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吸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1 容量瓶的校正1.1 将待校正的清洁、干燥的容量瓶恒重,称重。

1.2 测量纯化水的温度(可将纯化水置仪器室1小时以上,仪器室室温即为纯化水的温度)将纯化水注入容量瓶标线处,称重。

1.3 根据纯化水的温度,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该温度下该容量瓶标示刻度体积的水的质量,并称重,视水液的弯月面是否与刻度吻合。

1.4 校正刻线:若与刻度不符合,可用纸条与水液的弯月面成切线贴成圆圈,然后倒去内容水,在纸圈上,下涂以石腊薄层,再沿纸圈用别针刻一圆圈,涂上氢氟酸,几分钟后洗去过量的氢氟酸,并除去石腊及纸圈,即见容量瓶上的新刻度。

1.5 重复1.1和1.2步骤,取平均值计算容量瓶体积,算出允差,并填附表A。

2 移液管,刻度吸管的校正2.1 在洁净的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内吸入已测过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2.2 将水放入预先恒重并称好重量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称量,计算,可得水的重量。

(应测2次,得放出水的平均重量)。

2.3 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密度表(见附表B),计算,可得移液管或刻度吸管的体积。

2.4 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3 滴定管容积的校正3.1 在洗净的滴定管内注入纯化水,使弯月面最低处与刻度零位相切。

3.2 由滴定管中放水到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

3.3重复3.1和3.2操作,取平均值。

3.4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表(见附录B),计算,可计算出滴定管该部分管柱的体积。

3.5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4 量筒、量杯的容积校正4.1 将洁净的量筒或量杯注入已知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4.2 将水倒置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可得水的质量。

4.3 根据水温查附表B水的密度,可计算出该量筒或量杯的体积。

4.4 根据附表B规定的标准容量允差,判断被校正量筒或量杯是否合格,并将校正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附: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的方法探讨【摘要】本文介绍用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容量大于分析天平最大称量范围)的方法,本法较传统之比较法准确、简便实用。

检验用玻璃量器校正管理规程

检验用玻璃量器校正管理规程

****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检验用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规程,使检验用玻璃量器的校正规范化。

范围:适用于公司检验室用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

责任者:质量部检验室负责人、检验员。

内容:1.检验室玻璃量器的范围:需校正的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量筒、量杯等。

2.玻璃量器校正原理:由于在一定温度下,水的密度是恒定的,故通过称量玻璃量器内装入或流出水的重量(W),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d)计算出量器的实际容积(V),即V = W/d(ml), 实际容积(V)与标示容积相比较,其差值应小于允差。

3. 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3.1检验室用所有精密玻璃量器,须经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每两年校正一次,校正工作应选择在室温20—30℃左右进行。

3.2 对经校验不合格的玻璃量器应做报废处理,合格者应有校验合格标志。

3.3玻璃量器的校验操作过程要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保存。

3.4 玻璃量器损坏后应报废,并及时补充。

4. 玻璃量器的校正方法:4.1 容量瓶的校正:将洗净的容量瓶倒置使之干燥,在分析天平上称定重量(空瓶),然后注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弯月面的刻度线,注意瓶颈刻度线以上不要挂水珠(若挂水珠则用滤纸片轻轻吸去),再称定重量,两次所称重量之差即为水重。

从附表2查得实验时水的密度后,用密度除以水重即得容量瓶的真实容积。

实际容积与标示容积之差应小于允差(表3)。

4.2 移液管的校正:然后把水放入预先称量好重量的小锥形瓶内,盖好瓶塞,称重,计算出放出水的重量,从表1中查出水在该温度下的密度,即可计算出移液管的实际容积,实际容积与标示容积之差应小于允差(表4)。

4.3 滴定管的校正:4.3.1 25ml滴定管的校正:将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预先放在天平室内,使其达到室温,测量其温度,然后将水装入已清洗干净的滴定管中,调节水的弯月面至零刻度标线处。

按一定的滴定速度(3-4滴/S),放出5ml水至已预先精密称重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盖上瓶塞,称重,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出时的实际体积。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制定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中所需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三、责任者:质量检验人员。

四、正文:1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很重要。

使用方法不正确,即使很准确的容量仪器,也会得到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2在容量分析中,用来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有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和容量瓶,仪器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长玻璃管及开关组成。

以上者可用25ml滴定管,在10ml以下宜用10ml或10ml以下滴定管。

根据消耗量多少来择一支适当大小滴定管,以减少滴定时体积测量的误差。

4滴定管的种类: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自动滴定装置。

5使用前的准备: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2滴定液最好从贮液瓶中直接倒入滴定管,尽量避免用另一器皿传递,以免滴定液浓度改变或受污染。

