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一1)整理版

声律启蒙(一1)整理版
声律启蒙(一1)整理版

声律启蒙(一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

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

1.读准字音:

(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品读对韵:

(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学生生汇报:

预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

试试看。(生自由读)

C、指名读

(3)还有对子吗?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4)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5,朗朗诵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6.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

己试试看

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

回家把今天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声律启蒙(一东)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诵读背诵韵文。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中间两句。

出示韵文: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初步练读

1、学生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2、跟着老师读。

三、反复诵读

1.自由读

2.同桌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小组轮读

5.配乐读

四、讲述故事

《嫦娥奔月》

五、配乐背诵

声律启蒙·二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4.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

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

(三)品读对韵

1.读准字音

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指名朗读

2.品读对韵

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

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

⑶男女声对读

3.朗朗诵读

(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

(2)上下联字数相同

(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

(四)入文赏析

1.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给这些图画配合适的对子2.师生赏析

(五)韵文典故

1.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现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

师生补充。

(六)课外延伸

妙趣横生的对联

介绍回文联和叠字联

指导朗读

全班配乐诵唱

1.继续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了解国家相关历史。

3.通过朗读,能对国家的相关历史有所了解。

4.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出示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11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12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庄周活鲋》

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

1.与同学讲讲你还知道的有关国家的事。

2.抄写三江。

(八)作业

1.诵读《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休仪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意乱拿,不贪小便宜,

五微

一、教学目标

1.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汉高帝是怎样得到他的天下的呢?

2.你还知道哪些君王的故事?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好几个君王如何得到天下的,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六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意。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2.生说一说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3.赵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诵读,品读解意。

听录音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能说一说蔺相如是如何让把那块玉从秦王手中拿回来的吗?

2.最后,蔺相如把那玉给了秦王了吗?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也学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

(七)作业

1.把《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七虞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裘、履、狐、妖、股、粥、嘉、幽、篱、茅、陌”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箕裘、杖履、杞梓、桑榆、竹篱、茅舍”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感悟“七虞”所涉猎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交代目标、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②师介绍最早的对子

3.出示《声律启蒙“七虞”》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认识十一个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①指名读对子。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扩词、换部首。

5.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①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②“天欲晓,日将晡”什么意思?

3.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①随着学生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②你知道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读。

③“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

4.考一考:①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你还知道那些朝代?②说一说像“客”、“夫”这样表示什么样的人的生字。

5.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四)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学生学对对子。

2.讲纪晓岚对对子的趣味故事。

(六)结束全课。

教师总结: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你们说话就会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会下笔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

八齐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八齐》,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夷齐让国》的故事。

2.你觉得伯夷和叔齐为什么要让国?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课文。

2.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一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一先》,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语文知识的对子引入

例: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壶中日月》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二萧》,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一先》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不为斗米折腰》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二萧》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三肴》,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二萧》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边韶被嘲》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三肴》

第十九课四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四豪》,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三肴》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刘伶好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四豪》

第二十课五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五歌》,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四豪》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王质遇仙》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五歌》

第二十一课六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六麻》,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五歌》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白堕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六麻》

第二十二课七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七阳》,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复习:让学生背诵《六麻》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伍子胥渡江》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七阳》

第二十三课八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八庚》,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七阳》韵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亡国之音》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八庚》

国学之《古朗月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4.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知道要爱护一草一木。

二、教学重难点:

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通过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想象画面。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吗?谁能来背诵一下?大家都会吗?集体来背诵一下吧。

2.今天呢,老师再和大家一起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古朗月行》。板书课题:古朗月行,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件)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

师:我听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诗人李白听了一定会很高兴。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出示课件幻灯1)认识李白。《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2.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认识汉字“古,朗,行”,

3.出示第二句,认识白玉盘,认识汉字“呼,作,玉”,玉的字理识字,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三句,认识瑶台镜,认识汉字“台”,指导朗读。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师: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正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吧。

(1)学习第一句:(出示图画),看到了谁在干什么?觉得月亮像什么?像一个大玉盘,多美呀,指名说说,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谁能用美的语气来读一读?(指名),再美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一边欣赏图画,一边用美的语气来读好吗?(齐读)白玉盘指的是什么呀?这句诗主要写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句:再来欣赏(出示大屏幕)圆圆的月亮像个玉石的盘子,这回月亮更像什么了?你们能找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吗?谁来读一读?有谁比他读的更好的吗?这句诗把月亮比作了什么?这句诗又说了什么呢?多美,多神奇呀。

(3)整体感悟,背诵古诗。

①诗人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是瑶台仙境里的镜子,飞到蓝蓝的天上了,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美读出来好吗?(出示古诗、音乐)

②闭上眼睛,想象月亮的样子读一读古诗。3、背诵古诗。(学生背一句,就贴一句)

