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 柳永词中歌姬形象

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柳永词中歌姬形象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
长期的不第,羁旅,困顿的生涯,使得柳永深切体味到了人生的悲苦。
对于歌妓,柳永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于是,开始真心真意地和歌妓交朋友,开始设身处地地了解歌妓的悲苦和她们的反抗精神。
这时,歌妓已经不仅仅是其玩物,而是成为了柳永的知己、朋友。
柳永词歌妓形象特征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乐章集》中歌妓词大约占一半左右。
除了歌妓词以外,柳永创作较多的羁旅行役词,歌妓形象也是频繁出现。
一、柳永词作大量出现歌妓形象缘由探讨首先,柳永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柳永天生浪漫多情的本性被儒家礼法长期压制,久留于内,必求发之于外。
柳永在北宋真宗咸平年间进京参加其第一次进士考试,就成了一个发泄的契机。
其次,从当时的社会风气看,汴京是十分繁华和艳冶的: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酒楼盛况云:“凡京师酒楼……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上……望之宛若神仙。
”而当时的士大夫们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纷纷冶游成风。
在这种内因外因之下,柳永难免留恋花街柳巷,结识了大批的歌妓,这就成了柳永词作中,歌妓素材的主要来源。
随着柳永人生悲苦愈甚,柳永和歌妓们的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歌妓对柳永的影响也逐渐加大,歌妓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大量出现在了柳永的词作中。
二、柳词歌妓形象人格特征之一――欲望柳永不少词作中的歌妓形象,鲜明地透漏着人性自然欲望。
比如,《昼夜乐》(洞房饮散�帏静):洞房饮散�帏静。
拥香衾,欢心称。
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
无限狂心乘酒兴。
这欢愉,渐入嘉景。
再如,《菊花新》: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柳永将歌妓这一形象,放在一副充满暧昧,诱惑,激发人类原始欲望的场景中,比较直接地描写了男女欢爱场景:从文学上看,这些词句比较粗俗,浅薄,低级,基本看不到什么文学技巧和意境。
柳词中的歌妓形象研究探究

柳词中的歌妓形象研究探究作者:张甡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2期[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卓有建树的词人,他为词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过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经常出入于歌楼妓馆,他更为了解歌妓的生活与心理,创作了大量的歌妓词。
从歌妓的容貌、舞姿、身段,到她们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柳永都进行了丰富而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到那个年代歌妓的种种,同时也感受到了柳永的真性情。
[关键词]柳永歌妓外在形象心理作者简介:张甡(1983-),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
柳永的存词共212首,仅存词集《乐章集》。
据统计,柳词中的情词约占70%。
在他创作的大量情词中,歌妓形象自然是层出不穷。
歌妓在柳永的词中有着鲜活的生命,透过柳永的歌妓词,让我们看到了宋代歌妓的风华与无奈,让我们了解了柳永,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世界。
一、对歌妓形象的描写柳永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歌妓的描写,但这种描写不是局限于对女性的玩赏,在某些作品中,歌妓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被挖掘了出来,这种突破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一)外在美的描写柳永词中展现的许多歌妓的形象,其中不乏名妓,他生动地再现了名妓的音容笑貌,像写虫娘的:虫娘举措皆温润。
每到婆娑偏恃俊。
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
往往曲终情未尽。
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木兰花》其三)虫娘举手投足的温润、风韵绰姿的身段,无不让人黯然销魂。
柳永的这些词句直接又直白的对歌妓的外在形象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仿佛这些貌美的女人就在我们的眼前,可是,他已经摆脱了对女子衣饰体态的堆砌描写,与花间词中某些雕饰之作是不一样的,柳永之词善用白描,有着通俗而明快的风格。
