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青春——对比中美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差异
对比国产电视剧与美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doc

对比国产电视剧与美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近年来,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画面和声音传播形态使它比其他艺术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
它自身的特征使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的多种功能,体现出了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形态。
随着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美剧在中国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美剧粉”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却仿佛进入一个瓶颈,题材重复,制作粗劣,难以吸引观众眼球。
本文希望能通过对经典国产电视剧和美剧在题材、播映方式、频率、及明星阵容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领会中西文化的契合与碰撞。
[关键词]美剧;国产电视剧;中西文化对比;差异原因[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 A电视文艺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电视是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映。
“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1]。
电视一直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闲暇时收看电视剧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动态,发掘时尚元素,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并从宏观上把握文化。
笔者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拟对中美两国电视剧进行对比,从中感知中美两国文化差异。
1国产电视剧与美剧对比人们对媒介的态度是由其经验形成的信念的产物,也是价值观(个人偏好)的产物[2]。
电视剧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美国拥有最多的电台和最多的电视台,据统计,美国现有广播电台11万多家,各类电视台1 300家,这是美国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3]中美两国在国情、文化、价值观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些差异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1播映方式及频率的不同一部美剧一般25集左右,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播映方式决定的。
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新季以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办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为序幕。
美剧一周只更新一集,因此25集正好播一季。
浅谈中美电视剧中的差异

网络工程1101李伶玲201126680111浅谈中美电视剧之差异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前几年连大妈大婶都在谈论的《越狱》,回想起来近几年看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而我们本土电视剧不知时候竟悄无声息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就目前来说中国电视剧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集的庞大产量,即便如此,但其质量却也低得惊人。
看到这里,真心有点为我们国产剧的逐渐淡出感到了些担心,但是,担心之余更多的则是对目前这种现状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现在外国电视剧看多了自然就想比较,当然比较的是咱中国电视剧到底差在哪里?看到韩剧画面精致,就说咱们电视剧不细腻。
看到美剧情节紧凑,就是咱们中国编剧不会写故事。
我看这都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人家画面精良,故事好看。
这里,我们就针对中美电视剧的差异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我觉得应该从两国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元素进行比较。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电视起步晚,因此我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电视文化不准确的定位而受到影响。
恰恰相反的是美国是商业电视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对世界的电视体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世界上许多流行的电视节目都诞生于美国,如肥皂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等等。
另外它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商业运作、电视体系等方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两国电视剧在制作周期,播出方式以及制作与收视要求方面的差异。
(1)制作周期。
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
另外,若果你是经常看美国电视剧的人,你就会发现对美国电视剧而言,“季”或者说是“演季”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
而且,他们的编剧也是采用边写编拍的方式在进行拍摄的,电视台一般也就预存两三集的电视剧用来播出,因此才会发生像2007年10月份美国编剧大罢工时,各大电视台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周时间,就纷纷断炊了的现象的。
而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摘要】电视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
