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名词解释

湖湘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它以爱国主义、经世致用、民本思想、独立根性等为其精华。
狭义的湖湘文化起源北宋时期,形成于南宋初年,以胡安国、胡宏父子南岳讲学为开端,其后有张栻携朱熹讲学于岳麓,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听讲,出现了湖湘文化的兴盛时期。
广义的湖湘文化是对自古以来广泛存在于湖南各族人民中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科学文化等的总称。
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湖南历史上人才辈出,特别是到了近代,湖南人才璨若群星,不仅大大提高了湖南在全国的地位,而且对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湖湘文化的内涵研究报告

湖湘文化的内涵研究报告
湖湘文化是指中国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地域文化,其内涵非常丰富。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历史背景:湖湘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则是楚国的核心地带。
楚文化的特点是豪放、奔放、激昂,有着浓厚的古代传统和民族精神。
二、文学艺术:湖湘地区孕育了众多的文学艺术家,如屈原、曹雪芹、龚自珍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湖湘派文学,其特点是富有情感、细腻入微、意境深远。
湖湘派文学代表作有《红楼梦》《临安春雨初霁》《湘西剿匪记》等。
三、饮食文化: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湖南菜和湖北菜为代表。
湖南菜以麻辣闻名,辣椒是其主要调料;湖北菜则以清淡而著称,讲究原汁原味。
湖湘地区的传统小吃也非常丰富多样,如湖南的臭豆腐和酸辣粉,湖北的热干面和莲蓉月饼等。
四、传统节日:湖湘地区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如湖南的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湖北的春节、清明节和七夕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湖南的放花灯、舞火龙,湖北的扫墓祭扫和赏花灯等。
综上所述,湖湘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湖湘文化既反映了地域
特色,又蕴含了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湘文化是啥

湖湘文化是啥?湖湘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学者们普遍认同湖湘文化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但如何确定湖湘文化的内涵,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科学文化等的总和。
一种认为从文化的层次上看,湖湘文化可划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方面;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第三种认为科学和广义的划分法,湖湘文化应是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社会心理)的三个层次在内的地域文化,三个层次中都含有“雅”和“俗”的内容,也包含着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
湖湘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关于源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湖湘文化发祥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蛮夷文化是它的直接源头;另一种认为湖湘文化不能与楚文化划等号,一是楚的地域比湖湘要广阔得多;二是楚文化没有理论的哲学体系,这种观点认为湖湘文化是以宋代讲究义理之学的湖湘学派为其源头的。
第三种认为从广义上说,湖湘文化起源于楚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现在的和先秦、秦汉的文化在内;而狭义上的湖湘文化则是个学术概念,形成于宋代,这种狭义的湖湘文化现已消失。
关于发展,有的学者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南宋时期的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洋务运动时期的第二次大融合,使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文化兴盛于一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第三次大融合,使湖南省风气大开;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四次大融合,是湖湘文化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时期。
有的学者指出近代湘军的崛起,堪称湖湘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
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种表述:第一种从湖湘人物的个性上,认为湖南人政治上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勇于投身政治洪流的献身精神;思想上具有上下探索、敢为人先、富于开拓与创新的意识;行动上具有脚踏实地、刻苦而劳、勇于任事的实干精神;行为准则上,刚正不阿、讲求气节、一以贯之。
湖湘文化资料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承载着湖南和湖北地区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之一。
湖湘文化的形成与长期的历史演变密不可分,深深地融合了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文明,随着南迁和移民的不断涌入,湖南和湖北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其中,湘文化源于湖南,是指湖南地区的文化遗产,而湖文化则是指湖北地区的文化传统。
两者虽然有所区分,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联系。
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其独特性,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地区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点。
