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3df029192e45361066f523.png)
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摘要:国家实施“农远项目”以来,偏远农村的初中也相继配备了电脑以及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知识越来越重要。
但对于广大农村的初中来说,它的普及面还不是太广。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当前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是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城镇学校里,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极其广泛,信息技术知识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是与他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对于偏远农村初中而言,情况则不容乐观。
一、教学现状(一)教学设备方面教学设备的数量,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国家实施“农远项目”以来,偏远农村初中学校也相继配备了电脑以及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虽说现在不会出现把掌上计算器当作计算机的情况,但学校计算机的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多,“僧多粥少”的现状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师、生方面担任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真正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极少有愿意当教师的,愿意到偏远农村初中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许多计算机教师都是由数学或是物理教师转岗而来,他们大多边学边教,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简单,模式单一,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
另外,在偏远农村初中即便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大,至于机房管理以及平常的维护简直就是空谈,这样就导致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白白浪费。
由于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新课程,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
在农村,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家长、学校对这门认知工具科目不重视,导致学生认为学不学这门课无所谓;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的目标不明确,导致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不够,三五天的新鲜感一过,就觉得枯燥乏味而不愿认真练习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面对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和重视,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了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下面结合在农村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一)教学方法要求多样化,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主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探索出新的知识。
信息技术课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以讲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主,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注重合理按排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时间,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虽然多样化了,但教师还应注意到讲课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把学生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和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
这种精讲多练,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理论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就很难以得以提升。
所以一堂课,教师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
在讲解示范中,教师应按照内容的需要,有些内容应一次讲完,让学生操作实践;有些内容则应分步讲解,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待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
这样每一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程度。
(二)教学内容应具有延伸性,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改变学习方式培养人文精神,二是提供协作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是注重知识应用强调能力培养。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人文精神合作意识学以致用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课,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微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好信息技术课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具体的微机应用知识而且对学生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也非常重要,在素质教育大潮背景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改变学习方式培养人文精神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科目,它不同于其他科目,可以说离开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可将毫无意义,因此信息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能通过动手训练掌握的内容教师绝不要越庖代厨。
无论在教学前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后都必须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教师的角色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了。
但是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感,网络在带给我们极大方便的同时确实也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可以说它就是一柄双刃剑。
目前网络上的好多内容都是不健康的,非科学伪科学的东西有色情的东西也有,鱼龙混杂。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鉴别能力很差,对待网络上的东西如果不加以科学引导教育,他们将很难正确利用网络。
有鉴于此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律、伦理、人文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之我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设至今也有十余年了。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上的一些认识。
一、演示讲解,学生为主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法上必须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电脑的普及率还不高,所以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的做法显然不实用。
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做一边进行适当地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
这样做过之后再让学生上机实践一次,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
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精讲,这样才能给学生多练的时间。
二、强化练习,提高效果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非常强调练习。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不同的小学对电脑的接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基础练习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例如,在初二年级在讲完“flash”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太阳升起动画之后,安排一节自主应用课,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要点,制作几个简单的小动画,一方面通过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给他们布置任务,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比如,在初一的“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来绘制简单的小企鹅,并且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农村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转换[论文]
![农村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转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5f8b2aaf45b307e8719746.png)
浅议农村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转换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操作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出主题、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发展个性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信息素养,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使学生达到认知,获取知识,提高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创设;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操作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而在现行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理念、硬件设施、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信息技术课堂依然存在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
据调查,农村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平均不足十五分钟,这与新课程理念和精神是完全相悖的。
在这大文化、高科技、广信息的时代,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是值得我们农村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学生科学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格局,走出以往“应试教育”误区,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情境设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等方面作突破。
