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 人生只做三件事

曾仕强 人生只做三件事
曾仕强 人生只做三件事

人生只做三件事

本文来自观看曾仕强教授【人生只做三件事】,做了些简单的笔记,然后加上了少许个人感悟。

人这一辈子,短短数十载,恍惚间,父母也将接近半百,我也25了,毕业了,正如当代大学生一样,在思考着未来要做点什么,内心虽有些许想法,但仍需要积淀。

如师父非常明白自己是星外来客,来地球一圈,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微博上的王人平老师的人生任务就是专注亲子教育;乐嘉就是以送奶工的形式把性格色彩这门工具教会给人们,希望人们运用这门工具能了解自身和他人性格,做到更好的和谐;曾仕强教授就是通过不断的分享,把中国人的道理说清楚,让大家有些反省,同时找到自己的出路,他分享到:

人生只做三件事:

1,知道此生为何而来(目标)

2,知道如何完成(方法)

3,知道如何做得更好(改善)

1,信仰耶稣的人,他们把自己交给了上帝,确信自己就是上帝派来人间帮助世人的使者,他们所做之事都是为着上帝而做,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普及耶和华的大爱,此信仰的力量。

故而,我们也需要知道我们是为什么而来,是上天派我们来做成一些事情、实现我们的梦想,还是需要我们来帮助他人,为这个世界的和谐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没有找到你要做的事情,你就会迷惑、颓废、浪费青春,无所事事,找不到想做一件事的动力和那种激情澎湃。

当你做一件事情,它使你兴奋,并让你感觉到很有价值,那么这就是你一辈子的任务。如此当你明确了你要干什么之后,你便不会觉得辛苦和劳累,反倒为之倾尽全力。

2,找到一套方法,让你的目标达成,首先便是时间管理,微博上一则“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半前把一天工作做完。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

所以我们要清楚时间只能用在一个地方,不能用在很多地方,你只能做选择,做

那些你认为对的、并且是该做的事情,同时对那些过去的事情不后悔,因为后悔没有用,唯有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3,不断改善,精益求精,最好的办法总是那个你没有想出来的,所以做完了一件事不光就是完了,你要思考能否做的更好,做了和做好是两回事。

师父也说过,你要经常问自己3个问题:1,你是谁;2,想到哪里去;3,怎么去。和曾仕强教授讲的人生做好三件事非常类似,你只有清楚了这些之后才能找到属于你的生命意义。

曾教授有个很有趣的观点是人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不了了之。你要记住没人能够把所有事情做完,只要你活着,就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人生只有一个目标:求得好死,心安理得。正如我看【创世纪】领悟出来的一点就是:活的坦荡,坦荡者,心安理得。

我们应该为自我们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知道四个字:自作自受。不要怨天,也不要怨人,因为都是我们自己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所以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前30年需要做的是:不要怕,后30年需要做的事是:不要悔;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按照你的意愿去做,按照你的想法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而已,没有人是圆满的,只是个别差异,同时每个人的缺陷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和别人比,没有可比性,上天让我们成为不一样的人,而不是一样的人,所以不要去可以的模仿,过好你的生活。成功者永远是那1%,他们做的事情你可能做不成,但他们的思维、性格元素、魅力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所以职业没贵贱,社会需要大家的配合,样样工作都要有人做,才会多彩多姿。社会有清洁工、乞丐、白领、富人,不要有任何歧视的眼光,低下头看看他们,了解下他们,你会发现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

人生只做一件事:修。修就是改造的意思,修己,我们这辈子就只有一个目标:修改自己,改变自己;通过修来让我们的人生尽量圆满,求的心安。没人能改变你,别人只能影响你,唯有你才能改变你自己。但是往往我们自己却是不了解自己的,需要通过别人来改造自己,他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将自己和别人对比,便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处,同时,从别人对你的表情,就能看到你这样做是不是正当,别人对你感觉如何,进而更好的改善自己。

