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校大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
当代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仍是 军人应 有 的思想素 质 。 三 、 提 高 军 校 大 学 生 心 理 素 质 的 几 点 思 考 军校 大学生 心理 素质 现状 ,应 当引起 全军 院校 和广 大干部 的高 度重 视 。学 校 应 加强 维 护 学 员 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健 康 、提 高学 员心 理 素 质 的意 识 ,把 它作 为搞好 任职 教育 的重要 内容 。 l 让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扎 根 军 校 课 堂 , 建 立 和 完 善 心 理 咨 询 及 心
当 代 军 校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探 讨
鲁 宁
( 息 工 程 大学 电子 技 术 学 院兰 州 训 练 大队 甘 肃 信 兰 州 7 0 3 ) 3 0 0
摘 要 :军事 院校 作为培 育军队未来 高素质的新型 军事人才 的摇 篮和基地 , 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越 来越 受到 有关部 门的重视, 其 增强 军校 大学生心理 素 1质 的研 讨工作 . 而为其制订效 能性 的| 理健 康教育模式 , 一项刻 不容缓的迫切 义务 。 0 从 心 已是
关键 词 :军校 大 学生 ;心 理健 康 问题 ;探 讨 中 图分 类 号 :G4 4
一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 9 2 ( 0 0 )1 — 0 0 0 6309 2 1 1 0 0— 1
当 代 军 校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通过 对军 校大 学生 心理健 康水 平 、个性 特 色及 应付 方式 的调 查 研 讨, 了解他 们 目 的心 理健康 总体 状况, 比拟不 同性 别 、年 级 、 专 前 并 业 、 生 子女是 否之 间 的心理 健康 水平 、个 性特 性 以及应 付方 式 有 独 何差异 , 对形 成差异 的原 因和 相关 因素人 行深 入剖 析 。随机 抽取 西 并 北 地 域 的军 校 大 学 生 共 2 0 名 , 得 有 效 问 卷 1 8 份 。 其 中男 性 00 获 97 14名 , 2 7 占总 人 数 的6 .%, 性 7 O , 27 女 4 名 占总 人 数 的 3 .%; 年 级 7 3 73 低 9 人 , 总 人 数 的4 .%, 年 级 l 9 人 , 占 99 高 14 占总 人 数 的6 .%; 生 子 女 01 独 13人 , 1 7 占总人 数 的5 .%, 独 生 子 女8 0 , 77 非 5 人 占总人 数 的4 .%; 学 33 医 4 9 占总 人数 的2 .%, 理学5 0 占总 人数 的2 .%, 9, 51 管 3, 67 T学4 3占总 人 6, 数 的 2 .%, 学 4 5占 总 人 数 的2 .%。 方 式 。本 研 讨 采 取 S L 33 文 9, 49 C一 9 症状 自评 量表, 特尔 l p 格 问卷 以及 应付 方 式问 卷对 军校 大学 0 卡 6队 生 入行 调查, 分离 比拟 不 同性别 、年级 、专 业和 足否 独生 子女 等变量 对 心理 健康水 平 、个性特 性及 应付 方式 的差 异性, 对影 响心理 健康 并 水 平 的 因 素 人 行 了 归 归 剖 析 。 依 据 数 据 剖 析 得 到 以 下 结 果 :1军 校 大 ()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恐 怖 和 焦 急 因 子 得 分 较 军 官 常 模 高 。 () 同 性 别 、 2不 年 级 、家庭背 景 、专 业 的军校 大学 生在各 因子得分 上存 在差 异; 男性 军 校大学 生 的敌对 因子 和恐怖 因子 得分显 明高于 女性军 校大 学生: 低 年 级军校 大学 生除 了抑郁 和敌 对 因子外1 其它 因子得分 普遍 高于 高年 级军 校大 学生; 军校 大学 生非 独生子 女 在焦 急 、恐 怖和 偏执 方 面的心 理症 状较 独生 子女显 明; 同专业 的军 校大学 生仅 在躯 体化 因子 得分 不 上 差异 具有 显 明性 。() 校大 学生 和 常模 比拟 , 3军 除高 兴性 F 、敏感 性 I 、试 验性Q1 紧张性 Q 之 外, 和 4 其余 的人格 特质 差 异均 具有 显 明性, 我 校 大 学 生 的 人 格 特 质 与 普 通 成 人 比 拟 示 出 乐 群 、 聪 明 、 稳 显 固、敢为 和独立 , 忧虑得 分也 显示 高值 。() 同性别 军校 大学 生 的 但 4不 1 P 值, 了稳 固性 以外, 余人 格 特 质之 间 不具 有 显 明性 差 异 。高 6F 除 其 年级 军校 大学生 较低 年级生 娃示 较强 的个性 高兴性 。 f) 校大学 生 5军 应付 方 式 与我 官常 模 比拟 , 者 的所 有 因子 得分 均 具有 显 明性 差 二 异 。军校大学 生较 军官更 常使 用解 决题 目的应 付方 式 。 f) 关剖 析 6 相 显示, 症状 与不 良个 性 、消极应 付方式 之 间呈正 相关性 , 良好 个 心理 与 性 、积极应付 方式 之间呈 负相关 ; 标化 归归 系数绝 对值 排列, 从 按 作用 大 到小 依 次 为解 决 题 目 、稳 固性 、紧 张性 、 自责 、有恒 性 、高 兴 性 、恃 强性 。本 文 研 讨 的不 足 之 处 在 于:1在 肯 定 变 量 时 , 该 将 () 应 低 、高年级 的军校 大学 生依 照大学 四个 年级 分离 人行 统计, 以便在 剖 析结果 时更 为细致 和 明白一些 。() 2应该 入行 构造 方程 模 型剖析, 以使 结果更具 有说 服力 。 二 、 当 代 军 校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特 征 从 军 校 大 学 生 生 理 和 心 理 发 展 特 征 看 ,正 处 于 由 青 年 向 成 人 转 化 的转 折 点 ,独 立 意 向迅 速 发展 ,有 较 强 的 自尊心 和 自信 心 ,因
关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 oeeo ma ie a dSc l c ne,NU T h nsa4 0 7 ,C i ) Clg l fHu nts n oi i cs i aSe D ,C a gh 10 4 hn a
Abtat op r c tepyhlg a h a heu ao n n ac epyh l clqa t o it yaae y s c :T ef th sc o i l e t d ct na dehn et sc o g a uly fmla cdm r e oc l i h o i i ir
校 学 员的适应性教育 、 自 心教 育与 耐挫 能力的培养 ,对广 大 军校 学员进行 心理疏 导和调适 ,完善 军校 学员的 信 环境磨炼、集体影响与 自 养成教 育。 我 [ 关键词 ] 军校 学员;心理健康 ;影响 因素 ;教 育对 策
[ 中图分 类号 ]E 5 . 2 13 [ 文献标识码 ]A [ 章编 号]1 7 文 6 2—87 2 1 ) 3— 15—0 8 4( 0 1 0 0 0 3
