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龙山原酒营销战略
古越龙山营销项目规划书

古越龙山营销项目规划书然而公司在黄酒主业上却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据对该公司2001年年报分析,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赚取现金能力削弱,每股收益(2001年0.31元,2000年0.40元)和净资产收益率(2001年7.56,2000年11.05)下降突出。
公司近三年的销售额为482,342,560元,462,137,408元,510,229,568元,假如剔除新上项目的阻碍,能够得出一个主业绍兴酒销售额逐年小幅递减的结论。
而公司近三年的存货占用现金净增长却呈连续上升的态势,1999年为59,994,280 元,2000年为73,008,776元,2001年为78,253,848元,如此大幅的库存增长使公司的现金能力下降,在国内22家酿酒上市公司中排名为17位。
什么缘故会显现这种情形?除了该企业的产能大大高于销售能力(该企业具有年产绍兴酒11万吨的生产能力,而销量大约徘徊在4万吨左右)和必要的熟化库存等客观缘故外,更深层次的缘故在哪里?我们认为,该企业的营销战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我们将从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战略、公司传统优势等要素入手,来分析古越龙山公司所应采取的整体营销战略。
一、消费者分析一种产品之因此能立足于市场,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一个消费群体的某种需求。
从深一层的意义上讲,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就如同消费者购买钻头,他真正的需要是“钻洞”的功能。
有一些产品的价值,只要购买者自己认可就能够了,比如钻头。
而另一些消费品,消费者则需要专门好的消费体验,他们期望这种产品能够得到不人的认可才能达到自身的满足,比如服装。
宴酒的消费应属于后者。
“古越龙山”是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最有号召力的品牌,同时在其产品系列中有许多的高档酒种,因此由“古越龙山”作为中高档绍兴酒的品牌是比较恰当的。
中高档绍兴酒的消费能够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江浙沪地区中年男子在酒店或家宴中的低度酒精饮料”,我们能够把中年男子的年龄界定为35—65岁。
绍兴黄酒营销策划方案

绍兴黄酒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分析1.1 行业概况绍兴黄酒是中国传统的地方特色白酒之一,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产地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
绍兴黄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风味,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绍兴黄酒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加。
1.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饮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种背景下,绍兴黄酒需要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份额。
二、目标市场确定2.1 目标市场群体绍兴黄酒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国国内的消费者,特别是有一定消费能力且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和认同的中高端消费者群体。
此外,还可以考虑面向海外市场,针对华人群体或有一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酒文化兴趣的外国消费者。
2.2 目标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可将目标市场细分为以下几个群体:- 中老年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知,并且喜欢绍兴黄酒的独特风味。
- 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有兴趣,并且愿意尝试新颖的绍兴黄酒产品。
- 中国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酒文化有情感认同,并且愿意购买绍兴黄酒来享受家乡的味道。
三、竞争态势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 古越龙山: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品牌口碑被誉为绍兴黄酒的代表品牌之一,市场影响力较大。
- 毛家兄弟: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年轻化的市场定位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 福茂:作为中小型绍兴黄酒企业,以其特色的产品酿造工艺和质量优势,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3.2 竞争优势分析- 相比于竞争对手,绍兴黄酒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具有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 绍兴黄酒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营销策略制定4.1 品牌定位- 核心定位:绍兴黄酒,传统中华文化的代表。
- 个性定位:独特的酿造工艺,追求酒品的优质与口感。