很多人想改变他人,这是不实际的,你只能通过你的行为影响他人,当你自己首先改变了,通过和他人接触,别人感到你不一样了,他们才会逐渐的改变自己,

所以我们不要怪别人,更多的是反求诸己,改变自己,同时不要要求别人和你一样,我们从生下来就不断的改变自己,当改变到了你预期的样子,就回去了。

曾教授是看透生死、有着大智慧的人,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我现在的年龄段来看还未达到如此的高境界,但是我在不断的学习和感悟,也在慢慢的开悟,希望能真正的做点事情,不悔此生。

于天罡《老子的人生智慧》答案

于天罡《老子的人生智慧》答案 第一讲大势所趋:人类之困;普世之思;文化之根判断题(20分) 1.老子思想对现代人就有普世价值(20分) ? A:正确 ? B:错误 ? 单项选择题(80分) 1.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但它同样也强烈的是()(20分) ? A:学术的 ? B:科学民主的 ? C:政治上是革命的 ? D:B和C ? 2.人类最终的问题,所谓终极性的问题不是(20分) ? A:宇宙是如何发生的 ? B:宇宙将来怎么办 ? C:人和宇宙有何关系 ? D: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3.在《堕落》中“抓住了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中不包括(20分) ? A:明天 ? B:今天 ? C:我 ? D:享乐 ? 4.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被人们理解为一种()发生的 路径(20分) ? A:事物 ? B:规律 ? C:宇宙 ? D:自然 第三讲千年误读:无为之误;出世之误;阴谋之误判断题(20分) 1.老子提倡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20分) ? A:正确 ? B:错误 单项选择题(80分) 1.无为是不执著于(20分)

? A:相 ? B:念头 ? C:自己所为 ? D:事 2.道家是(20分) ? A:出世的 ? B:入世的 ? C:明世的 ? D:恶世的 3.佛儒道三家,出世的是(20分) ? A:佛 ? B:儒 ? C:道 ? D:以上都是 4.亨廷特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冲突主要以文明的()的存 在产生爆发的(20分) ? A:不同形态 ? B:传播范围 ? C:不同传播方式

? D:不同内容 第六讲管理之道:管理之问;迷失之痛;觉醒之路判断题(20分) 1.信奉道的表面功夫,这是愚昧的开始(20分) ? A:正确 ? B:错误 单项选择题(80分) 1.老子说邪盛为()(20分) ? A:妖 ? B:毒 ? C:魑 ? D:魅 2.资源管理排在第一位的是(20分) ? A:资源化管理 ? B:人性化管理 ? C:文化管理 ? D:军事化管理 3.海尔老总张瑞敏说她有三个老师,不包括(20分)

老子的人生智慧(深度好文)

1.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2.凡事不要做过头。 3.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4.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5.留有空间才好发展。 6.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 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9.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 10.遵循水的大智慧。 11.无为而后才有大作为。 12.无为才能无所不能。 13.凡事总是过犹不及。 14.不居功者成大功。

1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 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17.委曲才能求全。 18.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19.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20.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之道。 21.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23.稳步推进胜于强出头。 24.善于借用他人之力。 25.正确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 26.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28.保有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29.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0.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 31.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33.深藏不露容易成功。 34.创造“天时”与“地利”。 35.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 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37.挫其锐,解其纷。 38.要有大者宜为下的气度。 39.小不忍则乱大谋。 40.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42.道的本意在于师法自然。 43.保持纯真自然之美。 44.坚持纯真的本性。

45.不要被贪欲所左右。 46.用辩证思维去观察世界。 47.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 48.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9.参透生死之间的奥秘。 50.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51.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 52.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5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 54.当于静处品味人生。 55.保持一种简单的快乐。 56.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 57.以静养智的大智慧。 58.得意忘形,便会乐极生悲。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教学教材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 慧》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张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 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

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他认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