在唐宋时期,湖湘地区是文人墨客和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文化繁荣开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
尤其在宋代,湖湘地区的文化繁荣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文学、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湖湘文化的特色
湖湘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艺术
湖湘地区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传统积淀。
在古代,湘文化的代表作有:。
湖湘文化第一讲

• “留心经济之学” • 经济学:不是今天的经济学,而是 经邦治国之道。 • 主要特点:反对空谈,善于把学问 转化为治国方略。
3、近代湖湘文化 (1)近代湖湘文化形成高潮背景 经济比较落后,文化发达,新旧思想的 交锋战场。 一批思想家(王船山、魏源等) 一伙“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 一群民主斗士(谭嗣同、唐才常、黄兴、 蔡锷、宋教仁、陈天华) 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
(2)近代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
A、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的有机统一 哲理思维能力:探索世界大本大源。 把握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规律:确立修身、 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诗人。 诗词既充满哲理,又极富浪漫才调。 作品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极具文彩。
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诗人
后来我出了暗室,虽然听说湖南人精神复活底消 息,但是我盼望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他们真实 的复活,不仅仅是一个复活底消息,不使我的欢 喜是一场空梦。 个人的生命最长不过百年,或长 或短,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不是真生命,大 问题是什么?真生命是什么?真生命是个人在社 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 是个人一生底大问题。 社会上有没有这种长命的个人,也是社会底大问 题。 Olive Schreiner 夫人底小说有几句话:“你 见过蝗虫,他们怎样渡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 被水冲去了,于是第二个又来,于是第三个,于 是第四个:到后来,他们的死骸堆积起来,成了 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那过去底人不是我 们的真生命,那座桥才是我们的真生命,永远的 生命!因为过去底人连脚迹也不曾留下,只有这 桥留下了永远纪念底价值。
• 胡安国及其儿子,福建崇安人。
• 胡安国(文定公)(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崇 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幼聪敏,七岁能诗。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常州府判、荆南教授、湖南学宫 提举、提举江西东路学事、尚书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 人兼侍读(专讲《春秋》),终官中书舍人兼侍读。在仁途 中,因与朱胜非、黄潜善等权党不睦,屡遭贬谪。曾一度 退隐于湖南衡山,专门从事《春秋传》著作,被称为湖湘 学派的先驱者。元符年间,迁隐于武夷山,撰写《春秋 传》。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经历了30多个年 头,在武夷山隐居达八年之久,晚年自号为"武夷翁",人 称为"武夷先生",清康熙皇帝颁赐其祠匾额称"霜松雪柏"。 胡安国毕生致力于研究理学,他是洛学大师程颐的再传弟 子,他的师父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颢、 颐)门四大弟子。
湖湘文化

金鹰主题乐园
世界之窗
恒广娱乐综合体
火宫殿
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
长沙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如花鼓戏、湘剧、木偶戏、皮影戏、长沙弹词等。
皮影戏
长沙弹词
花鼓戏
山水洲城—城市格局特质
长沙地处湘江下游,一江两岸,岳麓西屏,浏河东绕,橘洲横贯江心,湖泊星布,岗峦交错,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相映呈景, 城廓几立其间,自唐宋时期起即已形成山水洲城的城市整体风貌,具有鲜明的自然地理特色。
西文庙坪巷-古 牌坊重现古韵, “文夕大火” 后保存较好、 为数不多的古 建筑之一。 2014-11-3
妙高峰-红墙青瓦、老龙潭古井、双龙戏珠牌楼让路人在一步一 景中寻忆“城南旧事”
向东南路-浮雕 旁用图腾形式表 达“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长 沙精神
长沙街巷名称一般由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及、历史人物名字和百 家之姓而来,也多与地形、特产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关。如汉代贾 谊谪宦长沙,定王刘发筑台望母,于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 地, 民间传说三国时的“南倒脱鞋”、“西倒脱鞋”,关公北上出城 又留下一连串的地名,如“落刀嘴”、“捞刀河”等,纪念药王孙思 邈的药王街,以辛亥革命元勋命名的黄兴路、蔡锷路,以姓为名的何 家巷郭家巷,以特产命名的槐树巷、紫荆街等。
2014-11-3
抗战(遗址)文化 古代战争传说: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长沙兵来将往,数度易 帜。至今在民间传说中仍把跳马河、惊马桥、马栏山、捞刀河这些 地方都与关公战长沙紧密相连。京剧《说唱脸谱》还唱到:“蓝脸 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近代抗战史:太平军长沙之战,以洪秀全、萧朝贵为主帅,虽 然仍以失败告终,但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也为太平军后来 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天心阁上的火炮 天心阁下萧朝贵雕像 秋收起义是,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 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 议,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 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抗日战争期间,长沙发生了多次会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 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 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并被拍成了电 视剧。 长沙烈士公园耸立着毛泽东主席手书题词——“湖南烈士公 园纪念碑”的烈士纪念塔,纪念了众多革命烈士