(二)心理描写除了对歌妓们绰约的风姿进行描摹外,柳永的词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对女性描写的表面上,我们可以通过柳永的词深入到歌妓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了解到她们的痛苦,她们的悲伤,她们的思念:煦色韶光明媚。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存世词作有《乐章集》;柳永亦善诗文,多佚。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涉及女性,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是以底层女性为题材,而不站在男性角度,平等地看待底层女性,用真情实感描写女性形象的,宋代的柳永是第一个。
柳永的一生,无非是流连风月与政治失意,在柳永身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而,柳永词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丰富多彩,也蕴含着政治意义与女性意义。
关键词:柳词女性形象双重意义作为第一位专业填词的文人,柳永有“奉旨填词柳三变”之称,然而这“奉旨填词”里,充满了柳永一生的政治失意。
“在当时诗尊词卑,词为小道的观念下,‘专业词人’的头衔不但不光彩,反而为许多传统文人所不齿。
”[1]因柳词多用俗语,多写俗情,以反映下层平民的情感生活为主,情感坦率真挚,恣纵不羁等特点,故不为当时的文人所接受,从而一生仕途偃蹇潦倒,使词人更为放荡不羁,流落歌台舞榭,放宦南北东西。
这样的经历却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体会底层女性朴素而真挚的感情,从而为柳词增添了真挚动人的色彩。
一. 多重形象:柳词的四类女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的流变柳永作为第一位专业填词的文人,由于政治失意,而流连于烟花柳巷,但这样的经历却使得词人对底层女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这个辉煌的长廊了,柳永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是对花间词,南唐词的浓香暖玉的继承,也开启了文人着力于描写底层女性形象的先河。
从继承与发展这一点来看,柳词里的第一类女性形象是词人着力于女性的色与艺,这类词是柳永用赏玩的目光欣赏小姐的形貌体态。
如《宣清残月朦胧》中“更相将、凤帏鸳寝。
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甚时重恁。
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北宋著名词人,为婉约派词宗。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
柳永的一生离不开他的诗酒风流,离不开生活于市井之中的世俗女子。
柳永词中的女性更是不同于传统文人对女性的描写,他侧重于真实地再现女性的日常生活,真切地表现女性的爱恨情仇,突出了以歌妓为代表的世俗女性的整体形象,让我们深刻的了解那些“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的女性。
柳永的青少年时期在繁华的汴京度过,他沉溺于歌楼舞馆中,因此,情感细腻的他对于生活于市井中的世俗女子也有了别具一格的看法,在他的词章中,也出现了大量独特的女性形象。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感情的直率表白。
在此以前的文人,描写深闺女性的感情时,大多是含蓄委婉;而柳永词一改此前的观念,他词中的女子是大胆主动的追求爱情,无所顾忌的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如《锦堂春》“待伊要,尤云雨,缠绣衾,不与同欢。
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取无端。
”这是对世俗女子情感的直接表白,既有对无端离别的情人的抱怨,又设想如何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惩治他。
同此,还有《玉女摇仙佩》、《定风波》等作品,描述了女主人公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执着无悔,表现出对爱情坚定不移的领悟。
《定风波》则更是被誉为了“写了新的女性对生命的愿望”。
其次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对离别的凄婉无奈,对年华早逝的哀悲悱恻。
尽管这些世俗女性大胆追求爱情,可惜社会历史的倾向性和她们身份的特殊性使她们的愿望常常落空。
于是,柳永将自己的笔端伸向她们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如《诉衷情》“一声画角日四曛。
催促掩朱门。
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
年渐晚,雁空频。
问无因。
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

《定风波》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 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 一去,音书无个。 •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 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 年少,光阴虚过。
• 《定风波》塑造的是一位青年妇女的形象, 表现了少妇对于丈夫的思念怨情以及对平 凡而和满的家庭生活的眷恋。少妇的丈夫 离家远去,而她只能独自孤独地度过春天。 少妇悔不当初,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他 留在身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闺中的少 妇只能一天天地将青春光阴都虚度。