5.3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该超过标准刻度零以上,滴定管尖端的气泡必须排除。

再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挂水珠),先用少量在容量分析滴定时,若消耗滴定液在25ml以上可选用50ml滴定管,10ml 滴定管是在滴定时用来测定自管内流出溶液的体积。

它是具有准确刻度的细调整溶液的液面至刻度零处,即可进行滴定。

在滴定管上扣一个10ml成5ml小烧杯。

以减少溶液挥发、污染。

6注意事项:6.1滴定管在装满溶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

滴定时,避免手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

6.2每次滴定最好从刻度零开始,以使每次测定结果能抵消滴定管的刻度误差。

6.3滴定时液体的滴入速度,每秒钟放3~4滴为宜,滴定将到终点时,滴定要更慢些。

6.4最妥善的使用方法必须与校正滴定管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

7容量瓶(量瓶)的使用法:7.1容量瓶主要用来把一定量的溶液(或固体溶解)稀释到一定体积,常见的容量瓶容积在10、25、50、100、200、250、500、1000ml。

检验科加样器校准操作程序(SOP)

检验科加样器校准操作程序(SOP)

加样器校准操作程序(SOP)目的:保证加样器的准确性程序:由指定工作人员指出,由科主任批准签字。

加样器范围:我科室使用进口加样器校准方法:一、标准环境和用具要求室温:20-25度,波动范围上下不超过0。

5度。

天平:放置于无光和无震动的台面上,房间有空调,称量时为保证天平的温度(相对湿度60%-90%)天平内应放置装有10ml蒸馏水的小烧杯.测定液体:温度为20-25℃的去气双蒸馏水.校准体积:(1)拟校体积;(2)加样器标定体积的中间体积。

(3)最小强调体积(不小于拟校准体积的1%)。

二、校准步骤1、加样器调至拟校准体积,选择合适的吸头。

2、校准好天平。

3、吸吹蒸馏水3次,以使吸头湿润,用纱布拭干吸头。

4、垂直握住加样器,将吸头浸入液面2-3mm处,缓慢的(1-3秒)吸取蒸馏水。

5、将吸头离开液面,靠在管壁,去掉吸头外部的液体.6、将加样器以30°角放入秤量烧杯中,缓慢的将加样器压至每一档,等待1-3秒,再压至第二档,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

7、记录称量值。

8、擦干吸头外面.9、按上步骤称量10次。

10、取10次称量值的均值作为最后加样器吸取的蒸馏水重量,按表查蒸馏水Z因子计算体积.11、按校准结果调节加样器,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示值符合要求。

微量吸管校正程序策量吸管是接线员0。

25ml以下刻度吸管,20ul血红蛋白吸管,临床检验用微量吸管允许误差为1%(此内容包括微量加样器)。

一、方法水银称重法二、校正步骤1、将欲校正的微量吸管先用清洁液(重铬酸溶液)浸泡再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并相继以乙醇、乙醚抽吸干燥。

2、将洁净的水银倒入一洁净、干燥的培养皿中,测量其温度。

3、用欲校正的微量吸管或加样器准确吸取水银至校正刻度,注意管内应无气泡和分段现象.4、将管中水银注入一预先经分析天平称量的小烧杯或培养皿中,再进行称量。

5、重复测定2-3次,求出水银的平均值,在吸取和放注水银时,吸管与水银液面最好呈45度角,以便于控制管内水银在一定刻度。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订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分度吸量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5.1.1 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得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涤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1.2 酸式滴定管活塞与塞套应密合不漏水,并且转动要灵活,因此要在活塞上涂一层凡士林。

涂油的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如果活塞孔内有旧油垢堵塞,可用细金属丝轻轻剔去,如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然后将管尖置热水中,使熔化,突然打开活塞,将其冲走)。

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

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

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5.1.3试漏5.1.3.1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然后活塞转动180℃后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干涂油。

5.1.3.2 碱式滴定管,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有无水滴滴下。

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

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有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5.1.3.3 准备好滴定管即可装滴定液。

装之前应将瓶中滴定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

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滴定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滴定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以洗涤尖嘴部分,然后关闭活塞,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

实验室玻璃量具校验规程

实验室玻璃量具校验规程

1.目的: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检验准确度。

2.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 1ml、2ml、5ml和10ml 刻度吸管;3ml、5ml、10ml、20ml、25ml、50ml移液管;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容量瓶;10ml、25ml、50ml酸碱滴定管;25ml、50ml、100ml、200ml、250ml、500ml、1000ml量筒、量杯和具塞量筒的进货验收检验和使用过程中校准;3.引用标准:JJG190-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GB/T 12810-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4.职责:4.1 化验室班长:负责化验室玻璃量器的验收、校准工作;4.2 化验室检验员:负责玻璃量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5.校准条件与设备:5.1.校准条件A、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0±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B、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二次蒸馏),应符合GB 6682《分析实验用水标准》。