- 目标市场定位:中高端消费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会稽山黄酒的营销策划

会稽山黄酒的营销策划1、策划概要:该策划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增加渠道来提高会稽山的知名度,增加年轻消费者人数以增加会稽山的销售量,提高市场份额。
从江浙沪开始,逐渐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让会稽山拥有一批忠诚的消费者。
目标人群:年轻消费者定位:根据年轻人的喜好,要健康,绿色,有活力近期目标:增加江浙沪地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份额。
长期目标:向江浙沪以外的地区发展。
营销手段:网络营销,口碑营销,体验营销,软营销,请当地名人代言,在节假日根据节日特点进行相应的促销。
定价:制定不同产品根据成本,口碑,档次,效用,样式,时间段制定不同价格。
2、黄酒市场状况:黄酒是起源于我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大概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酿造黄酒。
虽然如此,但是与葡萄酒,啤酒等酒类相比,黄酒的销售量人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04年中国的人口为13亿,按此数字计算,国人人均黄酒消费量只有1.23公升,只有啤酒人均消费量18.7公升的6.6%。
在此之上,年轻人喝黄酒的比例又大大少于和葡萄酒、啤酒的人数。
初期,我国黄酒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苏浙沪三地合计所占比重高达83%,因此,黄酒消费主要集中在占全国人口比重10.6%的浙江、江苏和上海。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产生了由“单纯的对酒的嗜好”向“营养保健”转变,而黄酒具有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黄酒逐步走出浙江、江苏、上海的地域限制,向全国市场发展。
其中,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为首的绍兴黄酒更是市场上销量最好的,我国黄酒中的精品。
3、会稽山的竞争者与本身状况:会稽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绍兴黄酒的代表之一,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竞争者不仅包括古越龙山,塔牌,女儿红等著名黄酒,还有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其他酒类的一些品牌。
单纯从黄酒市场来说,古越龙山,上海金枫与会稽山都是年产5千万以上的黄酒企业,这三家企业黄酒产量占行业总量12%以上,自然是会稽山最大的竞争者。
原酒交易的探索与实现

原酒交易的探索与实现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1摘要近年来原酒交易作为绍兴黄酒创新销售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肯定,笔者结合当前黄酒原酒交易中的政府和企业的相关做法,探讨了创新原酒交易的实现路径和条件。
关键词黄酒原酒黄酒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酒种之一,绍兴黄酒则是中国黄酒的代表。
绍兴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鉴湖佳水,以及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赋予了绍兴黄酒独特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绍兴黄酒生产基地,年产黄酒10万吨,公司一直十分重视陈酒的储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约25万吨陈酒。
绍兴黄酒原酒,是指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储存仓库里的大坛酒,且未经勾兑、灌装,保持黄酒的原汁原味。
由于黄酒的后发酵工艺,黄酒是越陈越香,越陈越醇厚,年份越长的黄酒在品质上口感上越好。
随着消费的升级,健康饮酒理念的深入人心,低度、营养、健康的黄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年份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所以拥有陈年好酒基成为生产高档黄酒的基础,也将决定黄酒销售市场中的地位。
谁拥有原酒谁将是未来黄酒市场的主导者。
随着传统黄酒销量的快速上升,年份原酒不断减少,由于年份原酒的不可复制性,优质的、丰富的黄酒陈酒资源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唯一稀缺资源。
国内通胀率的不断上升,资本流动性的日趋泛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会是众多投资人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高档资源将越来越稀缺,黄金爆涨,投资号称“软黄金”的黄酒陈酒更会有非常好的回报预期。
原酒具有以时间换价值可以自然升值特性,同时它的主要原料糯米也不断涨价,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形成了黄酒生产成本逐年上涨的趋势,给投资原酒带来很大空间。
举例为证:2001年冬酿大坛原酒,当时的价格是3.78元/公斤。
到目前市场上2001年冬酿大坛原酒价格达到188.50元/公斤。
如果进行小包装分装,市场上价格更高。
古越龙山营销项目规划书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项目规划书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黄酒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它于1997年在上证所挂牌交易。