Ke o d :mla cd m aes pyhlg a ha h i un a fco; dct n yw r s itr aae ycdt; sc o i l e t ;n et lat eu ao a i y oc l l f i r i l
完善军校学 员心 理健 康教 育 ,对 于保 障军 队生长 干部 的培养质量 ,提高部 队战斗力 ,保持 军 队安全 稳定 ,具 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随着 总部 对军 校学 员军 事素质 要求 的不 断提高 ,军事训 练任 务 的不断 加重 ,以及社 会利 益格 局 的 不断调整 ,军校学 员在 日常生 活 与军 事训 练中所 面临 的矛 盾与 冲突也越来 越多 ,在社 会和 军校 中承 受的压 力也 越来
培养并提高军校学员自我调节的能力

Apr.2006, Volume 3, No.4 (Serial No.17) 美中教育评论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ISSN 1548-6613,USA培养并提高军校学员自我调节的能力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室王秀春*穆丹**摘要:针对新时期军校学员的德育教育,笔者作了相关探索。
客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准确适时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是军校学员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现今的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自我调节;健全的人格;德育信息时代使战争的形势和手段不断变化,但是人的素质仍然是战争的最终决定因素。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日益丰富,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的多元性与相对单调的军营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军校学员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情感的冲突与挣扎,心灵的迷惘与困惑也会不断地考验着他们。
提高学员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当前军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冲击波对现代军校学员造成的危机当前,我们军校学员的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危机,应特别引起方方面面的警觉,同时迫切需要教师的关注与疏导。
1. 自信心受损或严重不足军校学员相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进行各种与军事有关的训练等等。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训练任务,加上如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尚未根本扭转“应试教育”的状况许多学员在学习成绩欠佳或训练不好时产生自卑情绪,表现出自信心受损或严重不足的现象,严重地阻碍着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能允许学生感到自己没有学好,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并创造各种条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就感。
2. 个性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冲突在军校,要求学员在很多方面整齐划一,严守纪律等等。
但是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倡导个性张扬,追求个性的多样化,这样导致社会要求与军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学员产生困惑矛盾的心理。
做合格军校大学生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如何做合格军校大学生的话题。
军校是培养国防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品德的军事人才的重任。
作为军校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合格的军校大学生。
以下是我对如何做合格军校大学生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忠诚品格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仰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军队的事业中去。
在思想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其次,我们要铸就忠诚品格。
忠诚是军人最宝贵的品质,是军人立身之本。
我们要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把忠诚融入血脉,融入灵魂。
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我们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要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把专业知识学精学透,为将来投身国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增强“四个自信”。
同时,我们要关注国内外形势,了解国际军事战略,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严守纪律,锤炼过硬作风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纪律是军队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我们要严守纪律,锤炼过硬作风。
首先,我们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安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我们要严守军事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令行禁止。
努力构建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利, 地利不如人和 。 ”意 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比天 时、地利更为重要。老子则 指出: “ 道生一 ,一生 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 ” (《 子》四十二章 )这里 的 “ 和。 老 生”是变 化 、化生之意 , “ 和”是和谐 、平衡之意 ,万事万 物只有阴阳抱成一气,才能得以生长发展。 所谓 心理 和谐 ,主要 是指人 在反 映客观 事物 的