• “轻细腰身”,“红脸春杏”,“和笑掩 朱唇”这些词刻画了女子的外貌美,“心 性温柔”,“品流详雅”则是写出女子的 心灵美。如此完美的女性,是“不称在风 尘”的,然而却在风尘中卖笑。“尤物” 一词指代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 人或珍贵的物品。
二、 闺中少妇形象
柳永写少妇的离愁别恨、闺中相思, 《黄莺儿》的”晓来枝上绵蛮,似把 芳心、深意低诉”。写少女少妇的孤 独寂寞,百无聊赖,《斗百花》的“ 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 扃朱户”等,其中刻画得尤为成功的 这类女性形象是《定风波》中的少妇。
• 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采莲女们的生 活是幸福的,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拥有相对自由的生活,不像他笔 下的歌妓舞女毫无人生自由可言。因 此,采莲女的形象是天真活泼的,是 无拘无束的,是快乐的。
• 柳永刻画的各种女性形象身份不同,个性 也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也不同,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社会的一些侧面, 这就使得这些形象都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意 义,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值得我们去欣 赏和研究。
三、 良家女子形象
• 柳永描写的良家女子多是写她 们的采莲生活。采莲女们乘兰舟, 唱菱歌,她们天真活泼,纯洁无 暇,无忧无虑,矫情憨态,呼之 欲出,再现了了江南农村相对富 足安定,人民怡然自乐的景象。 试看《河传》:
从柳永歌妓题材词的表现内容看柳词的风格

— 37 —
乐, 大量创制慢词。今存《乐章集》中所用词调, 多数都是这类 新声, 一类采集自教坊新腔, 另一类是将市井新声加工提炼 成 为 新 的 词 调 。如《乐 章 集》中 的《合 欢 带》、《两 同 心》等 。创 作 这些新的词调, 一方面满足了市民阶层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 需要 , 另一方面 , 这 些 流 行 于 民 间 的“ 通 俗 曲 词 ”可 以 通 过 歌 词的创作得以保留下来并推广开去。也正因此, 才会出现“凡 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柳 永 对 歌 妓 们 心 中 的 忧 虑 和 隐 痛 是 十 分 清 楚 的 。从 柳 永 的歌妓词中可以看到, 她们也曾真爱过可意的男子, 希望将 来 过 上 正 常 人 的 生 活 。她 们 比 普 通 女 子 更 担 心 被 情 郎 遗 忘 或 抛 弃 , 精 神 负 担 很 重 , 内 心 充 满 着 矛 盾 和 幽 怨 。“ 恨 薄 情 一
不同。这些充满着浓浓深情爱意的恋情词, 在柳词中比比皆 是:“伤凤城仙子, 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 湿莲 脸盈盈。”“ 想 媚 容 、耿 耿 无 眠 , 屈 指 已 算 回 程 ”( 《引 驾 行》) ; “ 归去来, 玉楼深处 , 有 个 人 想 忆 ”( 归 朝 欢) ;“ 拟 把 疏 狂 图 一 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 悴”。( 《蝶恋花》) 等都表达了词人与歌妓之间的那种藕断丝 连的真挚情感。诸多歌妓中, 与他情感最深的要算虫娘了, 他 曾描述她卖艺的动人形象说:“虫娘举措皆温润, 每到婆娑偏 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 画鼓声催莲步紧。贪为顾盼夸风韵, 往往曲终情未尽”( 《木兰花》) 。可见她是一位温柔俊俏、色艺 超群的歌妓。柳永最初科举考试落第之后, 仍怀着希望, 曾安 慰她说:“但愿我虫虫心下, 把人看待, 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 色, 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 更不轻离拆。”( 《征部 乐》) 柳永是在落第后落魄无聊的情况下得到她的爱情的, 因 而他表示一举成名后, 定不忘报答她的恩情。柳永在他的歌 妓词中流露出自身难于解脱的悲哀:“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 唱”。他忍痛放弃功名而与歌妓们携手共处, 把自己失意的愁 苦和歌妓们的忍悲含笑人生融为一体, 二者的命运同是天涯 沦落人, 相同的遭遇, 是柳永歌颂、同情、理解歌妓的基础。所 以柳永把歌妓们视为知己, 为她们倾注过真挚情感。
柳词概览 歌妓词

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
问题: 柳永和歌妓存在怎样的关系? 柳永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原因?
歌妓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 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 ——叙怀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在那病态的封建社会 里,歌妓们被视为“烟花贱质”“妇人小物” 张祐在《爱妾换马》诗中妾都是用来换马的,何况是妓女呢?