本文分析了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反映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美国社会人文学博士Geert Hofstede从四个维度衡量各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和特征,本文运用了其中两个来分析造成两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的原因,那就是权力距离的大与小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视剧,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一、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分析近些年,美剧在中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绯闻女孩》《越狱》《绝望主妇》等美剧在土豆优酷等网站都拥有很高的点击率。
这些电视剧有不同的背景。
《绯闻女孩》讲述了丰富的上层阶级的生活。
《越狱》讲述男主角是如何进监狱来拯救被冤枉入狱的兄长。
而《绝望主妇》则反映出了美国不同阶层人的家庭生活。
美剧的故事情节夸张而生动,往往带有悬疑色彩以吸引观众,阴谋、谋杀往往是戏剧的主题。
《越狱》描述了美国司法部门的腐败,连副总统也参与其中,阴谋始终贯穿整剧。
甚至是《绯闻女孩》《绝望主妇》这些描述日常生活的电视剧,也有阴谋、谋杀情节。
不像美国电视剧,目前大多数的热播中国电视剧都是关于家庭的,如《蜗居》《裸婚时代》等,或者是一些改编于历史题材名著的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军旅题材也成为近年很受欢迎的中国电视剧题材如《士兵突击》。
二、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美国社会人文学博士Geert Hofstede基于“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这一观点,从四个维度衡量各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和特征: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
本文主要用了这四个维度中的两个来分析造成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的原因,那就是权力距离的大与小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1、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别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最大化,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而集体主义则强调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教导人们要有对某个集体的归属感。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中美两国 文 化 差 异 的 重要体现。中国社会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因为儒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以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建立 一 种 以 集 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在这种价值观引导下,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家族的荣誉高于个人的得失。热播剧《乔
喜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当下的文化趋势,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广 义 的 文 化 是 指 人 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狭 义 的 文 化 指
的是社会的意 识 形 态,包 括 科 学、哲 学、信 仰、风 俗、文 化 艺术、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行 为 模 式 和 道 德 标 准 等。本
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从价值观来探讨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教育子女的观念不同父母与子女 的 关 系 是 中 美 文 化 差 异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这种差异在热 播 美 剧 和 中 国 电 视 剧 中 得 到 了 充 分 的 体 现。在美剧中孩子会做各种兼职,比如送报纸,在餐 厅 做 服 务 员
近些年,美剧在中国受到了观 众 的 热 烈 欢 迎。《诽 闻 女孩》《越狱》《绝望主妇》等美剧在土豆、优酷等网站都拥有 很的点击率。这些美剧体裁不同,《诽闻女孩》讲述上流社会千金小姐的生活,《越狱》讲述主人翁是如何进监狱来拯救被冤枉入狱的兄长。而《绝望主妇》则反映出了美国 不 同 阶 层人民的家庭生活。美剧的故事夸张,情 节 生 动,往 王 带 有 悬疑色彩以吸引观众。阴谋,谋杀是这些美剧的主题。《越狱》描述美国司法的腐败,连副总统也牵涉其中,阴 谋 始 终 贯 穿整剧。即使是《诽闻女孩》《绝望主妇》这些描述校园 生 活 和家庭生活的电视剧,阴谋、谋杀也贯穿其中。与美剧不同,目前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大多数为家庭伦理片,如《蜗居》《裸 婚时代》等,或者 是 一 些 改 编 于 名 著 的历 史 剧,如 《三 国 演 义》《水浒传》等,或 者 是 一 些 年 代 片,如 《再 说 一 次 我 爱 你》等。近年很受欢迎的中国电视剧题材还包括军旅题材的《士兵突击》以及讲述经商传奇的《大染坊》、《乔家大院》等。热 播 中国电视剧虽然体裁多样,却都以爱情、家 庭 为 主 题。热 播 美剧和中国电视剧的差异是因中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而电视剧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也体现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试图分析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中 所 反 映 的 文化差异。从文化角度来看,这些电视剧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的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即收视率。
