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的分类综述

合集下载

公 共 物 品

公 共 物 品

从而无法进一步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尽管在实际生活中难以通过公共物品的供求分析来 确定它的最优数量,但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市场本 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 分配给生产公共物品的资源常常会不足。由于市场机 制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无效率,很多公共物品的生产和 配置由政府部门集体决策。
公共物品
项目
一、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在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通常会讨论两种物 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这样一类物品,一个人对它的消 费将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水平。
与私人物品相比较,公共物品的主要特性表现 为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通常将不具备消费 的竞争性的商品叫作公共物品。

二、 公共物品的分类
其次,即使单个消费者了解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程度,消费者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为了少支付价格 或不支付价格,消费者会低报或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 的偏好。他们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乘车 者”,即不支付成本就得到收益。由于单个消费者对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不会自动显示出来,故无法将它 们加总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第四节 公 共 物 品
在假设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均存在且 已知的条件下,前文讨论了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的决 定。但是,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讨论并没有 多大的实际意义,其原因是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 假的。首先,单个消费者通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 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用说去准确地陈述公共物品的 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例如,国防由中央政府提供,成本则通过税收筹集; 公路、地方治安则由地方政府提供,费用也是靠税收 来支付;居民小区的路灯、小区治安以及清洁交由物 业公司管理,其费用由各住户分摊。
谢 谢
观 看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一、公共物品的界定和分类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准公共物品则是指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例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交通等。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主体,通过公共部门和机构来提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市场通过私人部门和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也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提供准公共物品;社会则是通过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包括直接供应和间接供应。

直接供应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例如建设公路、提供水电等;间接供应则是指政府通过补贴、购买、租赁等方式间接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补贴方式提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过购买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政策和法规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例如制定公共物品的建设标准、管理规定、价格机制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五、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对公共物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公共物品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公共物品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益的公共服务供给。

六、公共物品的融资和资金来源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捐赠、市场融资等。

政府财政支出是公共物品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一般税收、专项资金等;社会捐赠是通过慈善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筹集资金;市场融资则通过债券发行、企业投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七、公共物品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方人员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机会的物品。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优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

非竞争性指的是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机会,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挤其他人的使用。

不排他性则意味着一旦提供了公共物品,任何人都无法被排除在外,无法阻止其使用。

根据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四类:公共物品、集体物品、私人物品和混合物品。

1. 公共物品:具备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空气、太阳光等。

2. 集体物品:具备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有限制进入的公园、有费用的电视节目等。

3. 私人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食物、衣物等。

4. 混合物品:具备竞争性但部分不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付费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时间,只有付费用户可以享受,但不排除免费用户收看广告。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2.1 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面临挑战,因为私人供应商无法从非使用者那里收取费用,也无法排除其他人的使用。

这导致私营企业往往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通常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并提供公共物品给社会大众。

政府能够通过强制性税收和法律来保证公共物品的提供,并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物品。

2.2 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基于公众需求的评估。

存在着公共物品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的问题。

过度供给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不足供给则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为了平衡供需关系,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理论:合理期望理论和社会偏好理论。

合理期望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建立在公众能够理性预期的基础上。

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调查研究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程度,避免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

福利经济学第七讲公共物品

福利经济学第七讲公共物品

这类物品原则上,应由个人出钱购买消费, 但当个人失去理性或理性不充分时,或 财力不够时应由政府出面参与供应。例 如强制戒毒、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 等。
五、政府供应和政府生产之别 政府供应不一定非要政府生产。政府生产 常导致美国学者来本斯坦所说的“X非效 率”即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品种单调, 服务蛮横,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官商习 气”



六政府供应中筹资导致的效率损失 现实中公共物品的筹资是通过各种税制进行的。 政府能够将100元钱私人物品减少并转换成100 元钱的公共物品,这只是资源的运用方式变化, 但资源总量不变,效率没有损失? 事实上,政府公共物品的筹资将导致效率损失: 1税收会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2收税要有庞 大的行政管理费和纳税人的履行费用;3免费 福利会鼓励人们不劳而获,产生“懒汉心理”



四、公共物品消费时的偏好表露机制的设计努 力 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调节达到帕累托有效状态 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消费者隐藏其真实评价, 存在“搭便车”的心理。所以,如何设计一个 能让消费者真心表露其消费偏好的机制就成为 公共物品供应可否实现帕累托有效状态的关键。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格罗夫斯首先发现了一 个理论上看较为合理的公共物品消费时的偏好 表露机制。



三公共物品的分级分类 公共物品的特征有强弱之分,因此,公共物品 就有级别上的纯粹公共物品核准公共物品乙级 俱乐部产品、间接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粹公共物品。是指上述定义特征都很强 的公共物品。比如,国防安全、社会治安、社 会风尚等。 2、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比较弱 的公共物品。例如:高速公路,海滨浴场等。



这样,这个消费者就会考虑不管是否说 出真话,他支付的价款都不受影响。而 且,他还会考虑到,说少了评价公共物 品就少,说多了评价公共物品就多对自 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消费者A的个人负担的价格PA=MRT(∑MRS-MRSA);消费者的理性决策为 MRSA=PA;

