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 记录数据实验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张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实验内容:检测暗盒里的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器材:电路暗盒、电池、电池盒、灯座、小电珠、导线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5篇

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5篇第一篇: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步骤一、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三、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总结: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第二篇:研究透镜教案3、研究透镜一、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方面: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科学知识方面: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提供材料: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思考:字为什么会放大呢?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
二、观察凸透镜1、学生自己观察放大镜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的看,摸,学生很容易发现放大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
2、再发给学生两种镜片,与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又有什么是相同的?很显然,三种镜片一种是两边凸的,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平的,还有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凹的,但这三种镜片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都可以将字放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已填好)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 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分组实验人员:
无为县中小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无为县牛埠 中心小学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 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电磁铁能吸起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
实验结论
电磁铁有磁性
分组实验人员:
无为县中小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无为县牛埠 中心小学
学科: 科学
实验名称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进 与呼出的气体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通过对肺活量大小的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 不同的;
实验结论
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分组实验人员:
学科: 科学
实验名称
测量肺活量
时间
2016.12.15
班级
五(3) 组别 第 组 实验教师 何老师
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利用实验器材测量自己的呼吸量
塑料瓶(瓶面上使用刻度标志) 、水槽、水、粗的吸管、酒精棉球。
实验基本步骤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 出瓶中水的体积; 6.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5篇》

《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5篇》第一篇: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步骤一、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三、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第二篇: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作用说明方法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特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作用作用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第三篇:诗歌的作用和特点诗歌的作用和特点一、诗歌的作用诗歌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文字的出现便有了诗歌的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诗歌从原始的劳动号子,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至“五·四”以后到现代的新诗这样一段几千年的多元化发展历史,其思想表现形式和语言展现艺术始终没有背离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始轨迹,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诗歌学习和运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知祖国语文,传承中华文化。
诗歌是语言文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植根于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参入、社会文人所推动,自始至终传承了着中华文化传统,是祖国语言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运用能够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祖国语言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认知传统古老的祖国语言文化的璀璨辉煌、博大精深;认识中国诗歌文化深厚雄浑的人文根基,广博深邃的思想底蕴,形式多样的类型体制,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是西方诗歌文化无法比拟的;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弘扬祖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过程中,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9《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光具座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火柴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使凸透镜的中心大致与光具座的中心重合。
3、将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一侧,调整蜡烛的高度,使其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光屏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和蜡烛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5、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距和像距。
6、分别调整物距为二倍焦距(u = 2f)、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一倍焦距(u = f)、小于一倍焦距(u<f),重复步骤 5,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7、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整理实验器材,熄灭蜡烛。
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结论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七、误差分析1、实验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如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不准确。
2、蜡烛的火焰可能不稳定,导致像的清晰度受到影响。
3、光屏的位置可能没有调整到最佳位置,影响像的观察和测量。
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调整光源和透镜位置
准备实验器材:光源、透镜、光屏、尺子等 调整光源位置:使光源位于透镜的一侧,且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调整透镜位置:使透镜位于光源和光屏之间,且与光屏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像的特点和位置
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准备实验器材:透镜、蜡烛、光屏、 尺子等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 应保持环境稳 定,避免外界 因素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 应对实验数据 进行详细分析, 以便得出准确
的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 应遵循实验操 作规程,确保 实验的安全性
和准确性。
对实际应用的建议
在进行透镜成像实验时,应选择合适的透镜和光源,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调整透镜和光源位置时,应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时,应结合物理原理和实际情况,以保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实验过程:调整透镜和光屏位置, 观察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得出透镜成像规律,验 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结论: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 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照相机、 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设计和使 用
建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 规范和安全,避免损坏器材和造成 安全隐患。
对实验的建议和改进
实验过程中, 应确保透镜和 光源的位置准 确,避免影响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实验误差来源:测量误差、环境误差、仪器误差等 误差计算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平均值法等 误差分析方法:通过比较理论值和实验值,分析误差原因 改进措施:提高测量精度、优化实验条件、更换更精确的仪器等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