(四)回顾小结

1.月亮美吗?月亮美,但诗人用诗把月亮描绘得更美,我们再来背诵一遍好吗?同时老师请四位同学上来把同学们读的诗句贴在黑板上。

2.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图片,体会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1)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么没得景象,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爱护它。爱护大自然,首先就要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开始。

(2)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声律启蒙测试卷

黄市学校2011年度第一学期《声律启蒙》检测卷 五年级适用出题人:汪蓉 一、经典再现。(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15分) 1、晚照对 2、三尺剑, 3、习孔对 4、早暮对 5、,利口覆家邦 6、,一犁春雨甚知时 7、秋霜多过雁, 8、行无踪,,颂成酒德;,藏有节, 9、,朝露缀珠玑。 10、春棠经雨放,, 11、清风生酒舍, 12、秋风潇潇,;,扶疏绿竹正盈窗。 二、选择题(10分) 1、“陆绩怀橘”的故事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善待他人 C、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D、做人要诚实 2、爷爷要过生日了,我要会送()这样的对联给他 A、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椿树 B、同心同德同志,知暖知寒知音 C、千寻碧,蟠桃几度红 D、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3、“弟兄让国”的故事主人公是(),因不吃周朝的粮食,而被饿死在首阳山上。 A、疏广、伯夷 B、疏受、叔齐 C、伯夷、叔齐 D、疏广、疏受 4、阮籍是传说中的青白眼,对于()的人都以白眼相看。 A、谨遵礼法的俗人 B、趋炎附势的小人 C、打抱不平的人 D、公平正义的人 5、“六鱼”中的韵脚是() A、a B 、i C、u D、yu 三、经文互译(20分) 1、造律例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 2、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 3、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4、阳光暖和时,随时可在园子里欣赏鲜花,雪花寒冷的时候,很难在村社买到酒。 5、下雨前庭院里的蚂蚁非常忙碌,落霜后成行飞过的大雁不时哀鸣。 四、连线题(根据你所掌握的对联知识,找出上下联连线。20分) 截发惟闻陶侃母藻密有潜鱼刘苓饮尽不留零鼠暑凉梁客咳惊 花残无戏蝶断机只有乐羊妻踏破磊桥三板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去妇因探邻舍枣闲爱登山穿谢屐烟沿艳檐烟燕眼贾岛醉来非假倒, 汉致太平三尺剑出妻为种后园葵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醉思漉酒脱陶巾周臻大定一戎衣鸡饥盗稻童桐打树输数暑树书塾 五、仿联拟对(15分) 1、春对春风对春风吹皱一池 2、窗外几只黄鹂鸟 3、接天莲叶无穷碧 4、此木为柴山山出 5、, (自写一句对联) 六、美联欣赏。 《声律启蒙》中有很多语意优美,景色怡人的好对联,你是否注意到了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的所见,展开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言之有理即可,字数不少于100字)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红

车万育-声律启蒙全文注音版

声律启蒙 (注音版)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宝庆府志》

声律启蒙全文注音版 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声律启蒙》中的“一东”是什么意思:“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声律启蒙十五删

xīnɡduìfèi,fùduìpān 兴对废,附对攀 lùcǎo duìshuānɡjiān 露草对霜菅 ɡēlián duìjièkòu 歌廉对借寇 xíkǒnɡduìxīyán 习孔对希颜 shān lěi lěi,shuǐchán chán 山垒垒,水潺潺 fènɡbìduìtàn huán 奉璧对探镮 lǐyóu ɡōnɡ dàn zuò 礼由公旦作 shīběn zhònɡníshān 诗本仲尼删lǘkùn kèfānɡjīnɡbàshu ǐ 驴困客方经灞水 jīmínɡrén yǐchūhánɡuān 鸡鸣人已出函关 jǐyèshuānɡfēi 几夜霜飞 yǐyǒu cānɡhónɡcíběi sài 已有苍鸿辞北塞 shùzhāo wùàn 数朝雾暗 qǐwúxuán bào yǐn nán shān 岂无玄豹隐南山 【解析】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 兴废,兴盛和衰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云:”表微盛衰,殷鉴兴废。”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云:”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 攀,向上爬;附,靠近,依从。有成语“攀龙附凤”比喻依附权贵以成就功业。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汉] 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唐·杜甫《洗兵马》: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露草:沾露的草。 [唐] 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復啼。”[清] 谭嗣同《武昌夜泊》诗之二:“露草逼蛩语,霜花凋雁翎。”