5.2.所用设备:A、电子天平500 g 0.01g,200g,0.0001g;B、1X10 倍刻度放大镜;C、0~50℃温度计,精确至0.1℃;D、50ml具塞碘量瓶(可用70*35玻璃称量皿代替);F、秒表。

5.3.所用试剂:A、铬酸洗液:在60度下用50克水溶解25克重铬酸钾粉末后,搅拌下直接少量(10ml)多次加入工业硫酸(98%)450毫升;B、高锰酸钾,铬酸洗液经反复使用后洗涤效果会差,加入高锰酸钾可恢复洗涤效果;C、氢氟酸。

6.校准前处理:6.1. 量器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C、分度线应清晰完整,平直均匀,且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一)刻度吸管和微量可调式移液器的使用、校正与数据处理

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一)刻度吸管和微量可调式移液器的使用、校正与数据处理
刻度吸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稍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 慢慢流下,流完后管尖端接触瓶内壁停留数秒后,再将刻度吸 管移去;若刻度吸管上标有“吹”,则需将管内残余液体吹出。
二、微量可调式移液器(micropipette,俗称“加 样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工 欲 善 其 事 , 必 先 利 其 法国GILSON 芬兰Labsystems 日本NICHIRYO 器 美国TOMOS 德国Brand 德国 Eppendorf 美国JENCONS
准 • 掌握微量可调式移液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
可调式移液器的校正方法 • 建立实验误差、准确度和精确度的概念,掌握误
差分析计算方法 • 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生化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要求
1.必须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进 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2.保持环境的肃静和整洁,不高声说话,严禁用器械及动物开 玩笑。
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终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
• 5. 弃枪头 按下加样枪上的枪头推出杆,将枪头打入指定位置。
注意事项
• 移液器的正确放置 当移液器枪头里有液体时,切勿将移液器水平放置或倒
置,以免液体倒流腐蚀活塞弹簧。 • 维护保养时的注意事项
(1)如不使用,要把移液枪的量程调至最大值的刻度,使弹簧处于 松弛状态以保护弹簧;
芬兰雷勃 Finnpipette
微量可调式移液器的规格
• 用途 • 规格:
– 5 ml移液器(1000-5000ul) – 1ml移液器(200-1000) – 200ul移液器(20-200) – 100ul移液器(20-100ul) – 10ul移液器(0.5-10ul) – 2 ul移液器(0.1-2u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度吸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刻度吸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分析检测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1mL 2mL 5mL 刻度吸管的检定。

责任:检测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技术负责人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校正规程:
1.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
下纯水的密度,算出滴定管的容积。

2.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2.1刻度吸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垂
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3单标线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
2.3.1厂名和商标
2.3.2标准温度(20℃)
2.3.3等待时间 t xxS
2.3.4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
2.3.5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
2.3.6准确度等级 A、B或吹出式
2.4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3.1万分之一天平。

3.2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3.4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3.5标定工作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6纯水。

3.7刻度吸管。

4.检定方法:
4.1水的流出时间:
用洗净的刻度吸管吸取纯水,使液面达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到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上表之规定。

4.2纯水质量的标定:
取洗净的刻度吸管吸取纯水,使液面达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s,B级等待3s),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质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4.3记录与计算:
4.3.1计算:
V20=V标+(P称-P)
V20为刻度吸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V标为刻度吸管的标称容量(mL);
P称为t ℃时称得的纯水的质量(g);
P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 ℃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
当P移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故V20= V标+△V
从衡量法用表中可查得差值(△P),因为△P= V标-P,故V20= P称+△P
4.3.2举例:
用5mL刻度吸管(B级)吸取纯水至2.5mL标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刻度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2.5mL标线处,水温为
20.5℃,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刻度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
使纯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水流至尖端不流时,等待3s,精密称定,计算得称量杯中水的质量为2.4988g。

V20= P称+△P=2.4988+0.0074=2.5062mL
此检定点符合B级标准。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根据上述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检定周期为三年,其中用于碱溶液的刻度吸管为一年。

5.校正工作完毕。

记录于“仪器、校验、检定、维修记录”中
附注:
1 弯液面的调定
弯液面的最低点应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应与分度线在同一平面上,适当安排光线,可以使弯液面暗淡且轮廓清晰,为此应以白色背景并遮去不需要的杂光,可以在单标线吸管定位液面以下不大于1mm处,放置一条黑色纸纸带在单标线吸管壁上。

2 检定点
2.1 1mL以下(不包括1mL)。

2.1.1检定总容量。

2.1.2 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2.2 1mL以上(包括1mL)。

2.2.1 总容量。

2.2.2 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2.2.3 半容量-流液口(不完全流出式自零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