公共物品分类表:

公共物品分类表:
公共物品分类表:
分类
纯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优先公共物品)
1类:
特殊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
2类:
现实意义上的公共物品
3类:
自然垄断型准公共物品
4类:
优效型准公共物品
典型例证
收入分配
政府经济措施
国防、外交、法律、中央情报局、灯塔、太空探索、警察
上下水道、铁路、公路交通、天然气、桥梁、电话通讯、供电、垃圾处理、消防服务、街道照明、基础科学研究、广播电视系统
邮政服务系统、中小学与高等教育、社会安全保障系统、文化娱乐设施、蚊蝇控制、避孕计划、传染病免疫、住房、统计信息
主要特点
通过纳税间接购买与被动消费的公共物品且无拥挤性和选择性
具有拥挤性
公共部门或私人提供的具有私人物品性质
用金钱买和市场皆可提供
据有广泛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理论教学课件

公共物品理论教学课件

公共物品的分 类
01
02
03
纯公共物品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的物品,如国防、法 律、环保等。
俱乐部物品
具有一定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的物品,如收费公路、 电影院等。
公共资源
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竞争 性的物品,如海洋渔业、 空域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政府供给
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 供给者,通过税收等方式 筹集资金,提供公共物品 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市场供给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主体 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如私 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等。
非营利组织供给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 给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 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 式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
投票机制
通过投票方式表达对公共物品的 需求,如选举、公投等。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代表特定群体的利益,通 过游说、施压等方式影响公共物品 的供给决策。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
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由整个社会共 同享有,任何个体都无法被排除在消 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消费往往会产生外部效应, 即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会对其 他消费者产生影响。
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 费数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不 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政策制定者应依据公共物品理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共物品 的供给效率和效益。
鼓励多元参与
公共物品理论提倡多元参与和合作,政策制定者应鼓励公民、社 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理论对公民参与的启示
增强公民意识
公共物品理论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让公民认识到自己在公 共物品供给中的责任和权利。

第三章 公共物品

第三章  公共物品
第三章 公共物品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中国的现代谚语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分类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征
• (一) 公共物品的定义
• 公共物品作为经济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美国现代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1954年在其“公共 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Pubic Expenditure)一文中提出来的。 • 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是指这样的物品, 任何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对这 种物品的消费。
二、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 究和实践
(一)关于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进展 • 从思想发展史看,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研究的开端 者是科斯。科斯(Coase)在1974年发表的《经济 学中的灯塔》一文中。回顾了英国早期历史上灯 塔这种公共物品的供应情况。在1610-1675年间, 当时英国领港工会拥有建造灯塔的特权,向船只 收取费用,但没有建造一个新灯塔,而私人却至 少建了10个灯塔。私人建灯塔需要向政府申请许 可证,得到政府授权批准收费,形成船只收费制 度。
• (二)公共物品的特征 • 公共物品的特征有两个 1.一是非排他性 2.二是非竞争性
1.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
•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 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 同时从该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 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 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人都可以从天 气预报得到气象信息等等。
“公地的悲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公有 资源的问题:“许多人公有的东西总是被 关心得最少的,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 关心都大于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 每个人都愿意使用公有资源,却不愿意为 其支付相应的费用,于是产生了“公地的 悲剧”。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公共物品”的概念,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公共物品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物品被归类为公共物品?本文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点,并探讨公共物品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公共物品是指能够同时被多个人使用或消费,并且一个人的使用或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或消费量的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征: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任何一个人无法阻止其他人使用或享受公共物品。

例如,公园、海滩等自由进入的场所即属于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非竞争性(Non-rivalrous):一个人的使用或消费不会对其他人使用或消费产生影响。

即使多个人同时使用该物品,其可用性也不会减少。

例如,广播电视信号、空气等资源都属于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分类根据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两类: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型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典型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它们通常由政府提供或管理,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和桥梁、警察服务等。

这些物品对每个人都是无差别且免费提供的,无论个人支付了多少税收。

混合型公共物品混合型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多人同时使用,但使用者需要付费或购买权限。

例如,图书馆、游泳池和收费高速公路等就属于混合型公共物品。

这类商品通常由政府或私营部门提供,并通过收取费用来覆盖运营成本。

公共物品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公共物品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它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自由骑车”或“懒汉问题”。

自由骑车问题自由骑车问题是指个体在面对纯公共物品时倾向于“免费搭便车”的行为。

由于非排他性,个体并没有动力为其使用付费或贡献资源,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无法维持供给。

懒汉问题懒汉问题是指个体面对混合型公共物品时可能出现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物品的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多位学者有着不同的划分。

狭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广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

萨缪尔森、奥斯特罗姆等学者指出了广义公共物品的不同分类以及其面临的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字】公共物品分类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是由被称为经济学界是爱因斯坦的萨缪尔森提出的,他指出:“公共物品具有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被称为萨缪尔森规则。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问题是指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机制及两者的组合等均不能实现公共物品的萨缪尔森规则。