一、信息技术课要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课堂伊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教师设置展示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可以是优秀作品的展播、案例的呈现、问题的引入、视频的播放等,不管采用何种情境,关键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时,教师既可以向学生展示精美的报刊类作品,也可以别出心裁,向学生展示富有创意的环保平面广告。
实践证明,极富创意的平面广告比报刊类的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从教师展示作品开始,学习的激情就开始燃烧,这对后续教学起到了极佳的导航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设计有以下几种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摘要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笔者根据学科的特点及近年来的实践,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一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部分。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怎样让这份神秘感保持到最后,正是我们教师所正视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身边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的实践,谈谈看法:首先,游戏入门,培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有人曾说:“游戏是计算机入门的最好的向导”,而好奇、好动、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计算机新课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主题。
在低年级学生练习打字时,单调枯燥的键盘练习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时候,我利用金山打字里的打字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画面清晰可爱,有孩子们喜欢的可爱人物,规则简单容易上手。
其次,“以赛代练”,培养尖子树立榜样。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选拔出那些真正爱好计算机的学生,让其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计算机知识竞赛、打字比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便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摘要: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需要像语文数学那样熟记各种知识点,还需要自己动手去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掌握技术的目标。
信息技术一般来说都是在机房中上课,这与其它学科不同,也就是这种不同之处,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避免问题而提高课堂活动成为了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rural secondary school it teaching studyliu dexiang(dingxi high school,dingxi743021,china)abstract:it is both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but also a technical subject,so students learn not only like the languages of mathematics as to memorize all kinds of knowledge,but also yourself to practice,to prove his idea,which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stery of technology.it in general are in the engine room,classes,and other disciplines,that is,such differences,and bring vitality to our teaching,but also caused some problems,how to avoidproblems and improve classroom activities become the subject of every it teachers need to be urgently addressed.keywords:rural;it;teaching methods一、层次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为: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教学的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农村教育问题对策一、认识错位,方向不明,难以突破应试教育的“怪圈”目前,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冲击,部分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推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他们一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信息教学随时受到其它主课程的冲击,使该门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认识错位,工作重心偏移,无法专心钻研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更不愿动脑筋、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一般没有评价机制,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即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形式,这就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等。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他们大多“重主轻副”,把不参加高考的科目都当作副科,信息技术虽会考但不是高考科目,被他们认为是副科,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花把时间花在这个学科上。
有些学生经常陷入网吧游戏怪圈,影响学习,致使部分家长对信息学科产生误解,达到“谈网色变”的地步。
二、设施落后,资源有限,让教学陷入电脑瘫痪的“泥沼”农村中学因资金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就陷入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泥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已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
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村初级中学信息教育现状,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面入手,就如何开展农村初级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兴趣;环境;合作学习;实践
现在,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都已经配备了微机室,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农村初中的必修课。
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各方面水平与城市中学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实践应用,而绝大多数农村初中生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非常少,从而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如何在农村中学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每个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点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一、农村初级中学信息教育现状
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在发达地区,小学已经普及了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我校所在的农村,2002年才开始在初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因条件所限,至今未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我校现有学生806人,其中上初中前接触过计算机的不足百人,家中有电脑的不足10人。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打字时,如果只是机械地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打字是枯燥无味的。
因此,在教学打字时,笔者利用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这个软件中设置了几个很有趣的打字游戏,通过玩这几个打字游戏,让学生在练习打字的同时感到打字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这样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不仅很快就学会了打字的指法,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
2.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培养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更要参与到团队的小组合作中。
由于农村学生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较差,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小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
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对于农村初中来说,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这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辅导,因此,要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让一个班中接
受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对其他的同学进行分组辅导。
3.教学中要求少讲多练,注重学生上机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学科又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信息技术。
因此,我校的信息技术课采用两节连排的形式,并全部安排成上机课,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延长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
笔者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经验是“少讲多练”。
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将一些简单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让学生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农村教育中,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农村初级中学的资金有限,学校的微机室和配置的微机数量不足,而且微机室的条件较差,极少配备空调,冬季的取暖条件更差,一小部分学校的微机室根本没有取暖设施。
另外,农村初级中学的微机室不仅作为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场所,还是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备课的场所。
所以大部分农村中学的微机室常年都在超
负荷且较差的情况下运行。
例如:我校共有17个教学班,只有一个微机室。
六年级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课时,七至九年级每班每周两课时。
微机室每周共需开出信息技术课29课时,其余时间对教师开放。
微机室电脑平均每天开机5~7小时。
农村初级中学的微机室电脑配置数量一般在30台以下,每个班级都是两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
如果有电脑出现故障,就会有学生不能正常上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保证机器的完好率。
总之,农村初级中学在信息教育过程中还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学科在农村初级中学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的阻力,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