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经典】 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精选)
【变态心理学经典】 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

(二)抑郁、恐惧和焦虑
1、抑郁:情绪低落、能力估计过低、“灰色”心情、自卑、 自责、自罪。
多见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 2、恐怖: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 移的恐惧情绪。
多见于恐怖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早期 3、焦虑:病人对自身的健康和客观情况做出过分严重的估 计,内心不安;或认为病情严重,难以治愈;或认为即将大 祸临头坐立不安,反复找人诉说。
思维 中断
思维 插入
思维 云集
思维 扩散
象征性 思维
语词 新作
逻辑 倒错性
思维
强迫 观念
1、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
(1)抽象概括水平下降 主要表现:直观形象或直 观情景联合 验证:“第四例外实验” (2)抽象概括歪曲 主要表现:概括抛弃了本 质的东西 验证:“分类实验”
2、联想过程的障碍 (1)联想过度:思维奔逸、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2)联想贫乏:思想贫乏、思维迟缓(抑郁症典型症状) (3)联想错乱:思维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 3、思维逻辑进程(或逻辑结构)的障碍 (1)逻辑倒错 (2)象征性思维 (3)诡辩证 (4)语词新作
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
感知到该物体的存在。
肯定的幻觉
按内容性质分: 中性的幻觉
外空骂病, 。看他人无
到的听人 某声到在 人音有场
,
否定的幻觉、命令的幻觉
②分类: 按感知器官分:幻视、幻听、幻嗅、幻嗅、
内脏和本体感觉的幻想
主观: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③特殊形式:机能性幻听
正常人也有幻觉,但没有反复性、延续性
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错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把小猫 看成是猛虎,因而惊恐万状。
正常人:可以调整,纠错,有错觉意识
变态心理学障碍区分

以系统妄想幻觉为临床表现,狭窄,预后好,为41..3%.
紧张型
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型木僵和紧张型兴奋交替出现为主.。预后好
单纯型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治疗困难预后差,阴性症状
偏执性精神障碍
妄想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病因不明,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人格固执主观敏感好强猜疑,发展缓慢不为察觉,妄想有系统化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个别伴幻觉短暂,有时人格完整有一定的工作适应力
癔症
错构
记忆的错误,对经历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上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器质性疾病
虚构
回忆中将从未发生的事说成确有其事来弥补遗忘的一段经历,易变易受暗示影响
器质性疾病
柯萨可夫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同时出现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力减退)、错构、虚构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
慢性酒精中毒性及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非言语性幻听
幻视
原始性幻觉: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如闪光、火花等,也可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幻嗅
嗅到异味感,尸臭、轮胎烧焦气味等
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颞叶肿瘤
幻味
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精神分裂症
内脏性幻觉
体内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
精神分裂症、严惩抑郁发作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敏感
感觉增强,阈限降低,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
感觉减退
感觉抑制,阈限增高,外界刺激感受迟钝
抑郁、木僵、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变态心理学)双相障碍

效果。由于双相II型轻躁狂的症状多很轻,如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 且患者乐于处在轻躁狂状态的话,可以考虑对此类患者不用心境稳定 剂而单独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丁胺苯丙酮(Framoes等, 1996)。
情况下,自行断药,导致复发。
• 4.实验室检查
•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
电图。如需要排除颅内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可能脑电图,头部CT或头部核
磁共振(MRI)检查。许多其他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因此如有躯体
疾病史的需要作相应的检查,如内分泌方面的检查,有关部分B超检查等等。
(五) 常用药物
• 1.心境稳定剂 • 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
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 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的药物。目 前,比较公认的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及 抗抽搐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
• 1.碳酸锂 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 有效率约为70%,但起效较慢,需要持续 用药2~3周的时间才能显效。
附图2 双相抑郁发作治疗流程
ICD-10明确诊断
在原用心境稳定 剂维持治疗基础上
加锂
加大原用锂剂量
严重拒食、自杀者 临时加MECT
有效
无效
加用抗抑郁剂:
有效
SSRIs,慎用TCAs 无效
加大抗抑郁剂剂量
有效
继续 治疗
继续 治疗
无效 换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抗抑郁治疗 无效
MECT 3次/周,<6次
无效
有效
•
躁狂发作
•
基本的特征是心境高涨,身体和精神活动的量和速度均增加。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明显减低或丧失,以及精神活动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可有意识紊乱(主要依病因而定)。
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1、强迫: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4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
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
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3、错构:错构(paramnesia)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4、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2021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1.下列说法中符合“学科理论替代”观点的是()。
A.“替代”可以是不确定性变化B.“替代”可以是几何性变化C.“替代”可以是不规则性变化D.“替代”可以是革命性变化【答案】D2.将神经症产生归结于形成错误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是()。
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认知理论【答案】C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退缩”的临床表现是:()。
A.回避集体活动,喜欢独处B.乐于与人交往,但被动C.能与人主动交往,但胆小怕事【答案】A4.“人对环境有各种自我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理论的()。
A.发展观点B.适应观点C.结构观点D.客体关系观点【答案】B5.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B.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D.始于公元前400年【答案】C6.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是()。
A.是大脑结构和功能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B.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C.是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障碍D.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异常【答案】B7.认为焦虑的产生,源于“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学者是()。
A.巴甫洛夫B.弗洛伊德C.希波克里特D.布洛卡【答案】B8.关于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相邻学科之间关系,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B.这些学科是完全独立的C.不同学科探讨的侧重点不同D.这些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由异常到健康常态的连续带【答案】B10.用“非理性的、错误的认识”来解释变态心理的原因,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A.行为学派B.认知学派C.心理动力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答案】B1.存在-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的破坏和被破坏的内在机制的观点是(B)。
A.心理健康的破坏,使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的结果。
认知及认知障碍PPT课件

思维联想途径的异常(1)
病理性赘述:思维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进行速度缓慢。 思维粘滞:联想不易展开,思维明显惰性。纠缠同—概念
上停滞不前。 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过程突然停顿,感到脑子一
片空白,表现说话突然停顿,片 刻又重复说话。 病理性简述:联想过分简单,走捷径,省去许多中间环节 的概念,反映思维抑制或贫乏。
常见心理障碍
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途径的异常(2)
持续言语:思维活动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表现为给患者 提出一系列问题时,每次重复第一次回答时所说的话。
重复言语:与持续言语类似,思维展开的灵活性受损害, 表现说话时多次重复—句话最未的几个字或词。
刻板言语:思维在原地踏步,概念转换困难,并且脑中概念 相对较少,表现机械地、刻板地重复一些没意义的 词或句子。
常见心理障碍
知觉障碍
按幻觉出现的附加条件分: (1)功能性幻觉(机能性幻觉);
(2)反射性幻觉; (3)心因性幻觉; (4)入睡前的幻觉; (5)阴性幻觉。 与自身有关的幻觉:
(1)幻肢; (2)自体幻觉。
常见心理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
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 识,但对诸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 空间位置等个别属性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 的感知。
常见心理障碍
思维及思维障碍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映象经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形 成概念。
常见心理障碍
思维
正确思维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
①同一律——整个推理过程中,概念必须前后一致,不能出现 概念转换。
②矛盾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二种相反要领不可能都对。 ③排中律——二种矛盾的判断只有一个是真的,另一个必定是假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精辟)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多见于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患者。
——感觉倒错: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2、知觉障碍——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正常人在特殊情境下也可以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是偶然出现的,一般通过验证,能很快被纠正和消除(后者也被称为“生理性错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或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或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觉和心因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