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卢沟桥狮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造时间和地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卢沟桥上的狮子,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卢沟桥上有哪些特别的装饰?”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卢沟桥狮子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狮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卢沟桥狮子的了解和观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外观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狮子的外观特征,如数量、大小、造型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狮子的细节,如表情、姿态、雕刻技艺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狮子的外观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狮子细节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第三章: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如勇气、守护、吉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联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并结合相关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关联。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对卢沟桥狮子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展示内容。

第四章: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如雕刻技艺、历史文化价值等。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5则范文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5则范文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5则范文第一篇: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这个题目里有几个生字,“卢”“沟”“狮”是要会认的字,“桥”是要求会写的字。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记这几个字好?早上已读了课文,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翻开书,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

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

老师简单介绍卢沟桥:建于8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丽的石桥。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卢沟桥还是写卢沟桥的狮子呢?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狮子的?谁找出来了?这句话有不懂的地方吗?看图:这些狮子是真的吗?但是刻得像真狮子一样,所以课文说“栩栩如生”。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关于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一句歇后语,是?板书:数不清。

注意“数”是一个多音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歇后语吗?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学习三个生字,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余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楚,你能根据这句话猜一猜吗?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

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

指名朗读。

板书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

练习说话。

教室里的地板非常干净,甚至------;今天小朋友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甚至------;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甚至都能背下来了。

齐读这两句。

能不能把大的读得更大,小的读得更小些?背诵这两句。

3、学习“形态各异”。

听录音读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五种狮子的样子,请你分别找出来。

你最喜欢哪种样子,你就练习读哪句,要读到什么程度呢,要让我们听了你的读,就像看到那个狮子一样。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卢沟桥狮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卢沟桥的历史背景2. 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传说3. 欣赏和分析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三、教学重点1. 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狮子的特点2. 培养学生对卢沟桥狮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四、教学难点1. 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2.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狮子的特点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狮子的细节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4. 欣赏法:欣赏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和实物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准备1. 图片:收集卢沟桥狮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模型:准备卢沟桥狮子的模型或玩具。

3. 资料:整理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卢沟桥狮子。

2. 新课导入:讲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3. 观察分析:展示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狮子的特点,如造型、表情、装饰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卢沟桥狮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6.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绘制或制作自己的卢沟桥狮子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狮子的特点。

2. 强调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搜集更多关于卢沟桥狮子或其他传统雕塑的资料,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卢沟桥狮子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卢沟桥狮子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精选15篇)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精选15篇)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精选15篇)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能力训练点: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德育渗透点: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解决的办法:1.运用反复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文中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2.课前预习时重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七七事变”的经过,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搜集的图片,传阅观察(或做实物投影),说说观察到的狮子的特点,归纳特点让学生试着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活动设计展示一下自己课下所搜集的图片。

小组讨论交流。

三、教具准备挂图和投影片、图片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2卢沟桥的狮子)(出示第一幅挂图)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

)(培养观察能力)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

(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基本概况和历史背景;(2)培养学生欣赏和描述卢沟桥石狮子的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卢沟桥的石狮子;(2)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探究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寓意;(3)运用写作、绘画等手法,表达自己对卢沟桥石狮子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卢沟桥的基本概况和历史背景;(2)卢沟桥石狮子的特点、寓意及艺术价值;(3)卢沟桥事变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难点:(1)卢沟桥石狮子的寓意和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2)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表达自己对卢沟桥石狮子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卢沟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3)准备好绘画、写作等表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卢沟桥的石狮子;(2)简要介绍卢沟桥的基本概况和历史背景;(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卢沟桥石狮子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卢沟桥石狮子的特点和寓意;(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卢沟桥石狮子的特点、寓意及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卢沟桥事变的重要意义;(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卢沟桥石狮子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实践环节:(1)学生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卢沟桥石狮子的理解和感悟;(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卢沟桥的狮子》篇1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 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5、认识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四、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3篇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3篇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3篇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1教学任务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__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__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

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

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

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

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

《卢沟桥的狮子》阅读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阅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卢沟桥的狮子》阅读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掌握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对卢沟桥狮子的形象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文本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生词和短语卡片4.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卢沟桥的第一印象,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c.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词和短语。

3. 小组合作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狮子雕塑进行分析。

b. 小组讨论狮子的特征、意义以及与卢沟桥的关系。

c.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阅读深化a. 学生阅读课文,关注文中对狮子形象的描写。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狮子的象征意义。

3. 情感教育a.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卢沟桥狮子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学生的责任。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和家人分享所学关于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做卢沟桥。

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

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

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谜底。

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

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

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哪见过联拱石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

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______”。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像……”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描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