霜菅:霜后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发。[宋] 苏轼《再用前韵(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乐天双鬢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宋] 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 歌廉歌颂廉范。 《后汉书》记载,东汉名臣廉范,字叔度,任蜀郡太守时为官清廉,更改禁民夜作旧令,让百姓储水以防火,百姓掌灯夜作,日渐丰裕。百姓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衿”。 借寇挽留寇恂。 汉名臣寇恂,字子翼,历任河内、颍川、汝南太守。治理颍川期间颇有政绩,升迁离任后,次年随光武帝再至颍川平寇,所到之处群寇望风而降,百姓们纷纷于帝驾之前拦道,请求再借寇恂在颍川任职一年。后就用“借寇”表示挽留地方官,含有对政绩的称美之意。 习孔希颜:学习孔子,效仿颜回。习、希:都是学习和效仿的意思。 山垒垒,水潺潺 山垒垒垒垒:重叠的样子。《文选·曹丕·善哉行》:“还望故乡,鬱何垒垒。”[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诗云:“垒垒高山,莽莽代谷。” 水潺潺溪水徐徐流动。[三国]曹丕《丹霞蔽日行》云:“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唐] 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诗云:“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唐] 李涉《竹枝词》诗云:“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奉壁对探镮 奉璧即蔺相如“完璧归赵”典故。(参见本系列第十六讲:《作赋观书双雄事,回文锦字几华章?》中“奉璧蔺相如”一句之详解。) 探镮亦作“探环”。《晋书·羊祜传》载,西晋大臣羊祜(此前“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以及“叔子带”都曾讲到他)五岁时,叫乳母把他玩过的金环取来,乳母说:“你没有这种玩具呀!”羊祜就自己爬到邻居李家的树上,

最新声律启蒙试卷1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卷首语:同学们,声律启蒙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大家在诵读中会自然而然受到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次考试,是对同学们的阶段小考验,相信你们一定行! 一、读经补句,现在考考你。(20分): 1、恭对,吝对骄,水远对。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 2、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 3、飒飒,度城头之筚篥;迟迟,动江上之琵琶。 4、人浴兰汤,事不忘于;客斟菊酒,兴常记于。 5、蜂腰对,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 6、琴对瑟,对刀,地迥对。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 7、岂知欹醉帽,不觉烂樵柯 8、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谁家秋夜月华圆。(2分) 9、明蟾常彻夜,。(2分) 10、。螺髻青浓,楼外晚山千仞;鸭头绿腻,。(2分) 二、看联写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6分) 1、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三、晓联识故。给下面的试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四、读联对句,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诗文用线连起来。( 4分) 酒阑对歌罢,日暖对风和。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梁父咏,楚狂歌,放鹤对观鹅。 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鸢肩。 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风月窟,水云乡,蟋蟀对螳螂。 五、品联悟境。(3分) 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 这幅对联中,展现了生动的生活瞬间,请你展开想像,联系地点、人物等要素来写一写对联中描写的场景: 六、学联拟对。(7分) 1、拟写对词(1分) 桃红对 2、根据提供的诗文进行组合,拟写下联。(2分) ⑴、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上联:佳人舞秋千 下联:

声律启蒙注音版(下)

声律启蒙注音版(下) 一yī 先xiān 晴qíng 对duì 雨yǔ, 地dì 对duì 天tiān , 天地tiāndì 对duì 山川shānchuān 。山川shānchuān 对duì 草木cǎomù, 赤chì 壁bì 对duì 青qīng 田tián 。郏jiá 鄏rǔ 鼎dǐng ,武wǔ 城chéng 弦xián , 木mù 笔bǐ 对duì 苔tái 钱qián ,金jīn 城chéng 三sān 月yuè 柳liǔ, 玉yù 井jǐng 九jiǔ 秋qiū 莲lián 。何hé 处chù 春chūn 朝cháo 风fēng 景jǐng 好hǎo , 谁shuí 家jiā 秋qiū 夜yè 月yuè 华huá 圆yuán ,珠zhū 缀zhuì 花huā 梢shāo ,千qiān 点diǎn 蔷qiáng 薇wēi 香xiāng 露lù。练liàn 横héng 树shù 杪miǎo , 几jǐ 丝sī 杨yáng 柳liǔ 残cán 烟yān 。 前qián 对duì 后hòu ,后hòu 对duì 先xiān ,众zhòng 丑chǒu 对duì 孤gū 妍yán 。莺yīng 簧huáng 对duì 蝶dié 板bǎn , 虎穴hǔxué 对duì 龙lóng 渊yuān 。击jī 石shí 磬qìng ,观guān 韦wéi 编biān , 鼠shǔ 目mù 对duì 茑niǎo 肩jiān ,春chūn 园yuán 花huā 柳liǔ 地dì ,秋qiū 沼zhǎo 芰jì 荷hé 天tiān 。 白bái 羽yǔ 频pín 挥huī 闲xián 客kè 坐zuò, 乌wū 纱shā 半bàn 坠zhuì 醉zuì 翁wēng 眠mián 。野yě 店diàn 几jǐ 家jiā ,羊yáng 角jiǎo 风fēng 摇yáo 沽gū 酒jiǔ 旆pèi ,长cháng 川chuān 一yí 带dài , 鸭yā 头tóu 波bō 泛fàn 卖mài 鱼yú 船chuán 。 离lí 对duì 坎kǎn , 震zhèn 对duì 乾qián , 一日yīrì 对duì 千年qiānnián 。尧yáo 天tiān 对duì 舜shùn 日rì, 蜀shǔ 水shuǐ 对duì 秦qín 川chuān 。 苏sū 武wǔ 节jié ,郑zhèng 虔qián 毡zhān , 润rùn 壑hè 对duì 林lín 泉quán 。挥huī 戈gē 能néng 退tuì 日rì ,持chí 管guǎn 莫mò 窥kuī 天tiān 。寒食hánshí 芳fāng 辰chén 花huā 烂làn 熳màn , 中zhōng 秋qiū 佳jiā节jié 月yuè 婵chán 娟juān 。梦mèng 里lǐ 荣róng 华huá, 飘piāo 忽hū 枕zhěn 中zhōng 之zhī 客kè,壶hú 中zhōng 日rì 月yuè ,安ān 闲xián 市shì 上shàng 之zhī 仙xiān 。