湖湘文化

城现荆被文战中形便淀代湖 在今蛮周化国。成都到的南 丹的,人。时楚的融青全在 阳两其称楚期文楚入铜部新 。湖地作在楚化文到器文石 ,域荆当国春化逐时化器 都辖楚时的秋之渐代积时 、 ,
和业业生推的族面相湖渐内的住原的楚 发和、产广湖,征对南成的征地为源文 展商林技了南一服低原为民湘。越头化 。业业术较的方和下土湖族,春人。无 等、,为土面统,著南便楚秋和据疑 都牧使先著也治楚民境相人战蛮古成 有副得进民推着人族内继、国 文为 了业湖的族广湖入的的进巴时、献后 一、南生,了南湘生主入人,濮记来 定手地产一较的后产体湖等随 载湖 等 的工区工方为土,力民南楚着 ,南 进制的具面先著一水族并国楚民湖文 步造农和也进民方平。逐境国族南化 居 “ ” “ ”
湖湘文化的特色 1、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思想 3、脚踏实地,刻苦耐劳,勇往直前、敢为人 先的精神 4、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5、求新求变的思想
湖湘文化的局限与不足 一、经济上的极冷,政治上的极热的两极化倾向 二、是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湖南人 的急功近利,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过于强调经验 却忽视了理论的重要 三、湖南人民易于走极端,保守与激进并存 四、湖湘文化中的“楚才晋用”的现象较为突出
1、湖湘文化的酝酿期 从先秦到宋代,湖湘文化基本是在荆楚文化 范围发展的,并没有自己的特色。 而荆楚文化具有进去精神,开放气度,创造 意识,为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2、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期
自北宋起,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中原文化南 下,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 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 特别是经历了宋、元、 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 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而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 湘文化。而广义上的湖湘文化则还包括在湖湘 学派出现之前,在湖南所存在的以楚文化为主 的文化。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课件

艺术
怀素
•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 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 合称“颠张狂素”,形成 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 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 峰。
齐白石
•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 齐白石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
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 绘画近现代的高峰。他的绘画 更是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晴雨 表、风向标。
7 岳阳楼
•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 上。
•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齐名, 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
•登楼俯瞰洞庭湖,水面烟波浩淼,苍苍茫茫, 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的美誉。
•岳阳楼传说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鲁肃训练 水师的阅兵台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 阳楼著称于世
湖湘文化
一、历史渊源
• 泛指湖南 • 地处洞庭湖之南,故名“湖
南” • 湖南简称湘,因湘江贯通南
北 • 楚文化是源头
二、湖湘文化艺术—建筑
1、城头山遗址
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 最早、文物最丰富、保 护最完整的古城遗பைடு நூலகம்,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 市”。
2、南岳衡山
• 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 • 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
•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位于湖南省的张家界大 峡谷景区栗树垭和吴王坡区域内,为一座景 观桥梁,兼具景区行人通行、游览、蹦极、 溜索、T台等功能。主跨430米,一跨过峡 谷,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 对高度约300米。这座全透明玻璃桥长度、 高度位居世界第一。
6 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
•悬于山顶西线,长60米,最高处海拔1430米, 是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继悬于峭壁之上的鬼谷栈 道、凭空伸出的玻璃眺望台、从玻璃台可以看 见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 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 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 使岳阳楼著称于世。现在的岳阳楼为1984年重修, 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 。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 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考古认证
潇湘烟雨
----湘土情