切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适度原则。儒家叫中庸,道家没有这个词。老子说少私寡欲,“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要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到单位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这么一来就完了,活得非常累。坏人呢,要升官就跑官买官,要发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完中国古代思想史后,开卷考试,任选题 目,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思潮,都可以写。24份考卷选了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占全部考卷的80%。 当时我常疑惑,怎么大家都选 这方面的东西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活得太累,太累了就想松弛,而中国文化里面最能起这方面作用的就是道家的东西。道家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又提倡人身心的和谐。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有的时候无法依靠别人,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这时候道家的东西可以起作用。而讲道家则必须回归它的老祖宗—老子。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简单介绍道家、老子和《道德经》的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主题—老子哲学里面所体现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和道家 L道家的基本情况 我认为道家的起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它的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的隐逸思想。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说尧要把他的位置传给许由的时候,许由觉得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河边洗耳朵。从《诗经》里面我们知道,确实有一种隐士存在。《诗经?卫风》里有一篇"考?”,前面几句是:"考?在涧,硕人之宽。" 那个时候没有卡拉OK 和KTV 个人就在那里敲木头盘自得其乐,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的志向都不会改变。这是目前我所看到最早关于隐士生活的状态。

春秋以后,这样的隐士人数非常多,我们在《论语》里面就可以看到,当时有很多的隐士。孑L子为了他的理想、推销他的学说而周游列国,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名字都非常怪,比如长沮、桀溺、接舆。这些人都嘲笑孔子,天下这么乱, 靠你一个人弄得过来吗?还不如和我们一样,悠闲自在地过日子。孑L子对他们很不以为然,说:"鸟兽不可同群","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也瞧不起孔子,说他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一个书呆子。 这些隐士生活在蔡国、陈国、宋国、卫国这些小国和楚国,就是今天河南中部、南部,安徽的北部和湖北一带。这一带是大国争霸的夹缝,秦国管不了、齐国管不了、楚国也不管,统治相对最薄弱,是隐士群体的大本营,也是老子和道家诞生的文化传统的土壤。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具备了时代的土壤。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变革中有一部分人得利了,有一些人进入了权力中枢,也有一些人被边缘化了。被边缘化的自然很失落,特别是原来是贵族身份的人。他们满腹牢骚,可是又"杀人无力求人难”,”无可奈何花落去"o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他们后来看淡了、看破了。这些人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自己的想法,也都当过官。比如说老子, 是周王朝的守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长。不过,先秦图书馆有点像今天的议会,是贵族知识、权力来源的证明机构。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地位下降了 ,给文化单位的经费也就越来越少。老子这个馆长当得很没有味道,加上有些想法又跟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一致,于是就出关去了。 庄子也是当过小吏的。庄子做漆园吏时,上级部门老来考核,老得填报表、报数据,弄得他很烦,所以不愿意当了。庄子也有一个当大官的机会,是人家让他去当楚国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研究其思想所起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有着宝贵的启示作用。 关于《道德经》,后代解读的各家说法很多,很多专家也都说了,对于“道”每个人的感悟都不相同,有很多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我也苦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并不丰富,所以主要是通过搜集很多专家的观点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希望能通过我的浅薄的分享,激发大家对传统精华的重新重视和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就是我此次论文分享的最大收获了。 刚才已经给大家分享了,《道德经》共五千余字,虽然简短,但却内容丰厚,不但可以说是章章精辟,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内涵深远。我主要将其中一些与我们生活贴近的智慧与大家分享一下,由浅入深,我从个人、家庭、事业等角度,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女生,我首先关注了《道德经》中对女性智慧的赞美。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普遍受到传统女性三从四德思想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影响,女性地位普遍低下,而在古代社会中为数不多推崇女性地位的思想家中,最早的正是老子,而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家,最推崇女性的也是老子,老子是2500年前第一个女权主义者。 老子认为在女性身上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老子之所以认为看似柔