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主要利润都来自于绍兴的传统产品——绍兴酒。
公司拥有中国弛名商标“古越龙山”,浙江省著名商标,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品牌“沈永和”,以及“鉴湖”、“状元红”等在消费者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在率先通过ISO9002认证后,公司又于2001年成为黄酒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
可以说,古越龙山是黄酒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但是公司在黄酒主业上却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据对该公司2001年年报分析,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赚取现金能力削弱,每股收益(2001年0.31元,2000年0.40元)和净资产收益率(2001年7.56,2000年11.05)下降突出。
公司近三年的销售额为482,342,560元,462,137,408元,510,229,568元,如果剔除新上项目的影响,可以得出一个主业绍兴酒销售额逐年小幅递减的结论。
而公司近三年的存货占用现金净增长却呈持续上升的态势,1999年为59,994,280 元,2000年为73,008,776元,2001年为78,253,848元,如此大幅的库存增长使公司的现金能力下降,在国内22家酿酒上市公司中排名为17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该企业的产能大大高于销售能力(该企业具有年产绍兴酒11万吨的生产能力,而销量大约徘徊在4万吨左右)和必要的熟化库存等客观原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该企业的营销战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我们将从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战略、公司传统优势等要素入手,来分析古越龙山公司所应采取的整体营销战略。
一、消费者分析一种产品之所以能立足于市场,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一个消费群体的某种需求。
从深一层的意义上讲,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就如同消费者购买钻头,他真正的需要是“钻洞”的功能。
古越龙山及黄酒营销渠道(异地化)分析

古越龙山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品牌定位,其中古越龙山(黄酒行业首个中国名牌产品和惟一国宴专用黄酒,中国驰名商标、行业标志性品牌)定位高端,公司将逐步推出3年陈等低端酒;女儿红(创始于 1919 年,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与状元红同为公司喜庆特色品牌)、状元红(专为迎合消费时尚潮流而开发,低度营养型黄酒新品牌)和沈永和(中国名牌、中华老字号)定位中端。
鉴湖(绍兴首只黄酒注册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则定位在低端。
据“中国品牌研究院”最新公布,“古越龙山”品牌以42.03 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中国品牌500 强,排名第261 位,是唯一进入中国品牌500 强的黄酒品牌。
品牌的价值不仅来自于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也来自于公司的着力营销。
在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基础上,注重网络、博客、手机报等新型媒体的传播,通过新开网购、团购等渠道进一步创新营销手段,力求与年轻人互动。
公司提出的“让传统更经典,让现代更时尚”的品牌战略,使得两条产品线赢得了两大市场的消费者。
强势品牌意味着消费者可靠的忠诚度,公司可以通过适度的提价来转嫁成本的上升,非但不会对消费量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有助于提升品牌定位,增加产品毛利率。
5月16日(本周三),古越龙山发布公告,宣布鉴于黄酒的市场状况和产品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从5月15日起上调“女儿红”系列产品的价格,提价幅度为10%-12%。
资料显示,这是3年内第8次提价,其中2010年总共有5次提价,2011年有2次提价,其中,古越龙山系列酒的价格在3年内提价幅度最高到了42%左右。
2008年4月29日,古越龙山08特制原酒首拍在上海成功收槌,当天成交总额达34.6万元。
而在此之前的2008年3月5日,在绍兴古越龙山原酒经营有限公司成立暨世纪原酒展卖会上,古越龙山拿出的68坛世纪原酒也是竞买一空,总价达94万元。
一种营销概念和盈利模式上的创新,黄酒销售范围由消费者拓展至投资收藏者,只不过是为了充分利用黄酒的市场价值和营销价值,丰富黄酒产品营销手段,通常来看,黄酒企业的营销模式与白酒等酒类企业一样,基本都是采取“广告+代理机构+商超”的模式,从异地扩张的实践来看,一线黄酒企业均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古越龙山营销战略分析报告

古越龙山营销战略分析报告新黄酒时代,新黄酒世家古越龙山营销战略报告目录黄酒品牌传播现状及趋势黄酒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黄酒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局:市场隐患与企业喧嚣古越龙山传播现状及方向古越龙山营销现状及方向古越龙山经营现状及方向入局:古越龙山的机遇与问题创新传播与营销落地三品牌细分市场同时出击新黄酒时代,新黄酒世家解局:古越龙山营销战略及策略分析祝炳俊注:11></a>.观局:旨在分析黄酒市场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2.入局: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剖析古越龙山在经营、品牌营销和传播上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3.解局:结合黄酒行业、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根据古越龙山发展方向,提出营销战略调整及相关策略。