过程中,其主体和客体的生理与心理及心理活动结 构或系统 内部诸因素之 间,经常处于一种相对协
调 、统一和平衡 的发展状态 。心理和谐主要包括个 体心理和谐、集体心理和谐及社会心理和谐三个层 次水平。 个体心理和谐 ,主要体现为个体身心的和谐 , 心理活动结构 内部的和谐 ,个性心理结构内部的和 谐 ,动态的心理与稳态的心理特征之间的和谐 ,以 及 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的和谐等。具体对军校大学
则的基础上 ,建立心理和谐教育 的体系化机制 、心 理和谐教 育的协调 机制 、心理 和谐教育 的活动强化 机制 、心 理和谐教育的立体保障机制等 ,以确保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 教育的效果。
[ 关键词] 构建;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 机制 [ 中图分类号]C4 6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28 4(O6 20 )0 6 - 7 2O)0-X . 7 8 (2 3
[ 收稿1期] 2O- - 3 O51 1 00 【 作者简介】 谭文芳 (93) 17一,女, 湖南衡东人,硕士,国防科技大学讲师。
维普资讯
谭文芳等: 努力构建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3
对军校大学生来说 ,就是具有明确的集体意识、集 体归属感、集体认 同感以及集体荣誉感 ;与集体大
制 ,是当前部队院校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
构建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的思考

口 唐春 红
摘 要: 当前军校 大 学生心理教 育没有 形成 一个相 对 完整 的心理教 育体 系 , 一 定程 度 上制约 了心理教 育作 在
用的发挥 , 影响 了心理教 育的深化 与发展 。 建军校 大 学生心理 教 育体 系 , 该 明确心 理教 育 目标 , 构 应 构建 二级二 维
心 理 门诊 、 心理 热线 等 , 重视 心 理 矫 治层 面 , 忽视 了对 学 却
一
、
军校 大学生 心理 教育 的现状
员 良好 心理 品质 的培 养 、 理潜 能 的激 发 , 心 忽视 了培 养 学员
心 理素质 的 发展 层面 。在 对学 员 的战 时心 理素 质培 养过 程 中, 主要进 行 的是心理 防御 训练 , 忽视 了心理 进攻 训练 。
开展心 理教 育 , 重军校 大 学生 心理 素质 的培 养 , 新 注 是
定 程度 的 重视 , 多军 校 都开 设 了 “ 许 军人 心 理学 ” 相 关 等
上显 得 比较单 薄 , 缺乏 针对 性 。 主要 表现 为心 理矫治 的内容 多 , 理发 展 内容少 ; 心 心理 学 、 心理 战 的理 论 内容 多 , 际操 实
作 内容少 ; 关 平时 的 内容 多 , 时 内容 少 。大 多数 军校 主 有 战 要解 决学 员成 长 中所 遇到 的不 同层 面 的问题 , 如生 存发 展 、
( ) 心 理 教 育 效 果 的 评 估 缺 乏 有 效 方 法 四 对
理 素质难 以得 到 真正提 高 。 在 对军校 大学 生 的平 时心 理素 质和 战 时心理素 质培 养
中还分别 存在 着适 应层 面与发 展层 面 的偏差 。 如 , 例 在军 校 大 学生平 时心 理 素质 的培养 过 程 中 ,主 要关 注对 其 当前 心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军校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识别和应对常见的心理压力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4. 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2. 军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3. 心理调适技巧4. 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对军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二、讲授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解释心理健康的概念,强调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心理疾病的关系。
- 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情绪稳定、人际关系良好、适应能力强等。
2. 军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分析军校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军事训练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 介绍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如调整心态、寻求支持、自我调节等。
1. 学生分享自己在军校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压力和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总结1.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2. 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帮助,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
2. 回顾军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讲授1. 心理调适技巧- 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等。
- 讲解心理调适技巧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尝试运用。
2. 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 分析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響。
- 介绍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三、活动1. 分组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
2. 模拟练习: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运用心理调适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1. 强调心理调适技巧和人际关系在军校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1. 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军校学员心理素质教育初探

