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讲义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讲义 苏教版

郭沫若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白 鹭诗一样的美,那么评论家又怎样评价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呢?
文字上 感受上
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独特的感受 独到的认识
作者对一般散文的基本观点是 什么,请试着从文中找出来?
没有固定格式 最自由的文体 风格多样
想一想
1、作者要评论《白鹭》,为什么开头却写 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2、第二段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 3、郭沫若的散文有何特点? 4、文中引用姚鼐和莱辛的话有何作用?
交流展示
《伴你学》
4、《关于散文<白鹭>》的基本 观点是什么?
作者更喜欢郭沫若写的“柔婉 清丽、秀美含蓄”的散文,《白鹭 》就是这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交流展示
《伴你学》
2 、字词
冷峻 ( jùn ) 真挚 ( zhì) 淳厚 ( chún ) 婉约 ( wǎn) 隽永 ( juàn ) 绮丽 ( qǐ) 恬淡( tián ) 睿智 ( ruì) 喙 ( huì) 铿锵 ( kēng qiāng) 寥廓 Liáo kuò ) 蓑毛 ( suō ) 清澄 (chéng) 嗜好 ( shì) 镜匣 ( xiá )
1、作者要评论《白鹭》,为什么开头 却写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文章开头表明了作者关于散文的随 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这不仅是作者评 论《白鹭》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散文的 一种总体评价,正是因为散文的文体形 式最自由自在,所以才会在不同的作家 身上表现出风格迥异的多姿多彩。
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列举一些作家 的风格特色?
交流展示
《伴你学》
3、全文的审美基调和文眼。
整体感知
审美基调: 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文眼: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交流展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散文家谈散文》课文解析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散文家谈散文》课文解析苏教版.docx

《散文家谈散文》课文解析关于散文《白鹭》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 • • • • •的文体。

(①作者对散文的总体评价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段析】表明自己喜欢散文的原因。

【品味】“我喜欢散文”,开篇直抒胸臆。

连用两个“就在于”表明作者喜欢散文的原因:随意性、多样性。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且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営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餐寳•…・・(②作者为什么列出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家的散文风格?)列举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家的散文风格。

第一部分:点名自己喜欢散文,而且还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

【品味】用一组排比句,明快、简洁地道出了不同作家的散文的不同风格。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 ••• •••• •••• •美含蓄。

比较起來,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

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 • •典型例子。

(③本段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段析】表明郭沫若散文的特点,说出自己更喜欢的风格,并引出评论的文章《白鹭》。

【品味】用“豪放激越”“气势磅礴”概括郭沫若散文的激昂豪迈;用“柔婉清丽” “秀美含蓄”来表现郭沫若散文的另一种风格一婉约而含蓄。

这些四字词语用得非常精当,形彖地概扌舌出郭沫若两种不同的散文风格。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散文家谈散文》的学习要点

《散文家谈散文》的学习要点

《散文家谈散文》的学习要点《散文家谈散文》的学习要点《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

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

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一、基础知识给红色的字注音。

隽永绮丽睿智蓑毛长喙铿锵鸿鹄黛寥廓嵌嗜好鼐()2. 词语解释。

【冷峻】:沉着而严肃。

【婉约】:委婉含蓄。

古人论词的一种风格【隽永】:意味深长。

【绮丽】:鲜艳美丽。

【睿智】:英明有远见。

【蓑毛】:像蓑衣一样的毛。

【喙】:鸟兽的嘴。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沦】:水上的波纹。

【漾】:水面微微动荡。

【鸿鹄】:天鹅。

【寥廓】:高远空旷。

这里指广阔的宇宙。

【忽】:(某些计量单位的)十万分之一。

10忽等于1丝。

这里形容极少的、一点点的。

【黛】:青黑色的颜料。

【嵌】:把东西卡在缝隙里。

【嗜好】:特殊的爱好。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迈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隽美含蓄。

B.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C.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D.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4. 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②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③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 文学常识填空。

①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散文家晓雪说:“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_的最_________的文体。

散 文 家 谈 散 文 --关于散文《白鹭》

散 文 家 谈 散 文 --关于散文《白鹭》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 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 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 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 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 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 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惠 飞 具。 更黄 有那 是昏 生是 乡的 命清 居空 了澄 生中 。的 活偶 形 中见 象 的白 化 一鹭 , 种的 ,
罗丹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习目标:
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 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 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技巧借鉴 :
本文是一篇优 美的散文,有着鲜 明的特点。
讨论:本文在状物 抒情方面有哪些值 得借鉴的特点?
《石榴》和《白鹭》语段: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 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 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霜衣雪花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哪种鸟?