观局:市场隐患与企业喧嚣黄酒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黄酒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黄酒品牌传播现状及趋势黄酒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市场迅速扩大,但隐患颇多消费用途:黄酒不是用来喝的——2001年以来,中国黄酒产量增长率回升。
2003年和04年分别达到7.1%和20%。
2005年,黄酒产量突破200万吨。
但在200万吨中,真正饮用的产品仅60万吨左右,剩下的多是料酒,还有一部分是药用酒。
非饮用酒的份额如此之高,对于一个产业的消费形象与印象影响非常大。
在很多地区,黄酒不是用来喝的,只是用来炒菜。
消费人群:国内黄酒产品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为主,由于缺乏年轻群体的加入,市场后劲堪忧。
虽然部分黄酒品牌已开始挖掘年轻消费市场,但主要目标还是以年龄30岁以上消费者居多消费区域:由于传统消费习惯影响,黄酒的生产、消费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三地合计黄酒产量、消费量分别占全国黄酒总产量、总消费量的83%和70%。
这让该地区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市场的得失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
目前,不少黄酒品牌已开始拓展其他区域市场,但其他地区的黄酒消费习惯还尚未形成。
消费概念:目前,中国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
古越龙山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黄酒消费已走向全国
绍兴黄酒依旧引领黄酒市场的消费主流,在浙江市场则占
据绝对优势。随着黄酒企业加强营销投入和努力培养消费
人群,通过产品创新使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动也 带动了黄酒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传播,黄酒消费已突破传统 消费区域,逐渐由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向南北蔓延, 市场区域局限性正在逐渐淡化。非传统黄酒消费区域为黄 酒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市 场全国化进程的推进,在北方以及西南部分地区表现出了 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北京、成都、广州等主流城市 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愈加明显,且产品销售主要以中高端 为主
威胁
1. 公司与其他黄酒企业在市场份额、经营能力、品牌竞争 力方面优势不明显 2. 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随着海派黄酒和苏派黄酒的相继 崛起,在本土市场上优势明显,黄酒企业在区域资源、 价格区间的争夺将白热化,黄酒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3. 目前黄酒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集中度较低,品牌缺 乏有效管制,文化缺乏深度挖掘的现状将继续存在
市场细分
古越龙山绍兴酒主要迎合中老年人的 口味,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所 以他们的国内黄酒产品消费群体以
中老年为主
目标市场 定位
虽然部分黄酒 品牌已经开始 挖掘年轻的消 费市场,但是 主要目标群体 还是在30岁以 上的中老年群 体
明确定位,改良包装
市场 定位
古越龙山的目标受众 是已经相对成熟和稳 定的黄酒消费人群,
人群,通过产品创新使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动也 带动了黄酒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传播,黄酒消费已突破传统 消费区域,逐渐由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向南北蔓延, 市场区域局限性正在逐渐淡化。非传统黄酒消费区域为黄 酒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市 场全国化进程的推进,在北方以及西南部分地区表现出了 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北京、成都、广州等主流城市 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愈加明显,且产品销售主要以中高端 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越龙山原酒营销战略古越龙山“三位一体”价值营销,打造市场壁垒第一部分:事件行销提升黄酒产业价值。
四大环境变迁导致黄酒行业市场突变。
从消费者层面上看,消费环境改变,消费需求发生改变,消费在升级;第二,由消费环境变迁导致行业格局变迁;第三,产业政策调整与落实使得黄酒行业竞争发生改变;第四,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渠道在变迁,渠道在升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消费水平也获得了极大地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剧烈升级和变迁。