柳永词的内容
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 展现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 的市井风情 的词——这类词的代表作首 推《望海潮》 抒写“羁旅行役”自然景物的词 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游宦生涯厌 倦的作品
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
• 世俗女子形象是大胆而泼辣的,她们大胆 的追求爱情,无所顾忌的坦陈心中对平等 自由爱情的渴望。 • 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形象 • 社会底层歌妓的形象
歌妓们的不幸遭遇深深触痛了诗人的灵魂
少年游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 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 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王孙:就是对贵族子弟的通称
浅谈柳永艳词及女性形象塑造

浅谈柳永艳词及女性形象塑造柳永:风尘女子的代言人在整个唐宋词史上,柳永都是一个极引人注目的人。
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在北宋时期达到了“有水井饮处皆能咏柳永词”的地步,而且还在于其词带有一种特殊的、有别于正统文人的世俗化的市民色彩。
即变“雅”为“俗”,着意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市民的生活情调。
而在其词中占据大多数的就是艳词,柳永正是以女性书写的方式,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成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的最为称职的女性代言人。
柳永出生在一个封建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与其兄三接、三复均负文名,世称“柳氏三绝”。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庒,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故也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从家世来看,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早年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柳永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在父权体制下的中国传统女性,出身书香门第。
但嫁入柳氏之后,也不得不落入为一个父权为中心的家长制家庭中的女子。
他的父亲长期北上治黄,柳永几乎是被他的母亲抚养长大的。
母亲经常会写一些想念他父亲的词:“甫又重逢又别离,未知何日是归期?盼书长怨马行迟。
脉脉相思传锦字,秋水瑟瑟寄征衣,一腔心事赖君知。
他的母亲所具有的女性的文弱气和才赋气都毫无保留的遗传给了柳永。
他的母亲代表着封建时代的女性,权力被无情地剥夺,处于社会的底层,这让小小的柳永在心里就感到了不平。
因此当柳永处在和她们一样的地位时,他便能够以一个平等的视角来关照对方了。
从这个角度看,柳永后来艳词中女性代言书写就不是无水之源啦。
柳永,正是由于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不免养成追求仕宦的用世意志。
但另一方面,他生性浪漫,有特别喜好音乐,精通音律,故“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1]而他这种生活的方式在那个封建伦理社会又岂能容忍,自然被视为有才无行浪子,而他的词也被视斥为****之作。
他的浪漫天性与其执着的用世意志就是一种矛盾,他却想要二者兼具完美,终究只能悲剧收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摘要:柳永词中描写女性的作品约占全部词作的一半,而歌妓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柳永的作品中。
通过对柳永《乐章集》中歌妓词的分类与分析,总结柳词中歌妓的五种形象。
她们集高超技艺与倾城之姿于一体;她们不幸沦落风尘但心性依然高洁;她们向往真正的爱情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然而却注定永远得不到永恒爱情;她们命运悲惨却无力自救。
柳永用他的柔情笔墨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悲剧形象,使人们对传统的歌妓形象有了另一番新的认识。
关键词:柳永;歌妓词;歌妓形象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也是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词人。
虽然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却用流行的新声写下了大量语言通俗、洋溢着浓厚市民气息的作品,在当时红极一时,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
不仅仁宗喜爱柳词,“每对歌,必使侍妓歌之再三”[1],更有“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的盛况。
可以说,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市井百姓,无不爱柳词。
柳永一生作词无数,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词是与歌妓有关联的。
据记载:《全宋词》总共收录了柳永词212首,“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
