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的家训、治家格言、家书等历代不绝,这成为考察历史上的这些人物思想的重要材料。曾国藩家书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大至经邦治世、修身进德,小到家庭生计、人际琐事,无不涉及,并将做人、读书之道贯穿其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

关键字:曾国藩、孝悌、勤俭、和睦

一、人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二、内容

(一)、曾国藩的日课十三条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5、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9、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10、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1、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2、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13、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二)、孝悌

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以宗法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不孝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孝是基于自然联系和长期共同生活中产生的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信任、尊敬与感激之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提倡。在传统儒家文化中,孝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1.“孝悌”在曾国藩家书中的体现

曾国藩重视儒家的孝悌、亲亲观念。他反复强调为人子者应在“孝悌”二字上用功。他对子弟的期望首推孝悌。曾国藩自然地认为“孝悌”是自己一生躬行履践的道德规范。“孝悌”也就成为曾国藩儒学思想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

曾国藩毕生注重“孝悌”,一方面是基于“修、齐”为“治、平”的基础逻辑联系,因为他洞悉清政府腐败无能,因此对中央政权的可靠性在定程度上缺乏信心,“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另一方面在中国,地主阶级中下层及其政治代表,若不能有明君英主可拥戴之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或选择地方主义,或让家族、家庭思想强化起来。

曾国藩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凡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2.孝悌的现代启示:

第一,养亲敬亲。养亲敬亲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在当代社会,我们要

弘扬孝道的这种合理内核。面对现代中国家庭养老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的积淀里,剥掉曾国藩孝悌思想的封建性,发现其“孝道”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兄友弟爱。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家族血缘关系主要归结为父子、兄弟两伦。因此兄弟也是传统家庭的重要关系,是同一个件:活共同体的成员。兄弟同胞之间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这种自然的血缘联系是无法割断的。(三)、勤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久为世界所公认。勤,是指对所从事的事业尽心竭力、孜孜不倦的态度和行为,其中包括了对体力劳动的热爱。曾国藩曾说:“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以“竭吾力”释勤是精当的。俭,是指对物质财富的珍惜,在消费上取合理的标准。

1.曾国藩的家书所体现的“勤俭”观

曾国藩认为,勤与俭是关系个人、家庭、社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勤与逸是相对的,曾国藩对好勤者与好逸者,爱憎分明。对于一些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且食必珍谨,衣必锦绣,酣拳高眠,一呼百诺,他愤为天下最不公平的事,是鬼神所不许的。

曾国藩在要求子女做到“勤”的同时,还要求子女保持节俭的美德,反对奢侈浪费。他对其子曾纪泽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检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强调勤俭,戒除奢侈,是希望子弟出则成器,居则惜福,家运能够长久。 2.“勤俭”思想的现代启示

以俭为荣、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乃兴国兴家之本。“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实践的美德。勤是一种进的美德,俭是一种守的美德。传统持家之道,在勤俭二字。勤能生财,俭能省用,有此二者,则家道自裕,生活安定而安乐。今天虽然生产发展了,物质极大丰富了,但勤俭节约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有永恒的适用意义。

提倡勤俭,同时也是自然生态文明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