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品味饮酒习惯,消费逐渐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
消费变迁影响产业政策;从我国酿酒产业政策来看,主要方针是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酿酒大背景,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所以黄酒是受国家政策扶持酒种。
消费环境变迁导致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红酒、黄酒以及保健酒等酒种呈现上升势头。
尤其是红酒已经从时尚、个性向大众化转型,黄酒由区域化向全国化转型,保健酒由功能化向平民化转型。
从产业层面上看,黄酒产业规模将不断壮大,产业整合正逐步升级,产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黄酒生产企业700家左右,中等规模以上企业仅100 家,超过10万吨企业却不过几家,虽然规模效应比较弱,但是随着新品味赋予黄酒新动力和新一轮黄酒投资热正在行业中出现,市场进入者将逐渐增多,黄酒国内及国际市场蛋糕将继续做大。
2006年我国黄酒产量已经超过220万吨,其中饮用黄酒销量约70万吨,销售收入为55.2亿元,其中浙江省黄酒产量占全国60%以上,苏浙沪三地合计所占比重高达83%。
中国黄酒消费量70%集中在中国人口比重10.6%浙江、江苏和上海;而中国其他地区分享了剩余消费量30%,所以黄酒行业区域消费非常明显;行业中以第一食品、古越龙山、会稽山为代表龙头企业分享了大部分利润,行业内销售收入前三位黄酒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销售收入34%,行业内前五大黄酒企业已获得全行业74%利润收入,所以黄酒行业收入利润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从竞争格局层面上看,黄酒品牌竞争格局尚未真正建立,在未来5年内,黄酒品牌新一轮洗牌速度将会加快。
2005年之前,黄酒企业基本上在各自区域市场内处于自然销售状态,品牌间竞争并不激烈。
行业第一集团军为古越龙山、会稽山;行业第二集团军为:塔牌、第一食品(和酒、石库门)、女儿红;第三集团军是沙洲优黄、阿拉老酒等为代表各区域品牌。
行业领导者古越龙山黄酒收入增长从2003年4.1亿到2006年6.8亿元,年均增长率20%;营业利润从1.5亿增长到2.4亿元,年均增长率19%;而作为后起之秀第一食品,黄酒业务收入从2003年2.1亿增长到2006年5.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1%,营业利润增长率也保持在20%以上。
以石库门、和酒为代表海派黄酒整合对古越龙山领导者地位巨大冲击。
作为追赶者第一食品,其成长速度不可小视。
从市场占有率上看,古越龙山依然占据着全国高端黄酒85%市场份额,行业地位优势明显,是趋向于全国性品牌;相对于古越龙山,第一食品更趋向于区域垄断,旗下石库门黄酒占有上海中高端黄酒市场40%-50%份额。
从两者毛利率情况来看,近几年古越龙山基本保持在35%以上,非常稳定,但低于第一食品60%水平,总体来看,古越龙山行业龙头地位正在受到第一食品强有力挑战。
2008年6月26日,第一食品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经获得了证监会核准,由此,第一食品与和酒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
黄酒产业将成为第一食品核心产业。
从整体效益来看,并购后可以消除同一控制人下黄酒行业同业竞争,通过品牌、渠道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有效降低内部运行成本,凸现1+1>2 整合效应,并通过“石库门”、“和酒”两大黄酒品牌强强联手,进一步增强黄酒产业盈利能力。
第一食品与和酒强强联手会更有效地推进今后第一食品在黄酒业内竞争力。
第一食品旗下金枫、石库门具备完整黄酒酿造、生产、销售能力,年产能超过10万千升,华光酿酒可以借助第一食品基酒酿酒系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而同属绍兴派黄酒会稽山、塔牌,这几年来均在提升品牌形象、改善产品结构以及扩大基酒产能规模上和古越龙山展开了拉锯战。
尤其是会稽山,收购嘉善黄酒,使得产能从6万吨跃至12万吨,成为黄酒产能行业老大。
率先推出了符合现代消费者口感“水乡国色”系列产品,极大地改善了绍兴酒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传统形象,会稽山一系列现代营销行为,使得会稽山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现代黄酒先锋形象,在绍兴黄酒中独树一帜。
从行业领导者古越龙山来看,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其一,如何面对行业发展趋势,如何面对现代消费趋势,如何顺应现代消费者消费特性,是改变自己顺应消费者,还是坚守传统,让消费者顺应?其二,较低产品价格与较高品牌价值不吻合;不到10亿元市场销售与行业老大地位不吻合;第三如何面对竞争对手激烈挑战,巩固和提升自己行业地位?原酒价值营销为古越龙山战略突围走出了一步正确棋子。
短短半年时间,行业领袖古越龙山一系列大手笔发力原酒拍卖营销,意欲何在?市场反响如何?我们从市场反响来看,古越龙山取得了预期战略目。
原酒营销战略化,古越龙山通过三位一体价值营销,即通过事件行销,提升产业价值;通过跨界营销,提升产品价值;通过嫁接营销,提升品牌价值,以此强化行业领导位置,阻击后来直上竞争对手。
第一部分:事件营销,原酒拍卖,提升产业形象。
实现黄酒,从“料酒”到“饮料酒”痛苦转型。
黄酒,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享有“国酒”美誉称号。
一直以来,黄酒却一直被中国消费者作为佐料使用,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即使有作饮料酒,也只是在江南偏安一隅,被民众当作加饭酒而已。
2004年以来,以浙江绍兴古越龙山、会稽山黄酒企业为领头羊,集体发力黄酒市场,似乎要与白酒、啤酒三分天下。
黄酒扮演角色是什么?把黄酒特性消费和消费者特定角色扮演有机结合起来,黄酒就成功了。
