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怎样写好人物对话

怎样写好人物对话对话描写在写人的作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独特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这是比较薄弱的一环。
大家仅仅满足于人物对话书面表达的四种形式:一、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今天的心情真不错!”二、提示语在后面。
“我在钓鱼呢。
”叔叔笑着说。
三、提示语插在人物语言的中间。
“小华,你要认真想想!”丁老师严肃地说,“你这样做,行吗?”四、在清楚地知道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省略提示语,连续地写双方对话。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书呀?”“我在读书呢。
”“书?哪里有书哇?”“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四种书面表达形式,我们应该掌握,但是不能满足于此。
言为心声,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和人物思想行动、性格特征紧密相连。
可以通过对话,写出人物的思想性格、音容笑貌。
而这一点,往往被同学们所忽视。
其次,由于大家只注意人物对话的表达形式,不注写好对话的内容,所以人物对话要么写得过于简单,片言片语;要么写得冗长繁琐,唠唠叨叨。
甚至有些同学还不会写对话,或者还没意识到写好对话的重要性,这也是造成文章写不具体的原因之一。
所以,“怎样写好人物对话”,是提高我们同学写作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人物的对话怎样才能写好呢?一、对话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写对话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千人一腔、众口一词,不论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身份,说的都是一样的话。
例如,捡了东西给失主,帮孤寡老人做好事,人们表示感谢的时候,回答得总是这样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实在乏味。
写对话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以及思想面貌等方面。
只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而认真地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思想面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说的话是不无安全相同的,都各有各的特点,医生有医生的特点,病人有病人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特点,小孩有小孩的特点;正面人物有正面人物的特点,反面人物有反面人物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写好人物对话至关重要。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使用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使用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三种情况,下面做个归纳。
第一种:×××说:“……,……。
”
例句:他问:“写什么话好呢?”妻子说:“写什么都行,只要有‘红薯’这两个字……”(《薯忆》)
第二种:“……,……。
”×××说。
例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藤野先生》)
第三种:“……,”×××说,“……。
”
例句:“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是谁在嚷?”(《变色龙》)
使用过程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说”字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因说话人位置不同而有区别。
说话人在话前的,“说”后面用冒号;说话人在话后的,“说”后用句号;说话人在话中的,“说”后面用逗号。
使用时必须按上面的格式,不得变更。
二、“话后”的标点符号必须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三、第三种格式中,“说”之前引号中的末尾句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使用引号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
如: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飘飘然忘乎所以,而应以既得成就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
二、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放在引号外。
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引号中的话引自清人沈德潜著的《说诗晬语》)
1。
对话写法

