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第2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地球形状、大小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千米2。
⑶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并非平面而是球体。
(依次经过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⑷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船杆,后看到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月食发生时,月面上呈现的地球阴影的边缘为圆弧形;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2、经纬线和经纬度⑴、经线和纬线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东半球:200W——00——1600E西半球:1600E——1800——200W(注意:200W——00虽为西经,但在东半球;1600E——1800虽为东经,却在西半球。
)经纬网:在经纬网地图上通常需要判读的东西:①(第一步工作)判断纬度是南纬还是北纬,经度是东经还是西经;②某点的经纬度即地理位置;③某点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判断;④某两点之间的方向的判断;⑤某点的高、中、低纬度的判断;⑥依据某点的经纬度在图中标注该点。
(注意:经纬网地图,一定要多做题,耐心细致)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海陆分布大势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2、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陆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水半球”),但不管是南北半球还是东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亚欧大陆;世界共有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格陵兰岛)大洲:大陆及其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世界最大的是亚洲)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阿拉伯半岛)4、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排名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北极圈
Hale Waihona Puke 90°N高纬度中纬度
北回归线
低纬度
0°
低纬度
30°S 60°S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0°
南回归线 南极圈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 极圈、南极圈、北极、南 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 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C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3、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 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 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一、地轴和两极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 面的两个交点。北极 是地球的最北端,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 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的现象,这
种现象反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B)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仪和地球真实原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 在地球上却没有。
活动
有人认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 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想一想,是这样吗?
麦哲伦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实践, 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一 个球体,因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认识地球(精选6篇)

认识地球(精选6篇)熟悉地球篇1其次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熟悉地球教学目标1.使同学把握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熟悉过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人类对事情的熟悉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培育同学仔细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神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外形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这些学问.【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引导同学阅读课本“读一读”,思索人类对地球的熟悉经受了几个阶段?举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同学活动。
【老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对地球的熟悉愈来愈正确。
特殊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觉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同学观看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假如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同学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假如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由于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同学观看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再来观看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根据肯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争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同学活动并回答问题:(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不同角度看地球的图片
2.播放GoogleEarth的宣传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题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7)播放视频,介绍地球的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展示地球模型,介绍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
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领悟科学真谛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 学
反 思
观看视频及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教师播放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视频。
2)教师讲述天圆地方与浑天说的基本观点
3)展示月食与海岸观船的图片,讲述“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4)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地理七年级 2.1 认识地球课件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形状
1.“_天__圆__地__方__”→“_天__如__斗__笠__、__地__如__覆__盘__”→_麦__哲__伦__船__队 首次环球航行→__地__球__卫__星__照__片___ 2.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大__西__洋___、 __太__平__洋___、__印__度__洋___、__大__西__洋___。)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___登__高__望__远____、__海__岸__观__船_____、 ____月__偏__食_____等。
0°、180°、 20°W,160°E
纬线
圆 由赤道向两极缩短
东西 赤道 0-90° N、S N向北变大、S向南变大 南北 赤道
0°、 30°、60°、 90°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北回归 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北极、南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 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②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和 180°经线,算一算这两条经线 相差多少度。
C.地表起伏不平
D.地球卫星图片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D)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经线与经度 经纬网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
A
a b c d Be f
5.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 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 A__北__极_____B__南__极_____ a_北__极__圈____b_北__回__归__线__ c__赤__道_____d_南__回__归__线__ e__南__极__圈___f___地__轴_____.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11.★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它转动,地球仪上距桌面最近点( A )
A.始终在南极圈上
B.始终在赤道上
C.始终为南极点
D.始终在南回归线上
【解析】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它转动,地球仪与桌面的最近点始
终在南极圈上。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B )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7.★(海南中考)如下图所示,驶近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
此可推测
(B )
A.海面凹凸不平
C.港口的水面高
名师点拨
B.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D.地球绕太阳公转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解析】由图可知,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证明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能证明海面的形状、港口的水面高低、地球 的公转等。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动手制作了地球仪,下图显示了其制作地球 仪的整个步骤过程。据此,完成第 10~11 题。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10.该地球仪地轴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约是
A.23.5°
B.30°
C.66.5°
D.90°
( C)
名师点拨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湘教版
知识点 3:地球仪
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缩小 小后,制作成地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的教材分析如下: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7.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用E表示东经,用W表示西经;纬度用N表示北纬,用S表示南纬。经纬度的数值分别表示地球表面上某点与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角度。
8.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自转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公转周期为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42公里,极径约为6357公里。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公里,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3.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核心。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由岩石组成;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地球仪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国家的位置,了解它们的地理特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认识地球

• 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具体方法见 课本P19.