在提问、 讨论 、 摩 、 讨 等 活 动 中进 行 自我 教育 和 相互 教 育 , 观 研 从而 把 教 育 的要 求 逐 步 内化 。其次 要 注 重 教 学方 法 的 多样 性 。集 中讲 授 可 以
质。 这些 素质 不 提 高 就 不 能 完 成 心 理 素 质 教 育 目标 . 有 聚 焦 这 些 方 于 军 校心 理 素 质 教 育长 期 以 来都 是 心 理 教 员 在 “ 兵 作 战 ” 这 显 然 背 只 单 。 面, 重点 开 展教 育 工 作 , 才能 寻 求 教 育上 的 突 破 。 心理 素 质 的教 学 目标 离 了 现实 需 求 和操 作 要 求 , 变现 状 成 为 心 理 素 质教 育 最 现 实 最 紧 迫 改 要 根 据 部 队多 元 化 需 求 来 制 定 。普 及 心 理 学 知 识 已经 成 为 了基 础 工 的 任 务 。 要扭 转 这 种不 利 局 面 . 须在 教 学 手 段 和力 量 上 实 现多 元 化 。 必 作 ,更 为重 要 的是 让 学 员 能 够 运 用 心 理 学 知 识 来 发 现 和 解 决 心 理 问 群 策 群力 , 挥 集 体 的智 慧 , 发 释放 集 体 的 力 量 , 于军 校 心 理 素 质 教 育 对
21 0 0年 第 3 期
。高校讲坛。
科技信息
军校学员心理素质教育初探
易 苏 军 ( 中国人 民解 放军南 昌陆军学 院 江西
【 摘
南昌
30 0 3 1 3)
要】 着眼来高技术条件下信 息化战争的新形势新任务 , 瞄准部队 岗位任职 需求, 军校心理素质教 育必须在培养 目标、 教学重心、 学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军校大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3-10T14:31:38.71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12期作者:莫俊生[导读] 心理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心理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军校大学生是未来建军治军的栋梁之才,大学阶段是其个体心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文主要从心理能力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心理能力;培养
On the military college mental ability
Mo Jun-sheng
【Abstract】Ment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fighting. Cadets are the pillars of the future army before, University stage is its individual mental capacity development period.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mental abilities, including the main content and training approach. 【Key words】Military school;University student;Mentality ability;Train
心理能力是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体现,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军校大学生是未来建军治军的栋梁之才,而培养和提高其心理能力,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无疑是极为迫切的任务。
1.军校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能力
1.1 心理认知能力。
心理认知能力是军人个体认识、理解军事活动或客观事物并运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然军校大学生智力得到极大发展,但其心理认知能力还不完善。
一方面,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看待社会和个人发展问题有时表现为非理性。
另一方面,缺乏对战争尤其信息化战争的心理认知能力。
信息化条件的战争更需要军人专心致志的注意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缜密细致的思维力。
如果缺乏未来战场上的心理认知能力,就不可能对战场上异常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不可能有效识别、掌握和利用复杂多样的战场信息,不可能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形成正确决心。
1.2 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军人个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的某些特性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外在客观环境的能力。
21世纪,社会高速度、快节奏发展,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以及因我军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适应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对军校大学生来说,一是需要融入集体的心理适应能力。
军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军人个体必须改变自我融入军营大家庭之中,达到心理上的彼此融合。
二是需要面对紧张艰苦的心理适应能力。
严格的部队管理、紧张的学习生活、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战备值勤和更为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都需要良好积极的心理适应能力。
1.3 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军人在遇到困难、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以灵活清晰的思路和积极勇敢的行动应对不利局面的能力。
它是军人坚忍、顽强意志品质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素质。
军校大学生在个人成长中,难免遇到困难,遭受挫折。
只有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具有耐受力和抗挫力,才能很好适应社会现实和部队建设需要。