人物对话写法1写人,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对话;而人物对话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非常的地位。
但是,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这是比较薄弱的一环。
大家仅仅满足于人物对话书面表达的四种形式:1、提示语在前面。
---他说:“今天的天气真好!”2、提示语在后面。
---“你功课完成了吗?”李刚问。
3、提示语插在一段话的中间。
---“小明,你要认真想想!”王老师严肃地说,“你这样做,应该吗?”4、在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省略提示语,连续地写双方对话。
---小刚和小明的悄悄话,我听得很清楚。
“昨天你在哪儿?”“我在动物园玩。
你可别告诉别人!”这四种书面表达形式,我们应该掌握,但不能满足。
因为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和任务的思想行为、性格特征紧密联系;可以通过对话,写出人物的思想性格,音容笑貌。
而这一点,往往被大家忽视。
其次,由于大家只注意人物对话的表达形式,不注意写好对话的内容,所以人物对话要么写得过入简单,寥寥数语;要么写得冗长繁琐,唠唠叨叨。
而绝大部分同学还不会写对话,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要写好对话,也是造成文章写不具体的原因之一。
人物对话,怎样才能写好呢?1、对话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2、写对话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千人一腔,众口一词,不问说话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性格,说的都是一样的话。
例如,捡了什么东西交给失主,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人们表示感谢的时候,回答总是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实在乏味。
写对话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人物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职业特征以及思想面貌,只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而认真的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面貌,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说的话是不完全相同的,都有各自的特点。
《风雪之夜》中的营业员,她的年龄,是个阿姨;她的性格,温柔可亲;她的职业,药房的营业员;她的思想面貌,工作负责,态度热情,服务周到。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一、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1、说话人(某某说)在说话内容的前面XX说:“……,……。
2、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后面“……,……。
” XX说3、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中间“……,” XX说,“•…二、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标点符号。
(1)小槐树好奇地问□ “爷爷,我有年轮吗□口(2)“有啊!”老槐树回答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3)“没想到年龄还能记录年景哩□□小槐树高兴地说。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5)□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口(6)□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三、例句1. 说话人在后面一一“……,……。
” XX说。
例①“波莉,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勒兰问。
例②“我不想让你们生我的气。
”她又温柔地说。
例③“你的脑袋是出毛病了吧?” 勒兰郑重其事地说。
2. 说话人在中间__ “……,” XX说,“……。
”例①“我就知道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牛蛙的。
”勒兰开心地叫着,“波莉,你干得真漂亮!”例②“好啊,”勒诺拉回答道,“我们可以让波莉马上消失掉。
”例③“捻开它的舌头?”勒兰惊叫着,“为什么?”例④“我在教友联谊会上没有看到你们俩,”她又开始讲话了,“我们到处找你们呢。
”例⑤“别说了,勒诺拉!”波莉有点儿生气,语速很快,“就因为我要和阿加莎还有尤尼斯交朋友,你们就拿我开心,这没道理!”例⑥“……。
”勒诺拉把头一抬,鼻子哼了一声说,“……!”四、句型练习(造句)1•“妈妈,你现在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2. “妹妹,再见了!”我依依不舍地说3. “再见了!我的朋友!”小红说,“我会想你的。
”4•“我能下去玩儿吗?”美朋说,“求你了!”五、给下列对话加上标点符号:1. 妈妈说请你帮我拿剪刀来2.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问道3. 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4. 你这个字写得真好老师表扬道5. 同学们请安静老师挥了挥手说请班长读读他的作文6. 今晚早点睡妈妈吻了吻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去看望外婆7. 这道菜看起来很好吃爸爸咬了一口赞美道实在太棒了我发现啦!提示语不仅仅只有“说”,“问”、“回答”、“叫嚷”、“喊”等后面都可以跟话语!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人物对话描写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式

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所谓“人物语言”,主要指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的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例(3),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简直比蜀道还难!”(二)、推车式。
先写所说的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的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的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例(2)、“那我昨天晚上怎么还梦见阿婆的呢?”孩子不信任地望着我。
作者把孩子地话放在前面,就是为了把孩子地深情表现得更加浓郁炽烈,起到强调感情的作用。
例(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引文小孩说的真话,戳穿了大骗局。
说的话放在前边,就是为了强调这句话,有力地突出了小孩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的性格。
(三)、挑担式。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作文|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人物对话描写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
1、说话人(某某说)在说话内容的前面××说:“……,……。
”
2、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后面“……,……。
”××说。
3、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中间“……,”××说,“……。
”
二、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标点符号。
(1)小槐树好奇地问□“爷爷,我有年轮吗□□
(2)“有啊!”老槐树回答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
(3)“没想到年龄还能记录年景哩□□小槐树高兴地说。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5)□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6)□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三、例句
1.说话人在后面——“......,......。
”××说。
例①“波莉,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勒兰问。
例②“我不想让你们生我的气。
”她又温柔地说。
例③“你的脑袋是出毛病了吧?”勒兰郑重其事地说。
2.说话人在中间——“……,”××说,“……。
”
例①“我就知道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牛蛙的。
”勒兰开心地叫着,“波莉,你干得真漂亮!”
例②“好啊,”勒诺拉回答道,“我们可以让波莉马上消失掉。
”
例③“捻开它的舌头?”勒兰惊叫着,“为什么?”
例④“我在教友联谊会上没有看到你们俩,”她又开始讲话了,“我们到处找你们呢。
”
例⑤“别说了,勒诺拉!”波莉有点儿生气,语速很快,“就因为我要和阿加莎还有尤尼斯交朋友,你们就拿我开心,这没道理!”
例⑥“......。
”勒诺拉把头一抬,鼻子哼了一声说,“......!”
四、句型练习(造句)
1.“妈妈,你现在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2.“妹妹,再见了!”我依依不舍地说。
3.“再见了!我的朋友!”小红说,“我会想你的。
”
4.“我能下去玩儿吗?”美朋说,“求你了!”
五、给下列对话加上标点符号:
1. 妈妈说请你帮我拿剪刀来
2.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问道
3. 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
4. 你这个字写得真好老师表扬道
5. 同学们请安静老师挥了挥手说请班长读读他的作文
6. 今晚早点睡妈妈吻了吻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去看望外婆
7. 这道菜看起来很好吃爸爸咬了一口赞美道实在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