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以《越狱》、《迷失》、等为代表的美剧的在网上迅速走火;与此同时,《金婚》、《潜伏》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也节节高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基于两者不同的题材与叙事风格,分析收视率持续创高的原因,两者背后的叙事差异,与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文化差异叙事风格审美期待一、中式平民情节与美式英雄主义当前中国的社会构成中,中低文化水平人口仍然占很大比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亿(占43%),农村人口为亿(占57%)。
平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优秀的电视作品总是能引起社会绝大多数人群的认可的,而收视率的提高也有赖于这部分人群的努力。
07年热播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之后《乡村爱情》、《金婚》无一不是在演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就算是《士兵突击》等军队题材以及近期火热的《潜伏》为代表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上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都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和思想上广泛的共鸣。
美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他的电视作品中也有平民主义的倾向,反映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最大程度的贴近生活。
同时,个人英雄主义更是美剧中的一大特色,从早期的电影西部片,惩恶扬善;到之后的警匪片,悬疑片,一切都好像中国戏剧一样有特定的程式。
就算是反面人物,也是为了声张正义而生。
《越狱》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也反映了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中国观众长期接受正统教育,遵纪守法,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和谐的基础。
而《越狱》挑战了国家和法律,这一点不同于国产电视剧,这种审美差异造成了新的期待。
中美电影差异浅析

中美电影差异浅析1000字中美电影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电影制作方式和电影审美的集合体。
中美电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情节、剧情节奏、角色塑造、主题表达、摄影风格和音乐配乐等。
首先,中美电影在故事情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电影注重故事情感的抒发和人性的描写,常常倾向于展现家庭伦理或个人成长的故事情节。
比如像《活着》、《霸王别姬》等电影都是代表了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而美国电影则注重讲述具有震撼和叙事性的故事情节,集中展现各种戏剧性冲突和让人非常瞩目的结局。
例如《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电影皆为美国电影的优秀代表作。
其次,中美电影在剧情节奏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在剧情节奏上以缓慢为主,重点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思想和感情,也往往把握不同的主题,如文化、历史等。
美国电影则常常运用快节奏的手段让观众紧张感十足,强化高潮和冲突,引发观众情绪上的激烈波动,这种模式近乎于好莱坞电影中的套路。
但也有一些欧洲文艺片不遵循这种模式,它们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第三,中美电影对于角色的塑造也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中国电影案例里,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描写是重中之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否逼真往往是中国电影成功的关键。
美国电影则常常强调人物的宏大形象,刻画角色的具有普遍性质的部分,通过视觉形象来吸引人们关注。
比如,美国电影中的《蝙蝠侠》系列里的蝙蝠侠和《钢铁侠》系列里的托尼·斯塔克,这两个角色都是美国流行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为观众所熟知的人物。
第四,主题表达不同也是中美电影的重点差异之一。
中国电影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表达比较着重,强调生活经验和深度思考,以强化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
并因此受到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而美国电影通常透过劇情和形象来展現人性等主題,亦常會將於主題相關的議題放於其中,以達到批判現實与观照可能性的效果。
類似的電影有《指环王》和《异星觉醒》等。
不一样的青春——对比中美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差异

的增 加 了 , 从十 七八 岁的 高 中生 到三 十 多岁 的 年 轻 上班 族 在 面 对 这 样 的 电 视剧 时都 有 觉得 有 可看 之 处 , 中时 代是 大 家都 经历 过 高 的 , 于那 个 时代 的心 理 和情 感 我们 很 多人 对 都 是 有 共 鸣 的。 样 是青 春 题 材 的 电视剧 , 同 《 斗 》 以说 很 成 功 , 节 吸 引人 , 奋 可 情 并且 有 积极 向 上 的教 育意 义 , 是他 在 受众 人群 上 但 相较 很 多青 春 题材 的美剧 就 很有 缺 陷 了。 能 欣 赏 它 的人 都 是 大 学 或是 刚毕 业 正 在 创 业 的一 批 二三 十 岁 的年轻 人 , 了 高 中生这 一 少
一 一
断提 高 , 了解异 国 的文 化 由于 有 了语 言 的基 毕 业 生 。 有 两 个 父 亲 , 他 于是 他 比别 人 多 了 础 变得 容 易起 来 , 于是 很 多美 国 的电视 剧 在 条 生 活 道 路 。 的生 活 里 有 两个 恋 人 , 是 他 于 我们 新一 代 的青 年人 中形成 了气候 , 拥 有 他 拥 有 两 种情 感 。 有理 想 , 总 是 要 面 对 在 他 却 5 0 年 文化 的 中国大地 上刮起 了“ 00 美剧 风 ” 。 现 实 。 是 他 有 ~ 种 最 可贵 的精 神 , 就 是 可 那 青 年人 对 于 任 何 环 境 下 的任 何 国 家 都 不停 地 奋 斗。 这是 一部 当代城 市 主题 的 电视
重 要 的 受众 人 群 。 实仔 细 回想 , 们 大 陆 其 我
对比中美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差异
【 要 】 在全球传播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 摘 中国的影视剧也遇到 了来 自 大洋 岸的竞争 彼
中国影视剧与美国影视剧的对比分析

中国影视剧与美国影视剧的对比分析作者:叶骏强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07期【摘要】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旋律下,全球传媒市场这份蛋糕已是越做越大,就连最贫困的国家公众也已经将电视机视为生活必需品。
