起诉到仲裁机构,需要企业提供相关证据的时候,企业经常拿不出证据,最多只能提供一些考勤、工资发放等基础的数据,而对于员工的表现,以及针对员工的表现企业作出的帮助行动等事实依据,往往很难提供,这就使得企业在劳动仲裁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实施了绩效管理,企业可以形成绩效沟通记录、绩效考核记录、绩效

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食科一班 姓名:曾浩学号:201241905103 课程名称:食品企业管理 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概述、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综述,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关注重点。 关键词:绩效管理、企业管理、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竞争永远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是源自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成长将主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独特竞争力。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必要的程序,运用在每一个组织中,如果设计的合理,绩效管理能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的活动和每个员工的努力都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就会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企业战略执行的能力,其重要性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绩效管理是所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综合,可以说,企业的管理就是企业对绩效的管理。尽管绩效管理有着它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企业的实施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1.1绩效管理的涵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在职责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并且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机会,促进员工取得有效成果的过程。西方国家对绩效管理进行过很多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针对绩效管理的含义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这种观点是从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角度来解释绩效管理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英国学者罗杰和布莱德普(Rogers,1990;Bredrup,1995)。其核心在于决定组织战略及通过组织结构、技术事业系统和程序来加以实施,这种观点并不考虑个体因素即员工受到的技术、结构、作业系统等变革的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这种观点是从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管理的角度来解释绩效管理的,其核心在于将绩效管理看作组织对一个人关于工作成绩以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5]。 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事综合管理组织和雇员绩效的系统,即组织和人员整合的绩效管理,在这一观点中所强调的重点也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更加强调组织绩效,绩效管理通过将每个员工或管理者的工作与整个工作单位的总旨连接在一起,来支持公司或者组织的整体事业目标;其二是更加强调员工绩效,绩效管理的中心目标是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来提高公司的绩效[6]。 因此,我们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它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1.2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及全部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绩效管理奠定了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战略是对未来结果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的实现要依靠组织的所以成员、按一定的职责和绩效要求、通过持续努力和发挥创造性来实现,因此绩效管理的系统成为企业战略控制系统落地的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其次,绩效管理能够增强企业计划管理的有效性。绩效管理能使企业中每个部门的活动和每个员工的努力都朝向企业目标,从而强化了企业中对业务的计划性,增强了计划管理的有效性。再次,绩效管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工具。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组织通过对考评指标维度及权重的设计,可以引导和强化员工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价值导向,形成核心的价值观,这更有可能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毕业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经管、文科学生用

1 引言 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资源都比较小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98年起,政府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投融资政策、外贸政策以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99年4月,《中小企业促进法》调研起草工作也已开始进行,社会对中小企业已愈来愈重视。 中小企业如何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严峻课题。虽然,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企业多方面的因素,但人才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2 人才战略存在的现状与原因 2.1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的现状 由于企业本身的规模很小,成长快,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在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中出现了”常来常往”的招聘怪圈,找人难,招对难,吸引难,留住难,用好难的问题屡见不鲜。 2.2 中小企业人才战略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 2.2.1 社会环境 现实社会并没有为其营造一个适当的成长体制、文化和环境,尤其是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积极主动,虽然一直在努力。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国内绩效管理的现状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国内绩效管理的现状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国内绩效管理的现状 点击率:「1254」 作者:发布时间:[ 2008-12-13 15:34:14 ] 一、国内外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一)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业绩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BSC)。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通过各指标的达成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关键业绩指标法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中“关键”的含义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阶段在战略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 Scorecard,BSC)法,也称综合计分卡,是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

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BSC的框架体系包含四个维度(或称为四个指标类别),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一方法不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同时又通过对这四个方面深层的内在关系的表述阐明了该体系的深层含意:即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 国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开始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由于管理理念受其地区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上自然也有一些差异。欧美地区的企业绩效管理往往侧重于对员工个体行为与资质的评估和管理。对于资质的评估是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新的评估方式,不仅仅用于企业的人员配置,现在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绩效考核。由于欧美国家强调管理以人为本,认为组织是由个体构成,基于此,Compoll将绩效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具体工作任务熟练程度;非具体工作任务熟练程度;书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