软的女性身上有着极大的力量,是因为她们有三个特点:老子认为女人强大力量的第一个来源正是安静。比起男性,女性更加沉稳。老子说:“牝以静胜牡”。就像我们走在野外仰望浩瀚的星空,宇宙是安静的,正是这种安静的力量才是更本质的力量。 老子认为女性的第二个力量来源是柔弱。柔弱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关于柔软,老子和他的老师有一个故事。说老子在他老师临终前,请教他的老师,说老师您在临走前还有什么要交付于我的么?老师说,你认为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说当然是舌头软弱。这时老师张开嘴让老子看,老师因为年老,牙齿已经都掉落了,而软弱的舌头还在。老子因此而悟道。 关于软弱胜刚强,我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欧洲十世纪的时候,有位康拉特三世,他有一个仇敌巴伐利亚公爵,在一次交战中,康拉特三世将巴伐利亚公爵逼回城内,并把全城包围了起来,决定一举战胜仇敌。但是在欧洲的骑士有一种风度,不伤害女人。所以这个康拉特三世就对城内喊话了,说你们城里的这些女人,我允许你们撤出城去。女人们就问可不可以带一些需要的东西,康拉特三世就想人都放了还差点东西么,再说女人那么柔弱能带多少东西,就同意了。过了不久城门打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女人们纷纷走出来,并且全部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的丈夫,有的还用工具拖拉自己的父母,就连巴伐利亚公爵也坐在他妻子的肩上。虽然早已超过了女人们能承受的负荷,但是为了他们爱的人,他们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康拉特三世本来杀人不眨眼,但是看到这一幕,他也留下了眼泪,他也被感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尔雅满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第一章老子的政治智慧——老子论无为 第一节老子提出“无为”概念 现在我们讲老子的智慧的第四讲,就是讲讲老子的政治智慧。我们上一讲讲了老子的哲学智慧,关于老子的哲学我们上一节谈到自然无为、道常无为。那么道常无为也就是天道的无为,落实到无为,按照老子天道自然的思想,这种天道无为要落实到人道上,人道也要效法天道,就是说人道也要无为,这才符合天道的基本性质,所以无为这样一个概念就成为老子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道”就是“无为”了。应该说老子著书立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或者主要的动机就在于发挥这个“无为”的思想。他建立起的道论,他的形上学,也都是要突出无为思想,为这个无为思想制造一个理论的根本。所以老子完整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道论和无为论。

那么他的道论,我们上一讲从他形上学的角度、本体论的角度谈老子哲学的道的主要的内容。那么我们这一讲主要是把“道”落实到人,那么人也无为,而且无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说的,就是社会的上层、管理者、统治者,当时当然都是春秋末期的各国的君主。所以他的无为论主要的目的,实际上是涉及到社会政治领域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如何实施他的各项的政治措施和管理。那么老子就是把无为纳入到他的道的无为的基础之上。 那么我们说老子,第一个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无为的概念和思想,这也成为老子政治哲学的一个精髓,对后来影响非常大,而且应该说里面也充满了一种政治智慧,所以我们这一讲叫做老子政治智慧。 第二节老子的政治观点 大家知道老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谈到政治、谈到政府,他把时代、世代、政府分成了四个等级。在《老子》第十七章讲的这一段话叫“太上,不知有之”;其次是“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就是说“太上”就是最好的时代或者最好的政府,“太”就是最的意思,最好的,太上,上就好了,最好的时代或最好的政府。那么是不知有之,下面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政府、不知道领导人是谁,这是最自然的。那么说明在上的统治者对老百姓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所以老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中本1103:宋磊学号:1111181076诸子百家在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感悟出了许许多多的人 生智慧,现在我就简单的说一说,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感悟吧。 一、儒家 儒学注重人、人生 ,尤其注重人生的价值 ,目的 ,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达到人生目的、目标 ,这就是人们常常议论的人生境界论的问题。中国儒家学者认为 ,人的一生都要自强不息 ,孜孜以 求 ,积极修为 ,奋发努力 ,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功业的人 , 这便是完善了人生的意义 ,实现了人生的目的 ,达到了人生的境界。非如此 ,便枉为人 ,不为成人 ,更不为仁人。因此 ,儒家学者对人生境界问题不乏精论。儒学的人生境界论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富于哲理 ,发人深省。儒家学者认为,一个祟高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由德(道德)、知(智慧)、志(意志)、美(审美)诸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 二、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属于一种极端的思想,不过法家在管理学上的贡献很突出。 三、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我想其实墨家的所有内容大概都在这个上面,要有所感悟,就是从这六个字入手。关爱他人、不使用暴力、推崇贤能的人,这些都是不错的感悟 四、道家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 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所以一本《道德经》能读懂的话,便是大师了。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 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老子主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他认为,“有为”