(完整版)声律启蒙十四寒(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duō duìshǎo,yì duì nán 多对少,易对难 hǔ jù duì lónɡ pán 虎踞对龙蟠 lónɡzhōu duìfènɡniǎn 龙舟对凤辇 bái hè duìqīnɡ luán 白鹤对青鸾 fēnɡxīxī,lù tuán tuán 风淅淅,露漙漙 xiùɡǔ duìdiāoān 绣毂对雕鞍 yú yóu hé yèzhǎo 鱼游荷叶沼lù lìliǎo huātān 鹭立蓼花滩 yǒu jiǔruǎn diāo xī yònɡjiě 有酒阮貂奚用解 wú yú fénɡ jiá bìxū tán 无鱼冯铗必须弹 dīnɡɡùmènɡsōnɡ 丁固梦松 kē yèhū rán shēnɡ fùshànɡ 柯叶忽然生腹上 wén lánɡ huà zhú 文郎画竹 zhīshāo shūěr zhǎnɡ háo duān 枝梢倏尔长毫端

hán duìshǔ,shī duìgān 寒对暑,湿对干 lǔyǐn duì qí huán 鲁隐对齐桓 hán zhān duìnuǎn xí 寒毡对暖席 yèyǐn duì chén cān 夜饮对晨餐 shūzǐ dài,zhònɡ yóu ɡuān 叔子带,仲由冠 jiárǔ duì hán dān 郏鄏对邯郸 jiā héyōu xià hàn 嘉禾忧夏旱shuāi liǔ nài qiū hán 衰柳耐秋寒 yánɡliǔlǜzhē yuán liànɡ zhái 杨柳绿遮元亮宅 xìnɡhuāhónɡyìnɡzhònɡ ní tán 杏花红映仲尼坛 jiānɡshuǐ liúchánɡ 江水流长 huán rào sìqīnɡ luó dài 环绕似青罗带 hǎi chán lún mǎn 海蟾轮满 chénɡmínɡ rú bái yù pán 澄明如白玉盘 【解析】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 鲁隐:春秋鲁国第十四代君主,隐公姬息姑。孔子所作之《春秋》就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 齐桓:春秋齐国桓公姜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寒毡对暖席 寒毡:唐代画家郑虔,享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与李白、杜甫为诗酒朋友,却生活清贫。杜甫曾经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

《声律启蒙》测试卷

《声律启蒙.》测试试卷 一、我会填。 分 、来鸿对( ),宿鸟对( )。 、( )晓烟杨柳绿,()春雨杏花红。 、沿对(),异对()。 、()讲经同泰寺,()置酒未央宫。 、半溪流水绿,() 、()云横,迢递八千远路;()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花灼烁,()。 、()对金缸。 、()安社稷,()覆家邦。 、茶对(),赋对() 、海棠(),杨柳()。 、(),密对稀。 、()灼灼,()柳依依。()对红稀。 、()浩然驴。 、千字策,()。 、金对(),宝对(),玉兔对()。()对短棹,()对双凫。 、曲沼鱼多,();(),漫劳耕者守株。 、狡兔对()。 二、我能判断正误。 分 、北朝梁武帝在京城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 ) 、台高名蟠龙,斋小号戏马。( )

、《文心雕龙》是刘勰写的。( 、叶公好龙是春秋时期的人。( ) 、晋代王献之聪慧异常,可以用“五总之龟”来形容他;唐朝殷践学识广博,可以称得上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三、互译题。 分 、贤才对圣人,智者对渔夫。扑白粉对抹胭脂。名声是束缚人的绳子,利益是拘束人的枷锁,拿着水杯对提着酒壶。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蹄乌。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愿上牧童归。 四、解答题。 分 、用一句话概括《阮籍青白眼》这个故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这样做马?为什么?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联系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

