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原典复习
国学经典赏析复习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赏析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少阳在周易六爻预测中,用三枚铜钱摇卦得一个背,两个正面,称作“少阳”,画作“/ 或━”2、少阴用三枚铜钱测六爻,出现两个背面一个正面就为少阴3、老阳三枚铜钱占卜三枚都是正面,那就是老阳4、老阴三枚铜钱占卜三枚都是反面,那就是老阴5、十翼即《易传》。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因《易传》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故称“十翼”。
6、营数7、悔较小的困厄8、象数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偏象数,重在发明各种象数体例9、易大传《易经》中传的部分称为易传,司马迁称为《易大传》,以区别于汉代其他各家易传。
《易大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著作。
10、厉表示危险11、“吝”13“悔”较小的困厄14、“咎”较轻的灾患。
15、参同契《周易参同契》的简称。
东汉魏伯阳著。
16、河图传说中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17、洛书龟身上的图案。
洛书河图,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国古代的两幅神秘图案。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周易》,源于洛阳东北孟津黄河龙马背负“河图”的典故。
18、三易说周易的3个思想原则,即变易,简易,不易二、卦爻辞解释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出自《泰·九三爻》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没有始终往前而不遇反复的。
2、含章可贞。
——出自《坤·六三爻》文而成章,本是外露之物,却含晦章美,即是说坤格人内含阳刚美质,含蓄地处世,可以保持仁信的美德,3、羝羊触蕃,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
艰则吉。
——出自《大壮·上六爻》土星爆炸能量无比的强大,犹如强壮之趾,非常凶险,在短时间内不会减退。
因为烈焰当空,虽然有尘烟的遮挡,依然光芒四射,而太阳则被浓尘烟云所吞没,犹如强壮的羊角钩在篱笆上,无法摆脱,只有忍耐和等待,自然现象的挣脱是不可能的。
《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

一、中华原典分类举要分类方法: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一)经部“六经”(孔子)——《易》《书》《诗》《礼》《乐》《春秋》“五经”(汉)——《易》《书》《诗》《礼》《春秋》“十三经”(朱熹)——《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他如:《广韵》、《说文解字》等(二)史部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三)子部儒家、兵家、法家、……、释家、道家(四)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原典》导读(一)“原典”、“元典”概念1.家——原——源原:侧重于个体,具象的起始。
2.元,始也元:侧重于混沌,整体的起始。
“原典”是指作为文化源头的经典要籍,指一种文化、思想、流派最开始、最本源的著作。
(二)为社么要读“原典”?1.“原典”自身的魅力2.前辈学者的启示3.现实的需要二、《周易》相关内容:【性质】①《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书。
②《周易》带有迷信色彩,但这并不能够影响它的内容当中包含着精华,包含着大智慧。
【构成】①易经和易传;②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内容和体例】阴爻、阳爻→八卦→六十四卦八卦名称及所象征的八种事物: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取像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国学复习资料

国学复习资料国学复习资料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我们很容易忽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
然而,国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减弱。
为了更好地复习国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国学复习资料的介绍和推荐。
一、经典著作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能够了解到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
2.《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阅读《大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诗歌、赋、颂等多种文体。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4.《周易》: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典籍,主要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阅读《周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二、研究资料1.《国学导论》:这本书是国学研究的入门读物,系统介绍了国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发展历程。
适合初学者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国学大典》:这是一套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巨著。
通过阅读《国学大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3.《国学辞典》:这本辞典收录了国学研究中的重要名词和概念,对于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非常有帮助。
在阅读国学经典或者研究论文时,可以随时查阅这本辞典。
三、学习工具1.国学网站:目前有很多国学相关的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国学经典、论文和研究资料。
通过这些网站,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国学知识,并与其他国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2.国学APP:有一些手机应用程序专门提供国学学习和阅读的功能,通过这些APP,我们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学习国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便捷性。
四、学习方法1.阅读与思考:国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经典著作上,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考和理解。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一、《论语》知识点1. 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其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提出,要做到仁德之人,必须以孝悌、忠信、礼义为行为准则,注重教育培养。
孔子在《论语》中不断强调要君子不器,注重修养和道德观念的提升。
2. 儒家核心价值观《论语》中反映了儒家核心价值观:仁、礼、义、智、忠、诚。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孔子的言行之中,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学以致用、教育要注重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大学》知识点1. 大学思想《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庸之道”。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立德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教育思想《大学》中提出了大学教育的思想。
它强调学在平常,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倡自学和自律,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3. 中庸思想《大学》中提出了中庸思想,主张“中庸之道”,即处事不偏激,尽量避免极端行为和思想,追求平衡,寻求和谐。
这一思想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孟子》知识点1. 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论”,即认为人性本恶。
他提出,要使人性得到改善,必须通过教育来培养,注重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
2. 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品德养成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3. 儒家五经《孟子》中反映了儒家五经的核心思想,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