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 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道德经》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5000《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指引我们人生的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大智慧。译多则惑。少则得,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文:到,繁多所以迷惑。 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感悟: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第三,王为一只鸟而杀人;你死了不要紧,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去,“赶齐景公闻言笑了,烛邹该杀。说: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要,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做人要有水的精神.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感悟: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 .

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

学习老子思想的心得感受 摘要:老子作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和道教的始祖,而且也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启蒙者,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也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思想、小国寡民 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了“道”这一个空虚无形,却又用之不尽的东西,并且认为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的。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因此,“道”就成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具体的事物都可以用名称来表示,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归根结底,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说明,老子所谓的“道”也就是“无”,它是不具有任何具体物质属性的东西。 同时,“道”在老子那里也指规律。老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看到客观世界变化无穷,看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天地万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他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都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虽然老子的这些辩证思想由于时代的因素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如他认识到事物的转化,却无视事物转化的条件与质的区别,事物的发展和转化,只停留在循环往复上面,但是老子的这些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对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和“道”的思想相适应,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听其自然。同时,在政治上“不尚贤”,这实质上是企图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为此老子主张实行“愚民”政策。所谓“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于是他认为应当“绝仁弃义”,使民“无知无欲”。这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妙用。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很明显,老子向往的并不是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而是早已在历史上消逝了的,经过他的美化,保留有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制社会。 应该说,老子不满当时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残暴和虚伪,甚至骂他们是强盗头子,是有进步性的,但他又看不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所作所为,鼓吹历史的倒退,则是一种没落的阶级意识,完全是行不通的。老子的从“无为而治”到“寡国小民”社会的描绘,完全是是他所处时代与现实环境的产物。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老子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为”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既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译文: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感悟: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第三,你死了不要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烛邹该杀。齐景公闻言笑了,说:“赶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 做人要有水的精神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感悟: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

南京大学(张雷)公开课:老子的人生智慧知识点

老子的人生智慧——张雷南京大学 第一讲道法自然 一、老子的生平、著作和影响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自知之明,慎终如始” 2、公元前2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世界文明史上的第一个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的文明区域都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更是达到了高潮,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庄子等这样的诸子百家,在古代印度出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古代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大家 3、老子和孔子被美国的《时代杂志》列入历史上100位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列 4、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5、老子在历史上对其事迹记述不多,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级再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馆长)也。” 6、《史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7、汉代《列仙传》记载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望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以为是有圣人驾到的吉祥征兆,不久见到老子骑着一头青牛到了关前,于是有了五千四百六十七个字的《道德经》(成语紫气东来)