五、提高题。(一起来大显身手吧!) 分 、文竹对( )比目鱼对( )水中月对( )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横批:欢度春节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 ) 、

声律启蒙注音版(下)精编版

声律启蒙 (下) 一 先 晴qíng 对duì 雨yǔ, 地dì 对duì 天tiān , 天地tiāndì 对duì 山川shānchuān 。山川shānchuān 对duì 草木cǎomù, 赤chì 壁bì 对duì 青qīng 田tián 。郏jiá 鄏rǔ 鼎dǐng ,武wǔ 城chéng 弦xián , 木mù 笔bǐ 对duì 苔tái 钱qián ,金jīn 城chéng 三sān 月yuè 柳liǔ, 玉yù 井jǐng 九jiǔ 秋qiū 莲lián 。何hé 处chù 春chūn 朝cháo 风fēng 景jǐng 好hǎo , 谁shuí 家jiā 秋qiū 夜yè 月yuè 华huá 圆yuán ,珠zhū 缀zhuì 花huā 梢shāo ,千qiān 点diǎn 蔷qiáng 薇wēi 香xiāng 露lù。练liàn 横héng 树shù 杪miǎo , 几jǐ 丝sī 杨yáng 柳liǔ 残cán 烟yān 。 前qián 对duì 后hòu ,后hòu 对duì 先xiān ,众zhòng 丑chǒu 对duì 孤gū 妍yán 。莺yīng 簧huáng 对duì 蝶dié 板bǎn , 虎穴hǔxué 对duì 龙lóng 渊yuān 。击jī 石shí 磬qìng ,观guān 韦wéi 编biān , 鼠shǔ 目mù 对duì 茑niǎo 肩jiān ,春chūn 园yuán 花huā 柳liǔ 地dì ,秋qiū 沼zhǎo 芰jì 荷hé 天tiān 。 白bái 羽yǔ 频pín 挥huī 闲xián 客kè 坐zuò, 乌wū 纱shā 半bàn 坠zhuì 醉zuì 翁wēng 眠mián 。野yě 店diàn 几jǐ 家jiā ,羊yáng 角jiǎo 风fēng 摇yáo 沽gū 酒jiǔ 旆pèi ,长cháng 川chuān 一yí 带dài , 鸭yā 头tóu 波bō 泛fàn 卖mài 鱼yú 船chuán 。 离lí 对duì 坎kǎn , 震zhèn 对duì 乾qián , 一日yīrì 对duì 千年qiānnián 。尧yáo 天tiān 对duì 舜shùn 日rì , 蜀shǔ 水shuǐ 对duì 秦qín 川chuān 。 苏sū 武wǔ 节jié ,郑zhèng 虔qián 毡zhān , 润rùn 壑hè 对duì 林lín 泉quán 。挥huī 戈gē 能néng 退tuì 日rì ,持chí 管guǎn 莫mò 窥kuī 天tiān 。寒食hánshí 芳f āng 辰chén 花huā 烂làn 熳màn , 中zhōng 秋qiū 佳jiā节jié 月yuè 婵chán 娟juān 。梦mèng 里lǐ 荣róng 华huá, 飘piāo 忽hū 枕zhěn 中zhōng 之zhī 客kè,壶hú 中zhōng 日rì 月yuè ,安ān 闲xián 市shì 上shàng 之zhī 仙xiān 。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

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吏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声律启蒙》测试卷精编版

《声律启蒙.》测试试卷 一、我会填。40分 1、来鸿对(),宿鸟对()。 2、()晓烟杨柳绿,()春雨杏花红。 3、沿对(),异对()。 4、()讲经同泰寺,()置酒未央宫。 5、半溪流水绿,() 6、()云横,迢递八千远路;()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7、花灼烁,()。 8、()对金缸。 9、()安社稷,()覆家邦。 10、茶对(),赋对() 11、海棠(),杨柳()。 12、(),密对稀。 13、()灼灼,()柳依依。()对红稀。 14、()浩然驴。 15、千字策,()。 16、金对(),宝对(),玉兔对()。()对短棹,()对双凫。 17、曲沼鱼多,();(),漫劳耕者守株。 18、狡兔对()。 二、我能判断正误。10分 1、北朝梁武帝在京城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 2、台高名蟠龙,斋小号戏马。() 3、《文心雕龙》是刘勰写的。() 4、叶公好龙是春秋时期的人。() 5、晋代王献之聪慧异常,可以用“五总之龟”来形容他;唐朝殷践学识广博,可以称得上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 三、互译题。30分 1、贤才对圣人,智者对渔夫。扑白粉对抹胭脂。名声是束缚人的绳子,利益是拘束人的枷锁,拿着水杯对提着酒壶。 2、秋霜多过雁,夜月有蹄乌。 3、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愿上牧童归。