2009年到2015年期间,肯尼亚拥有电视机家庭的数量增长了将近50%。
在此期间,该国电视服务渗透率由60%增至70%。
即使在巴西一些经常缺水缺电的地区,电视机也成为最畅销的消费产品。
可以说,电视机已经遍布世界各个地区。
【关键词】传播媒介;影视剧;美剧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公众还会花时间看电视吗?2015年期间,平均每位美国人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为300分钟,比2014年增长了10分钟。
全球范围公众观看电视时间同样也呈增长之势:平均每人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为三个半小时。
即使在信息时代,人们还是离不开电视。
在节目内容方面,电视连续剧最受欢迎。
2005年美国福克斯公司出品的《越狱》创下了电视观众数量最高的历史记录,并且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中国,对中国的年轻一代造成了巨大冲击力。
越来越多的美剧如《绿箭侠》、《尼基塔》等,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很多年轻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这些美剧的剧情,为何这些美剧大行其道,而国产电视剧无人问津或仅限于中老年观看呢?具体的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电视剧与美剧的宏观差距总体可从五个方面来寻找原因:1.经费。
美剧制作经费更高,相对来说场面就更壮美,制作的效果也更精良。
2.认真度。
美剧的制作周期比大多数的中国电视剧(除了些历史剧)要长,而且是不停的通过观众的反响来改进。
3.演员的普遍水平。
不可否认,中国有很多好演员,但是和美剧演员都普遍高质量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一些配角和主要龙套的差距尤其明显。
但这三点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两国历史文化不同和政治环境不同,历史文化决定了历史剧,政治环境决定了现代剧。
历史剧方面,中国有着五千年的自豪历史,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财富,中国人喜欢沉浸在前人留下的繁荣与辉煌中,以历史悠久为傲为荣,这就造成了中国的影视大片多以历史题材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不一样的青春——对比中美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差异
作者:侯瑞明, 郭雅丽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刊名:
电影评介
英文刊名:MOVIE REVIEW
年,卷(期):2009,""(22)
被引用次数:0次
1.陈晓春.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期刊论文李一凡改编自美剧的国产电视剧现状与思考-电影文学2010,""(1)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改编案例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改编自美国电视剧的国产电视剧,这些电视剧风格题材迥异,在当代中国电视产业中虽算不上主流却逐年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带来了一些思考,本文就近年来我国改编美剧的现状进行案例和数据分析,并结合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传统和现状进行思考.
2.期刊论文廖亮.武斌当下国产电视剧的症结和出路——以美剧的编播与生产模式为例-传媒2009,""(2)
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的"超级大国",据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它国家发行的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包括影视节目在内的美国娱乐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在众多外销节目中,美国电视剧所占比重最高.
3.期刊论文罗昶"播出季"参照下的国内电视生产、消费模式衍变——从《丑女无敌》看美剧"按季制播"的商业逻辑实践-东南传播2009,""(1)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电视剧制播模式实质上是电视剧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建构方式.中美两国电视剧制播方式差异性的背后有着文化、历史、收视习惯等多方面原因,但市场经济格局下相同的商业逻辑也让中国电视对美国制播模式的观照有了基准参照系.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视阈中,结合国产电视剧<丑女无敌>的创新性实践,分析近年来中国电视的制作与播出在"美国方式"启示下进行一系列尝试的衍变逻辑.
4.期刊论文郭潇雨中美电视剧播出模式比较浅析-东京文学2008,""(12)
中西方在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结构元素上有很多共性,但在播出模式方面,中美两国电视剧在其迥异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要求下产生了"制播分离"和"季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播出模式.本文就将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对美剧市场考察研究的分析,从而得出对国产电视剧发展的一些启示.
5.期刊论文罗春柳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4)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以<越狱>、<迷失>、等为代表的美剧的在网上迅速走火;与此同时,<金婚>、<潜伏>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也节节高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基于两者不同的题材与叙事风格,分析收视率持续创高的原因,两者背后的叙事差异,与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6.期刊论文涂彦电视剧艺术克服"过俗"和"过雅"倾向的审美思考-中国电视2009,""(5)
2008年国产电视剧的播出和收视情况,出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令人忧虑的新现象、新趋势.新京报一篇<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出炉,<李小龙传奇
>08最红>①对此进行了关注:被网友列出诸多穿帮镜头的<李小龙传奇>,低俗搞笑、克隆美剧的"山寨"剧<丑女无敌>,内容和形式怪诞、思想贫乏的<魔幻手机>等观众认为很"雷"的电视剧尽管口碑不佳,在收视率上的表现却相当不俗.