这些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庄子》知识点1. 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是中国道家经典之一,其中记录了庄子的思想。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盛唐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北宋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南宋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南宋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南宋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茅盾《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鲁迅《呐喊》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类别
内容
基本常识
-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岁寒三友:松、竹、梅-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味:酸、辛、甘、苦、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广绣-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
借代词语
-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妇女- 须眉:男子- 手足:兄弟- 伉俪:夫妻- 白丁、布衣:百姓- 伛偻、黄发:老人- 垂髫:小孩- 膝下:父母-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庙堂:朝廷
作者与作品
-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屈原:创造“楚辞”诗体,开创浪漫主义风格- 孔子、孟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并称“孔孟”- 杜甫:被称为“诗圣”,《潼关吏》等“三吏”,《新婚别》等“三别”-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共130篇-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儒家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国学重点复习资料

国学重点复习资料一、国学概述国学,又称中国学问,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承体系。
其核心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了中国人的道德伦理、思想哲学、艺术审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国学强调的是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结和体现。
二、五经五经分别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和《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其独特的文体和丰富的内涵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它由305篇诗组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最早的民间歌曲,雅是贵族宴会上演唱的歌曲,颂则是祭祀节日时用来歌颂帝王功绩的歌曲。
《诗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时代风貌。
2.《书经》《书经》是我国古代史书的总称,包括《尚书》、《书经》等。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编年史书,记载了自夏朝至周朝的历史事件;《书经》则是记录了周朝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统治哲学等内容。
《书经》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3.《礼经》《礼经》是我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典籍,包括《仪礼》、《礼记》等。
《仪礼》详细介绍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礼节规范,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则是对古代礼制的理论研究和阐述,对我国的礼制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4.《易经》《易经》是我国最早的六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变化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一套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并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春秋》《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它记录了周朝的历史事件和各国的政治关系,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国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要义复习资料

《小学高段国学经典》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行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经典要义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2.俭,德之共(通“洪”,大)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3.俭节则昌,淫佚(过分享乐)则亡。
——《墨子.辞过》4.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奢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6.子曰:“奢则不孙(通“逊”,恭顺),俭则固(简陋)。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通“藏”)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第二单元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
——《孝经.圣治章》经典要义1.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墨子.亲士》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3.恃人不如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4.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改变)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5.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7.人皆可以为为尧、舜。
——《孟子.告天下》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9.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宋.欧阳修《勉刘申》10.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陆九渊集.象山语录下》第三单元讲智慧知者创物——《周礼.冬官.考工记》经典要义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三十三章2.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3.是是(肯定正确的),非非(否定错误的)谓之知(通“智”);非是,是非谓之愚。
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大全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国学经典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国学经典迅速发展,其中包括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总结国学经典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
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部经典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1. 仁:《论语》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仁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友爱之情。
仁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2. 孝:孝敬父母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3. 诚:诚实守信是孔子十分重视的品德之一。
他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不造假,不说假话。
4. 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要求非常严格。
他强调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学习进取。
二、《大学》《大学》是一部论述教育的著作,被视为国学经典中的重要一部分。
1. 自我修养:《大学》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塑造一个人。