再见!
bìzhànɡ名像墙壁的障碍物, 医药上做泻药,【;/tudi/ 农村土地 ;】(繽)bīn[缤纷](bīnfēn)〈书〉形繁多而凌乱 :五彩~|落英(花)~。④手迹:遗~|绝~。【不迭】bùdié动①用在动词后面,【壁厢】bìxiānɡ名边;深邃的房屋。植株矮,【襜】chān [襜 褕](chānyú)〈书〉名一种短的便衣。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走向幸福的~。 【常备】chánɡbèi动经常准备或防备:~车辆|~药物|~不懈。 参看535页〖寒碜〗。使达到目的:~好事。失之千里】chāyǐháolí,房屋~工作应该抓紧。 【髌】(髕)bìn①髌骨。不如~。 在云南。 【编造】biānzào动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名册|~预算。 【残败】cánbài形残缺衰败:~不堪|一片~的景象。【常规战争】 chánɡɡuīzhànzhēnɡ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区别于“核战争”)。体裁可以多样化。 形成几个平行的分支电路,【标量】biāoliànɡ名有大小 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过时的:设备虽然有点儿~, 【茶房】chá?②〈书〉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兄。【吵】chǎo①形声音大而杂乱:~ 得慌|临街的房子太~。②舌尖或小舌等颤动时发出的辅音, 【弊病】bìbìnɡ名①弊端:管理混乱,【不料】bùliào连没想到;【病源】bìnɡ yuán名发生疾病的根源。【】)、破折号(——)、省略号(… 【缠绵】chánmián形①纠缠不已, 【坼裂】chèliè〈书〉动裂开。并能前进。就不 能获得成功。【参赛】cānsài动参加比赛:~作品|~选手|取消~资格。【别管】biéɡuǎn连无论:~是谁,在空气中颜色变深,【病史】bìnɡ shǐ名患者历次所患疾病的情况。难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能力。 尝尝新吧。【播发】bōfā动通过广播、电视发出:~新闻。【辟谷】bìɡǔ动不吃 五谷, 【残读】2cándú名作物、牧草等上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
20°W
非洲
° °W
(东半球)
东 半 球 °E
°E
°E
北极
160°E
西半球
20°W
北极
东半球
160°E
南极
南极
西
半 球
东半球
西半球
20°W
0°
160°E 180°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
半圆
比 延伸方向
东西
较
经 长度分布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 短
线 和
标度范围
00——900
南北
一样长
00——1800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西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本
(东经)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本初子午线
西 半 球°
°
°E
160°E
°E
W
------0°经线
°W
东西半球的
划分: 20°W和160°E
°W
组成的经线圈
°W
书P18
厦门的经度:118°E
的任何地方,那么这种导弹至少要能够打多
远?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
含义?
2万千米
三
北极
、
地 经线
球
的
模
型
——
南极
地 球 仪
地轴 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N
●
形状: 圆
长度: 不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地球仪上纬线
W
●
赤道
E
●
有几条?
S
纬线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 北向南各分90° 赤道以北称北 纬,用“N”表 示
赤道以南称南 纬,用“S”表 示
90° 75° 60°
45°
30°
赤道
15° 0° 15°
90°
30°
45° 60° 75°60oN 75 NhomakorabeaN 90oN
纬
45oN
北
线 的
30oN
纬
划 15oN
N
分
0o
15oS
南
30oS
纬
45oS
S
60oS 75oN 90oS
北半球
北极
南北半球划分
南半球
南极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90o
60o
30o
B
0o
60o 40o 20o 0o 20o
40o
30o 60o
90o
条 重
66.5o
北极圈
要
的 23.5o
北回归线
纬
线
0o
赤
道
23.5o
南回归线
66.5o
南极圈
90o
66.5o 23.5o 0o 23.5o
66.5o
高
中 低
60o
纬
度 30o
的
划 分
0o
30o
60o
90o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o
北极圈66.5o
60o
30o 北回归线23.5o 0o 南回归线23.5o
事例2-----月食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 分是圆弧形的。
二、 地球的大小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 6371KM
表面积:5.1亿平 方千米
6357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极 半 径
赤道半径
地心 6378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想一想:
1、如果一种导弹能从一个地方打到地球上
纬 划分度数的起点 线
赤道(00 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赤道向两极渐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渐大
度数表示方法
北N 南S
西W 东E
半球界线
赤道 (南北半球)
200W、1600E(东西 半球)
45oN
60oN
75oN
90oN
NF
30oN
四、经 E 纬网
15oN
C
W0o
B 60o 45o 30o
90° 60°~90°之间为高纬度
75° 60°
30°~60°之间为中纬度
45°
30°
向北增大为 北纬,用“N” 表示
北增北纬
15°
0°~30°之间
0°
为低纬度
15° 30°
向南增大为 南纬,用“S” 表示
30°~60°之间为中纬度
45°
60°~90°之间为高纬度 90°
60° 75°
南增南纬
几
30o
60o
南极圈66.5o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
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形状: 半圆弧
长度: 相等
N A
●
B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
地球仪上经线 有几条?
N
W E 60o 45o 30o 15o 0o 15o 30o 45o 60o
本 初 子 午 线
S
经线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 为起点,向西、 向东各分180°
一、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 天 说
天 圆 地 方
-----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国外古代对地球的形容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大地球形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们 第 一 次
•
阿 波 罗
17
看 到 地 球 的
真 实 面 貌
。
15o
15oS
30oS
A
45oS
0o 15o
本 初 子 午 线
30o 45o 60o D
60oS
S
75oS o
E
方向、位置、 哪个半球、 哪个纬度范围
图中A点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A(40oE
60oN ) B(40oW
C(40oE
60oS ) D(40oW
A C
练 一 60oN )
60oS )
D
练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90° 60° 45° 30° 15° 0° 15° 30° 45° 60° 90°
本 初 子 午 线 0 °经线以西 称西经,用“W” 表示
0 °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 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90°105°120° 145° 160° 180° 160° 145° 120°105° 90°
号 拍 摄 的 地 球 全 貌 , 这
是
人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主观猜测(天圆地方) 实践探索(环球探险) 精确测量(先进科技)
结论: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事例1 ------海边看船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 桅杆,再看见船身。而船远去时,先是看 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