美术、音乐、文学、戏剧、 舞蹈、文学、风俗、旅游、 饮食。。。。。。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是 中国画的源头之一,西汉 彩绘漆画又可以说是世界 上最早的油画。湖湘大地 孕育了易元吉、张宜尊、 齐白石、黄永玉等美术大 师。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民间一般称之为“大戏班子”、 “长沙班子”、“湘潭班子”。“湘剧”这个剧种名称最早见 诸1920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西兴散人序。因是用 “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故又称长沙湘剧。湖南戏剧包括: 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 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 长沙花鼓戏,其中《打铜锣》、《补锅》、《烘房飘香》、 《双送粮》、《骆四爹买牛》、《牛多喜坐轿》、《八品官》、 《啼笑因缘》等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1983年,湖南省花 鼓戏剧院排演的神话剧《刘海砍樵》,应华美协进社邀请,赴 美国纽约、华盛顿演出。美《华侨日报》、《华语快报》、 《纽约时报》等均载文评论,祝贺演出成功。长沙市花鼓剧团 演出的《刘海砍樵》也应邀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 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 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 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 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 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 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 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 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 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 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奇峰秀水---张家界
● 张家界,相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本世纪50
年代,当地政府在张家界建国营林场。70年代末,张家界 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1982年9 月25日,国家计委行文,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 森林公园”。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 张家界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春秋两季:春天的张家界芳草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湖南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的南楚到明代,为古代湘楚文学时期。这一时 期的文学代表人物有屈原、阴铿、李群玉、胡曾、周敦颐、王以宁、 乐雷发、冯子振、欧阳玄、李东阳等;第二个时期,从清代到中日 甲午战争,为湖湘经世文学时期, 其文学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龄前 魏源、曾国藩、何绍基、郭嵩焘、邓辅纶、王闿运等;第三个时期,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为资产阶级文学时期。其文学代 表人物有谭嗣同、陈天华、宁调元、易顺鼎等;第四个时期,从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为新民主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时期,其文学代表人物有欧阳予 倩、田汉、丁玲、沈从文、张天翼、周扬、周立波、康濯、莫应丰、 古华、谭谈、孙健忠等。湖南籍的港台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面也 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其中有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琼瑶等。
走进湘西---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 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 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 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 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 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 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 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 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 长廊。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 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 国第二大淡水湖(一说因湖面缩减,现次于鄱阳湖和太 湖居于第三),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 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 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 (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 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 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 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并退居第二。