8、两晋时期的道家学者们杜撰了一部《老子化胡经》,说是老子西行去了印度,收下了释迦牟尼为徒才产生了佛教,这显然是道士们为了抬高道教的地位而编造出来的9、《史记》中司马迁估计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岁,又说活了二百岁,他认为老子长寿的原因是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他还说在孔子去世一百二十九年之后,周朝的太史儋这个人可能就是老子也可能不是,迷惑的他感叹:老子,隐君子也 10、儒家《礼记?曾子问》曾经记载了四次孔子向老子求学问礼的故事,第一次是在孔子十七岁的时候在鲁国的巷党,第二次大约在孔子三十四岁的时候在周都洛邑,第三次是孔子五十三岁的时候在沛,第四次在苦县 11、第二次问礼《史记》记载孔子不远万里从鲁国道李耳求教什么是礼,事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12、老子著作被称为《道德经》,但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是《德道经》;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韩非子在他的两篇注释老子的文章《解老》和《喻老》中也是先讨论德的问题;由此一些学者推断,魏晋以前《德道经》,德道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并未定论 13、《道德经》得到广泛的流传得益于它使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尽管篇幅精炼,但是内涵深邃,言语古朴,给后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14、从战国以来,历代学者研究和注释《道德经》的著作有千百家,林语堂《老子的智慧》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然而,人们心灵渴求的却是更深一层的理解。于是,老子这迷般的智慧宝石,便传到变化繁杂的注释者手中”

从道家经典中感悟人生智慧

从道家经典中感悟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与思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儒、道思想对中国人的生存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提到儒家、道家,人们往往就会用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来进行抽象的评价,那其实是大大的误解,林语堂先生说得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半是儒家主义者,一半是道家主义者。” 《老子》流传至今,版本甚多,传世本有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5000余字。虽然篇幅不长,文字简短,但却蕴含哲理,闪烁智慧。它用高度抽象概括的语言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些永恒法则,其中心就是要说清一个“道”字,但老子自己也认为“道”是很难讲清楚的。所以《老子》一开篇便坦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可谓莫名其“妙”难道其“玄”。虽然如此,老子还是认为“道”确确实实存在。“道”是万物之母、宇宙本原, 道生一(气),—生二(阴阳),二生三(既是完成的太极阴阳图,也是三爻所构成的八卦,统称为太极八卦),三生万物,“道”又是自然运动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宇宙天地之大“道”,或许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领悟与追求的最高境界(冯友兰先生有人生四境界之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下面是我读《老子》获得的几点肤浅的感悟: 一、如何为人:从“上善若水”到“人生若水”

水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而且是文化的源泉。古今中外圣贤们往往从流水中获得了人生的感悟。管子在《水地篇》中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题。孔子面对滔滔东去,奔流不息的流水顿生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水为喻,指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唐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蕴含着多少人生的况昧?印度诗人泰戈尔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深刻的哲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但是在水中真正深刻悟出为人之道的当首推老子。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品格,为人要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水总是往低处流,故绝无倾覆之患;水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显得那仁慈;水,表里如一,所以它诚信;水,公平如镜,一视同仁,所以它善治;水能荡涤污垢,载舟覆舟,降洒甘露,攻坚克强,功能无量,所以它善能;水,可因循四季,变为雨雪冰霜,保护万物生灵,所以它善时。“七善”是老子对理想人格的阐述。“不争”“处下”是老子的生存之道。的确,以水为镜,可鉴人生: 如水之静,淡定从容静若水; 如水之明,正直磊落明若水; 如水之谦,轻看名利淡如水; 如水之化,随机应变柔若水; 如水之韧,百折不挠韧若水。 二、如何做事:从“不救救人”到“扬长育人”

老子《道德经》50句,道尽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老子《道德经》50句,道尽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

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04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

体现人生智慧的十大古语(一)

体现人生智慧的十大古语(一)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年轻人向一个年长的智者请教智慧的秘诀。 年轻人问:“智慧从哪里来?”智者说:“正确的选择。”年轻人又问:“正确的选择从哪里来?”智者说:“经验。”年轻人进一步追问:“经验从哪里来?”智者说:“我们的祖先。”所以说,应该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的营养。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古人最具智慧的十句国学精语。 一、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二、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三、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四、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五、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