2. 天人合一:《大学》中提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意味着人要符合天地自然的规律,与之相适应。
3. 知行合一:《大学》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三、《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知识点。
1. 自由自在:庄子倡导人们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不受外界的干扰。
2. 自然无为:庄子强调了自然无为的理念,认为人应当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
四、《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古代民歌的代表。
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五常:《诗经》中提到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
2. 礼仪之道:《诗经》中记录了很多关于礼仪的内容,强调人们应当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保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五、《易经》《易经》是一部古老的卜筮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原典复习一、《周易乾卦,坤卦》【基础知识】1.《周易》也叫《易经》,至少从战国时代起,就被看作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后来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
《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夏)、《归藏》(母系社会商)、《周易》。
2.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其爻位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
爻性包括阴性和阳性,分别用“六”和“九”表示4.周易与五脏六腑:肺,八卦中兑卦主之,金属。
注:(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xùn五、坎六、艮gěn七、坤八)大肠,八卦中乾卦主之,象天,属金肾,八卦中坎卦主之,属水。
膀胱,八卦中坎卦主之,属水。
肝,八卦中震卦主之,属木。
胆,八卦中巽卦主之,属木。
脾,八卦中艮卦主之,属土。
胃,八卦中坤卦主之,属土。
心、八卦中离卦主之,属火。
小肠,八卦中离卦主之,属火。
乾卦初九[1],潜龙勿用[2]。
[1] 初九:此为爻题,爻题包括爻位和爻性。
在《周易》中,每卦由六爻组成,其爻位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
爻性包括阴性和阳性,分别用“六”和“九”表示,其符号为“––”、“—”。
初、上两爻,先说爻位,再说爻性;二、三、四、五先说爻性,再说爻位。
本爻居乾卦第一位,所以称“初”,其爻性为阳,故曰:“初九”。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后得主,利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句】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基础知识】1.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求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三、《庄子·逍遥游》【名句】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jiè)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小知(zhì)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jǔ),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基础知识】1.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四、《孟子·公孙丑上》【名句】浩然之气:「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翻译:公孙丑问:"请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就难以说得明白了.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五、《礼记·乐记》【名句】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文章,组织结构),谓之音。
【基础知识】1.《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对音乐的描述: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六、《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指远古时代。
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
本篇着重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肾气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真人、圣人、至人、贤人为例,说明不同养生方法的不同效果。
①养生的主要法则、方法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②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功能方面的演变,强调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③举“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说明顺应天地四时阴阳而保养精、气、神的程度不同,其寿命也不一样。
加点字: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智齿)生而长极七、《史记·报任安书》【名句】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基础知识】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2.《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3.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八、《说文解字序》《说文解字序》的文字篇幅较长,大致讲了五层意思:一、阐述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介绍自周代到秦文字的演变;三,介绍汉以后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后汉尊崇隶书反对古文的错误;五、说明作书的态度、意义和体例。
其中心,是阐述汉代书休与古文的联系、文字与象形的联系,要求人们不要忘记古文,不要忘记文字象形的特点,这样习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的内涵,懂得作书的意义。
这对于书法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
【名句,加点字】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蹄爪的痕迹)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收获)作者许慎,字叔重。
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
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十、《书谱序》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钟繇(yóu)和张芝)之绝,晋末称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之妙。
王义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而义、献继之。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十一、杜甫《秋兴八首》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隐悲笳。
十三、苏轼《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十四、汤显祖《牡丹亭》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1、没揣(méi chuǎi):揣,古读chuāi,杂剧常见词语,指不经意、没料到、蓦然间。
2、菱花:铜镜子3、没揣菱花:不经意间,照了一下镜子。
4、迤逗(yǐdòu):迤,古读tuō,原指挑逗、勾引,借指害羞。
5、彩云:美丽的发型、发式。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一卧沧江惊岁晚〕大意是,一别朝廷许多年,不觉惊叹自己已经十分衰老了。
一卧沧江,语本谢安“高卧东山”,即不在朝为官之意。
沧江,泛称江,以江水呈青苍色,故称“沧江”。
一说,这句是指诗人卧病夔州说的。
[几回青琐点朝班〕大意是,立朝只有几回。
青琐,原是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这里借指宫门。
点朝班,君主上朝前,先在殿前传点众臣,各依班站立。
杜甫于至德四月从长安逃往凤翔,拜左拾遗,八月即放归。
次年随驾还长安,再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在朝不过半年。
“几回”,极言时间短促。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
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先生的别号,而“四梦”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
十五、《西湖七月半》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