[2]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柳永如此频繁地将歌妓写入他的词中,而这些歌妓又是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出现的呢?一方面,柳永以歌妓入词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歌妓制度产生于殷商时期,到了宋代达到它的鼎盛期。
由于宋代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歌舞佐酒的兴盛,不仅使得歌妓的数量达到空前之多,也大大加速了歌妓的社会化进程,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这为歌妓作为一种文学形象进入文人的词作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柳永如此频繁地创作歌妓词还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
尽管柳永文采非凡,然在仕途上,他却屡屡遭挫。
最后他不得不以“奉旨填词”之名,混迹于汴京的秦楼楚馆,以作“新声”卖给歌妓为生。
他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这使得他比其他文人墨客更深入地了解歌妓们的悲惨遭遇。
因此在柳词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歌妓的身影。
而她们也以不同的形象冲击着读者的眼球。
纵观柳永《乐章集》中的歌妓词,歌妓的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下列五种:一、技艺超群所谓“歌妓”者,必先以其艺娱人,而后才以其色事人。
因此,柳永在他的咏妓词中,重点展现了歌妓的技艺。
第一艺:歌艺高超佳娘捧板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裂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木兰花(林钟商)佳娘拥有美妙歌喉,每每歌唱,都能技压群芳。
她的歌声犹如鸾凤和鸣,让人陶醉,而且一曲还能“飞上九天”,让天上皇宫也陶醉在这天籁之音中。
这是从正面描写了歌妓的歌艺高超。
同时柳永也从侧面对歌妓的歌艺进行赞美。
如: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
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瑞鹧鸪(宝髻瑶簪·南吕调)白居易曾在《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说到:“《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阳春》曲,无数王孙帝子不但“鹤盖成阴”,甚至不惜一掷千金。
可见,此女歌艺之了得。
第二艺:舞艺精湛心娘自小能歌舞。
举意动容皆济楚。
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林钟商)心娘从小就擅长歌舞,其歌艺、舞艺之高连天上的念奴和赵飞燕都要感到羞愧与妒忌。
那么为什么柳永要将心娘与她们二人作对比呢?念奴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歌妓,她的歌声激越清亮,唐玄宗曾称赞她“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
赵飞燕是汉代成帝的皇后,也是汉朝著名的舞蹈家。
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因此名为“飞燕”。
更有传言说她能在人的掌心上起舞,故有“掌上飞燕”之说。
柳永用念奴和赵飞燕听了心娘的歌声和看了心娘的舞蹈后感到羞愧和嫉妒来写出心娘的舞艺精湛。
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珮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柳腰轻(中吕宫)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永同样用“昭阳燕”来衬托歌妓英英的舞姿。
舞者舞步缓急有度,一顾一盼,一曲《霓裳羽衣曲》跳得风韵无穷。
此处柳永还用“垂袖”、“莲步”等动作来写出舞姿的优雅与曼妙。
回眸一瞬间,便使得“万人肠断”,舞已罢,情仍留,使观看者回味无穷。
第三艺:多才多艺柳永词中的歌妓不仅能歌善舞,还精通各种乐器。
如:琵琶闲抱。
爱品相思调。
声声似把芳心告。
——隔帘听(咫尺凤衾鸳帐·林钟商)由于一些文人雅士时常聚集酒楼妓院之中,有些歌妓们或耳濡目染,或为博恩客青睬,因而颇能对客挥毫、触景唱词,显示过人的才情。
如:有美瑶卿能染翰。
千里寄、小诗长简。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大石调)秀香家住桃花径。
算神仙、才堪并。
——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中吕宫)二、倾城之姿自古以来,歌妓都是集技艺与美貌于一身的特殊群体。
前边提到的唐玄宗时期的念奴就是很好的例子。
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的第一卷曾写道:“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
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
’”因此在柳永的词中,他对歌妓的外在美进行了各方面详细的描写。
第一美:脸蛋美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中吕调)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林钟商)第二美:眼睛美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
——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中吕宫)柳抬烟眼。
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大石调)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
王孙空恁肠断。
——荔枝香(甚处寻芳赏翠·歇指调)第三美:肌肤美如削肌肤红玉莹——红窗听(如削肌肤红玉莹·仙吕调)玉肌琼艳新妆饰。
