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生物必修3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特别提醒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
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
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 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 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合肥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是种群 例2 (2012·
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
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
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2.种群年龄组成图析解读 (1)模式图
(2)析图 种 群
A B
C
出生率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所属 和死亡 情况 变化趋势 类型 率情况 幼年多, 增长 > 增加 老年少 型 各年龄比 稳定 = 波动 例适中 型 幼年少, 衰退 < 降低 老年多 型
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 亡率才是决定种群是否增长的最重要参数。 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 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易错警示
有关种群特征的辨析
例1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
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种群密度 C.性别比例 【常见错误】 ) B.年龄组成 D.出生率和死亡率 错选B项或C项。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
成熟蚜
【解析】
如下: 选项 A B C D
本题考查种群的判断,逐项分析
判断 不是种群 不是种群
原因分析 不是同种生物 不是同种生物 不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 不是种群 体 是种群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D
【答案】
互动探究
(1)如何判断四川卧龙地区的全部大熊猫和 小熊猫是否是一个种群? (2)生活在黄山和泰山上的狼是同一个种群 吗?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共32张PPT)

7 、做完后举手示意,汇报结果。
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多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⑴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⑵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 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⑶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 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中的鱼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成年、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繁殖前期个体很多,繁殖 后期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
衰退型
繁殖后期个体很多,繁殖 前期个体很少
共同点?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个特定 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草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注意“同种”指同一物种 “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下列实例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片草原上蝴蝶的个体数量 B.一个湖泊中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
√C.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
D.一块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个体数量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单位时间_出__生__(___死__亡__)__个__体___数__占种群数量比值。 (2)例题:某种群,年前1000个个体,年末的时候有1100, 该时期共出生了200个,请问这段时期的出生率?死亡率?自 然增长率分别是多少呢? 出生率=20%;死亡率=10%;增长率=10%。
(3)意义:__直___接__决__定____种群密度的大小;出生率使种群密 度__增__大____,而死亡率使种群密度__减__小___。 (4)应用: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__出__生___率___。因此, 我国己经把___计__划__生__育___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但目前已开放了 __二__孩____政策。
√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___雌__雄__(__可___育__)_个体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_出__生__率__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类型: ①雌雄__相__当___型。大多数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社会性的哺乳动物;人工控制的种群。 ③雌少雄多型。社会性昆虫。
(3)意义: 能够__影__响___种群密度,原因是直接影响__出__生__率___。
(4)注意:如果你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 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上海虹桥 火车站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_各__年___龄__期__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增长型
特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03
遗传特征与进化潜力
Chapter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定义
指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 异,体现在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多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进化潜力评估方法
遗传变异度评估
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以 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对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与讨论话题
01
思考种群特征对种 群生存和发展的意 义。
02
讨论不同种群特征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实例二
不同气候区域同一物种种群遗传特征变化。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物种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适应性等差异,分析自然选择对种群遗传特征的作用。
实例三
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特征变化。分析该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 多样性、基因流等差异,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特征的影响。
04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随机分布实例
如森林中某些树木的分布 呈随机状态,与环境资源 的均匀分布有关。
均匀分布实例
如草原上的某些草本植物 种群,为避免种内竞争而 呈均匀分布。
生态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义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种群内部的动态平衡。
应用价值
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预测种群动态、制定生态管理策略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合理调整作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特 征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S ”型曲线tt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 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 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⑵标志重捕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 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 调查有什么异同? “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 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 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 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 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 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 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 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 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 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 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 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 海豹等。
样方1 N1 样方2 N2 样方3 N3 样方4 N4 …… …… 样方n Nn
(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五点取样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的特征(课件 共22张PPT)

A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思考: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有无影响呢?
意义: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发展趋势。
5、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雌雄相当
雌多雄少
雌少雄多
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动
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 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动。
②取样 取样原则、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③计数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 样方n
N1
④求平均数:
N2
N3
N4
……
Nn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活动一: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模拟草坪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样方内+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降低 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计划生育
人类史上最大的迁徙---春运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4、年龄组成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 数目的比例,分为三种类型。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水稻
杂草
瓢虫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5月14日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种群的特征。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种群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
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
3.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A.下降B.上升C.保持稳定D.越来越大
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测
5.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性别比例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
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的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7.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种群8.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三)合作探究
1.种群概念及其实质
(1)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两个条件:_______和_______,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特别提醒: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同为一物种。
2.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3.探究: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结论:
○1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志重捕法
阅读课本P62 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
(2)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那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怎样应用标志重补法来估算某一种群的数量?
5.出生率和死亡率
阅读课本P62 3-4自然段,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个种群的数量能不能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6.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观察课本P63图4-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种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何种类型?
(2)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小,属于何种类型?
(3)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何种类型?
二.课堂巩固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
3.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下降B.上升C.保持稳定D.越来越大4.如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5.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A.个体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D.出生率
6.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A.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之比B.同一年龄段雌雄个体数量之比
C.可育年龄段个体数量之比D.雄性在各年龄段数量之比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密度()
A.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B.由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
C.由衰退型向稳定型过渡D.由稳定型向增长型过渡
8.右图为种群两种存活曲线。
请据图回答:
(1)如果第I类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其特点是的个体多而很少,则种群的会越来越大。
(2)如果第Ⅱ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
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留下鸡,处理鸡;②要保持多.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加以良好的,使它有很高的,让衰退型转化成。
9.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计算公式:N:[a]=[b]:[c])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三.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