7.学位论文吴可电视的跨文化之旅——解析美剧与韩剧在中国的传播现象2008
80年代以降,外国电视剧开始在中国逐步盛行。
从文化亲缘性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流行的众多海外电视剧中存在着两大派别:一是美剧所代表的强势文化,另一则是日剧、韩剧所代表的相近文化。
然而,由于近些年日剧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韩剧、美剧的风生水起,本文特别选定后两者作为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代表进入本文的研究视野,而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跨文化传播现象即成为本文重点分析及探讨的对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剧《越狱》及韩剧《浪漫满屋》、《大长今》的个案研究,来探讨它们各自在类型和叙事上的特点,并进而深入考察美剧、韩剧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最终揭示美剧、韩剧得以在中国广为流行的秘密。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将美剧与韩剧纳入研究视野的原因,即研究缘起:其次回顾并概括国内学者针对该现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最后介绍笔者在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美剧和韩剧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其中,美剧作为一股二次复兴的潜流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于21世纪初达到了潮流的颠峰。
而韩剧则是作为日剧的替代品出现,占据了传统的电视荧屏。
它们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与国产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快感和精神体验。
论文第二章对美剧《越狱》进行了类型学、叙事学、跨文化传播三个方面的考察。
在类型上,《越狱》文本既使用了比较有新意的后现代的混合类型,又在传统上保持了一定的美国精神。
而在叙事上,《越狱》为了迎合商业化运作的需求,利用了不完整场景分线叙事结构与平等的叙事角色观念
:在考察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中,本文认为《越狱》成功地迎合了中国中产阶级的部分后殖民心态:而该剧的拥趸多属以中产阶级和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混合型受众,又可以大致划分为咨询、对话与注册三种类型。
论文第三章着重对以《浪漫满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剧进行文本考察,同样是按上述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与美剧不同的是,韩剧在类型上有着混合多变、追求纯美等特点。
而其所具备的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角色设置和叙事结构,强调画面叙事逻辑、注重语言叙事审美功能的叙事方式也十分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及审美需求。
在对其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考察中,笔者认为韩剧的流行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浸染着儒家文化的韩剧对中国观众具有先天的接近性。
二是韩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使得韩剧更易于推广和流行。
论文第四章将美剧与韩剧纳入到比较分析的框架中,以便更充分地揭示美剧、韩剧对于国产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借鉴意义。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指出:美剧属于一种“三元素”式的悲剧——“tragedy”,而韩剧则更多地偏向一种“宿命论”式的悲剧——“melodrama”;美剧惯用的是阴暗叙事,而韩剧则属于阳光叙事;美剧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特定层次的“小众传播”,而韩剧则倾向于“老少咸宜”的“大众传播”。
由此以真人秀节目《征服》为例,笔者认为《越狱》所拥有的后现代混合类型、分线叙事、悲剧角色对于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而我国电视剧的未来发展则可以部分效仿韩剧与韩国文化、商业、政府之间密切联系的做法。
在本文结语中,笔者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任何一国的文化都必须在与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取其精华,以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电视剧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自然也不能例外。
面对美剧和韩剧在国内的风行,我国的电视剧生产必须不断借鉴这二者成功的经验,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8.期刊论文汤浩地理区隔与空间置换:国产剧对外传播的障碍分析——兼论其应对的媒介地理学策略-中国电视
2008,""(11)
因<三国演义>、<还珠格格>而热闹—时的国产电视剧外锖市场,这两年又新渐沉寂了下来.然而在中国(大陆)电视屏上,日剧、韩剧、美剧……可谓一波束平,一波又起.
9.期刊论文佘为浅析《越狱》中人物角色T-bag塑造的本真性-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
本文重点分析了热门美剧<越狱>中的人物角色T-bag的双面形象,文幸首先按照剧情的展开揭示人物性格的双面性,然后综合二者得出此剧组人物角色塑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把握戏剧元素,即知道在特定环境中让人物真实可信.最后结合困内电视剧实例分析莱些国产电视剧的不足之处.
10.期刊论文朱玲玲浅析美国电视剧为何走红中国-电影文学2008,""(5)
如今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年轻网民和看碟族中迅速走红,年轻一代人对美剧的关注早已超过了国产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从制作到播映,跟中国电视剧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一个产品,电视剧在美国已形成了流水线制作.由于受收视率严格的要求,美国电视剧都是采取边播边写的方式进行.中国的电视剧比较循规蹈矩,无法改变随观众要求改变剧情,国产剧跟风现象很严重,而美国电视剧在选材上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ypj200922008.aspx
授权使用:华南理工大学(hnlgdx),授权号:c07fa9f8-0b5a-4467-a1ba-9e4300dd60b1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