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 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 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 ,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 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 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 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娱神歌舞,是湖南民间早期的歌舞形式,在湖南延续的时间很长。 透过风俗性的民歌,可以窥见楚人"重淫祭"、"隆祭祀"、"迎神送 神"、 "歌乐鼓舞"的某些古朴遗风。如在全省广为流布的《闹丧 歌》、《干龙船》、《傩腔》、《猎山歌》,都留有古代一些祭祀、 娱神的痕迹。 1993年以来,在全省和全国大奖赛中,有500余人获奖, 获奖作品达300余件。《春满土家寨》、《摇篮之歌》、《拉着中 华妈妈的手》、《我们是株冶人》、《太阳雨》、舞蹈音乐《踏水 谣》、《南燕驾着春风来》、《走向明天的辉煌》、《中法集团之 歌》、《山里的哩哩》、《思念武陵源》、《民族魂》等作品获得 国家级音乐评奖的金奖。 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 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理论 成果和优秀理论人才。在省以上公开刊物发表的音乐学术论文20 0余篇, 出版音乐理论著作60余部。 著名音乐家有:宋祖英,李谷一,陈思思,汤灿,谭盾
● ●
长沙旅游区 岳阳旅游区
●
● ●
衡阳旅游区
湘西旅游区 张家界旅游区
橘子洲是一帧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 ,与湘江水作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 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她西望层峦耸翠 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建设中的岳 麓山大学城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带尽览都市繁 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 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 唱晚,观麓山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 ,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 。尽管炎帝与远古湖湘文明的渊源难以考证,在近代中国文化 史上湖南却一直是最可信的神农故地,具有最浓厚的炎帝文化 氛围。早在公元976年宋太祖就“立庙陵前”,1371年明洪武 帝又“考君陵墓在此”,到清乾隆年间祭道旁刻下“邑有圣陵 ”的石刻,而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亲笔题写了“炎帝陵” ,至此,湖南炎陵县鹿原陂作为始祖长眠之地(“茶乡之尾”)的 历史地位就更趋稳定。从史记等资料记载可以看出,舜帝传说 很可能源自湖湘一带,史记记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 南九嶷”,《山海经》记载了“湘水出,舜葬东南陬”。屈原 在流放楚国,留下不少千古绝唱,《离骚》,《九歌》,《湘 夫人》,这些很可能源自湖湘地域的民间传说,尤其是《湘夫 人》,可以肯定是源自当时“二妃寻夫”的传说。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到洞庭湖望祭,到718年唐玄宗委派张九龄遣祭,再 到2004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九嶷山拜祭,2006年公祭舜帝 大典在宁远县九嶷山举行,悠久的祭舜历史和繁多的舜陵祭文 似乎已将“根在九嶷”的传说化作了无可争辩的史实。
鲜美、落英缤纷,溯金鞭溪,游十里画廊,探黄龙洞,体 会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惊喜;秋天的张家界天高云淡,层 林尽染,此时正是猕猴桃、蜜橘等美味水果成熟的时节。 相对而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候寒冷,舒适度稍逊于 春秋。
人间仙境----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
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山水田 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 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桃花源位于湖南 省桃源县境内,背倚雪峰山脉,面临八百里洞庭湖, 要居武陵源、岳阳楼、南岳衡山等风景名胜区之中 枢。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 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来, 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 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 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
屈原的辞赋,他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写下了许多描述湖南山水 景物、风土人情、民间祭祀、神话传说的辞章,表现了古代湘楚人的生活和情 感,在开创一个与《诗经》风格迥异的南方楚辞、离骚文学流派的同时,也奠 定了湖南文学的基石。 当时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王昌龄、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等都 曾流寓湖南, 并留下了很多不朽之作,伟大诗人杜甫还客死在湘江的一叶孤 舟上。宋元明时期湖南著名的文学人物有周敦颐、王以宁、乐雷发、冯子振、 欧阳玄、李东阳等。 在乡先贤王夫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是铁门限”的理论遥相倡导下, 湖南文士得风气之先,经陶澍、贺长龄、魏源弘扬光大后,形成了以曾国藩、 左宗棠为代表的湖湘经世派文学群体。他们以功业自许,以实务为先,写诗作 文则提倡介入生活。也就在这一时期, 湖湘文化走向成熟,趋于繁荣。在散 文方面,出现了以曾国藩为领袖的桐城古文湘乡派,涌现了吴敏树、邓辅纶等 一些著名作家,他们宗法桐城而不固守桐城义法,明确提出将“经济之学”纳 入文学范畴,认为文章除了必须讲究义理、考据、词章外,还应当力矫空疏, 经世致用。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何绍基、王闿运等名家。他们都是门人弟子甚 众,文采风流,盛于一时,交相辉映在三湘天宇, 造成了当时中国诗坛的奇 丽景观。 资产阶级文学时期,时间上为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之 大文豪”陈天华熟练地运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及浅显的白话文,写作 了《猛回头》、《警世钟》等作品,为辛亥革命起义作了舆论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