另外,在战时,战场上的情况会给军人带来超乎寻常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如果作为一名指挥员和战斗员,没有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难以坐镇不乱和机智勇敢。
1.4 心理调控能力。
心理调控能力是军人个体在心理状态发生偏离或出现不良状况时予以调整和纠正以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的能力。
军校大学生在学习、训练中,会因各种刺激引起种种应激反应,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调控能力是保证军人心理健康、发挥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从军校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要有调控自我心理的能力。
能够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运用放松、转移、升华等心理调控技巧改变不良心理状态的强度和性质。
二是要有调控战士心理的能力。
能够在教育管理中善于把握战士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用心理学原理调节和疏导战士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带兵能力和部队战斗力。
1.5 心理攻防能力。
心理攻防能力是指军人个体自觉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和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手段进行对敌心理攻击和自我心理防御的能力。
作为未来信息战指挥员的军校大学生,必须了解心理战的组织实施和心理攻防战法,具备心理进攻能力和心理防御能力。
在心理进攻能力上,能收集分析敌军心理状态,捕捉敌人的心理弱点,找准心理打击的“软肋”;能灵活选择心理作战手段实施信息剥夺法、心理震慑法、舆论导控法等各种心理战法。
在心理防御能力上,能辨明真假信息,分析信息企图,进行否定或批判,以有效防范;能够维护已定目标的神圣性,坚守已有的政治信念,承受和调整心理压力,积极防御,保持昂扬斗志,顽强拼搏。
2.培养军校大学生心理能力的途径思考
当代军校大学生多数属于“90后”,其心理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
一方面思维活跃,充满自信,追求独立,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看问题简单化、理想化,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适应和承受等能力差。
为了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军校大学生的心理能力。
2.1 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加强信息化战争知识学习和心理教育,是促进军校大学生心理能力生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强化信息化战争知识学习。
军事心理学认为,在战场上军人出现恐惧、惊慌等心理反应,是对战场环境、作战样式、作战对象的无知造成的。
因此,要使军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战争知识。
二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军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传授有关知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军人心理实质、军人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军人心理问题调适和疏导方法,进而优化心理环境,提高心理能力。
三是突出心理战知识教育。
在心战攻防技能的知识传授中,要重点引导军校大学生掌握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场心理进攻和防护的方法,提高运用技能,使之具备克服临战消极心理的意识能力和自觉性。
2.2 加强心理训练,强化知行统一。
培养良好的心理能力,单靠知识传授是不够的,加强心理训练,是锻造军校大学生良好心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是开展基本的心理行为训练。
要“立足平时,着眼战时”,科学组织实施心理行为训练,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对军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培养其在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实现从平时能力素质训练向战时能力素养转化。
二是开展战场仿真模拟训练。
围绕信息化战争特点,通过设置近似实战的场景或条件和模拟敌方可能实施的心理攻击等方式,增强军校大学生对战场的感官刺激,使受训者在体能、潜能和心理适应、承受、调控、防御等能力都得到训练。
大量的训练数据表明,同样的刺激因素重复2—3次,96%的军人不良心理反应消失,应对压力能力提高。
2.3 加强机制建设,形成育心合力。
开设心理教育课是培养军校大学生心理能力的主渠道,但仅靠一门课程、几十个学时、几位心理学教员是远远不够的。
要切实提高军校大学生的心理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管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军事训练与心理训练、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院校要成立心理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定章立制,负责组织协调全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二是成立心理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心理社团和学术交流等工作。
三是旅(系)队建立心理辅导站,协助中心负责心理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指导,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关心疏解问题学员,及时收集和报告心理信息。
通过诸如以上工作机制的建立,通力协作配合,全方位立体化提高军校大学生的心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俊英.浅谈高技术战争军人心理反应及其适应能力的培养[J].《人民军医》,2002(8).
[2] 史俭松、张新尧.着力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提高官兵的心理防护能力[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3). 收稿日期: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