四、解答题。10分 1、用一句话概括《阮籍青白眼》这个故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这样做马?为什么? 2、《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联系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 五、提高题。(一起来大显身手吧!)10分 1、文竹对()比目鱼对()水中月对() 2、春满人间百花吐艳()横批:欢度春节 3、()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

声律启蒙大字注音版(一东)拼音全版

一y ī 东dōng ① 云yún 对duì 雨yǔ,雪xuě 对duì 风fēng ,晚wǎn 照zhào 对duì 晴qíng 空kōng 。 来lái 鸿hóng 对duì 去qù 燕yàn ,宿sù 鸟niǎo 对duì 鸣míng 虫chóng 。 三sān 尺chǐ 剑jiàn ,六liù 钧jūn 弓gōng ,岭lǐng 北běi 对duì 江jiāng 东dōng 。 人rén 间jiān 清qīng 暑shǔ 殿diàn ,天tiān 上shàng 广guǎng 寒hán 宫gōng 。 两liǎng 岸àn 晓xiǎo 烟yān 杨yáng 柳liǔ 绿lǜ,一yī 园yuán 春chūn 雨yǔ 杏xìng 花huā 红hóng 。 两liǎng 鬓bìn 风fēng 霜shuāng ,途tú 次cì 早zǎo 行xíng 之zhī 客kè ; 一yī 蓑suō 烟yān 雨yǔ,溪xī 边biān 晚wǎn 钓diào 之zhī 翁wēng 。

一y ī 东dōng ② 沿yán 对duì 革gé,异yì 对duì 同tóng ,白bái 叟sǒu 对duì 黄huáng 童tóng 。 江jiāng 风fēng 对duì 海hǎi 雾wù,牧mù 子zǐ 对duì 渔yú 翁wēng 。 颜yán 巷xiàng 陋lòu ,阮ruǎn 途tú 穷qióng ,冀jì 北běi 对duì 辽liáo 东dōng 。 池chí 中zhōng 濯zhuó 足zú 水shuǐ,门mén 外wài 打dǎ 头tóu 风fēng 。 梁liáng 帝dì 讲jiǎng 经jīng 同tóng 泰tài 寺sì,汉hàn 皇huáng 置zhì 酒jiǔ 未wèi 央yāng 宫gōng 。 尘chén 虑lǜ 萦yíng 心xīn ,懒lǎn 抚fǔ 七qī 弦xián 绿lǜ 绮qǐ ;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五微)

上: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③。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⑤。 【注释】 ①朗:月光明亮。 ②(jī)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译文】来和往相对,密集和稀疏相对,春燕轻舞和黄莺翻飞相对。清风和明月相对,浓重的露水和轻轻的炊烟相对,经霜的菊花冷峻清逸,经雨的梅子果繁叶茂。他乡的曲折小路和水边突出的岩石相对。 ③朝:早晨。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qī)欹: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原文】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译文】七彩的晚霞,犹如锦绣铺满天空;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盛夏的时候,身在他乡作客的人躺在石板上纳凉思念家乡,秋天转寒时,妻子为戍守边疆的丈夫捎寄棉衣。 ⑤莎: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原文】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译文】春天的水面,天色刚刚暗下来,青草岸边的渔夫就回家去了;夕阳还在半山腰,绿绿的草原上已有牧童归来。 宽对猛,是对非①,服美对乘肥②。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绿暗对红稀⑤。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 ①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②乘:乘坐。此处动词做名词用,指乘坐的马匹。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也可能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如此,则“服”和“乘”都应该是动词,而“美”和“肥”才应该看做借代,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肥壮的马匹”。 ③珊瑚:海洋中一种腔肠动物的骨髓形成的树枝状的东西,颜色多样,可作装饰品。玳瑁: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形状似大龟,背壳有花纹,四肢为鳍足状,甲片可作装饰,亦可入药。 ④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 上联出自《国风?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呀,它的花开得像火焰一样。)。夭:盛貌;灼:鲜明,灼灼:鲜明兴盛状。 下联出自《小雅?采薇》,原文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前我动身去打仗的时候,杨柳随风飘动)。 ⑤“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代指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 【原文】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译文】宽容和严厉相对,是和非相对,穿着华丽的衣裳和骑着高头大马相对,形状如花如树,珊瑚和玳瑁相对,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和晶莹剔透的珍珠相对。桃花鲜艳夺目,柳树柔弱、随风摇摆,枝叶繁密茂盛和红花零星稀落相对。窗前两只黄营相对鸣叫,帘外一对燕子往来飞舞。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见一东注。 下联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传统的解释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装(戎衣),就消灭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zhēn)臻:至、到。 【原文】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国学《声律启蒙》复习模拟卷