本文从公共物品的分类入手,综述了各位学者对公共物品分类的不同观点、所面临的“搭便车”、排他成本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公共物品内涵的界定
现代经济对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始于萨缪尔森,他认为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在此基础上,经马斯格雷夫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增加额外的消费者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或者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排他性意味着某物品的消费要排除其他人是不可能的。

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有国防、公共安全等,这些物品一旦被国家提供,该国的居民都能享用,同时增加居民一般也不会降低其他居民的国防或公共安全服务。

与纯公共物品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纯私人物品,它是指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消费的竞争性使得纯私人物品不能被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占有或使用,而消费的排他性使其从技术上或代价上很容易将其他消费者
排除出去。

典型的私人物品如衣服、食品等。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公共物品分类的标准各不相同,有排他性与竞争性标准、公共性标准、相对成本标准等。

如海德和肖普发现相对成本标准可以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该标准也被称为经济效率标准。

他们认为无论服务以何种方式被提供,只要它在非排他的情形下以更低的成本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被提供,那么它就是公共物品。

赫特曼认为界定公共物品的标准是物品属性。

不同经济物品具有不同的公共性,对应不同的产权配置。

巴泽尔则认为由于存在信息成本,任何一项权利都不可能完全被界定。

生态资源的一部分价值由于其权利界定的缺失而留在了“公共领域”。

哈德森和琼斯也认为产权和技术的变化会引起该物品属性的变化,物品分类的唯一标准是公共性。

臧旭恒和曲创曾在研究中采用“N分法”讨论物品的分类。

陈振明教授把公共物品按照三种方法来划分。

第一种划分方法是将之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就是纯公共物品。

国防就是一种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其消费没有排他性。

国防服务被供给,其消费便是全社会性的。

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等也是纯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则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消费非排他性的特征的物品。

如道路就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一定限度内,一人上路不会影响别人上路,但一旦超过必要限度,出现拥挤或堵塞现象时,多一个人上路就会妨碍别人上路。

能源、交通等都属于准公共物品;第二种划分方法是将公共物品划分为有形的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

有形的公共物品是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一些看不见的服务,如法律、政策和制度等;第三种划分方法是将公共物品划分为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和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等;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如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等。

国内学者曹现强和王佃利在其主编的《公共管理学概论》一书中,把公共物品划分为四类: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拥挤性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兼具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如国防;俱乐部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具有对外排他性或排除追加的消费者的费用很低的公共物品,如付费用户观看的有线电视;拥挤性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但达到一定使用水平后就具有了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如游泳池、桥梁等;混合物品则是指那些既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样的物品称为混合物品,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卫生服务。

基于对公共物品研究的简单化处理原则,萨缪尔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共物品两分的相对概念:即私人消费物品与集体消费物品,私人消费物品与公共消费物品,纯私人物品与纯公共物品等。

在萨缪尔森的两分法中,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

布坎南等也采用两分法,将物品分为纯私人物品与俱乐部物品。

而桑迪和奇尔哈特在萨缪尔森私人消费向量的基础上,将公共物品变量修正为俱乐部物品变量。

也就是说,居民消费物品由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的组合转变为纯私人物品和俱乐部物品的组合。

布坎南提出了物品分类的可分性标准。

据此,将物品分为不可分物品、部分可分物品与完全可分物品三类。

巴泽尔提出了准公共物品的概念,认为它是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的混合。

因此,三分法是指将物品分成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和私人物品三大类。

不同类别的物品具有不同的定义、特征、对象、需求曲线和供给原则等。

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对个体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是效用加总;而联合生产私人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与常见的完备的市场需求曲线无异,是水平加总,产量加总。

混合物品则更多地表现为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在需求曲线上更多地体现出条件加总特性。

随着布坎南、奥斯特罗姆等人研究的深入,混合物品又被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即俱乐部物品或自然垄断物品;另一类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
品,即公共池塘资源或共有资源。

当然,不同学者运用四分法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将物品四分为私人物品、自然垄断、共有资源和纯公共物品;奥斯特罗姆则以排他性和共同使用为标准,将物品分为私益物品、收费物品、公共池塘资源与公益物品四大类。

奥斯特罗姆等人认为,公共事物研究与公共物品研究是等价的,但是桑迪等人却给出了这两类物品的具体差异。

综合以上学者观点,笔者总结出一种公共物品的分类方法,即将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这类公共物品不常见,如国防、灯塔。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然后准公共物品又可以分为公益物品和公共事业物品。

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等属于公益物品;如电力、自来水等则属于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其实,公共物品的分类虽然方法不一,但基本的分类原理是相通的,也各有其科学之处,并没有所谓最佳的分类方法,只是在分析问题时根据不同需要而有了不同的角度。

我们不需要把视线局限在某一种分类上,应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三)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及解决方法
1.“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首先由奥尔森提出,它是指由于参与者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而可以享受到与支付者完全等价的物品效用。

该问题影响着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分担的公平性,以及公共物品供给能否持续和永久。

“搭便车”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享受到组织提供的种种权利后,丝毫不尽个人对组织的义务;二是在此时此处享受到组织提供的权利后,没有在此次此处尽义务,而是在其他时间或地点尽了义务。

有关“搭便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方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