沫 若
整体感知 :
听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及作者在文中对白鹭表达了 什么感情。
精读理解:
精读要求:
边读边用横线勾画出文中描写白鹭美 的语句或段落。
思考: 作者在文中表现了白鹭的哪几个方面 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 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 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关于散文《白鹭》评论

关于散文《白鹭》评论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

4、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的独特的美。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散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2、找出课文中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参照评论文章,看看是否把握住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重点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本文评论的重要观点,学习评论的写作方法。

◆难点1、认识散文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两者之间实在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这种写作方法。

2、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活动突破1、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2、学习简单文学评论的写法,让学生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2课时第一课时1、作者简介晓雪(1935—)现代白族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杨文翰,男性,云南大理人,中国作协理事、云南省作协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为本会主席团成员。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各种作品先后在全国获奖。

1996年12月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4、《于散文<白鹭>》中引述的姚鼐的一段话的理解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等不同的文章风格,尤其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

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的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白鹭散文3篇

白鹭散文3篇

白鹭散文3篇白鹭散文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白鹭散文2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能见到白鹭,在这小城。

总以为它是飞翔在烟雨迷蒙的江南的生灵,在水草肥美的白水之洲,它悠然低飞在黄昏的水面;或是在芳草凄凄的江湖之滨,它孤独地站立在灌木的绝顶,向着远方瞭望。

有时候,在南方那碧绿的清水田里,也会有一只两只白鹭在站着钓鱼,嫩绿的秧苗,清澈的田水,雪白的鹭,方方的田,这一切就像是一幅镶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我喜欢着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挺直的颈项,那温婉的翅膀,那流动的结构,宛如一首飘动的小诗。

仲夏的傍晚,在寂寥的沙河之滨,我看到了一首翩然流动的小诗——那是白鹭在飞,一只,两只。

它们一会儿翻飞在暮色深沉的河面,回旋着,闪动着美丽的双翅,一会儿又站立在河中央的漂动的水草上,用它那铁色的长喙啄食着水草上的小虫。

偶尔,它也会仰起头,看看即将沉落的残阳,还有浩浩东流的河水,那神态总是那么优雅。

等到它站立的水草漂到足够远的地方,它再翩翩地飞回来,停栖在另一片漂动的水草上。

就这样循环往复地飞来飞去,仿佛在和自己玩着寂寞的游戏。

郭沫若散文《白鹭》及晓雪《关于散文白鹭》课件

郭沫若散文《白鹭》及晓雪《关于散文白鹭》课件

语言风格
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对郭沫若的语言风格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其语言质朴、自然而又富有哲理

输入 标题
质朴自然
晓雪指出,郭沫若在《白鹭》中运用简洁、质朴的语 言,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情 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语言风格概 述
富有哲理
晓雪提到,郭沫若在《白鹭》中注重语言的节奏感, 通过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韵律感。
节奏感强
晓雪认为,《白鹭》中的语言饱含哲理,作者通过描 绘白鹭的形象和习性,引发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 深刻思考。
04
比较分析
主题比较
郭沫若的《白鹭》
通过对白鹭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
通过对郭沫若《白鹭》的解读,探讨了散文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以及对散文艺术的思考。
郭沫若散文《白鹭》及晓雪 《关于散文白鹭》课件
目录
• 引言 • 《白鹭》郭沫若 •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 比较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创作背景与动机
创作背景
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白鹭》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他通过描绘白鹭的静谧与纯洁,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 的厌恶。
自然之美
晓雪指出,郭沫若在《白鹭》中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与 纯粹,通过白鹭的形象,传达出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和赞美。
人与自然关系
晓雪进一步解读,《白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 念,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
艺术特色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

汾矿一中卫永莉教学创意:从散文《白鹭》的解读入手,理解郭沫若的写作构思,再反观〈关于散文〈白鹭〉〉,了解评论者的观点、评论角度以及评论的一般写法;通过对评论的标题重拟,把握评论者的阅读感受,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教学目标: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美的,美得像一首诗。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

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1、学生自由课文,体会作者的艺术构思。

2、师生共同探讨散文《白鹭》的构思。

(1)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白鹭》第1部分(1):用比喻写白鹭的特点——精巧。

第2部分(2~3):通过比较写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

第3部分(4~8):通过几幅画画表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第4部分(9~10):通过对“有人”的意见的否定,进一步突出白鹭的“优美”。

(2)中心: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写作特点:A、不象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B、巧用衬托比较的方法。

(4)思考: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实在” 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第二课时学生朗读《关于散文〈白鹭〉》,了解作者晓雪对《白鹭》的基本看法。

1、理清思路:第1部分(1~2)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第2部分(3~7):认为《白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散文。

2、请把《白鹭》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3、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风格: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内容: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描绘白鹭被人忘却的美4、请依据自己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教学创意:
从散文《白鹭》的解读入手,理解郭沫若的写作构思,再反观〈关于散文〈白鹭〉〉,了解评论者的观点、评论角度以及评论的一般写法;通过对评论的标题重拟,把握评论者的阅读感受,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美的,美得像一首诗。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

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1、学生自由课文,体会作者的艺术构思。

2、师生共同探讨散文《白鹭》的构思。

(1)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白鹭》
第1部分(1):用比喻写白鹭的特点——精巧。

第2部分(2~3):通过比较写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

第3部分(4~8):通过几幅画画表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第4部分(9~10):通过对“有人”的意见的否定,进一步突出白鹭的“优美”。

(2)中心: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写作特点:
A、不象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B、巧用衬托比较的方法。

(4)思考:
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实在” 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第二课时
学生朗读《关于散文〈白鹭〉》,了解作者晓雪对《白鹭》的基本看法。

1、理清思路:
第1部分(1~2)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第2部分(3~7):认为《白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散文。

2、请把《白鹭》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
3、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风格: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内容: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描绘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4、请依据自己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5、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6、选择一个角度,写出自己阅读《白鹭》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