国学《声律启蒙》复习模拟卷 一,填空 1,云对雨,;来鸿对;,六钧弓;人间清暑殿,。两岸晓烟杨柳绿,。 2,暮鼓对;观山对;,;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3,宝剑对;忠心安社稷,;秋雨潇潇,; ,扶疏绿竹正盈窗。 4,茶对酒,;,落絮对游丝。,一犁春雨甚知时。5,来对往,;霜菊瘦,。夏暑客思欹石枕,。 春水才深,;夕阳半落,。 6,无对有,。伯乐马,。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7,金对玉,。秋霜多过雁,。日暖园林花易赏,。 8,星拱北,。叔侄去官闻广受,。, 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 二,根据上连,连下联 池中濯足水斋小号蟠龙 半溪流水绿门外打头风 台高命戏马千树落花红 柳塘风淡淡白月照书窗 清风生酒舍花圃月浓浓 三,选择题 1,梁朝的()去做和尚 A,梁武帝B,梁文帝C, 萧纲 2,庄周活鲋的故事讲得是()救鲫鱼 A,孔子B,老子 C 庄子 3,阮籍是()的诗人 A,唐代B,晋代C,汉代 4,三尺剑讲的是()斩白蛇 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帝 5,只愁月堕对() A惟汉春归B燕我弟兄C爱见人长 6,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 A,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B, 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C,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四,标出下列经文的韵脚并说出它押什么韵 明对岸,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也杵对村舂。

《声律启蒙》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 姓名得分 一、我积累,我会填。(15分) 云对(雨)异对(同)赋对(诗)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锦绣对(珠玑)(绿竹)对苍松 山明对(水秀)(绿窗)对朱户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千山对(万水)菊馥对(兰芬)龙舟对(凤辇) 虎踞对(龙蟠) 二、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18分) 1、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3、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4、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5、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 6、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7、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8、巫峡夜深_,猿啸苦哀巴地月; 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9、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 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10、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 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11、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12、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13、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14、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北岭几枝梅似雪,西郊千顷稼如云。 17、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18、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7分) 1、(D )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小小年纪,却有一片孝心,还让袁术感到非常惊讶,并对他刮目相看。 A、黄香 B、舜 C、张纲 D、陆绩 2、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叫(A ),他非常喜欢画龙。但见了真龙,竟吓得魂不附体,仓皇逃走。 A、叶公 B、唐伯虎 C、孙敬 D、齐白石 3、“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句主要是讲只有(C )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不肯动身,还返回朝廷向汉顺帝上疏弹劾专权的外戚梁冀等人。 A、项羽 B、刘邦 C、张纲 D、海瑞 4、(A )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A、蔺相如 B、狄仁杰 C、司马迁 D、岳飞 5、(B )通晓音律,非常擅于演奏羯鼓这种乐器。

声律启蒙(注音版)

声sh ēng 律l ǜ启q ǐ蒙m ēng (上) 一y ì 东d ōng 云y ún 对du ì雨y ǔ,雪xu ě 对du ì风f ēng ,晚w ǎn 照zh ào 对du ì晴q íng 空k ōng 。来l ái 鸿h óng 对du ì去q ù 燕y àn ,宿s ù 鸟ni ǎo 对du ì 鸣m íng 虫ch óng 。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六li ù钧j ūn 弓g ōng ,岭l ǐng 北b ěi 对du ì江ji āng 东d ōng 。人r én 间ji ān 清q īng 暑sh ǔ殿di àn ,天ti ān 上sh àng 广gu ǎng 寒h án 宫g ōng 。两li ǎng 岸àn 晓xi ǎo 烟y ān 杨y áng 柳li ǔ 绿l ǜ,一y ì 园yu án 春ch ūn 雨y ǔ 杏x ìng 花hu ā 红h óng 。两li ǎng 鬓b ìn 风f ēng 霜shu āng ,途t ú 次c ì早z ǎo 行x íng 之zh ī 客k è;一y ì 蓑su ō 烟y ān 雨y ǔ,溪x ī 边bi ān 晚w ǎn 钓di ào 之zh ī 翁w ēng 。 沿y án 对du ì 革g é,异y ì 对du ì 同t óng ,白b ái 叟s ǒu 对du ì 黄hu áng 童t óng 。江ji āng 风f ēng 对du ì 海h ǎi 雾w ù,牧m ù 子z ǐ对du ì 渔y ú 翁w ēng 。颜y án 巷xi àng 陋l òu ,阮ru ǎn 途t ú 穷qi óng ,冀j ì北 b ěi 对du ì辽li áo 东d ōng 。池ch í 中zh ōng 濯zhu ó 足z ú 水shu ǐ,门m én 外w ài 打d ǎ 头t óu 风f ēng 。梁li áng 帝d ì讲ji ǎng 经j īng 同t óng 泰t ài 寺s ì,汉h àn 皇hu áng 置zh ì酒ji ǔ 未w èi 央y āng 宫g ōng 。尘ch én 虑l ǜ 萦y íng 心x īn ,懒l ǎn 抚f ǔ 七q ī 弦xi án 绿l ǜ 绮q ǐ;霜shu āng 华hu á 满m ǎn 鬓b ìn ,羞xi ū 看k àn 百b ǎi 炼li àn 青q īng 铜t óng 。 贫p ín 对du ì富f ù,塞s ài 对du ì通t ōng ,野y ě 叟s ǒu 对du ì溪x ī童t óng 。鬓b ìn 皤p ó 对du ì 眉m éi 绿l ǜ, 齿ch ǐ 皓h ào 对du ì唇ch ún 红h óng 。天ti ān 浩h ào 浩h ào ,日r ì融r óng 融r óng ,佩p èi 剑ji àn 对du ì 弯w ān 弓g ōng 。半b àn 溪x ī流li ú 水shu ǐ绿l ǜ,千qi ān 树sh ù 落lu ò 花hu ā 红h óng 。野y ě 渡d ù 燕y àn 穿chu ān 杨y áng 柳li ǔ 雨y ǔ,芳f āng 池ch í 鱼y ú 戏x ì芰j ì荷h é 风f ēng 。女n ǚ子z ǐ眉m éi 纤qi àn ,额é 下xi à 现xi àn 一y ì 弯w ān 新x īn 月yu è;男n án 儿ér 气q ì 壮zhu àng ,胸xi ōng 中zh ōng 吐t ǔ 万w àn 丈zh àng 长ch áng 虹h óng 。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知识讲解.docx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 三江 )