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大石调)第四美:眉毛美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
——荔枝香(甚处寻芳赏翠·歇指调)嫩脸修蛾,淡匀轻扫。
——两同心(嫩脸修蛾·大石调)第五美:笑靥美最奇绝。
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小镇西(意中有个人·仙吕调)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
——击梧桐(香靥深深·中吕调)第六美:身材美世间尤物意中人。
轻细好腰身。
——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林钟商)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
——荔枝香(甚处寻芳赏翠·歇指调)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
——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林钟商)在柳永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充满着生命活力、千姿百态的歌妓形象。
她们有的韶容比花艳,有的肌肤似玉莹,有的娇眼如月明,有的笑靥香且媚,还有的身段苗条,百媚从中坐。
往往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可以看到女性体态中自然显露出来的女性美。
除了这些强调容貌中的某一部分特征的描写外,柳永也综合性地对歌妓进行描写。
倾城巧笑如花面。
恣雅态、明眸回美盼。
——洞仙歌(倾城巧笑如花面·中吕调)宠佳丽。
算九衢红粉皆难比。
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
盈盈秋水。
恣雅态、欲语先娇媚。
——尉迟杯(宠佳丽·双调)身材儿、早是妖娆。
算风措、实难描。
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
妍歌艳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
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
——合欢带(身材儿·林钟商)柳永在这里用“如花面”“天然嫩脸”等词用来描写歌妓的脸,突出了她们美得自然,不加修饰也能吸引别人的眼光。
她们身材妖娆、姿态优雅,任何词语都无法描绘她的美,就算“九衢红粉”也难以和她们媲美。
她们微微一笑便有倾城之效,纵使王孙子弟投掷千金也难买她们一笑。
黄莺面对她们的歌声会觉得惭愧,柳条也会嫉妒她们的纤腰,连韩娥、飞燕见了她们都会自愧不如。
三、心性高洁在柳永笔下,歌妓是美的化身。
设若单单只是姿态美,那么柳词中的歌妓就不会历经多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她们之所以美,除了拥有倾城之姿外,还美在她们具有高雅善良的品质。
在柳词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用来赞美歌妓内在美的句子: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玉女摇仙佩(佳人)有天然、蕙质兰心。
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离别难(有天然·中吕调)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林钟商)二年三岁同鸳寝。
表温柔心性。
——红窗听(如削肌肤红玉莹·仙吕调)蕙和兰都是香草名,柳永用它们来比喻歌妓,表现了她们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她们只求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即使面对千金,也懒得一看。
四、向往爱情虽然身在烟花之地,尽管命运如此不济,但歌女们从未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在她们看来,什么功名利禄,什么科考仕途,和相知相随的爱情比起来都是可抛却的。
即使伤痕累累,她们也渴望能够真心地爱一场。
她们向往美好生活,急切希望摆脱青楼歌妓的生涯,与自己心爱的人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相较于深闺女子而言,歌妓更敢于执着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自由和幸福。
如:迷仙引(才过笄年·双调)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虽身在秦楼楚馆但心性高洁、一心渴望美好爱情的不幸歌妓的典型形象。
她不仅年轻,而且色艺俱佳。
因此席上尊前,随处博得王孙公子的称赞。
然而她却对王孙公子的“千金酬一笑”毫不在意。
可见,她与一般安于庸俗生活、贪得缠头的歌妓们,意趣相异。
她所求的,只是能够与君“携手同归去”。
她已经厌倦了“烟花伴侣”的生活,希望能与君共同缔造正常的家庭生活。
又如:定风波(自春来·林钟商)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句词写出了歌妓对理想中的家庭生活的勾画。
她希望能够和丈夫一起坐在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
即使只是偶尔抛抛线团,也是乐趣无穷。
柳永用这种平凡而不失乐趣的幻想凸显了女子纯洁无暇的爱情追求。
五、命运悲惨歌妓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商业都市妓馆林立,歌妓云集。
歌妓的数量如此多,然而其中又有几个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呢?宋代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许多奴隶和半奴隶阶层失去土地。
为了生存,他们或出卖自己的劳动,成为富强之“私属”,或凭仗特殊的技艺、音乐或歌舞服役宫廷、官府、主家或市井。
为了养家糊口,许多女子必须自我牺牲。
若成为官妓、家妓,还仍能保留清白。
若不幸沦为市井歌妓,有可能连清白也保不住。
然而柳永词中的歌妓们不仅仅要承受这种生存之苦,还要经历各种成为歌妓之后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