如果今天请一个尊贵客人、或者老领导吃饭,这时候你扮演角色是“尊重别人”,那一定要来瓶白酒;如果是和几个老朋友话,这时候你就需要扮演一个“热情者”,那你就会考虑来几瓶啤酒;如果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到酒吧,那你就会考虑来瓶洋酒或者红酒。
当然,他们会根据特定场合确定不同档次、不同品牌产品。
这就是不同场合下选择不同,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道出了几种不同酒种不同功能。
在这里,白酒代表是尊重文化;啤酒代表是激情文化;红酒代表是浪漫特征;洋酒代表高贵品质。
黄酒代表是什么?黄酒消费场合是什么?一句话,黄酒卖是什么?黄酒核心价值是什么?估计我们黄酒企业自身,也不能说清楚自己是什么。
黄酒消费者是谁?也许这个问题有点低级,但是也许黄酒企业到如今还没有搞清楚黄酒消费者到底是谁?或者说黄酒品牌核心消费者是谁?他们追求核心价值元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喝黄酒?我认为:黄酒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必须改变就是消费人群。
也就是要一方面提高现有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其次最重要是开拓新主流消费人群,而这个人群对黄酒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他们应该是中青年人群,而不是中老年人;他们应该是最社会精英,或者是准精英,而不是普通大众。
清晰了这些基本要素,我想黄酒未来营销方向就清晰了。
黄酒,对于现代消费者来说,既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老事物。
说它老,因为基本上消费者家中都有黄酒,只不过不是用来作酒;说它新,黄酒企业要我们把作为佐料黄酒当作饮料酒来消费,消费者一定会很诧异,它那味道可以喝嘛?什么时候喝它啊?作为行业领导者古越龙山来说,首先需要解决就是消费者定位问题,这是古越龙山突围市场核心问题之一。
事件一:媒体造势,揭开序幕。
2008年1月新年将至,古越龙山在《绍兴日报》上刊登“古越老酒飘香酒库万金寻名”广告,为世界级黄酒酒库古越龙山10000000坛储酒仓库命名。
古越龙山原酒价值营销正式揭开序幕。
事件二:原酒拍卖,扩大声势。
2008年3月5日,古越龙山原酒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及世纪原酒展卖会在中国黄酒博物馆开幕,浙江古越龙山窖藏24.7万吨优质原酒开始启动。
其中最高年份为1977年生产原酒,供应量为5吨,供应价格为736元/公斤;最低年份酒为2007年生产原酒,供应量为6000吨,供应价格为9.2元/公斤;此外,公司还拿出68坛世纪原酒参与展卖。
每坛重达50公斤,第一组拍卖30坛原酒,最后以220元/公斤成交,比拍卖价高出5倍;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公司原酒交易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投资者参与热情很高,我们认为公司原酒交易启动非常成功,24.7万吨原酒已从公司仓库走向民间,大大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价值;事件三:申报吉尼斯,巅峰造势。
4月10日,“国酿•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命名仪式暨申报吉尼斯世界之最启动仪式”在位于绍兴县孙端镇古越龙山中央仓库正式举行。
该酒库占地面积308亩,有18间1万平方米大型仓库,每间仓库黄酒储存量在25万坛左右,酒库共存有原酒10万余吨,占“古越龙山”所有原酒储量三分之一以上。
在古越龙山“掌门人”傅建伟看来,申报吉尼斯世界之最意义不仅仅是向世人展示古越龙山丰富陈酒库藏,也是给消费者一个承诺:古越龙山年份酒足年陈酿,品质保证。
古越龙山告诉消费者:谁将是未来黄酒市场主导者?随着传统黄酒销量快速上升,优质、丰富黄酒陈酒资源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唯一稀缺资源。
由于黄酒后发酵工艺,黄酒是越陈越香,越陈越醇厚,所以拥有陈年好酒基成为生产高档黄酒基础,也将决定黄酒新格局中地位。
古越龙山告诉消费者:谁将享受到未来黄酒盛宴?国内通胀率不断上升,资本流动性日趋泛滥,寻找新投资机会将会是众多投资人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高档资源将越来越稀缺,黄金爆涨,投资号称“软黄金”黄酒陈酒更会有非常好回报预期。
古越龙山力图告诉消费者一句话:“国粹黄酒,古越龙山”第二部分:跨界营销,推出高端产品,提升古越龙山产品价值由于黄酒行业先天性不足,黄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是“物美价廉”印象。
古越龙山同样如此。
黄酒行业要整体突围市场,首要前提是改变目前产品线结构。
由于目前黄酒品牌主要是区域化品牌,在当地流通市场自然销售为主,营销费用以及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给企业以及行业“黄酒利润较高”误解。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黄酒品牌大部分居安不思危,并没有积极向上延伸品牌,向外拓展市场。
近五年来,黄酒行业发生了巨大市场变革,向高端延伸成为行业共识。
首先要改变现有黄酒“顾头不顾尾”营销模式。
所谓“顾头不顾尾”营销模式,主要指是目前黄酒企业营销思维还不够清晰理性,试图通过高空大广告模式,通过大招商迅速启动全国市场,而没有冷静思考零售终端为什么会卖黄酒,没有冷静思考黄酒消费者为什么会买黄酒。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话,黄酒企业不会真正意义上改变目前困境。
改变黄酒口感难喝状况。
黄酒作为料酒,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似乎中国很多消费者都有“黄酒难喝”固有认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对黄酒品类首次尝试,更谈不上首次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