上: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 ① 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 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 比喻芳美 . ②(ji 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gāng)釭:灯。意思为镶嵌在车( 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 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又指佛教用物经幢。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 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这里 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 釭:原文作“缸”,疑误。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 对。青色的布幔 ,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⑤社稷:国家。社和稷分别指祭 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家邦: 国家。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 ?马武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 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 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刘秀称帝后, 马武被封为捕虏将军扬虚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请。 下联出自《庄子 ?人间世》。(ji é)桀王指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说他十分残暴。龙逄指夏朝的贤臣关龙逢(“逄”:为“逢”的俗字,音páng)。夏桀荒淫,关龙逢屡次直言进谏,后被囚杀。 ⑦ 黄花:此处特指菊花。扶疏:植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原文】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译文】秋风冷雨,黄花飘落,铺满山路,微微的春风,茂盛的绿竹正遮挡住窗户。 旌对旆,盖对幢①,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②。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③。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④。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⑤。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⑥。 【注释】 ①(pèi)旆:一种旗帜。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 幢: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② 九泽:指占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各书记载的名称小有差异,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具区(吴)、云梦(楚)、阳 华(秦)、大陆(晋)、圃田(梁)、孟诸(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沼(燕)。(见于《吕氏春秋? 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尚书 ?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 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原文】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译文】旌和旆相对,车盖和帷幔相对,故国和他邦相对。千山和万水相对,众多湖泽和许多大江相对。

声律启蒙试卷4(含答案)

三、晓联识故。给下面的试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在古诗《凉州词》中,这首诗的韵脚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A、催、回 B、杯、催 C、笑、回 D、杯、回 2、读《声律启蒙》的诗文,要有节奏,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的朗读节 奏是正确的。 A、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B、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C、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D、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横线里最合适的应填写() A、昏鸦 B、山花 C、远山 D、梧桐 4、“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其中的苏武是()朝派往匈奴的使者,虽被 扣压,但始终不屈服投降。 A、秦 B、唐 C、汉 D、宋 5、爸爸的朋友新店要开张了,请你帮他选一幅最合适的对联来表示祝贺() A、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 B、立鸿鹄壮志,惜寸金之阴 C、柳暗花明春正伴,珠联璧合喜成双。 D、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6、“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著名人物是() A、宋代范仲淹 B、晋代陶渊明 C、汉代刘邦 D、北魏寇谦之 7、对联要求词与词之间对仗工整,下面的三组对词,对仗不工整的是()。 A、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B、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 C、李白能诗时秉笔,刘伶爱酒每哺糟。 D、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绿草又著花。

六、学联拟对。(7分) 1、拟写对词(1分) 桃红对 2、根据提供的诗文进行组合,拟写下联。(2分) ⑴、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上联:佳人舞秋千 下联: ⑵、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上联:宏敞江楼临烟波 下联: 3、根据上联拟写下联(4分) ⑴、拟写春景对联。 上联:花间粉蝶舞 下联: ⑵、拟写下联。 上联:行到水穷处 下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